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雙方罷兵

雙方罷兵

兀朮在太原城沒呆幾天,就大概摸清了徐衛的虛實。這並不是難事,河東境內有多少義軍,陝西方面清楚,金軍也清楚。太行山義軍傾巢而出,都來太原助戰,這就說明宋軍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河東的“亂賊”。再推算一下,西軍進入河東以後,必然得到各地“亂黨”的響應,這麼一估,徐衛十萬人馬裡,恐怕真正的西軍,不會超過一半。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兀朮有了底氣,立刻催動三軍撲往榆次。然而此時,徐衛已經率領西軍一路往南,完全跑出了太原地界。剛入汾州,正好碰上緊趕慢趕的兩興軍。西軍一直退到汾州治下的靈石縣,因爲這個地方正是陽涼南關所在。只要把住陽涼南關,金軍就算大軍來攻,也可憑藉險要的關隘輕鬆擋住。

金軍一路追過來,屯兵於關北,擺出一副要扣關的架勢。而此時,從陝西起運的物資補給也已送到,徐衛更加淡定,分撥部將駐守關城,只等金軍來攻。

這陽涼南關之前因爲韓常的勸降而兵不血刃,但此關着實險要!它依山而建,兩面都有高山相夾,前後都是窪地,無論是北攻南,還是南攻北,你都是仰攻,誰也佔不到便宜。兩軍對峙,一連數日不見動靜。金軍不來扣關,宋軍也不出去。

靈石縣

此時的靈石縣,也就是後世山西省的靈石縣。靈石光復以後,徐衛急着揮師北上,所以也沒顧得上安排一下,因此這段時間河東南部諸州縣基本上處於無人管轄的狀態。百姓們雖然歡慶光復,但同時也要面臨許多問題。諸如偷窺搶劫等等,更有甚者,一些沒有助戰的小股“義軍”趁着混亂的局勢進城劫掠,自稱某官之類。

徐衛一進城,所有亂七八糟的事情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劫掠靈石縣那夥所謂義軍,一收到風聲,趕緊跑了。徐衛也不派兵去圍剿,只讓人帶個話,三天之內,自己到靈石來請罪,否則,河東就這麼大點地,你跟我玩躲貓貓?

兩天之後,那夥義軍自己就找上門來了。他們非常清楚,在徐招討那裡掛上了號,你就基本上跑不出河東了,還不如自己老實點。徐衛殺了挑頭的,以儆效尤。

這一天,西軍幾個主要將領都接到命令,進城開會。陽涼南關徐衛只留了四千人,剩下的都到靈石休整,因此這一召喚,秦鳳、永興、兩興三司大將紛紛進城。在曾經的大宋以及大金靈石縣衙裡,楊彥、吳璘、張憲、王彥、徐勝、楊再興、李成衛、李成等悉數到場。徐衛還特地通知隨軍轉運使之類的文職官員也出席會議。

雖說金軍大舉來援,讓即將破城的太原又起死回生,而且當時確實讓衆將惱火了一陣。但此刻,你基本上在將帥們的臉上看不出不快來。因爲回頭看看,此番入河東,可謂戰果輝煌,接連收復解州、絳州、懷州、澤州、慈州、河中府、平陽府、隆德府、威勝軍,大半個河東已經宣告迴歸了。

光是失復失地還不算,此役,斬殺俘虜金軍將近六萬人,甚至包括大金河東統帥韓常。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進兵河東,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從徐衛大名府起兵開始,每每於金人戰,雖然勝多敗少,但幾乎沒有哪一次不是艱難取勝,金軍的剽悍和頑強,這是西軍所承認的。可這回卻不同,摧枯拉朽,風捲殘雲,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虎兒軍最擅長的那種激烈的野戰,根本就沒發生過!

太原沒有拿下,固然是個遺憾,可大半個河東都在手裡了,太原還遠麼?

“大王來了。”吳璘低聲一句,堂上頓時肅靜。

徐衛從裡間轉出來,他居然沒有着戎裝,一身紫色常服,金帶襆頭,而且他這些將帥們仔細一看,竟發現徐郡王還抽空修剪了鬍鬚,這閒得……

“都到了齊了?”徐衛徑直到案桌後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嘴裡發出嘖嘖之聲,顯得很愜意。

“回大王,該到的都到了。”楊彥瞪着一隻獨眼道。

“得,開始吧。”徐衛嘴裡說着話,眼睛卻盯着案上一份文件,那是義軍的名錄。好一陣之後,他纔將目光從文件上收回,對衆將道“金軍大舉馳援,來勢洶洶,我軍避其鋒芒撤出太原,也有些天了。如今金軍不見扣關,咱們也不能這麼一直耗下去,今天叫你們來,就是議一議,下一步怎麼走。”

怎麼走?不外乎兩個選擇,一是就此罷兵,守住陽涼南關。河東的地形就是多山,而且盡是大山。西軍現在收復的地區,西面只要把住陽涼南關,金軍就輕易南下不了。因爲呂梁山和太嶽山在這一帶夾出了極爲狹窄的走廊地形,陽涼南關一堵,此路就不通。而東面,西軍打到了從前李植的老巢威勝軍。威勝軍以北,是茫茫羣山,一直連到太行山,金軍也下來不了。

另一個選擇,就是出陽涼南關,跟金軍的援兵尋機決戰,一舉解決河東的問題。但現在即使王彥的兩興軍趕到了,精銳部隊也只四萬出頭,終究少了點。

“金軍縱使來援,咱們倒也不怵。只是現在兵力薄弱了一些,要不然再從陝西召一路兵馬來?”永興帥司的統制李成建議道。

楊彥看他一眼,問道:“那召哪一路?鄜延軍?環慶軍?涇原軍?這緣邊三路沒動,是有原因的。至於熙河軍,還是罷了,太遠,而且也不能輕易動。”

“楊經略所言不差,這四路兵馬都不能輕易動。党項人雖說服了軟,但也不能不防。熙河帥司地處險要,還要盯着吐蕃人,更動不得。再徵召部隊,不現實了。”張憲道。

吳璘素來謹慎持重,此時道:“卑職倒是建議就此勒兵。太原的重要性,我們清楚,金人也清楚,彼必傾全力來爭。我軍激戰多時,士卒疲憊,還是收兵的好。河東半壁已經光復,以後河東金軍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全境光復,早晚而已。”

“唐卿此話有理。”王彥接過話頭。“金軍突然南下馳援,我料必是解決了契丹人,此時不宜與之硬碰,尤其是現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

徐衛聽他這麼說,頻頻點頭道:“其實這就是我現在最擔心的。咱們根本不知道北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按說契丹人矢志復國,這首次進兵,必然傾盡全力。而金軍竟能南下馳援太原,顯然是契丹人的威脅已經解除了。看起來,遼軍沒佔到便宜。”

既然金軍來勢洶洶,而整個戰局的情況又不明朗,那麼再冒險一戰的意義何在?這次軍事會議便初步取得了共識,那就是勒兵罷戰,暫停北進的步伐。之所以說這是共識,是因爲它不是決定,徐衛並沒有當場宣佈命令。因爲現在金國大軍還紮在陽涼關的北面沒有撤走。

兀朮此時就在陽涼關以北的軍中,宋軍撤出榆次,繼而完全撤出太原府,一路到了這陽涼南關。就憑這一點,他就猜到了徐衛的心思,徐虎兒這是不打算再打了。退守險關,鞏固既得地盤。

徐虎兒倒是解脫了,可他卻面臨兩難境地。兩河地區,是金軍最早打下來的領土,現在把大半個河東都搶了回去,如果發兵去攻,部隊剛剛跟遼軍血戰下來,再去跟西軍硬拼,這可是大金國現在的主力部隊,萬一有個閃失,就將動搖國本。

如果放任不管,也就意味着,河東半壁“淪陷”了。河東的錢糧多半出於南部,北面除太原盆地以外,盡是山區,地瘠民貧,難以供養大軍,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而最讓他頭疼的,則是宋遼的結盟。這一對難兄難弟,聯手搞殘了西夏,使得契丹人有了東征的落腳地。本來,近年中,宋軍愈戰愈勇,大有扭轉宋金戰爭初期頹勢的作派。現在又加上契丹人,應付起來着實吃力。

兀朮在軍中猶豫不決,恰又碰上舊疾發作,遂無心再戰。收兵回太原,留下部隊修葺陽涼北關,與宋軍憑險對峙。

陽涼北關,是通往太原盆地的最後一道關口。西軍如果控制這裡,那簡直是想什麼時候打太原就什麼時候打。那麼,徐衛爲什麼選擇扼守陽涼北關?只因前些日子,西軍猛攻此關,幾乎打光了所有火器,把個堅實的關城打得千瘡百孔,根本沒法守。

宋軍南撤,金軍北歸,雙方都解脫了。但這絕不是什麼皆大歡喜之事。之前,金軍被驅逐出陝西,這還可讓女真人接受。因爲他們從來沒有完全佔領過陝西,只是竊據着陝西東部,鄜延一帶,最盛時,也不過抵達長安。西軍收復全陝,對金軍的觸動還不算大。但此次,徐衛一舉奪取河東半壁,一度打到太原,距離燕雲也不遠,這足以震驚金國朝野!

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499章 政變(中)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49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148章 罷相第76章 死戰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113章 擴編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492章 試炮第八百五十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98章 面君第826章 選秀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七百四十二章第22章 驚動皇帝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8章 土匪來了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483章 軍閥第八百七十二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149章 佈局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57章 饅頭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88章 復出?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499章 政變(中)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3章 千王之王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65章 後生可畏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29章 收麥忙第八百六十章第489章 驚變第八百七十章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77章 韓世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八百三十一章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5章 攀親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八百六十三章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86章 盾陣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五百一十一章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126章 闖宮第258章 暗戰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91章 援兵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540章 早渡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