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拒絕稱臣

卻說這頭王庶、徐良、張浚三個待徐處仁車座漸漸行遠後。心中各有一番滋味,想徐宣撫在道君大觀年間就曾經作過永興知軍,可謂始於川陝,如今帶着光復全陝的榮耀,止於川陝宣撫處置使,以太傅致仕,也算終於川陝。雖然經歷過拜相罷相,但這仕途走得也算光彩。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老家在應天府,如今還在女真人手裡,告得老,卻還不了鄉,不免遺憾。

嗟嘆一陣,三人各自上馬準備回城。張浚眼尖,突然看到遠處數騎飛馳而來,奔跑甚急,待走得近些,赫然發現來的竟是徐衛!

徐六吃了一驚:“這廝不在陝西,卻來綿州作甚?”

眨眼之間,徐衛一行已經跑到面前。看得出來,紫金虎是一路馬不停蹄趕來的,人馬都喘息不止,身名幾名隨扈,倒不見其他將佐。

“子昂這是…………”王庶是徐衛的老長官,見他突至,也不免意外。

徐衛來不及跟三位同僚多說,疾聲問道:“徐宣撫何在?”

張浚反手一指:“方走不遠。”

徐衛一鞭下去,同時喊道:“三位且去,等回來說話。”戰馬閃電般奔出,沒等三人回過神來,他已經跑出老遠。

那一頭,徐處仁的兩輛馬車不急不徐地前行,這位老臣還是忍不住掀起車簾看看這給他帶來榮耀和成功的土地,因爲以他的年紀,這一去只怕再也看不到川陝大地了。

“機公,後頭有人追來。”僕從向他報告道。

徐處仁沒多想,以爲是剛纔三個下屬可能還有什麼要交待或者囑咐的。不一陣,又聽僕從喊道:“是徐宣撫!”

徐處仁心頭一跳,忙道:“停下!停下!”馬車未停穩,他就着急着下去“慌得妻妾僕從趕忙接着,生怕他老胳膊老腿有個閃失。下了車,在旁人攙扶下,他極力張開眼睛往後看去,奈何目力不濟”只聽得蹄聲漸近,幾個模糊的身影出現在眼前。

徐衛跳下馬,大步前來,兩步外抱拳一禮,而後上去一把執住徐處仁的手,急道:“宣撫相公爲何如此匆忙?”

徐處仁聽他話中有焦急責怪之意,淡然笑笑,握着他的手道:,“徐宣撫軍務纏身”該在陝西纔是,如何到了綿州?”

“卑職本在長安處理善後,聽聞宣撫相公告老卸任,立刻啓程入川,好在趕上了,否則哪年才得相見?我說相公,爲何急着撂這挑子?就算要走,好歹召我來替前辜送行纔是啊,你這……”徐衛急道。

徐處仁心裡着實感動,但還是責備道:“徐宣撫素來公私分明,怎能爲老夫之故,撇下公務不管?實是不該,實是不該。”

“陝西事已畢”何用我躬親?若是不來送相公一程,心裡如何安得下?”徐衛懇切道。他這倒不是虛情假意,紫金虎有一點非常走運,那就是他在陝西遇到的三個頂頭上司,李綱、徐紹、徐處仁,都與他意見相合,非常支持。他能取得今日的功勞,實在與這三位長官分不開。這當中又尤其是徐處仁,簡直到了言聽計從,有求必應的地步”合作得非常融洽,幾乎沒有任何衝突矛盾。

徐處仁雖然卸了任”但聽對方一提,還是關切地詢問了部隊的損失”糧餉的用度,在得知延安還有戰鬥時,不禁囑咐道:“雖說全境大多光復,但延安不下,便不算完整,徐宣撫不可大意。”直到此刻,徐處仁作爲一個上級,一個前輩,還是堅持不直呼徐衛名諱,而以職銜尊稱,可見他心裡之重視。

徐衛應下,又問道:“相公桑梓在應天,此番卻往何處?”

“官家召我去杭州,大概也是有考慮的吧,估計這殘生便在江南渡過了。”徐處仁笑道。

徐衛長嘆一聲,請對方移步,避開旁人,誠心誠意地說道:“卑職雖然一直在陝西勾當,但我心裡清楚,這些年若非相公鼎力支持,哪有今日?事已至此,相公去意堅決,徐衛也留不住。唯願相公此後樂得清閒,福壽綿長。相公到江南定下之後,萬望來書一封相告,以後若有機會,卑職定當拜望。”

徐處仁點點頭,似乎在考慮着什麼事,徐衛見狀,主動問道:“相公可是還有什麼要囑咐的?”

徐處仁一雙渾濁的眼睛看着對方,幾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道:“宣撫少師天性過人,忠勇無雙,爲川陝斯共仰。更兼王庶、徐良、張浚等都有大才,我雖去職,卻也放心,只有一樁,不吐不快。”

徐衛點頭道:“相公但說無妨。”

徐處仁稍稍沉默,嘆道:“這幾年來,四川百姓爲了供養西軍,負擔沉重。此番爲了反攻,老夫預借兩年民賦,百姓頗有怨言。至於陝西,受多年戰亂分裂之苦,戶口銳減,田地荒蕪,城郭殘破,百姓流離。今大戰已畢,正該使百姓休養,恢復耕作行商,短期之內,最好是不要再大舉興兵。”他這麼說,並非空穴來風,因爲在宣撫處置司人就有人議論,說徐衛恐怕有進兵河東的打算。

這些年來,四川以一隅之地,供養數十萬西軍,確實也艱難。朝廷只是偶爾賞賜,並無常規的財政支持。至於陝西,最富饒的關中平原連年征戰,其他各路又都是些貧瘠山區,無法自給。又特別是這次出征,莫說百姓交納了多少錢糧,只徵發的民夫便有數十萬之衆,這對百姓的影響是何其大?徐衛這番囑咐,專說給管軍的徐衛聽,可見其用心良苦。他是怕徐衛只管軍事,不掌民政,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爲了追求軍功,又馬不停蹄地去打河東,造成百姓無法負擔之重。

再加上川陝遠離中樞,朝廷的控制相對較弱,自主性很強。而在川陝本土來說,軍隊集中在陝西,機構又大多在四川徐衛本身又是“宣撫副使”如果他執意要怎麼樣,誰又能把他拖回來?更何況,自己離任後,從制度上講他和另一位宣撫副使王庶是平級,同爲最高長官,因此難免擔心。

徐衛聽後,默然不語。良久,應允道:“相公放心,陝西全境光復後,自當戮力恢復百業,使百姓安定斷不會窮兵贖武,自取其禍。”

聽他這麼表態,徐處仁很高興,撫其臂笑道:“有了徐宣撫這句話,老夫走也走得安心了!”

兩人又說一陣,徐處仁道:“罷,你也別送了,老夫以復陝之功退去攤子卻留給你們了,保重。”

徐衛一甩戰袍,俯首一禮:“相公珍重。”

送走了徐處仁之後,徐衛沒在綿州多呆,次日便趕回了陝西。雖說徐處仁一走名義上王庶和他便是川陝最高長官,但他的權限朝廷規定得很清楚,“免籤書本司公事專一措置緣邊戰守”也就是說不主持川陝宣撫司日常事務,只負責軍事。

這倒不是杭州的人對他有戒心,或者說是,但也並不是針對他個人,而是針對武臣這個羣體。王庶開始主持川陝軍政,這人是個忠厚長者對徐處仁的政策仍繼續推行,並無半點改變。

延安仍在作戰韓常本想憑城堅守,可西軍不來攻就逼得他必須主動出擊。金軍奮力想掙脫徐衛設下的牢籠,可王稟和徐洪二位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將個延安東城圍得鐵能一桶,無論韓常如何掙扎也衝不開防線。

二月,徐處仁抵達杭州行朝,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禮遇。趙諶親自在皇宮裡設宴,替徐處仁慶功,高度褒獎他經營川陝之功。除了讓他以太傅致仕以外,又賜給豐富的財貨,因他家鄉尚在金人手裡,皇帝打算在杭州給他賜宅第田產,以使其安養天年。

徐處仁確實厚道,並不貪功,他極力向皇帝陳述,經營川陝王庶徐良等人也是功不可沒,至於軍事上的勝利,則實賴徐衛以及陝西諸帥。皇帝向他介紹了南北議和之事,問他金人虛實,徐處仁據實以告,稱金人已不復當年之勇,越往後,雙方的力量將逐漸持平。皇帝又問他對議和的態度,這位老臣不知是否不願意在致仕以後還捲入朝廷內部的爭執,聲稱自己是外臣,不清楚〖中〗央的情況,因此不敢妄語。趙諶也不逼他,好生慰勞之後,聽其自便,或留杭州,或往別處。

徐處仁雖然沒有明確反對議和,但他的話給趙諶下決定以啓發。這位年輕的皇帝也有幾分銳氣,經過再三權衡之後,他決定不稱臣,仍維持宋金兩國之間的“伯侄”關係,以此爲前提,接着往下談。

這個消息一傳出,朝中譁然。徐紹那一夥積極抗戰派大臣很受鼓舞,不斷上奏皇帝表示堅決擁護。他們普遍認爲,就算和談談崩也沒有關係,近年來金國連敗了幾陣,不說傷筋動骨,但至少元氣有虧,不可能馬上發動報復。退一萬步說,它真要傾舉國之兵,咱們陝西有精銳西軍數十萬,荊湖江西又有折郡王何太保統率的神武前後軍十餘萬,趙宣撫的神武中軍亦有數萬之衆,怕他作甚?更有個別激進的向皇帝表示,就算金軍不打,咱們再憋一段時間,也要自己準備北伐。總而言之一個目的,復舊疆,收失地,雪國恥!

不在〖中〗央的前宰相李綱趙鼎也上奏,認爲趙官家此番表態,必將極大鼓舞全國軍民士氣,中興之期,不遠矣。判河南府的秦檜,更是建議由折彥質、徐衛、何灌三位統帥聯合舉兵,主動進攻。

抗戰派歡掀鼓舞,力主議和的大臣反彈也十分激烈。他們再三警告皇帝,治國不是兒戲,不能意氣用事,拒絕稱臣,等於拒絕議和,必然激怒金人,後果不堪設想。其中尤以部分仍對友上皇趙桓有想法的大臣最爲憤慨。

而金使張通古見大宋方面態度漸趨強硬,認爲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他於二月啓程回國,但臨走時他也沒有把話說死,只說是回國去請示*帝但這位極度仇視大宋的前遼臣,一回到燕京,就向金帝充顏痛陳江南欺凌金使,囂張跋扈,建議中止和談,發兵攻宋。

在與權臣完顏宗乾和完顏宗弼哥倆會面時,他極力陳說不可和談,更不可歸還河南淮西之地,否則後必爲患。宗幹宗弼哥倆稱讚了他,但轉過頭來”卻並沒有立即攻擊主和的完顏宗磐。因爲他倆也清楚,這幾年太背時了,攻襄漢受挫不說,如今陝西又大敗,如果馬上發兵攻宋,實在負擔不起。

而完顏宗磐也整了個騎虎難下,議和是他首倡的,如今談成這個樣子,他也覺得顏面無光。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樣?打嗎?問題是現在沒法打,沒錯,燕雲諸州和女真舊地,還有不少精銳部隊,西邊防線上也還有防禦耶律大石的精兵。但你不可能把這些部隊都集結起來,孤注一擲去攻宋。契丹人現在又在作亂,還沒有〖鎮〗壓下去”河東更是一鍋沸粥,逼得耶律馬五把集結起來部隊又分些出去平亂,局勢到了這個地步,現在金國該作的是極力穩固統治,推行各項改草”儘快漢化,而不是在戰場上爭高下,因爲現在南方還不具備威脅大金國的實力。

思前想後”他再次向金帝提出新的方案。不稱臣就算了,繼續維持“,伯侄”關係,河南不變,把淮西還給趙宋,那地方本來也是金軍力量最薄弱之所在。南方仍送歲幣,並停止戰爭。兩國休兵罷戰,咱們好埋頭經營。

儘管和談讓大金國有些下不來臺”可宗磐還是得到了朝中很多契丹漢族大臣和部分女真權貴的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向皇帝完顏皇和宗幹宗弼兄弟施加壓力。

完顏皇遲遲未表態”然二月時,耶律馬五上報”說黃河對岸的宋軍正在蒲津關和風陵渡兩處大肆集結舟師,有進入河東的跡象。這消息一傳回,金國朝野震驚,因爲十餘年來,不管宋金之間戰局如何變化,河東河北這兩河之地,都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已經被金人視之爲“內地”如果西軍攻入河東,那還了得?

完顏皇也有些慌,忙批准了宗乾的建議,不用張通古,另擇使者入宋,再繼和談。

然而此時,趙諶當然不知道他的強硬已經迫使大金國作出讓步。他正經受看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朝臣的反彈,太上皇的憤怒,讓這位年青的皇帝倍感煩惱,竟病倒在牀。朝政大事,俱交首相朱勝非等人主持。

問題是,朱勝非根本沒有徐紹的魄力和手段,他沒辦法鎮住主戰派,更沒辦法彈壓主和派的大臣,朝中越鬧趙兇,最後發展到對皇帝的批評和攻擊。主和派指責趙諶什麼?不孝!

щшш¤тт kΛn¤¢Ο

這個大帽子,無論在哪個時代,便是千年以後,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人可以沒有本事,沒有財富,但不能沒有孝心,一旦一個人被認定不孝,將遭受輿論〖道〗德的廣泛譴責。

很不幸,趙諶“不孝”的大帽子給扣實了。因爲他確實長期不過宮去探望太上皇趙桓,趙桓是什麼人?病人,對病中的父親不加探望關切,這不是不孝是什麼?

你說太上皇當年在位時對道君還過分一些?對不起,那些大臣們認爲,道君當年可是想復辟的!這怎麼能一樣?

禁中,徽猷閣。

這座閣樓最先建於道君趙佶在位的大觀年間之東京皇宮,用來收藏哲宗皇帝的遺作。行在設鎮江中,仍沿制,再至杭州,閣樓建得少子,但這微猷閣仍然保留。

閣內只一人,皇帝一人。

趙諶坐在書架旁的案桌後,他面前的桌上十分凌亂。哲宗皇帝生前所發的詔命,批覆的奏章,創作的文集,都擺在案上。

趙諶坐於御椅,身體往前傾,雙手撐着腦袋,眼神呆滯,根本沒在閱讀。他在這徽猷閣裡已經呆了一個多時辰,他實在不想出去面對那些咆哮的大臣,也不想看千篇一律規勸他的奏本。他本想到收藏伯祖遺作地方來,想看看當年這位很有作爲的伯祖是怎麼應對困難的,可他卻沒找到〖答〗案。

直到此刻,他還是堅持認爲自己作得沒錯。襄漢陝西都打勝仗,朕爲什麼要稱臣?朕若走向北一跪,置折彥質徐衛這些軍隊統帥於何地?置陣亡將士的英靈於何地?置歷代先祖的尊嚴於何地?

現在已經不是當年老爹被追得到處逃竄的年代了。以汾陽郡王折彥質爲代表的武臣們已經能打了,金人不是不可戰勝,朕爲什麼要屈膝下跪?

幾聲緩慢的敲門聲響起,一個尖細的聲音道:“官家,小奴責急事稟報。”

“何事?”趙諶面無表情地問道。

門開處,內侍同都知沈擇小跑着進來,至皇帝面前一禮,小聲道:,“官家,徐太師怕是不行了…………”

第105章 內憂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七百四十八章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五十五章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7章 佈局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302章 粘罕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225章 下馬威第60章 榮歸第八百七十八章第19章 一門三將第93章 大哥第615章 養寇第1章 徐家老九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55章 張叔夜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一十一章第七百四十五章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七百四十七章第814章 服不服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八百八十一章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06章 大變動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22章 驚動皇帝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126章 闖宮第八百六十一章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323章 血債第70章 陰招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