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取義

“我乃大唐皇子蜀王恪,唐軍主帥李靖何在!”

李恪的聲音傳到城池之上,頓時,城上、城下的兩軍士卒剎那安靜了下來,靜地突然。

兩軍交戰在前,大唐的三皇子突然出現在陣前,他來是幹什麼的,不言自喻。

其實當李恪出現在城下之時,城上的唐軍主帥李靖已經有了預感,只是沒想到竟這麼快就出現了。

在李恪出聲的時候,唐軍主帥李靖正在城牆之上,但他一時間卻拿不準該不該出去接話。

很顯然,李恪是出來勸降的,李靖若是出去了,最輕的後果也是士氣大降,可偏偏他又不能不出去。

李恪不同於尋常俘虜,他乃唐皇之子,當朝親王。

若是尋常的臣子在城下叫喚,哪怕他是長孫無忌,李靖也可置之不理,可李恪卻是特殊。

李靖若當真不顧李恪的生死,害得李恪受傷,甚至是丟掉了性命,回朝之後李世民該如何看他?到時就算李靖平定了整個突厥,在李世民的心中也是功難抵過。

而且若是任由李恪在城下叫喚,時間久了唐軍士氣低沉,而突厥人卻趁機攻城的話,那唐軍又該如何?

“大帥,蜀王在城下已傳見許久,見還是不見?”李靖的副將張公瑾對李靖問道。

“見!”李靖權衡了許久,終於還是決定出來應話。

“末將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拜見蜀王殿下。”李靖將小半邊身子探出城樓,朝着李恪拱手拜道。

李靖身兼兩職,他既是兵部尚書,又兼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之所以以定襄道行軍總管自稱,便是爲了告誡李靖眼下的局勢,望李恪切莫與他爲難。

李恪聽着李靖的話,也猜出了他的意思。

李恪道:“昔年長安一別,李帥風采依舊。”

李靖見李恪這麼說也隱約猜到了李恪的立場,李恪之言明顯是有拖耗時間的意思了。

李靖回道:“殿下在突厥之地三載,爲國受累了。”

李恪笑道:“哈哈,爲國效力,何談一個累字。”

李恪與李靖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片刻,始終不談及勸降之事。

一旁的頡利終於坐不住了,頡利擺了擺手,示意趙德言上前。

趙德言上前,對李恪道:“三軍陣前,恐怕不是殿下閒聊的時候吧。”

接着,趙德言又開口對城上的大唐士卒高聲喊道:“城上的唐軍士卒,你們三皇子有話要同你們講,你們好生聽着。”

趙德言的話傳到城上的大唐將士的耳中,大唐將士們看着趙德言的話眼神已經滿是仇恨。

趙德言出來耀武揚威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自然知道,可他們卻拿趙德言沒有半點辦法,畢竟李恪就在他的身旁。

李靖麾下的大半都是自長安調來,多爲關中兒郎,甚至還有許多就是來自涇、慶等州,武德九年李恪捨身北上,救關中百姓於水火,這份保家活命的恩情他們都還記着。

現在他們身在城牆之下,雖然他們萬分憎恨趙德言,但因爲李恪也在身旁的緣故,他們哪怕只是拿箭指向他,都是一種冒犯。

恩怨分明的大唐兒郎們竟將手中的弓箭稍稍放了下來。

城上將士的動作很細微,但卻被頡利看到了眼中,他也不曾想到李恪竟在唐軍中還有這般威信,不禁心中大悅。

就在趙德言的話講完之後,李恪也知道自己再無他選了,李恪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策馬來到了城下。

李恪站在城牆之下,看着城上無數大唐將士的眼睛,他知道,大唐能夠攻到這裡,是付出了多少兒郎的性命,而他,決不能叫這一切付諸東流。

“唐軍將士們,我乃唐皇三子,蜀王恪!”李恪一聲高喝,城牆內外,十餘萬人齊齊看向了他。

李恪立於兩軍之間,輕握馬繮,任由垮下的駿馬在城下來回踱步,而他則雙眼緊緊盯着城上的大唐將士。

“自武德九年,突厥南侵,本王以皇子身份入突厥爲質,爾來三載矣。三年來,本王最爲思念的便是父皇,便是長安,便是我大唐故土。”

李恪說着,聲音越發地大,表情越發地激動。

後面的頡利見了李恪的反應,總覺得有些不妥,但李恪又沒說出什麼不合適的話,便未上前阻止,可就在片刻之後,他便後悔了。

只見李恪上句話音剛落,便深吸了一口氣,突然開口吼道:“本王來此,只爲好叫將士們知曉,我大唐皇室,只有戰死的李恪,沒有投降的皇子,今突厥以本王爲質,大唐將士不必顧忌本王之安危,當奮力殺敵,衛我河山。傳本王令,奪突厥牙旗者,封萬戶侯,拜上將軍!”

奪突厥牙旗者,封萬戶侯,拜上將軍!

李恪之言一出,恆安城上頓時人人激奮,爲的不是李恪許諾的封賞,而是李恪的這番話。

“蜀王!蜀王!蜀王!”

一時間,高聳險峻的恆安城上高聲之聲不止,唐軍士卒的士氣被李恪的一番話已經推到了頂點。

城牆之上的副帥張公瑾握掌成拳,重重地砸在了身前的城樓石塊上,渾然不知疼痛。

“蜀王壯哉!”張公瑾嘆道。

“軍心可用。”主帥李靖看着眼前的場景,見士卒羣情激奮,當即心裡有了計較。

李靖對張公瑾道:“傳令三軍出城,奪回蜀王!”

論人數,突厥軍自在唐軍之上,唐軍理當據城固守,但隨着李恪的一番話,唐軍上下的士氣已經被徹底點燃,此時若是出城迎戰有勝無敗。

李恪的話叫唐軍士氣大振,同時,卻把他身後的頡利嚇了一跳。

他沒想到李恪竟有這麼大的膽子,居然在陣前口風大變,害地他陷入如此兩難的境地。

“找死!”頡利頓時大怒,抽出了手中的馬鞭,便要往李恪的身上抽去,可還沒等他的鞭子落在李恪的身上,恆安城內的唐軍已經殺將出來,一個個紅了眼,彷彿要將頡利生吃一般。

“迎敵!迎敵!”頡利一時間來不得顧忌李恪,只是命人將李恪帶到後軍看押,而他自己則指揮大軍迎上了唐軍。

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一章 接風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章 侯君集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章 收局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三章 誤會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九章 狼谷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八章 惡陽嶺第三章 戰恆安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六章 石室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七章 命格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六章 欽陵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八章 不讓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