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

李承乾病了,病地很突然,很嚴重,也很巧合,時間就在朝會的前一日。

李承乾病重,依大夫的意思,若是不能診出病根,對症下藥,怕是沒有幾日的活頭了。

李承乾生病不奇怪,他的底子本就弱,貞觀八年一場重病,臥牀月餘,再加之近來他諸事不順,自然難免積鬱成疾了,但在偏偏在這個時候突然病重,便難免有些奇怪了。

這幾日,李承乾和侯君集都在本不該安靜的時候都突然安靜了下來,李恪也覺出了異常,再加上有些事情本就是李恪自己故意逼着他們的,故而李恪在長安詭異的平靜表象之下,自己早已提起了萬分的警惕,命東宮和太極宮的眼線嚴加防範。

現在的太極宮已不比之前,如今的內宮雖未新立皇后,但長孫皇后已故,內宮之事由李恪生母貴妃楊氏主持,李恪往宮中安插眼線也比以往方便了許多,當李承乾病重的消息剛送進宮中,李恪也得到了消息。

“三郎,太子在此時病重是爲何意,難不成是欲行苦肉之計,騙的父皇和朝臣不忍,饒了他這一次?”楚王府中,武媚娘得知消息,不解地對李恪問道。

李恪道:“若你是朝中大臣,你可會如此?”

武媚娘想了想回道:“此次李承乾所爲已是大大地壞了規矩,我若是朝臣,必不放心李承乾爲帝,太子不廢,百官不安。”

李恪道:“如此便是了,太子有過在先,已經激怒了百官,父皇知曉輕重,無論如何都不會護着他的,他裝病求饒,怕是不成的。”

李世民身爲皇帝,對待言官尚且敬重,可李承乾卻敢當街殺人,這不止是開罪了百官,也犯了李世民的忌諱,這事情剛過幾日,李世民不會作罷的。

武媚娘道:“若不是爲了躲過此劫,太子爲何突然如此,難不成是真的病重了?”

李恪笑了笑,搖頭道:“病自然是病了,只是不知是心病還是身病,身病用藥,而心病用策,太子病地如此突然,只怕是要有所行動了。”

武媚娘聽着李恪的話,道:“太子若是身病,延醫問藥便是,最多就是在拖延上幾日,變不得大局,可太子若是心病,他的心病無非就是將廢的太子之位,他鬧出這般動靜又是爲何呢?”

李承乾身子骨弱,連帶着性情也有些文懦,而且他不精武事,更不掌兵權,尋常人都不會把李承乾和“造反”兩個字聯繫在一起,武媚娘就算再聰明,一開始也同樣不會。

可別人不知,但李恪卻很清楚,他的這個兄長在他文懦的外表之下,是一顆叛逆到扭曲的內心,只要稍加引導,他什麼事情都做得出。

李恪知道答案,但卻並未直接回答武媚孃的話,而是反問道:“你若是父皇,太子病重,你會怎麼做?”

武媚娘不假思索地回道:“自然是去東宮探視了,太子雖然臨街殺人,但畢竟是父皇親子,寵愛未失,總不會太子病重將危還...”

武媚娘說着,一下子頓住了,武媚娘何等聰明,對事情的敏感程度極高,普天之下能勝她的絕沒有幾人,武媚娘此前並未往這上面想,但她一點就通,經李恪這麼一提,她便明白了過來。

“難不成太子是想誆騙父皇去東宮,太子這是要幹什麼,難不成要逼宮不成?”武媚娘似乎也被自己的猜測給嚇到了,對李恪驚訝道。

李恪點了點頭道:“父皇開了個好頭啊,當年父皇怎麼做的,太子自然也就學着了。”

當年玄武門之變雖已過去十三載,那時的武媚娘也還只是孩童,但這等大事武媚娘又怎會不知。李世民便是兵變登基,李承乾爲其子,有心效仿倒也不無可能。

武媚娘聽着李恪的話,過了片刻,慢慢地,武媚娘臉上的驚訝已經變作了興奮,武媚娘道:“自作孽,不可活。若真是如此,可就是天助三郎了。”

李恪道:“不錯,太子若真是這個目的,那他便是自尋死路。”

臨街殺人,雖是大過,但並非絕無翻身之機,可李承乾若是逼宮造反,那便是君王犯了大忌,就算李世民再疼愛他,他也永無出頭之日了。

武媚娘道:“三郎準備怎麼做?”

李恪想了想道:“我自然也是要去一趟的,若無意外,今日之後,李承乾便可自儲位之爭中除名了。不過在此之前,爲保萬全,我會命人以祈福之名先帶你和璄兒去玄都觀暫避。”

武媚娘聽着李恪的話,哪還不知李恪的意思,武媚娘道:“三郎是怕事有萬一,叫太子得逞嗎?”

李承乾所爲,雖是自尋死路,但事有萬一,若是萬一叫李承乾得逞,那長安的局勢便是瞬變,李恪也需早做準備。

此事確有風險,但也值得一冒,因爲這次是李恪將李承乾從儲位之爭中徹底除名的最好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有收益,自然也有風險。

李恪道:“不錯,玄都觀相距明德門最近,若是事有異常,你即刻自明德門出城。明德門在右威衛轄下,到時君買會保你出城,出了城後你帶着璄兒直奔河東便是。河東還有本王麾下十萬邊軍,到時你招定方來河東,可保萬事無虞。”

武媚娘道:“事態會如此嚴重嗎?”

李恪道:“應當不會至此,我只是做最壞的打算罷了,此事若成,距你我入主東宮不過一步之遙了,此事縱是不成,在長安論人望、論軍心,太子都遠不及我,我有絕對的信心將此事遏制的長安之內,我這麼做不過是確保你們母子平安而已。”

當年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世民相爭,時任齊王府副護軍的薛萬徹便曾率軍強攻當時的秦王府,險些攻破了府門,若非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恐怕秦王府上下便遭了秧了,李恪也是怕李承乾故技重施,故而做此安排。

武媚娘叮囑道:“此事甚大,三郎千萬保護自己。”

李恪笑道:“你放心便是,本王會帶着薛仁貴去,有他在,誰都傷不得我。”

武媚娘道:“薛仁貴雖是武藝超卓,但難免會有顧及不到的地方,三郎還需自己仔細些。”

李恪道:“那是自然,媚娘就在玄都觀安心待着,等着事成之後,我親自去接你吧。”

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七章 考較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五章 汗庭第七章 考較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十章 相爭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章 引薦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四章 恩蔭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一章 定帥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十四章 藥箱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十七章 急招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章 收局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