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

蔡伯俙最後還是得到了蕭撻裡的單獨召見,剛剛在大殿之上的囂張和目中無人完全收斂起來,恭謙的模樣就像是蕭撻裡的“家臣”,臉上無時無刻的不掛着諂媚的笑容。

即便是圖魯都有些受不了,這笑容也實在太過明顯,太過瘮人了些。

可惜蔡伯俙完全不當回事,你以契丹內侍頭子,管我這個大宋使節呢?我想怎樣難道你還有意見嗎?

於是蔡伯俙就在圖魯鄙視的目光下獻上了趙禎的國書,因爲是單獨召見,所以也沒有什麼避諱,圖魯把國書遞給蕭撻裡之後,她便直接拆開。

剛剛在大殿之上被蔡伯俙氣的不輕,但蕭撻裡知道蔡伯俙說的都是實話,大宋的目標不是毀滅契丹民族,而是更大,更加執着,他要統治整個草原。

這麼多年來雖然見得少,但並不妨礙蕭撻裡對自己心中男人的瞭解,趙禎是個什麼樣的人?

瘋狂執着的人,爲達目的不惜放棄一切,從燕雲開始,他對契丹就已經盯上了,雖然對契丹的用兵不是持續進行的,但幾乎大宋所有的戰爭都和契丹有關。

即便是用兵西域,用兵倭國,或是滅亡西夏,都是在爲北伐做準備,都是在爲他趙禎征服草原做準備,這些暗藏在其中的東西蕭撻裡還是能看得見的。

而大宋對西北的用兵最爲明顯,奪取黑汗之後,拿下了西域,徹底堵死了契丹西遷的可能!

西遷原本是張檢給契丹的最好出路,可誰知道他趙禎再次領先一步。

張儉曾經說過,那裡有草場,有河流沒有湖泊,有戈壁有沙漠,最關鍵的是氣候宜人,不似北國這般完全是冰天雪地之態。

農業在這裡很難發展,糧食只能依靠貿易,或者是大量的肉食來滿足,遊牧成爲他們生活下去的基礎,但遊牧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產量不足。

打開趙禎的“國書”,蕭撻裡從頭到尾一口氣看完,一目十行,速度極快,並且把每個字都刻進了腦子裡。

國書的內容很簡單,但卻又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其中甚至還有露骨的情話,讓人羞紅的詩詞,但蕭撻裡在品嚐到甜蜜的同時也有苦澀。

因爲趙禎的國書中也寫的很清楚,把契丹的現狀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他是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政治家,在這裡他變成了“謀臣”的角色。

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和語氣,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把契丹的問題逐一分析給蕭撻裡。

這纔是最打擊蕭撻裡的地方,因爲她本身也知道契丹的現狀以及將來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而趙禎說的一點不差,甚至有一些她沒想到的小節都被趙禎說的一清二楚。

在趙禎的描繪之下,契丹必然失敗,或是和党項一樣成爲大宋的一部分,或是繼續向北遷徙,而再度北遷是唯一能延續契丹血脈的辦法,可再向北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щшш✿ttκΛ n✿¢O

即便是抵達巨母城後的蕭撻裡都覺得這裡無法與上京道相比,寒冷是一個他們無法戰勝的敵人,再向北幾乎就是把契丹逼上了絕路。

在國書中趙禎明確的表示會把她們母子二人接回大宋,說的很清楚也很堅決,這讓蕭撻裡心中甜蜜的同時也更加擔憂。

擔憂契丹這個民族的未來,她知道一旦自己被趙禎擊敗,成爲他的皇妃,整個契丹也會喪失最後的鬥志,但她無法殘忍的把契丹百姓帶去苦寒的北方。

在草原上,最爲信奉的就是力量,蕭撻裡也是如此,眼下趙禎就如同天底下最爲強大的勇士,他囂張的話語雖然讓蕭撻裡不舒服,可就是這種不舒服反而讓她心中甜滋滋。

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更何況他趙禎文治武功,完全符合世上女子選擇男人的標準。

“陛下,這些都是官家的心裡話,您有所不知,官家整理心心念唸的都是您和太子,常說心愛之人居於北國,殫精竭慮,此乃大聖大賢之人,天下男子尚不得做到,況一纖纖女子乎?”

蔡伯俙在官場和生意場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豈能看不出蕭撻裡心中所想?從她的神態,目光中就能知道她對趙禎的又愛又恨。

而這時候就應該下猛藥了…………

“陛下,官家對您一片真情,對契丹也是仁愛有嘉,官家說了,只要契丹願意歸附,自然要比党項人和倭人過的更好,甚至連草原都能給契丹留下!”

蔡伯俙的話讓蕭撻裡微微驚訝,而邊上的圖魯更是吃驚。

大宋一直對契丹咬着不放還不就是因爲要徹底統治草原,剛剛蔡伯俙還說要把草原納入大宋囊中,大宋無論契丹態度如何都要出兵收復草原,怎麼現在突然就改了口風?

蔡伯俙得到了趙禎的真傳,在外交上基本是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現在大宋佔據優勢,沒必要把契丹人給逼急了,這一點也是蔡伯俙在來之前趙禎特意交代的。

眼下他的任務就是理智的用所佔據的優勢對契丹人進行精神上的打擊,同時也留有退路。

華夏數千年曆史之中,通過外交的手段所獲得的利益要遠比戰爭上獲得的多得多。

趙禎希望蔡伯俙能說動蕭撻裡,讓她徹底死了心,認認真真的看待大宋與契丹之間的問題,想要存續民族的獨特性不太可能。

大宋不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王朝,看似包容的漢家其實是在悄然改變任何融入其中的人,他趙禎要做的便是消除契丹的獨特性。

如今的大宋土地上已經找不到非常特殊的党項人了,因爲他們要麼是被龐大的漢家百姓給同化,要麼是自己主動融入其中。

党項人發現若是自己不再堅持党項的習俗和特用的東西,漢家百姓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排斥。

於是他們自己便開始了改變,所有的行爲習慣,服裝髮飾等等的一切都向大宋百姓趨同,只不過短短十年的時間,党項人幾乎不存在。

除了他們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並不純粹的党項血統外,其他的一無所知,而這一點党項血統他們都希望完全忘記。

因爲成爲漢人所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大宋沒有逼着党項人融入大宋,只不過把他們放在了大宋之中,他們是自己融入大宋的,趙禎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