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

宋遼戰爭正式打響,但影響的範圍卻並不是很大,最少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北京城依舊是和原本一樣的運轉。

趙禎甚至沒有從朝堂上看到更多來自遼東的消息,所有的消息已經彙總到了樞密院,朝臣們並不是十分關注,在他們看來,如今的大宋出兵不過是遼東而已,並不是正面和遼朝直接決戰。

大宋的實力完全能碾壓中京道,而不是用擔心,這是新年過後第二個月的朝會,這樣的大朝會卻是相當乏味的。

趙禎在散朝之後便回到了勤政殿中,剛剛在大殿之上便已經開始神遊天外,直到坐下來纔開始望着眼前巨大的輿圖思索。

起身走到輿圖之前,這幅輿圖上已經被他畫的面目全非,但也更加直觀的反映出大宋現在的模樣。

東線的戰爭超乎大宋預料的順利,在不知不覺中大宋的軍隊便推進到了遷州,對於此時的軍隊來說,這樣的進攻速度已經是相當快的了,但更重要的是遼人依舊把目標放在了中京大定府。

作爲這場戰爭的最高前線統帥,彭七指揮若定,背嵬軍的十萬鐵騎早已利用強大的機動性集結在三州山附近,即便遼朝反應過來率兵馳援,他也有把握阻截主遼人的援兵,背嵬軍的十萬鐵騎便是爲此而準備的。

彭七雖然是趙禎當年的三衛指揮,但經過多年的磨礪以及軍武院的進修,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莽夫,雖然看似魯莽,但心中之細密也只有數人瞭解。

對於這場北伐,趙禎非常信任的交給了他,一來是因爲早已和樞密院策劃好了進攻的方向和大致的佈局,兵棋推演也做過許多回,也把遼人的反映都預測了一遍不會有所遺漏。

二來這次北伐遼東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也算是一次練兵,只要不把遼人逼急了,應該不會發生宋遼之間的決戰。

如此強度之下的戰爭,彭七完全有能力勝任,狄青作爲樞密使穩坐北京城便可,他的任務便是向趙禎奏報戰事的進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但在趙禎看來,其實此次北伐遼東已經敲響了遼朝的喪鐘,眼下就是一場溫水煮青蛙的陰謀,這次大宋若是成功奪下遼東之地,拿下遼朝的東京遼陽府,這個龐大的帝國真的就真的所剩不多了。

縱觀遼朝,這個帝國的資源分佈主要集中在燕雲,燕雲被大宋所得後,便以中京道爲首,其次便是東京遼陽府,遼朝重要的州府便在這兩處。

西京道自西夏歸宋之後便已經被大宋蠶食許久,佔地最大的上京道雖然地域廣闊但卻更加荒蕪,最多的便是成片的草原,雖然能給遼朝提供牛羊和馬匹,但卻不適合糧食的種植,更不適合開展手工業和商業。

一旦遼朝被大宋成功奪下東京道,不單單是一京之地丟失的問題,而是遼朝徹底失去海岸線…………這是趙禎誰也沒有告訴的戰略意圖。

遼朝丟失海岸線的危險性不言而喻,大宋可以依託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在海上開闢運輸線路,並且保障大宋自身在海洋上的利益,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不知不覺中,大宋已經蠶食遼朝許久了,也蠶食遼朝的大片土地,不過至後套依舊在遼人的手中,並且重兵把守,這片良田千頃的土地是遼人的西北糧倉,一旦丟失,整個遼朝的糧食便將困難起來,除了向大宋購買外,便只能依靠掠奪。

趙禎看了看遼朝的附近,一條細細的紅線已經把遼朝徹底與四周的國家切割開了。

瞧瞧遼朝的四周,還有什麼土地可以掠奪?還有哪個國家是它的盟友?沒有了,一處也沒有了,女真人徹底成爲大宋的助力,黑水軍便是最好的例子,唐括部的歸降,完顏部的北逃便說明了一切。

趙禎手指輕輕移動,東面的高麗表面上於遼朝依舊關係親密,可背地裡與大宋的關係那可是打得火熱,一旦遼東和遼東走廊完全屬於大宋,最直接的後果便是把遼朝與高麗切割開,如此一來,高麗可完全不在乎遼朝的態度了。

大宋成爲高麗宗主國的同時也就是宋高關係的建立之時,這種關係是光明正大的,是互相派遣使臣的,完全不同往日……當然也意味着大宋獲得了整個高麗市場。

趙禎笑了笑,至於隔海相望的倭國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國家已經完全成爲了大宋的藩屬之國,雖然這麼說不貼切,但大宋的朝臣們已久堅定的這麼認爲,否則便把大宋的另一面暴露了出來。

在趙禎看來,倭國的王室便完全是大宋的傀儡政權,這個國家已經和大宋差不多了,或者說已經被直接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下,它的文化在慢慢消失,他的風俗在慢慢的改變,甚至於他們的血統也會變成和大宋一樣的存在。

因爲駐紮在倭國的大宋士兵可以和當地人通婚,本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宋人當然不在乎與倭人通婚了。

而倭人本就數仰視大宋的存在,倭人的許多家庭甚至願意讓自己女兒與大宋的士兵通婚,最好是能遇到有情有義的人,把他們全家都接去大宋過活,有些倭人甚至以此爲魚躍龍門的機會和手段。

而倭國的王室正在逐漸失去他們原本所擁有的權利,這個民族的最後印跡也將隨着“天照大神”後裔權利的喪失而消失的一乾二淨。

倭國的王室開始失去兵權,大宋的軍隊已經可以爲此整個倭國的安全,他們的手中只能保有管理地方治安的衙役,除此之外便什麼都沒有。

在治國上,也是大宋的官員在把持着這個國家的文治,畢竟是軍權出政權,連兵權都在大宋的手中,政權如何能獨立出去?

大宋在這片本就自卑的土地上推行最爲“純正”的儒家文化,並且把佛教推廣的更爲深遠,於是這個國家的反抗精神徹底被摧毀,而建立起來的便是等級觀念極爲明顯的階級精神。

趙禎甚至懷疑要不了多少時間,倭國便成爲適合大宋移民的又一片土地。

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