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

巨母城的不斷擴建也引起了蔡伯俙的注意,契丹人怎麼會有錢來進行如此宏大的軍城?契丹人是富有,可也不會如此富有!

是誰設計了這座城池,怎麼從未見過但卻覺得非常實用?

而困擾蔡伯俙的最重要問題便是契丹人到底從西方的貿易之中積累了多少財富?

別的都不是什麼問題,唯獨最後,一點即便是大宋的密探都不清楚。

甚至連契丹人自己也沒有多少人清楚財富的價值,他們只知道朝廷的錢像是永遠花不完。

不斷擴建的城池需要大量的勞役,而和大宋一樣這些勞役並非是無償勞作,而是要給工錢的。

而朝廷發放的也不再是紙做的官鈔,而是銀角子。

之所以叫銀角子,乃是因爲這些其形狀是規格一樣的三角形純銀錢幣,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不光大小一樣,連上面的紋路也一模一樣。

大量的銀角子流入契丹的市場,成爲硬通貨,也有一些金角子出現,成爲更值錢的貨幣,這些東西都是真金白銀,完全不用擔心它們如官鈔一樣淪爲廢紙。

而且手中有官鈔的人可以前往朝廷兌換成金銀角子,即便是大宋的交鈔也不例外,雖說稍有損耗,但誰不願意去兌換?

可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大宋的交鈔更加值錢,契丹朝廷兌換出的金銀角子並不是足色的,其中的雜質影響之下的純度完全不能與大宋的金銀相媲美。

但對於驚弓之鳥的契丹人來說,能兌換就已經是極好的了,還有什麼可挑三揀四的?

再說若是真的想要賺錢,在巨母城中充當勞役便可,每天足足有兩枚銀角子可拿,積少成多之下,總會有富裕的一天。

而蔡伯俙知道,這些東西並不值錢,只不過給了契丹百姓一個更加珍貴的東西,希望。

大宋的官鈔在契丹並不流通,只能購買大宋的商品,可是隨着契丹與大宋之間的戰爭,這一行爲成爲最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乎百姓手中的官鈔就徹底淪爲廢紙,除非他們能拿着這些錢前往大宋購買商品,最好的止損辦法就是從朝廷低價兌換金銀角子。

雖然在百姓手中這些大宋官鈔花不掉,但到了朝廷手中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有錢想要花掉很難嗎?

契丹朝廷不斷的通過一些秘密渠道,大量的使用大宋的官鈔換取物資,其中甚至還有金銀器皿,而且大宋的官鈔不光在大宋境內通行,在所有和大宋有貿易來往的國家都能隨意使用。

因爲特殊的紙張技術以及彩印和鋼印,大宋的官鈔基本上就沒有人能仿製,並且仿製的成本太過高昂。

一張一貫錢的官鈔你要花五貫錢纔來仿製出一張一模一樣的,你還仿製個什麼勁,虧不死你!

而粗劣的仿製輕而易舉的就能被發現,除非眼神不好的人,否則別想把手中的假官鈔用處去,而且有極大的風險,在這個封建時代,刑法相對後世可是重了不知多少倍。

藏匿假官鈔一貫者,徒六年,單單是這最輕的出發已經讓人望而卻步了,何況是在此之上的?

一些鋌而走險的人基本上都被判處了大辟的極刑,時間一長再也沒有人敢以身試法。

於是契丹人就拿着大宋的官鈔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兌換真金白銀,當然也不是直接兌換,有些是賣給商賈,畢竟商賈做長途貿易,隨身攜帶金銀不方便,官鈔就省事的多了。

再說前往大宋做買賣,有大宋的官鈔多方便,還不用去大宋的錢莊兌換。

契丹朝廷收繳大宋的官鈔,然後再賣掉換回真金白銀,再在以不足色的金銀兌換給百姓,其中的差價和利潤是多少?百姓們還要以勞役換取更多的金銀角子。

如此一來便是一出利用信息差而獲利的好戲。

契丹朝廷以此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從一開始甚至是大宋和契丹發生戰爭之前,蕭撻裡就和張儉已經開始準備這一切的,這是空手套白狼掙錢的最快辦法。

只不過這一點契丹百姓不明白,他們消息閉塞,處在信息端的下游,而在不知不覺中成爲壓榨的對象。

事實上這就是契丹朝廷在剝削和壓榨自己的百姓,即便是知道如此,蕭撻裡也沒有辦法,這實在是黔驢技窮的無奈之舉。

有了錢財就能做許多許多的事情,這巨母城就是這樣建設起來的。

契丹的百姓並不知道自己被壓榨了,只是覺得朝廷給的錢雖然不是很多,但卻是給了他們一定的經濟來源,再加上自己辛勤的勞作,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過上好日子,這纔是契丹百姓夢寐以求的生活,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向着安定,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他們也是有自己驕傲和堅持的人,前不久還是住在天子腳下的人,過着安逸的生活,有着富足的儲備,不菲的身家,畢竟住在京城的人有多少是真正的赤貧?

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生活,但現在突然變得顛沛流離起來,他們內心也接受不了。

這段時間他們看到了大宋的強大,也看到了契丹的沒落,現在他們唯一想做的事情並不是蕭撻裡心中所想的“還於舊都”,而是過上安定的生活。

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已經過夠了。

國破家亡對於他們來說是個致命的問題,國家民族都不存在了,自己的生活如何保障?所以在宋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他們恐懼極了。

爲此他們做了極大的努力,當蕭撻裡要帶着他們離開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一句怨言,同時也在蕭撻裡的帶領下看到了希望。

所有人都看不出來其中的問題嗎?

顯然不是,其中必有聰明人發現了問題,但他們卻沒有點破,即便是朝臣也在下意識的保守這個秘密。

很奇怪,在這件事上基本上都沒人計較,或是四處宣揚,即便有幾個自以爲聰明的人說出來,也會被旁人給罵回去。

若是自家婆娘唸叨這不公,也會被男人呵斥或是揍上一頓。

這也是爲何大宋不知契丹人這麼多財富從何人來的原因。

其實這就像是契丹百姓自己交上去部分稅款用於戰爭,再通過勞作賺回一部分回來。

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