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秦檜來拜

綿州,川陝宣撫處置司?

此地,即後世四川綿陽,宣撫處置司設在這裡,而非條件更好的成都,原因就在於方便更好地管轄陝西。只不過,這歷年來,徐處仁的重心都放在四川的經營上,陝西事務多假手王庶徐良。而這兩位偏生又長期在綿州辦公,因此陝西事務很多都得靠徐衛等人,又尤其是軍事方面。?

雖說徐處仁是川陝最高軍政長官,但西軍一應調動、訓練、作戰、獎懲、擢貶,幾乎都是陝西制置司在主持,只需走走過場而已。可徐處仁對這種局面並沒有什麼不滿,他認爲自己的才幹比前任的李綱和徐紹都不如,要想有所建樹,就必須會用人。所以,儘管本司內有人不斷提醒,說宣撫相公應該干預兵柄,不能什麼事都由着徐衛去作。但徐處仁不以爲意,這固然因爲他對徐衛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從前是四川宣撫使,對陝西情況不熟悉,再加上年老多病,目疾尤其厲害,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二堂內,宣撫使的辦公堂裡,徐處仁正拿着一卷文書站在窗下,側着頭,極力想看清楚上面寫的什麼。其實這份報告送抵的時候,佐官已經簡要地向他轉述了內容,只是他按捺不住激動,非要自己看個明白。?

這位老人已經年過七旬,才冬月,他就已經裹上了厚厚的錦袍,他的公案下還放着火爐同。他一雙眼睛已經渾濁不堪,沒有絲毫神氣,如同兩潭死水一般。儘管換了多個方位,卻還是看不明白。?

一人踏入堂來,四十多歲,不算高,也不矮,着三品以上高官的紫『色』常服,可能因爲在辦公的緣故,沒有戴襆頭,雙目炯炯,氣宇軒昂,頜下留幾縷短鬚,分外儒雅。不是旁人,正是川陝宣撫司判官徐良。步入中年,徐六的身材有些發福,腰裡那根金帶顯得有點緊。因此,他進來之後,一手挎着腰帶,見徐處仁看得吃力,遂道:“宣相,下官來效勞?”?

“常德來得正好,這是徐宣撫剛剛送來的戰報,你仔細給我說說。”徐處仁擡頭道。?

一聽是堂弟送來的,徐六快步上前接過,顧不得解說,先自看了起來。他的目光隨着上面的文字一上一下,看罷之後,長舒一口氣道:“宣撫相公,這是徐衛送來的捷報!”?

“這我知道,具體的呢?”徐處仁顯得有些焦急。?

“來,坐下說。”徐六說着,伸出一隻手去攙扶着徐處仁坐下。這才解說起來;徐衛在報告中稱,西軍已經拿下了陝西全境,只剩下延安東城的金軍還在憑藉着堅固城池頑抗。目下,他已留兵圍困,主力都集結在關中平原上,下一步如何舉動,想請示一下宣撫處置司。?

徐處仁聽罷,壓住心頭的喜悅,問道:“本相沒有去過延安府,不知那東城可緊要?”?

徐六答道:“延安城防體系很複雜,有東西城,南北圍城,尤以東城最爲堅固。但目下,陝西全境都已光復,只剩下孤城一座,已經於大局無礙。可以說,陝西全境,已告光復!”?

徐處仁一時無言,徐六看過去時,只見老人家靠在椅背上,雙手握着,一雙渾濁的眼睛望向上方,若有所思。也不去擾他,又把堂弟這份戰報看了一遍,心中是五味雜陳。?

想當年,李綱和父親兩任宣撫使,都誓言光復陝西,驅逐北夷過黃河,可他們都沒有辦到,反倒是徐處仁碰上了,這豈不是運氣?若論本事,李綱和父親都有雄才,只不過受大環境制約,難以施展。?

如今在徐處仁支持下,九弟立此殊勳,這肯定比折彥質的功勞來得分量重吧?折仲古一保江南,二保襄漢,功勞確實是不小,但“功蓋當代”未免就言過其實了。坦白說,老九若是文階,如今的地位,當不在折彥質之下。?

“昔日,我受命危難之時,歷年來苦心經營,原本沒有想過這光復全陝會在我任內實現。不想如今成真,唉,陝西光復,我也走得安心。”良久,徐處仁嘆道。?

徐良起初沒聽真切,還點點頭表示贊同,一陣之後才反應過來,驚訝道:“宣撫相公此言何意?”?

徐處仁臉上『露』出笑意:“常德,老夫已是行將就木之人。難道我非要在任上作到死麼?這兩年目疾時常發作,雙目昏聵,本司日常事務多賴你和王宣撫,坦白跟你說,若非想看到陝西光復,老夫早兩年便上奏請求致仕了。如今帶着光復全陝之榮光告老還鄉,此生足矣。”?

徐良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儘管,這不是徐處仁頭一次提到致仕退休這個話題。但是宣撫司裡,像徐處仁王庶這種老前輩,哪個不是經常說起這個話?也沒人當真,但觀徐宣撫今日態度,似乎不是在開玩笑??

川陝宣撫處置使,可以說是如今大宋國內,權力最大,轄區最廣,管軍最多的差遣。一千多萬軍民的父母官,這是什麼意義?徐處仁如今一句話要退,那誰來接手?誰又有那個資格接手??

“常德,依我看,可以覆函徐宣撫,西軍進退讓他視情況而定。畢竟他在前方,熟悉情況,宣撫處置司還是不要多加干涉,你意下如何?”徐處仁問道。?

徐良走了神,徐處仁卻也不多說。他雖然是個忠厚長者,但卻是作過宰相,在宦海中沉浮數十載,看人還是有些眼光的。徐六在想什麼,他大概猜得到。?

果然,他剛剛想起身回案桌,徐六開口了:“宣相,這幾年來,相公嘔心瀝血,經營這川陝兩地,勞苦功高。別看如今徐制置光復陝西全境,若沒有相公在背後鼎力支持,他縱是有通天之能,也絕難辦到!川陝可以沒有徐九,卻離不開相公。相公若是致仕退休,誰又能主持大局?”?

徐處仁輕笑一聲,嘆道:“這卻輪不到老夫『操』心,若是朝廷看高我一眼,多問一句……”?

徐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視着對方,等待下文。徐處仁若是致仕,與李綱和父親都不同,後兩者都是被迫下臺,但他是自請致仕。他一旦從川陝長官的位置上退下去,朝廷必定詢問他繼任人選,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卻也不好說。”徐處仁笑道。?

徐六臉上分明『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也不怕對方看到。本來,在他猜測中,徐處仁一旦致仕,朝廷若問他繼任人選,他多半會在川陝宣撫司裡推薦。?

徐良最希望徐處仁推薦的人選,就是現在的宣撫副使,王庶。可沒想到,對方一句“不好說”,把話題給擋回來了。正思索時,又聽徐處仁道:“大戰廣畢事務繁雜,我縱使想清閒,也得收了尾才走。”?

徐六聽出來他言下之意,輕咳一聲,起身道:“那下官這就去命人覆函徐衛。”?

建武四年十一月,在同州光復以後,關中平原上就已經沒有戰事了,西軍還在作一些收尾的工作,但徐衛仍舊把十萬大軍屯在同州,暫時沒有撤回去的意思。?

十一月中旬,他率領多位要員由同州進入鄜州,重臨當年的戰場。鄜州是西軍的失心地,昔年那一仗,數以萬計的西軍勇士魂斷此地,如今不能安息。徐衛這次來,不只是憑弔,更要還清一樁欠債。?

當年血戰之後,金軍一直追殺宋軍到坊州邊境上。勒兵之後,金軍將陣亡西軍將士的遺體堆積成來,築城“京觀”。所謂的“京觀”,就是指爲了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起的高冢。史書中常提到的“坑殺”,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指將俘虜挖坑活埋。?

徐衛到達鄜州後,命部隊起出忠烈遺骸,集體掩埋,立碑爲志。並親自宣讀了祭文,又向陣亡英烈告知了西軍收復全陝的消息,以求得英靈安息。?

當他鄜州回到同州時,便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一日,徐衛本在朝邑縣裡處理一些善後事務。同州州城所在的馮翊縣雖然光復,但他不喜歡住在那裡,仍居朝邑。?

“宣撫相公,府外有人投來拜帖。”一名親兵入了房,報告道。?

拜帖?徐衛有些奇怪,若是故人來訪,那不用着拜帖,通傳即可。既用拜帖,說明是生人,而且對方還比較講究。他本以爲是本地的鄉紳之類,因爲手裡活太多,沒有見客閒心,遂道:“你識得字,替我看看,若是本地頭面之類,去回絕了他。”?

那親兵展開拜帖一看,頓時『色』變,合上帖子驚道:“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秦檜!”?

秦檜?這個名字徐衛是絕對不陌生的,但那是他前一世。這一世來到宋代,雖然知道秦檜在朝爲官,但幾乎沒有任何來往,甚至面都沒見過。只前些時期聽聞,說朝廷派了一位曾經作過參政的高官來坐鎮河南府,負責修繕皇陵,那人便是秦檜。?

此外,便是偶爾與徐六談起朝中局勢,聽他說秦檜一直是主戰派大臣,又是三叔的堅定支持者,讓徐衛覺得很不可思議。如今秦檜從洛陽跑到同州來,意欲何爲?

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107章 怪事第52章 摸營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50章 率部歸來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四百一十六章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61章 恩怨第34章 亂刀分屍第四百一十二章第769章 朱仙鎮第八百三十二章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9章 密謀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一十九章第八百六十二章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八百六十章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26章 闖宮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八百五十三章第102章 張九月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33章 川陝第98章 面君第七百八十六章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827章 天倫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48章 戰果第106章 大動作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83章 驚變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七百八十八章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八百八十三章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八百三十二章第326章 亮招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675章 徐郡王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804章 造反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三十一章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330章 兵臨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