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

李承乾病重垂危,李世民縱然對李承乾所爲再不滿,這也是他的嫡長愛子,他斷不會棄之不顧的。

午後,李承乾病重的消息進宮,李世民大驚,沒有多想,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嫡長子已經有了叛逆的心思,李世民帶着左監門衛大將軍張世貴和只區區百餘衛率,便往東宮去了。

在東宮門外,李恪恰巧也到了東宮,正和李世民迎面“偶遇”了。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望父皇恕兒臣甲冑在身,不便全禮。”李恪人爲地巧合地和李世民在東宮外“偶遇”,李恪上前對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看着李恪身着輕甲,身後帶着的薛仁貴並一衆王府衛率也都是甲冑在身,兵器齊備,多半不是從王府來的,於是問道:“恪兒這是從何而來?”

李恪回道:“兒臣是自衛中校場而來,今日本是衛中演武之日,兒臣去右驍衛營看看,不料聽得皇兄病重之事,特趕來探視。”

李恪是武臣,又掌右驍衛,他去右驍衛營中巡查自然是要着甲的,這也是軍中的規矩,並無不妥。

不過李世民看着李恪的一身輕甲,還是關心道:“校場中難免會有些失了準頭的刀槍箭矢,還是有些危險的,你日後再去營中需着全副明光鎧,不可貪圖便利,只着輕甲。”

李恪當即應道:“兒臣不孝,叫父皇擔憂了。”

李世民看着;李恪一臉謹慎的模樣,必然是把他的話聽進心裡去了,李世民不禁感嘆道:“你何來的不孝,諸皇子中便以你最是純孝,若是太子能有你一半懂事,又何至於今日。”

李恪看着李世民嘆氣,自己的心中似乎也心有戚然,李恪道:“兄長能到今日這一步,是兒臣從來不曾想到的,兒臣有一事請求父皇,還望父皇允准。”

李世民道:“咱們父子之間何必這般客套,你但說便是。”

李恪道:“兒臣並非和父皇客套,而是此事關係朝堂甚大,兒臣這麼說本是有些不合規矩的。”

關係朝堂甚大?李世民聽着李恪的話,心中突然有了一絲擔憂,難不成是李恪見得李承乾不成了,竟也瞧上了東宮之位?

李世民心中想着,不禁有些擔憂,諸位皇子中李世民最是屬意的便是李恪,李承乾將廢,這些日子李世民也想過後面的太子人選,李恪本就是他的預想人選之一,但他卻萬萬不希望李恪自己當着面提出此事,這可是兄弟關係破裂之兆。

李世民心裡一邊想着李恪千萬不要叫自己失望,一邊對李恪道:“恪兒有什麼事,但說無妨。”

李恪得了李世民的話,突然跪地道:“兄長此番病重,多半是因自己鑄成大錯,太子之位或將被廢的緣故。兄長此番病重多半乃是積鬱成疾,未免兄長病況惡化,危及性命,兒臣請父皇暫緩明日朝會,留兄長太子之位,兒臣原以王爵相換。”

李世民聽着李恪的話,一下子愣住了,先是震動,緊接着竟對李恪生出了慢慢的愧疚和憐愛。

原來李恪不是爲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是爲了李承乾求情來了,甚至願以自己的出王爵交換,來保住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李世民這才明白李恪的良苦用心,可自己身爲人父竟然錯怪了李恪。

李恪還是重情手足,友愛兄弟,還是他李世民最懂事,最純孝的好孩子啊。

一瞬間,李世民低頭看着跪在身前的李恪,眼眶都有些溼潤了。

就在這一刻,李世民反倒放心了下來,如果說在此之前,李世民還擔心李承乾一旦被廢,日後會被人所害的話,那現在,李世民看着李恪如此迴護他的兄長,李世民終於可以放心地廢黜太子了。

李世民俯下身去,連忙將李恪扶起,一如李恪幼年那般,當着所有人的面,毫無避諱地將李恪攬在了自己的懷中,憐愛道:“虎頭,我的好孩子,朕好端端要你的楚王爵作甚,朕知道你迴護太子,但太子犯下大錯,私縱不得,不是你能夠求情的啊。”

其實李世民的回話,早在李恪的意料之中,力主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的從來都不是李恪,也不是李世民,而是朝中百官,而是天下悠悠衆口,李恪的求情,從頭到尾都註定是無用的。

“兒臣無知,叫父皇爲難了。”李恪低着頭,對李世民小聲道。

李恪口中回着李世民的話,臉上的神情表現地似乎有些失落和自責,是爲兄長將廢而失落,爲自己未能保下兄長而自責。

李恪的神情可謂入木三分,落入李世民的眼中,李世民不禁在心中喟嘆:“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拉着李恪的手臂,對李恪道:“好了,此事錯不在你,你也不要再難過了,雖朕去探視你兄長吧。”

李世民說着,親暱地拉着李恪的手腕便往東宮而去。

李承乾叛逆之事與侯君集、太子左衛率趙節、右衛將軍李安儼共謀,李恪突然和李世民一同出現在了東宮,着實是叫他們頗爲意外的,尤其是李恪身着甲冑在此,更叫他們猜不透來意。

趙節守在東宮內門之外,看着李恪近前,不知是他們所謀泄露了還是怎的,終究還是鼓起了膽子,上前攔住了李恪。

趙節擡手擋在李恪身前,對李恪和李恪身後的薛仁貴一衆衛率道:“東宮內院,請楚王等卸甲棄械。”

李恪聞言,面露難色,對趙節道:“因天氣尚熱,本王甲內只着裡衣,若是卸甲只怕失禮,不知可否通融?”

東宮內院,乃太子李承乾所居,尋常將士入內確是不準攜帶兵甲的,趙節所言也並無太多不妥,但這話一聽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的心裡便不是滋味了。

李世民也是行伍出身,他很清楚對於一個武將而言丟盔棄甲意味着什麼,這是衣着,更是尊嚴,更何況李恪並非有意攜兵甲來此,不過是因情急罷了。

還不等趙節再開口,李世明已經當先道:“誰給你的膽子,敢卸楚王的兵甲。”

趙節沒想到李世明會開口,忙道:“末將不敢,只是這是東宮的規矩,末將依令而爲罷了。”

李世民不悅道:“那是對旁人,楚王乃禁軍大將,國之親王,就算進宮也是能配甲冑的,難道到了自家兄長的府邸還要受此折辱嗎?”

“末將不敢,還望陛下息怒。”就算趙節已打定了主意謀反,也不敢當面頂撞李世民,趙節見李世民生怒,當即退了下來,任由李恪和薛仁貴一衆入內了。

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一章 接風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二章 敲打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八章 鞠文泰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七章 命格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章 婚成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