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

淮南周氏本就爲地方郡望所在,東南豪族,家資豐厚,李恪原以爲周鼎方能有今日之成,多賴家族庇佑,今日再見,卻並非如此。

周鼎方是個狠人,他不僅對敵人狠,對自己也狠。

周鼎方掌東南鹽行,百姓命脈,勢力之大甚至連官府都要敬畏三分,絕對是跺跺腳整個揚州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但就是這樣的人物,在李恪面前竟如此拿低做小,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

兩萬貫錢,哪怕是對豪富無匹的鹽行來說也不該是個小數目,可週鼎方卻連眼都不眨地便拿了出來。

周鼎方行事如此周全,縱然是李恪有心指摘,也挑不出毛病來。

“多謝周行主。”李恪笑了笑,從周鼎方手中的錦盒中取出兩顆夜明珠,一顆放在了煙雨樓的大堂的桌安上,一顆交到了仙孃的手中,便轉身離去了。

就在李恪轉身離去,登上馬車的時候,李恪臉上的笑意便瞬間隱去了。

李恪坐鎮東南,不怕狠厲之徒,只要他們敢動手,李恪有的是法子對付他們,李恪最不願遇到的便是周鼎方這等善隱忍之輩。

在李恪眼中,一個韜光養晦的司馬懿要比十個張揚肆意的曹爽更難對付。

李恪正在想着周鼎方之事,蕭月仙上了馬車後,便把方纔李恪給他的夜明珠送還到李恪的手中,對李恪道:“殿下,這顆夜明珠價值不菲,妾如何要的,殿下還是快收回去吧。”

李恪看着蕭月仙小心翼翼的模樣,擺了擺手道:“無妨,這夜明珠雖是難得,但本王自幼在宮中見得多了,所謂明珠無非些塊珍貴些的石頭罷了,你收着便是。”

於常人而言,這顆夜明珠固然珍貴,但李恪身爲皇子,每年地方及番邦進貢珍寶無數,李世民又不喜這些,便盡數分給了衆位皇子和后妃。

李恪與楊妃皆得李世民寵愛,這些各方珍寶得了許多,李恪的楚王府中足足塞滿了大半間屋子,李恪自然不缺這些。

“殿下可是有心事?”蕭月仙在煙雨樓待地久了,最善觀人心思,蕭月仙自李恪手中接過被李恪推回的夜明珠,對李恪問道。

李恪看着蕭月仙的模樣,笑着問道:“本王的心事,你可能猜得出?”

蕭月仙面露不安地問道:“可是妾叫殿下爲難了?”

李恪聞言,擺了擺手道:“本王非是爲此,乃是爲了旁事。”

蕭月仙似是不解地問道:“殿下貴爲親王,坐擁東南,還有何事能叫殿下憂心嗎?”

李恪看了眼蕭月仙,張了張嘴,卻又把嘴邊的話嚥了回去。

他同蕭月仙雖有一夜露水之情,但李恪總覺得蕭月仙有些異常,總有些不對勁。

蕭月仙無論一舉一動,都與尋常女子不同,她一手不俗的琴藝更非尋常人家能夠教養出來的,蕭月仙絕非出自尋常人家。

可蕭月仙若是權貴之後,又怎會淪落青樓,做那奏曲悅人的琴姬呢?

李恪笑道:“所謂坐擁東南,說着好聽,其實本王每日睜眼便是滿眼的十六州要務,一刻耽擱不得。昨夜一夜未歸,今日又起的遲了,宮中積壓了不知多少事務,想着便覺疲累。”

李恪在爲何事犯愁,蕭月仙豈能不知,李恪想對鹽行下手,但周鼎方卻一直執禮甚恭,尋不得由頭,李恪自然是在爲對付周鼎方之事犯愁。

不過李恪既不願說出,蕭月仙自然也不便多問。

畢竟她今日剛入臨江宮,多有不便,若是叫李恪看出了不妥,那便得不償失了。

蕭月仙道:“殿下勤政愛民,妾萬分佩服,不過殿下尚需千萬仔細身子,切莫勞形傷了。”

李恪拍了拍蕭月仙的手背,笑道:“仙娘放心,本王心中有數。”

————————————————

李恪昨夜去了何處,丹兒知曉,昨夜李恪一夜未歸,丹兒已覺不妥,當得知李恪回宮後,丹兒便連忙迎了出來。

可當丹兒來到臨江宮宮門處時,卻看到一個女子隨着李恪一同下了馬車。

丹兒凝目望去,拉着李恪肩膀一同下車的竟是煙雨樓的琴姬仙娘。

丹兒曾在李恪的接風宴上見過仙娘,故而識得,她見着仙娘隨李恪回了宮,舉止又如此親暱,哪還不知發生了什麼。

“殿下回來了。”丹兒走到李恪的跟前,話中絲毫沒有往日的熱切,反而有幾分醋意。

丹兒醋在何處,李恪豈會不知,丹兒跟隨他已八載,更曾同他在突厥患難,丹兒與仙娘孰近孰遠李恪清楚地很。

李恪輕輕颳了刮丹兒的鼻樑,對丹兒笑道:“怎麼,本王回來了,你怎還來了脾氣?”

丹兒道:“丹兒怎敢跟殿下置氣,只是丹兒見殿下竟一夜未歸,覺得訝異罷了。”

李恪問道:“本王不過一夜未歸,有何訝異之處?”

丹兒道:“丹兒不是訝異殿下一夜未歸,而是訝異殿下一夜便歸了。丹兒只當殿下被旁人勾去魂魄,樂不思蜀,不再回宮了呢。”

李恪聽丹兒說着,自然知道她口中的旁人是誰,於是道:“東南之事一日離不得本王,本王豈能連日不回。”

接着,李恪又指着仙娘對丹兒道:“這位是仙娘姑娘,本王已將她自煙雨樓贖出,日後便待在王府中了,你且着人給仙娘安排一處院子。”

“諾。”丹兒心中對蕭月仙自然頗有些不喜,但李恪有命,她也不會忤逆,咬了咬脣便應了下來,帶着蕭月仙進宮了,反倒把李恪丟在了身後。

看着丹兒帶着蕭月仙走後,原本站在李恪身旁,許久一言未發的王玄策突然開口問道:“殿下以爲仙娘此人如何?”

王玄策一臉正色地發問,自然不會是問那些無關痛癢之事,李恪想了想,猜到了王玄策的意思,於是道:“先生可是擔心仙娘靠不住。”

王玄策道:“仙娘不似常人,殿下更非常人,殿下身邊貿然添人,還是小心爲上。”

李恪雖在揚州,但朝中各方盯着他的人不在少數,李恪身邊突然多了個莫名而來的女人,王玄策身爲謀主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李恪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還勞煩先生即刻命人查訪仙娘身份,其九族之內,祖上三代,務必徹查清楚。”

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章 射花燈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章 陰山下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六章 佯攻第七章 武家女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十九章 鹽行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六章 殺機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七章 持節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章 拒辱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四章 拉攏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