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捷報入朝

建武九年,六月末,杭州行在,禁中。

在皇帝日常辦公的勤政堂裡,正在進行着一場討論。那場政變之後,朱勝非下臺,趙鼎轉爲首相,徐良升爲次相,黃潛善送了命,以至於現在中書的三省都堂上,主官只有趙鼎和徐良兩個人。而他們的副手,參知政事,則一個也沒有。

按照制度,參知政事一般定額三員,可“通治省事”,也就是沒有具體分工,通盤協助宰相;亦可“分治省事”,也就是有具體分工。副相主管某一方面。比如徐良作參知政事時,就主管兵力,黃潛善主管農田水利。

現在朝廷正推行徐良的政策,經濟方面延續他父親徐紹在世時的既定方針;外交方面堅持對金強硬:軍事方面則繼續執行“精兵五十萬”的計劃,,尤其着重於“宋遼結盟”:政治方面是變動最大的”趙宋立國以來,一直以開明的姿態治理國家。但經歷多次事變以後,首先是皇帝趙諶認爲,亂世要用重典,應該要有一個高效集權的機構來保持國家的運行。

有鑑於此,先是東西二府之一的西府,樞密院,成了擺設。不止西府長官降成了“知樞密院事”,而不稱“樞密使”,而且還把這個頭銜授給了坐鎮邊疆的軍隊統帥。而樞密院原來主管全國兵務的職權,統統劃給了宰相。

然後,政治上開始緊縮,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控制檯諫。臺諫也就是御史臺,掌勸諫皇帝,糾劾百官之重任,說白了,臺諫就是輿論。從前,臺諫官員的人數,人選都是由皇帝定的,宰相一般不干預。但現在。從御史中丞,到正言司諫之類官員。皆出於宰相的挑選目的,就是控制〖言〗論。

大宋要積蓄力量,加強軍備,不把失土收復誓不罷休!所以”舉國上下都應該奔着這個目標去”不容許有人說三道四。

綜上所述,宰相要承擔的責任很大,事務也多光憑趙鼎和徐良兩個人,顯然有些吃力。所以,現在皇帝就召集他兩個商議副手的人選。

趙鼎推薦了現任御史中丞朱倬,這個人也是主戰派,只不過不像趙鼎那般激進,他曾經就宋金戰局上過“三策”,分爲戰,備應。戰就是主動出擊,備就是積極防守,應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自己又分析了這三者的利弊,主張現階段用“備”積蓄力量,待時有變則主動出擊。他的主張深得皇帝和宰相的讚賞,所以一到挑選副相人選趙鼎就力薦。

“罷。朱倬忠義,勤於國事,用其爲,宰執”可以。但光他一個也不夠,兩位賢卿還有合適人選麼?”現在是六月天,南方也熱可再熱,這是在室內。趙諶穿着薄衣居然胸膛後背的衣襟都被汗浸透了,趙官家是冬天畏寒夏天怕熱,親近的大臣們幾乎都知道。

選參知政事這個話題,早就拋出來了。徐良心裡也早已有了一箇中意的人選,只是摸不準合不合皇帝的意。

現在聽趙諶問起,他幾乎想要說出來,但最終還是忍了忍,道:“臣等處理軍政,難免無心他顧,不如陛下慧眼獨具。”

趙諶聽聞此言。輕笑道:“倒也有個人選,就是不知二卿以爲如何?”

“誰?”兩個宰相同聲問道。

“禮部侍郎李若冰。”趙諶道。李若冰,就是當年跟金使張通古談判的大宋代表李若水,他原名李若冰,太上皇趙桓在位時,改爲若水,現在,又被趙諶改了回來。

能代表國家談判的官員,必定是堅持原則,眼睛裡不揉沙子的角色。徐良聽皇帝推薦他,心中有些吃驚,但嘴上還是道:“李若冰有氣節,寧折不彎,當能勝任。”

趙諶又問趙鼎,也沒意見。遂暫定下來。又說一陣,皇帝問道:“徐卿。你入朝已不算短,可有合適的人選?”

徐六沉默片刻,正色道:“臣也有個人選,只是”,“只是什麼?”趙諶追問道。

“此人作過臺諫長官,士林中有佳名”也作過參知政事,理政頗有建樹。但已下放地方上多年。不知合不合適。”徐六隱晦地說道。

趙諶露出疑惑之色:“有這人?作過臺諫長官,還作過參知政事?朕怎麼……”語至此處,他突然想起一個人。

“徐卿說的,可是秦檜?”趙諶問道。

“正是。”徐良答道。秦檜,步入仕途以後,也還算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作了御史中丞以後。便踏入高級官員的行例。更因爲受到故清河郡王徐紹的賞識,而進入宰執之列”官拜參知政事。坦白地說,在徐紹推行新政的過程中,秦檜鞍前馬後,走出了大力的。在朝中,在士林,名聲都還不錯。

但因爲徐紹堅持不跟金人議和,更因爲他集權一身,上頭遂罷去秦檜的參知政事,以此迫使徐紹。離開中樞以後,秦檜先是作爲“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在洛陽呆着,主持重修皇陵一事。

在他離開行在時,徐紹曾經對他說過”你去河南呆幾年,皇陵修好以後。自然就有機會回來了。哪知,在他完成使命,滿心期待重回中樞,結果朝廷又將他調往別處作地方官。

回〖中〗央的日子,遙遙無期。

秦檜有能力,也主戰,趙諶爲什麼不願用他?只因徐紹在相位時,集政權軍權於一身,莫說首相朱勝非有被架空之虞,就連皇帝也沒什麼事情可作。而秦檜正是徐紹的得力助手,趙諶當然不願意再現這一幕,所以將秦檜投閒置散這麼些年。

現在徐良重提舊事,不能不讓趙諶多想l些。遂問道:“徐卿何以舉薦秦檜?”

“回陛下,秦檜首先在中樞的歷練足夠。他作過職方員外郎,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理政很有一套。其次他亦纔在地方上任職的經驗。當然。年齡也還相宜。臣認爲,他是合適的人選。”徐六道。

趙諶聽罷,笑而不言,一陣之後方道:“秦檜確央有才幹,這事,容朕考慮。

他既然這麼說,徐六也不好再多言,又說一陣,趙諶提起了前線的戰事:,“徐衛親自率領西軍征戰河東,日前傳來消息說,進展順利。已復河中府,解州”絳州,並俘虜金河東安撫使韓常。朕很欣慰,這足以說明,我朝跟女真人之間。是可以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的。,。

趙鼎忽然露出笑容,趙諶一見,問道:“趙卿何事歡喜?。。

趙鼎一俯首:,“陛下,臣是解州聞喜人。解州光復,臣不免歡喜。

,“哈哈,人之常情,人之常情。。。趙諶笑得更開了。”,徐衛出馬,必無空手而還的道理”否則,豈不壞了紫金虎的名頭?”。

趙鼎接口道:,“徐郡王十餘歲便起兵勤王,幾十年征戰”金人深懼之。此番,更才遼人相助,自然勢如破竹。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西軍進入河東,可謂開啓我朝反攻之先,意義重大!”。

,“正是這叮,道理,朕一心恢復舊疆”救民於水火,然醜類猖獗。此前折彥質北伐,無功而返。徐衛能有所斬獲。深慰朕心。不管他這次出征,最終能打到什麼地步。但大宋北伐雪恥的步子,算是踏出去了。。。趙諶高興道。

徐良見他興致不錯,也笑道:,“陛下,不止是西軍。淮西安撫司,練出精兵五萬,江西宣撫司自上次失利以後。也知恥而後勇,勤於操練,以圖洗雪,而韓世忠代理荊湖宣撫司以後,更是整頓部隊,恢復士氣。這幾司的將士們,無不枕戈待旦,相信用不了許久,我大宋百萬雄師北伐的日子就要到來了。”,趙諶一聽,不禁神往,仰頭嘆道:,“朕即位於國家多事之秋,不求功高三皇,德蓋五帝,但求恢復舊疆,洗雪國恥,作箇中興之君,足矣!。。

這君臣三個正發感嘆時,一名內侍入內稟報道:,“陛下,有樞密都承旨,自稱方纔收穫川陝宣撫處置司軍報”緊急送來禁中。。。

此話引起了君臣三人的高度關注,趙諶立即道:,“傳!。。

片刻之後。一名紅袍官員入內,樞密院現在已經是個擺設了”這人雖然任樞密都承旨,實則在中書辦公。踏入勤政堂,見過禮後,取出軍報道:,“這是剛剛收到的青字牌,請陛下過目。,。

皇帝的詔命,用金牌快馬傳遞,晝夜行五百里,而這青字牌”屬於樞密院專用,規定晝夜行三百五十里。徐衛帶着,“知樞密院事。。的頭銜,所以他可以用青字牌傳遞消息。

趙諶接過那面青牌,定睛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這下面趙鼎徐良兩個見他如此模樣,都猜測着。莫非又有好消息?

只見皇帝疾速看完一遍,然後尖仔細再看一遍,臉上笑意不曾間斷,看在最後,朗聲道:,“好個徐衛!好個西軍”。

趙鼎徐良對視一眼,雖然也心急想知道具體消息,卻又不好催促。只能耐心地等候着,但趙諶似乎看上了癮,你說這青字牌上,從來都是簡明扼要上報軍情,能有幾個字?看這麼久還捨不得放手?

,“趙卿,徐卿,你們看看!。,趙諶喜笑顏開,命內侍將青字牌遞給他們。

兩位宰相合作一處,抵頭查看。這是徐衛在前線親自書寫的捷報,言西軍收復解州、絳州、懷州、澤州、慈州、河中府、平陽府、隆德府、威勝軍等地,並一度圍攻太原城!

趙鼎看罷,脫口道:,“大捷!端得是大捷!。。此番西軍出兵,竟能一舉奪回大半個河東!這可是宋金事變以後,未有之勝利!此前。宋軍也取得了不少戰績,但那都是剖氐抗金軍入侵中發生的。

真正的反攻收復,西軍復全陝算是開始。但陝西,金人一直沒才完全佔領過。而河東不同,它淪陷已久,且被女真人統治多年,西軍收復半壁,意義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

更歡喜的,則是徐六。倒不是因爲徐九是他堂弟,而是因爲他執政以後,推行的路線,就是軍事鬥爭。現在,西軍收復半個河東。有力地支援了他的施政!

,“好!好啊!”。趙諶起身長嘆。“竟能一度打到太原!連戰連捷,以致醜類敗北!真是揚我國威,壯我聲勢!。。

徐六卻表現得審慎一些,他提醒道:“陛下,只可惜,西軍圍攻太原,即將城破之際,金軍大舉來援,否則,太原一下,河東全境豈不都光復了?”。

趙諶走了下來。擺擺手道:,“不急不急!你沒看徐衛寫的麼?現在他已經命令部隊把守關隘。金軍也已經撤回太原。河東半壁在手,太原也是遲早的事!。。

徐六又仔細看了一遍,突然發現方纔因爲激動,竟看漏了一節。忙道:,“陛下,徐衛除報捷,更請求朝廷,應當儘快恢復河東的秩序。選派官員,司儀行政。

趙諶點點頭:,“嗯,這是應該的。河東之民陷於金人強暴之下多年,如今剛剛光復,百廢待舉。這事,你們要抓緊。。。

趙鼎嘖了一聲,作難道:“陛下,西軍一舉收復數十州縣,這至少得需要數百名官員才能補充。如果中書從升朝官和地方官中挑選”這怕是半年也定不下來。。。

趙諶聽罷,心知不假。府要有知府,州要才知州,縣要有知縣,光是這一點,就要幾十名官員。更不用說行政主官以下的佐吏們!而且,此次光復的地區這麼大,提刑司、轉運司、常平司要不要設?統管全局的宣撫司要不要設?

如果把這些都算上,那所需要的官員……

從前陝西收復,爲什麼沒這麼麻煩?因爲那時徐衛有,“便宜黜涉”的權力。他可以就近在川陝兩地挑選官員,直接任命了就是。現在朝廷將他這個權力收回了,也就意味着,這事得〖中〗央自己管。

問題是,這件事情〖中〗央管得過來麼?!~!

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105章 內憂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791章 唱雙簧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四百一十五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七百四十四章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64章 官油子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19章 一門三將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41章 抱大腿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155章 設伏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328章 動粗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481章 八牛弩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149章 佈局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53章 梟首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37章 想後路你奸我不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792章 攤牌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96章 教誨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79章 逼宮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三十一章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八百六十三章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25章 一頭驢第四百一十四章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七百四十五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775章 勝利了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8章 報捷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108章 賞賜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397章 地下黨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七百四十二章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08章 賞賜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78章 進軍第45章 遇襲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