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原來如此

杭州行在去河東,何止千里萬里?不要忘了,現在中原地區還在‘女’真人手裡,要到河東,需要逆長江而上,由江南,至荊湖,再入四川,隨後北上,經漢中,入陝西,再從陝西渡過黃河,這纔算到達。

數百名官員,光是挑選徵召,就不是幾個月能下來的事情,如果慎重仔細一些,一年都沒辦法。等你挑選齊了,再往河東走,這該是猴年馬月的事?而且,數百名官員吶!這如果是在說牲口,那都得關好幾圈!更何況,這是在說苦讀幾十年,從科舉考試中脫引而出,再有一定資歷的朝廷官員!你不可能把剛剛考中的進士放到地方上去作一把手吧?上哪兒去找這幾百名官員?就算你找到了,那這段時期以內,河東怎麼辦?

如果說,徐衛仍舊保留有“便宜黜陟”的權力,那麼他就可以立即從川陝兩地的官員中挑選一批出來應急,先把官府這個班子搭起來。至於軍事防務,那更不在話下。

趙諶此時才覺得這件事情還真不小!倒是可以在朝廷另行安排之前,由川陝宣撫司暫管河東,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當初是不是不該收徐衛的權?

“這事,朕仔細斟酌。”半晌之後,趙諶也一時沒有主意。

徐六此時又道:“陛下,這獻降一事,如何處置?”

“什麼獻降?”趙諶怔住了。

徐六也不明所以,示之以手中青字牌道:“徐衛在上報中,請求親自帶領韓常以及金軍降兵降將前來江南貢獻。”

“嗯?”趙諶更加疑‘惑’,上前來取過牌子,仔細一看。原來還真有這件事情,方纔他太過匆忙和‘激’動,連看幾次,目光都在收復了多少州縣上打轉,壓根就沒看清楚中間雜着的那短短一句話。這也怪徐衛字跡太過潦草所致!

“王師一舉收復河東數十州縣,這是普天同慶的大事,獻降嘛,自然是要的。”趙諶笑道。宋代有這種制度,就是打了大勝仗以後,朝廷都要地方上來京城獻俘,並舉行盛大的儀式,以彰顯國威。從前跟党項人打仗,拿下個幾百裡土地就不得了,必定搞獻降。這回河東數十州縣迴歸,哪有不慶的道理?

“但,徐衛請求親自來行在?”徐六提醒道。

趙諶一時不決,這手握重兵的軍隊統帥,主動要求到中樞,這歷來都是證明自己大公無‘私’的最好方式。徐衛此前,就已經幾次主動提出入朝覲見,這回又要親自來獻降,這個人倒也‘挺’謹慎的。或許,就是因爲朝廷收了他“便宜黜陟”之權,使他知道上頭對他有些擔憂,所以藉此自白。

但話說回來,這天下的文官武將,哪個都能輕易來江南,唯獨徐衛不能擅自職守。他一身繫着川陝,西面要彈壓吐蕃人,北面要盯着党項人,東面還得警惕‘女’真人。而河東諸州剛剛收復,他要忙的事情肯定少不了,怎麼能離開?

“兩位賢卿以爲如何?”趙諶問道。

“還就不必了吧?這獻降之事,遣一將佐來就是,何須徐郡王親自跑一趟?”趙鼎道。“他爲川陝長官,代天子守牧一方,這動不動往行在跑,怕有人議論不務正業。”

徐六當然知道徐家老九打的什麼算盤,所以他不表態,只道:“但聽陛下裁奪。”

趙諶揹負雙手立在堂中,想了想,搖頭道:“朕看,不必,派個人來就行了。這河東剛剛收復,他要主持的事情想必也不少,就不必在乎這個形式了。”

“正該如此。”趙鼎道。

這君臣三個又歡喜了一陣,趙諶有些累了,便叫趙鼎徐良自去。兩位宰相拜辭,剛要離開,忽聽皇帝道:“徐卿。”

徐良停了下來,返回堂中,趙鼎自去。

“朕記得徐衛一母同胞的兄長徐勝,現任兩興安撫副使,是麼?”趙諶突然沒頭沒腦地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徐六心頭一跳,不動聲‘色’道:“回陛下,正是。”

“哦,據說徐衛從小喪母,是他兄嫂拉扯長大,有這事麼?”趙諶又問。

徐六此時已經猜測到皇帝的用意,答道:“徐母在生下徐衛以後,便不幸辭世。臣的二伯從此沒再續絃,所以徐衛自幼便是由其兄徐勝,其嫂王氏撫養,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正是如此。”

趙諶聽罷,詢問道:“既然如此,朕‘欲’召徐勝代表川陝,前來行在獻降,賢卿覺得合適麼?”

果然不出所料!徐良心裡暗道一聲。在皇帝問起四哥時,他就知道對方打的什麼主意了……

老九累立奇功,控弦二十萬,在西北威望卓著。更任着川陝最高長官,手持權柄,這難免多多少少地引人猜忌。皇帝此前收了他“便宜黜陟”的權力,就是這種“猜忌”的表現。可現在,河東諸州的收復,讓皇帝意識到,外頭的事離了老九還真不行。

就是簡單的一個恢復河東司儀行政,如果老九不管,都讓朝廷來‘操’辦,你還真辦不下來。於是,皇帝又想着把權力再次下放給他,可又覺得手裡沒抓着點什麼,心裡就空落落的。

自古以來,就有“質子”這一說。本朝也有這樣的例子,大將常年帶兵在外的,一般都要有個兒子在京城或者周邊供職,說穿了,就是作人質。可問題是,老九連生兩個‘女’兒,現在倒有了個兒子,卻還是個娃娃。你總不可能把一個幾歲的娃娃‘弄’來作人質吧?你天天給他把屎把‘尿’?

既然兒子不成,那退而求其次,兄弟也行。徐家這一代,兄弟五個人,老大徐原去世後,還剩下四個。但唯獨徐四,是徐九一母同胞的親兄。而且,徐九和徐四感情好,長兄如父,所以把他調來行在,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名義上是叫他來行在獻降,等着看吧,獻降一結束,皇帝肯定就會下詔,在中樞機構,或者兩浙宣撫司裡給他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將他留在江南。這樣,他才能放心地把權力‘交’給徐衛。

“再合適不過!若以徐勝來朝獻降,對其本人自然是一種榮寵,對徐九又何嘗不是一種嘉獎?”徐良“極力”贊同道。一般來說,外地帶兵的武官,能到中樞一睹天顏,這首先就是一種榮耀。其次,按照慣例,凡是來京獻降的,皇帝一般都會升他的官,並賜給金銀戎器等。西軍元老种師道,昔年就曾經親自到東京獻降,向哲宗皇帝奏功,得到晉升。近一點的,大哥的次子,徐成,也曾經受到老九關愛,派他到杭州獻俘,回去以後,也直接穿上了紅袍。所以,只就“獻降”本身來說,這算是個優差。

“好,那就這麼定了。賢卿馬上就可以覆函川陝宣撫司,命徐勝帶領韓常等下江南。”趙諶笑咪咪地說道。

第二日,皇帝連發三道詔書。第一道,就是任命李若水和朱倬爲參知政事,協助宰相,但徐良推薦的秦檜暫時還沒消息;第二道,再次下放“便宜黜陟”的權力到川陝宣撫處置司,其實,就是下放給徐衛。第三道,已經光復的河東地區,暫由川陝宣撫司代管,容朝廷布置。

河東半壁收復的消息一傳開,滿朝大臣振奮不已!就連退休在家的徐處仁、王庶、折可求、許翰等老臣,也上表向皇帝表示祝賀。折可求因爲聽說徐衛收復了麟府路,還專‘門’派人保護折家的祖墳,十分感‘激’,親自登‘門’,向徐良表示感謝。

甚至於被軟禁在德壽宮的太上皇趙桓,也罕見地派內‘侍’向兒子道賀。當然,這裡面多少有點別的意味在,因爲徐衛是趙桓在位時,一力栽培提拔的。徐衛能有今天,固然和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如果沒有趙桓當年刻意的拔擢,恐怕也不會升得這麼快。趙桓派人給趙諶道賀,就是說,你能領導國家辦成這些事,還是跟我原來的建設有關係,所以,是不是改善一下關係?

河東

在戰事告一段落以後,徐衛仍舊留在河東境內,因爲他要‘操’辦的事情太多了。各地沒有官府,所以暫時只能軍管,甚至要把地方上的豪強召集起來,權且管治縣鎮。然後,就是要解決義軍的問題。

跟在他身邊的六七萬義軍,你總得有個安排,不能讓他們再去鑽山溝吧?而且徐衛非常瞭解,義軍固然是本着抗金的宗旨成立的,但借抗金之名,行害民之實的,也不是沒有。處置不當,就會成爲河東的隱患。

怎麼處置?最好使的,就是大宋歷來的手段,招安。當然,把‘招安”用在義軍身上不太恰當,但意思差不多。

這六七萬人馬,就是以後河東的軍事力量。徐衛打算將他們全部收編,給予番號,從此就不是游擊隊了,而是正規軍,這項事務非常繁雜,所以徐衛暫時也回不去興元。而金軍仍舊在太原,所以部隊也暫時不能撤。

一直忙到七月初,才大體有了個眉目。這一日,徐衛正在靈石縣衙裡接見一些義軍領袖,邵興,邵翼、鄭普、黃守等人都在。

“卑職代弟兄們謝過大王再造之恩!”邵家兄弟雙雙跪在地上,執禮甚恭。

“起來起來,這本是應該的。我曾作義軍總管,你們都是我的部曲,我自然要替你們尋出路,起來。”徐衛伸手道。“不過醜話我說在前頭,有了編制,有了番號,再作不得那流寇行徑。我知道,你們的部隊裡有人匪氣很重,具體的,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心裡要有數,不要讓我爲難,如果讓我爲難,我就只能讓你們更爲難。”

“是!卑職一定整頓,再有害民之舉,不消大王發話,卑職自己處置!”邵興正‘色’道。

“好,起來起來。”徐衛再次喚道。這河東兩大義軍,紅巾軍是鄭普黃守帶起來的,而這兩個,原來是他的部將。不對,部將有些擡舉了,這兩人昔年在楊進部,不過是都頭指揮使一類的小軍官,平常連徐衛的面都見不着,只能算是徐衛的兵。

既然是徐衛的兵,那麼紅巾軍自然就跟虎兒軍有淵源了。所以,得先安排好邵家兄弟的部隊,再來管紅巾。

正說着,一名佐官踏入堂來,到徐衛跟前,小聲道:“大王,這是陝西送來的急報。”

“急報?興元來的?”徐衛皺眉問道。

“不是,是鄜延帥司。”佐官回答道。

徐衛接過,揮了揮手,剛要看,想起堂上還有人,遂對一衆義軍領袖道:“好了,今天到這兒,你們且去住下。”

等衆將拜辭以後,他拆開那封公文一看,原來是鄜延經略安撫使徐洪報來的消息。紫金虎的目光上下移動,越看眉頭皺得越緊,最後,一掌擊在案桌上,滿面怒容!

“來人!召各司正副長官來見!”

不一陣,楊彥、吳璘、張憲、王彥、徐勝等將急匆匆趕來。可能是聽到傳令的軍官說大王好像有些惱火。

進了堂,行了禮,徐衛叫諸將坐下。楊彥是個急‘性’子,忍不住問道:“大王,何事?”

徐衛立在案桌後,聽他這麼一問,一把抓桌上的公文,怒道:“我當初就跟契丹人說,一勞永逸地解決西夏問題,他們不聽。現在倒好,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去他孃的,党項人反覆無常,他們這是在作死!老子饒不了它!”

聽他劈頭蓋臉一頓罵,將帥們都變了顏‘色’。怎地?党項人作‘亂’了?還牽連到契丹人?

徐衛氣呼呼了悶了一陣,這才道:“剛剛收到鄜延帥司的急報,說是五月間,党項人趁遼軍和蕭合達的主力出征燕雲,發兵進攻蕭合達的巢‘穴’。咱們的鄜延、環慶、涇原三司都按原先預計,出兵干預,夏軍這才退卻。”

“党項人這是失心瘋?怎麼突然去進攻蕭合達?”楊彥不解道。

“這不明擺着嗎?夏軍進攻蕭合達的地盤,等於是威脅遼國的後背!這樣一來,那蕭斡裡剌還能安心和‘女’真人作戰?恰好此時,遼軍因爲跟兀朮的主力決戰失利,正打算重整旗鼓再戰時,一聽後院起火,只能罷兵,無功而返!”徐衛怒道。

諸將聽到這裡,心中已經雪亮。難怪金軍大舉南下馳援太原,原來是遼軍已經被他們擊走了!孃的,党項人這回完了!徹底完了!

如果不是他們在後頭作怪,遼軍怎麼會撤?遼軍不撤,兀朮怎麼敢南下?兀朮不南下,太原早他娘破了!河東說不定都光復了!真他娘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回去以後,鐵定沒有党項人好果子吃!

契丹人也是,當初大王就提出解決西夏,他們非不肯,現在倒好,養虎爲患了吧?阿呸!党項人也配稱虎?就他娘一顆老鼠屎!回陝西以後,集結大軍,踏破賀蘭山!夷平興慶府!逮住夏主,狠‘抽’他一頓!

“這就怪了,党項人之前已經被宋遼兩軍打得沒了脾氣。河西全丟,橫山全失,並且宣佈脫離‘女’真,怎麼突然又變了?”吳璘質疑道。

“這可能跟‘女’真人有關,十有八九,是金廷授意串通的。‘女’真人自知兩面受敵,難以應付,所以就勾結黨項人,能‘亂’一路是一路,結果,就把契丹人給‘亂’了。”張憲道。

徐衛聞言冷笑道:“跳樑小醜!你們信不信,党項人肯定還作着美夢,以爲‘女’真人會替他們出頭。”

“哈哈!癡人說夢!‘女’真人自身都難保?還有閒心管它?不信走着瞧,党項人十打十會被‘女’真人出賣!要抱大‘腿’,也不選粗的,站錯邊了,党項人!”王彥大聲道。

徐衛平復了一下心緒,坐回位置上,朗聲道:“咱們現在就得考慮下一步怎麼作,這河東暫時穩定下來,不過金軍還在太原沒撤,我軍也不能全部‘抽’身回關中。依你們看,怎麼好?”

張憲第一個發言:“大王,卑職個人愚見,金軍不太可能再大舉南下。他們先跟遼軍血戰,已經是強弩之末,再攻掠河東,恐怕力有不逮。所以,卑職建議,留一軍在此鎮守,餘部返回關中,把西夏的問題解決掉。”

“西夏的問題不能只有咱們出力吧?契丹人自己犯的錯,他們可能更惱火。”楊彥道。

“這是自然。”張憲對着點了點頭。“永興軍距離河東最近,留下楊經略足以應付‘女’真人。”

楊彥一聽,拍着‘胸’口道:“大王,諸位,你們只管回關中,有楊某在此坐鎮,‘女’真人不來便罷,但敢來,保證寸土不讓!”

徐衛想想,這倒也是個辦法。金軍南下奪回“失土”的可能‘性’並不大,就算來了,宋軍已經把住關口,留楊彥一軍在此足矣,更何況,還有義軍可供驅使。一念至此,又道:“都是這個意思?”

“大王,都這麼多天了,金軍也沒有動靜。要來的話,早該來了,其南下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可以回軍。”吳璘道。

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79章 逼宮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七十三章第499章 政變(中)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八百三十六章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83章 驚變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593章 徐太尉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91章 唱雙簧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46章 死戰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150章 入夥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47章 屠殺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87章 霹靂炮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56章 論邊事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八百六十九章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七百四十五章第768章 絕路第76章 死戰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四百四十五章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八百七十四章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58章 報捷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8章 土匪來了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80章 新君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八百二十二章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740章 三年後第45章 遇襲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96章 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