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

北京城的三司之中,包拯望着庫房門口不斷進出的商號掌櫃微微感嘆:“現在咱們大宋的商賈可謂是中流砥柱,這些錢財可不是小數字,今日已經有近百人了,不知明日還有多少,老夫聽說有些人甚至是從福建路趕來的。”

蔡伯俙嗤之以鼻道:“這些錢他們當然要出,北伐遼陽府,打通大宋與遼東的聯繫,再加上遼陽府和中京道的州府,他們的市場又有多大,賺到的錢財又有多少?上繳國庫的又有多少?!”

給他這麼一算,還真是,包拯有些張口結舌,摸着鬍子驚訝的問到:“你也是經營過蔡記的,可知這些商賈一年能賺多少錢?”

蔡伯俙苦笑道:“蔡記是大不錯,可現在卻移交三司不歸我管轄你又不是不知道,莫非是故意消遣晚輩?若是讓晚輩估計,這天下商賈一年所得之總和,概數十億貫不止,朝廷去年的商稅便有億貫了不是?”

包拯瞥了蔡伯俙一眼:“稅乃國之本也,豈可窺伺?”

“本駙馬還是堂堂三司副使,難道不能一觀?”

“何故?”

“無他,好奇爾!”

和包拯聊天就這樣,總是上綱上線,所以趙禎不喜歡和他聊天,而蔡伯俙也是沒有辦法,若是能避開,他早已躲的遠遠的去了。

蔡伯俙可不敢告訴他這些商賈爲何要向朝廷提供捐獻,爲何把自己幸苦賺來的錢送到三司的庫房,還不是東窗事發了,張德昌也沒能逃過皇城司和黑手的海捕,最終先一步落網。

按照初一的法子,他的家人沒有一個倖免,全家連同家丁護院在內二十八口盡亡與府宅之中,張德昌在得知“真相”之後,果然以是王實等人所爲,與西京洛陽擊鼓鳴冤。

在皇城司的執事官面前痛訴三家之罪,後自縊於囚室之中,致死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初一設下的局,他其實就是一個無辜的被利益用的棋子。

最終的結果讓蔡伯俙無言,每當他夜晚閉上雙眼的時候,總能看到張德昌死不瞑目的眼睛。

蔡伯俙覺得最終王實的脫罪,三方背後的商賈花錢消災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官家在最後還是赦免了這些罪人,死去的也只有破虜營的五百將士以及宋遼邊境上的歸民,當然還有他張德昌…………

這些人命相比大宋的國運,相比陛下的運籌帷幄似乎一錢不值,爲此他試探的向官家奏報過,而趙禎給他的答案很簡單:“眼下的這種慘事就是爲了避免這樣的慘事不再發生。”

蔡伯俙想想也是,這一點誰也沒有預料到,影響之大,波及範圍之廣,甚至影響到了宋遼之間的和平,若是大宋的商賈還沒有這般強大富有,這事情也許就不會發生。

但趙禎否定了他的猜想,並告訴了他,若是大宋沒有這些商賈,也不會有如今的局面。

想想也是,如今大宋的國稅相較前朝不知翻了多少,就是因爲這些稅收,朝廷纔有錢修建公路,纔有錢新建學院,纔有錢給大宋的將士們披上堅甲和利刃。

………………

包拯突然低聲對蔡伯俙問到:“蔡記雖說是交給三司打理,可爲何皇城司派人來任職?官家是何用意?”

蔡伯俙微微一驚望着包拯道:“包相公怎知是官家的用意?”

包拯翻了個白眼:“皇城司乃官家的內諸司,若是沒有官家的授意,如何會派人過問三司之事?”

蔡伯俙稍稍正色,望向包拯一字一句的問到:“包相公,您覺得煤,鐵,銅等諸多礦石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還是在民間商賈的手中好?”

“說的什麼渾話!當然是在朝廷手中妥當!”

“那咱們大宋的交通,鐵器,軍械營造,書院,醫院之類的東西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還是…………”

“又是渾話!這些當然也是在朝廷手中好!”

包拯擡手就要往蔡伯俙的頭上招呼,隨即手臂停在空中,驚訝的望向蔡伯俙:“你的意思是官家要把這些全部收歸朝廷,並有朝廷經營?!所以蔡記……”

“晚輩什麼都沒說,您什麼也不知道……”

蔡伯俙搖搖晃晃的走了,只留下包拯一人站在三司的庫房外呆立,許久之後他才緩緩渡步離開,而所去的方向便是三司的簽押房……

趙禎國有化資產的計劃給了包拯以強烈的震撼,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思維模式橫空出世,打破了原本的固有思想,在士大夫的傳統觀念之中,朝廷只要向天下收稅便可,豈能自己經營商賈生意,一來有辱斯文,二來背上一個與民爭利的惡名。

但包拯看來,把一部分的生意國有化卻是極好的,他主持三司多年,明白其中的利害,就比如礦石,大宋的礦石原本是朝廷出錢僱人開採,後來便放給了商賈,雖然產量提高,但總有隱瞞和私賣。

這還算不得什麼,大宋的書院乃是培養後生學識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卻比不上富商豪紳自己設立的私塾,而官宦子弟也多去家族書院,鮮少有人踏足官辦書院!

若是把大宋的書院經營的好,讓天下讀書人有處學習,有處讀書,包拯覺得就算這商賈進駐三司也算不得什麼…………

至於醫院……也只有官家強行設立的州府醫院纔算數,那些在縣城之中的怕是早已名存實亡,民間醫者與其爲朝廷坐診,不如自己開設醫館,給自己的醫館坐診的同時順便還能買點藥。

所以對於趙禎要把這些東西收歸蔡記經營,包拯自然贊同,同時他也會上疏奏請此事,蔡伯俙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他以爲自己不知道官家的心思?實在小看包希仁了!

蔡伯俙除了三司的衙門便向宮中而去,而趙禎早已是在午後的陽光中睡熟,這段時間他太累了,王實等人策劃的邊關之事,大宋對遼朝用兵,再加上資本的改革,這些都讓他筋疲力盡。

蔡伯俙小心的站着,三才更是小心的遞過了一個錦凳,一點聲音也不敢發出,指了指錦凳微微搖頭,又給了一個威脅的眼神,蔡伯俙知道他是什麼意思,若是自己把官家吵醒,怕是又沒有機會睡覺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