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金國求和

徐衛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秦檜能跟自己有半毛錢聯繫。最多就是河南府是自己收復的,現在由秦檜主政,僅此而已。一陣之後,他吩咐道:“請他進來。”

衛兵外出後,他仍舊埋頭批閱着公文。不久便聽腳步聲響起,擡頭看去,堂外走來一人。年紀當在五十左右,身上的紫色公服顯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披件皮裘,神態從容。再觀他面貌,雖無甚出彩之處,但尚算堂堂,體格較瘦,顯得有些單薄。

徐衛起身上前迎接,只因秦檜是作過“參知政事”的,正二品大員,屬於宰執之列,高過自己節度使半級。不等他開口,秦檜已經上前一禮,客氣道:“久聞徐宣撫大名,只是無緣得見,今日會面,實乃有幸。”

“彼此彼此,秦參政客氣了,請坐。”徐衛也淡然道。宋代宰執大臣出判地方,是要帶着原銜的,所以對秦檜的稱謂應該是“判府秦參政”徐衛爲圖省事,因此簡稱。其實宰相出判地方,如同遠竄一般,基本上沒有回中樞的可能。比如當年范仲淹以“參知政事”身份安撫陝西,在路上碰上一位故交,自稱是暫時出來辦事,那位朋友直言不諱地說“參政豈復可還”後來果然。因此,秦檜此時可說是虎落平陽,不復在〖中〗央時的榮顯。

兩位分賓主坐定,徐衛命人奉上茶水,各飲一口,便問道:“參政自洛陽入陝西,不知所爲何事?”

秦檜聽他問起,放下茶杯笑道:“本相在河南,聽得宣撫少師舉大兵光復陝西,喜不自勝,近日視察各縣,順道來見。嗯陝西分裂已十數載,今宣撫相公一舉收復,功勳彪炳,可謂諸帥之首!”他口中的諸帥,自然是指折彥質、何灌、趙鼎這樣的方面統帥。

折彥質在奪回襄陽,挫敗兀朮之後”被譽爲“功蓋當代”內外皆知。現在秦檜絲毫不加掩飾地稱讚徐衛爲“諸帥之首”顯然有示好親近之意。

徐衛卻不願接他的招,自謙道:“此衛職責所在,算不得甚。折郡王力挽狂瀾,若非要論,他纔是諸帥之首,這在朝中早有公論。”

秦檜聞言大笑:“宣撫相公一舉光復全陝”收府州縣數十,鞏固西陲半壁,便是與復燕雲相比,也不遜色,何必過謙?

徐衛笑笑道:“參政此來,該不會只是爲在下唱訟歌吧?”

秦檜見對方不甚親近,也不介意,嘆道:“往日在行朝”將赴河南,太師曾囑咐於我,若有機會要和宣撫相公多多聯絡。只是檜肩負主政地方,修繕皇陵大任,事務繁雜脫不開身”一直也沒有機會。此來,一是道賀,二是有一事相告。”

三叔讓他多和我親近?什麼意思?

徐衛知道”三叔徐紹臺上執政,他如此囑咐肯定是有原因。莫非,他認爲秦檜是棟粱之臣,如今出判地方,讓他和自己搞好關係?可有什麼用?

“哦,不知何事?”徐衛問道。

“掩公耳知,正尊稱友兵腳延之時”北面正遣使欲與我朝修好?”秦檜問道。

這個徐衛確實不知道,收復陝西是宣撫處置司決定的”徐處仁上報〖中〗央以後,朝中曾有意見認爲,應該暫緩,以和議爲重。但天子趙諶幾經權衡,還是決定不干涉,因此川陝軍政長官都不知道南北和議這事。

聽他提起,不免吃驚,搖頭道:“全然不知。”

秦檜點點頭:“金人多年征戰,力有不逮,因此有意歸還部分土地,與我朝議和。本相將此事告知,就是希望宣撫相公能看清局勢。”

徐衛一拱手:“恕徐某愚鈍。”

“宣撫相公試想,金人正與我朝議和,然此時相公已一舉收復陝西,再加上此前折郡王等在襄漢挫敗兀朮,宋軍可謂連戰連捷,金師則屢戰屢敗,這和早年宋金開戰時相比,局面已經大爲改觀。而折郡王是守,宣撫相公是攻,意義自然不同,這事必然讓我方在談判上佔據一定的優勢。”

這個道理徐衛當然懂,遂點了點頭。

“在我看來,宣撫相公宜將剩勇再立新功,爲談判爭取主動。”秦檜此時才道出了真正來意。

徐衛裝作不知,疑惑道:“陝西全境已然光復,再立新功?卻往何處立?”

“中原!”秦檜目光閃動,振臂說道。“自古羣雄逐鹿,莫不以中原爲尊。今金軍仍據東京周邊廣大地區,宣撫相公若能揮師出潼關,與折郡王,何太保等合力克定中原,那麼北夷除了承認戰敗,還我河山之外,還有什麼選擇?到時,攻守相易,還都東京,宣撫相公能不凌煙閣上畫像?”

徐衛聽得一頭霧水,我這剛收復全陝,沒來得及喘口氣,怎去打中原?再說了,耶律馬五集兵河東,我把西軍拉出收復中原,誰替我守陝西?你突然提出這個,怎麼想的?

很快,秦檜就自己揭曉了〖答〗案。

“我正準備上奏行朝,提出此事,爲免唐突冒昧,特來與宣撫相公相商。”

聽到這句,徐衛就完全明白了,秦會之是想回〖中〗央。他是朝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出判河南府是不得已,可就算他把皇陵修得再好,把轄區治理得再善,至多得句嘉獎,根本無法再回權力中樞。

但是,如果由他提出克定中原的計劃,朝廷再加以採納實施,並最後取得成功的話。他無疑就撈到了政治資本,回〖中〗央就不是癡人說夢。

秦檜積極追求回到杭州,這是人之常情,但讓徐衛奇怪的是,眼前這廝在〖中〗國漢奸榜上是排名第一的,可他現在的作爲卻是一個實足的主戰派。誠然,主戰鬥非就一定是忠,主和也未必就一定是奸,但在歷史上,秦檜除了是一個主和派以外,更是一個投降派”甚至被視爲金國的臥底奸細,可他現在這是……

莫非因爲自己的出現,以致靖康之恥沒有發生,微欽二帝沒有被擄,他也沒有被俘。所以沒變壞?要知道時勢造英雄,個人命這是受大環境影響的。

但馬上,徐衛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個人命運雖受大環境影響,但主導因素還是自己。比如張褰,比如蘇武,他們都身陷過絕境,並且面對威逼利誘和死亡威脅,但終究不改其氣節。

歷史上”秦檜早期是一個堅持大義的忠臣良才形象。但自打被金國俘虜之後,就改變其初衷,說明這個人骨子裡就沒有那份堅持,沒有那份信念。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能信任的。因爲就算沒了被俘的挫敗,處在這種亂世之中,他也會遇到其他的劫難,沒有信念”沒有堅持,他還是會變。

李綱爲什麼廣受朝野尊敬?因爲人家有沒有本事別說,但那份堅持是始終不渝的,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

想到這裡”徐衛正色道:“徵發大軍攻伐,非是徐衛能擅作主張,需得朝廷明詔或是宣撫處置司明令。再者”多月苦戰,士卒疲倦,更兼金軍集於河東,陝西未可輕動。秦參政之議,恕徐某無能爲力。”

秦檜聽了,竟面色不改,仍舊笑道:“這卻無妨”本相也是權且一說。總之,宣撫相公能收復全陝”於大宋來說,已然是個好徵兆”讓人如撥雲霧而見青天吶,總算看到了復舊疆,御外侮的希望。”

徐衛與秦檜這首次會面,看似平平淡淡,實則對兩人都有重大影響。

建武四年年末,當陝西狼煙熄滅,不聞兵戈之時,宋金兩國卻在外交上刀光劍影。早在韓常向金廷報告西軍大舉反攻,就震動了金國朝野。金國使者不斷向杭州施壓,要求宋帝勒令徐衛退兵。

趙諶頂住各方壓力,採納徐紹的建議對金國虛與委蛇。等到蒲津關失陷,無法得知陝西情況,金國上下更加震恐。偏生派去增援的耶律馬五一直停留在河中府未能過河,這讓金國權貴們猜測,陝西的情況可能不妙。焦急的金國大臣們把怨氣都撤在了馬五身上,指責他擁兵不動,將有異心。其實馬五很冤,作爲金營名將,他深知一條黃河隔斷了入援之路,金軍根本無法進入陝西。徐衛此番那是有萬全準備的,試想,宋軍一旦控制了同州和黃河西岸,就把陝西河東隔斷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徐衛居然派姚平仲親自坐鎮關河巨防。幾千萬把的人就能幹的事,他動用了一個帥司,你們誰見過徐衛這麼謹慎?他早些年用兵,可是以出奇而著稱。

馬五認爲,現在不是談論入援陝西的時候,韓常鐵定完蛋己現在金軍該作的,是整頓河東防務,阻止徐虎兒挾勝利之威收復三晉之地,至於陝西,以後再說吧。基於這種想法,他上書替自己辯白和解釋。

金國朝內吵成一團,宰相之一的完顏宗幹,也就是阿骨打的庶長子主張傾舉國之兵報復,他的弟弟兀朮,也就是完顏宗弼也附和。

但主張南北議和的金太宗之子完顏宗磐只一句話把他兩位堂叔問啞,金軍攻襄漢受挫,如今陝西又危,連戰連敗,損失無算,再傾舉國之兵,你們窮兵贖武,是怕大金國不亡對吧?另外,睜開眼睛看看兩河,又尤其是河東,暴民漫野,四處民變,你連自己的地盤尚且穩固不了,還談什麼進攻?

當務之急,是趕緊把和談弄出結果來,停止戰爭,重新劃定疆界,然後埋頭改草發展,先把自己後院弄好再說。現在我們也是有家有業的人,不能再像當年那樣作強盜四處搶掠,江山打下來了就得經營治理,不能無休止地征戰。

宗磐這個策略,得到了朝中各族大臣的響應,又尤其是契丹和漢兩族官員。這些人都深受中集文明影響,知道該怎麼治理天平,知道窮兵蛺武行不通。

金帝完顏皇本來傾心漢化,在大臣們的支持下,決定採納宗磐的建議,命他全權主持此事。宗磐很快拿出來了具體的議和方案,派張通古爲使,出使江南。

張通古南下,是十月的事,也正是徐衛率西軍在延安打得火熱之時。張通古代表大金國,提出三大條件,稱臣、休戰、納貢。與此前宋金歷次和議相比,這回女真人不那麼強硬,他們付出的代價也比較可觀,至少在杭州某些人看來是這樣。這個代價就是,中原地區,江淮地區,都還給大宋。

這讓趙官家和部分大臣頗爲心動,因爲打了這麼些年,金國頭一回把吃到嘴裡的肉再吐出來。但徐紹卻提出質疑,你這又中原又江淮的,怎麼偏偏沒有陝西?張通古的回答是,陝西不在談判之列。

陝西應當遵循舊日高世由韓國的情況,永興嘟延屬金,秦鳳、環慶、涇原、熙河屬宋。這也就是說,西軍要把已經收復的京兆府、耀州、寧州、坊州、華州、鄰州、同州、丹州、嘟州……都交出來,重新回到岐山大戰之前的勢力範圍。

徐紹堅決反對,他對趙諶說,和約這個東西,對金國沒有絲毫約束力。他今日疲敝,來與你和談,明日緩過勁來,又會撕毀約定再次興兵。大宋沒有必要跟北夷和談,我們有錢有糧,他隨時打,我們隨時奉陪,管他打十年二十年,我們咬牙撐住,就是不跟他和談,拖也拖死他。

這回女真人使的招數,叫誘降,用中原和江淮引井我們稱臣,這是奇恥夾辱,絕不可爲。

趙諶很猶豫,首先從他內心來說,也覺得稱臣有些難以接受。但實際來看,只要議和,便能取回江淮和中原。淮河地區是江南的屏障,得此地,則江南無憂。中原,是王者之地,故都所在,取得中原,意義非常重大。

而且皇帝認爲,既然大臣們都說金國疲敝,那是不是這次議和之後,就長期不用打仗了?誠若如此,那麼這次和談,就還真談得。!~!

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02章 張九月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107章 怪事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98章 政變(上)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329章 收麥忙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94章 退兵第827章 天倫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四百一十三章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八百八十一章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46章 升官第98章 面君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481章 八牛弩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91章 援兵第72章 開戰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六十八章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362章 掘城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115章 攀親第68章 美女第八百四十八章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八百八十三章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401章 出事了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93章 大哥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49章 徐郡王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222章 捅月亮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438章 吃酒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455章 激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