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楊一清垮臺

“微臣楊一清,叩見吾皇,吾皇萬歲!”

楊一清來到大高玄殿的路上,幾乎是弱不禁風,彷彿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他渾渾噩噩的來到這裡,拜倒在地,聲音嘶啞,再沒有從前那般盛氣凌人。

嘉靖微微張開眼裡,看了他一眼之後,又將眼睛閉上,道:“賜坐!”

這裡沒有座椅,和從前一樣,還是蒲團。

楊一清從前就是跪坐在蒲團上,和嘉靖奏對,他這種出格的行爲,自然是對嘉靖某種無聲的抗議,可是今天,他已經沒有心思抗議了,甚至於他懷疑自己跪坐着,都不能支撐自己的身軀,因此,他盤膝坐下。

嘉靖淡淡道:“朕聽說你要覲見,倒是覺得頗爲好奇,以往朕請你來,你還不樂意,朕當然清楚你的心思,你是看不慣,可是朕不怪罪你,你有你的心思嘛。”

他突然說出這句話,別有深意,又彷彿是說,我不和你計較,那是因爲你見識不夠,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朕修仙的事,你怎麼能領會呢?

楊一清連連點頭道:“是,是……”

若是以前,只怕早就跳起來反駁了,不過今天,這位內閣大臣似乎一點計較的心思都沒有,甚至於楊一清想起了徐謙曾經作的一首詞,當時看了,只是覺得徐謙這個傢伙矯揉造作,可是現在想起,竟是無比的貼切:滾滾長江東逝水……

自己現在只怕已成了昨日黃花,成了那已滾滾東去的水了,現在。還能計較什麼?

嘉靖微微一笑:“那些奏疏,還有外間的流言。朕亦所聞,你來這尋朕。爲的就是此事吧?”

楊一清老臉一紅,連忙點頭:“不敢隱瞞陛下,爲的確實是這件事,可是微臣實屬無辜,還請陛下明察。”

嘉靖似笑非笑,道:“直說了吧,所爲何事?”

楊一清如鯁在喉,好不容易纔道:“微臣德疏才淺,不能擔負陛下所託。如今年事已高,雖幸賴陛下不棄,只是已不能視事,更不能再爲陛下分憂,還請陛下恩准,準臣告老還鄉。”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楊一清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回頭了,這種事。絕無可能回頭,理由很簡單,就算陛下不準,你必須得懇請第二次、第三次。而陛下對自己並沒有多少厚愛。三次都不答應,唯一的可能就是不肯放人,不肯放人就意味着治罪。

嘉靖淡淡看了楊一清一眼。道:“朝中的事務本就繁雜,內閣多乏人手。若是楊卿請辭,內閣如何運轉?楊卿要三思。”

楊一清毫不猶豫道:“老臣愚鈍。老眼昏花,還請陛下另擇賢明。”

嘉靖面帶諷刺,外頭的消息他當然知道,那些彈劾奏疏還沒遞上來,他也知道,只是想不到,不可一世的閣臣,最後居然倒在了無數瑣碎的所謂縱犬傷人之類的小事上。

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本來連個知府都未必能參倒,而現在,卻彷彿是威力十足。

嘉靖沉吟道:“你既然心意已決,朕亦是無話可說,好吧,朕這就照準了,明日朕會放旨意出來。”

嘉靖直接批准,沒有給楊一清再三請辭的機會,可是這足夠讓楊一清鬆一口氣,因爲假若陛下不準,那麼極有可能,就是要藉機治罪,在准許致仕和治罪罷官之間,楊一清自然選擇前者,前者算是體面的給了他一個臺階。

他不由感激的磕頭:“陛下大恩大德,微臣無以爲報。”

嘉靖揮揮手,對這個已經致仕的楊一清,態度漸漸冷淡,至少他明白,他再不必和這個人打什麼交道,當然,按理來說,內閣大臣致仕,往往都會有待遇,比如要先透露一下,是否加封一個太子太師,甚至是死後,免不了上一個文直、文忠、文毅之類的諡號,可是現在,這些待遇那是別想再提了,放你一馬,你還想要待遇?

楊一清告辭而去。

楊一清的時代,徹底落下了帷幕,當然,這個時代並不屬於他,可是從弘治到正德,再從正德到嘉靖,幾乎所有的軍政事務,都活躍着他的身影,他有過不少善政,做過不少好事,但是,他也絕對不是善類,楊家的財富積累的不清不楚,對自己的政敵,他也絕不會心慈手軟,現在,這一切都已經化爲了泡影,迎接他的,是夕陽西下,維持着最後一點體面,他從此淡出這裡,再不可能回來。

他的垮臺,使得朝中又出現了極大的權力真空,不過……這一次和從前很不一樣,某種意義來說,許多真空早已被新黨們填補,大量的官員開始改換門庭,用不了多久,一次政治清洗也將隨之而來,那些靠着楊一清關係的大臣,就算不會受到輿論抨擊,和楊一清劃清了界限,也必定要靠邊站,接下來,這些空缺將會被新黨蠶食和填補。

只是此時的嘉靖,心情說不上好壞,對楊一清,他沒有任何感情,甚至覺得這個傢伙有些礙事,可是對他來說,就算楊一清被另一個頂替,那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爲……閣臣都是他的敵人,每一個閣臣的最終理想都是治國平天下,而偏偏,天子並不喜歡你治國平天下,至少嘉靖眼裡,他需要的不是官,而是吏,他不需要有人來做決策,他希望的是自己來拿主意,別人來提供意見參考,或者乾脆執行就好了。

這其實就是整個大明朝的政治生態,閣臣無論換做是誰,都希望自己能拿主意,能代天下而令諸侯,而天子顯然不這麼看,江山是我家的,社稷也是我家的,要權沒有,要你命還差不多。

目送楊一清離開,嘉靖吁了口氣,淡淡道:“出來吧。”

側殿裡閃出一個人,正是徐謙。

嘉靖淡淡道:“你既然非要整垮楊一清,可是爲何,又非要請朕同意他致仕呢,痛打落水狗,豈不是更好?”

就在方纔,徐謙已經入了宮,懇請嘉靖同意楊一清致仕,否則以嘉靖的性子,怎麼可能會如此的善罷甘休,他最喜歡做的就是惡趣味的整人,楊一清不是什麼很東西,確實也噁心過嘉靖,那麼,反正現在楊一清也沒有了用處,那麼索性往死裡整一整,倒是深諳嘉靖的心理。

嘉靖如此聰明之人,若是不曉得在這背後,不是徐謙搞鬼,那就真是無藥可救了,所以這一句話中,帶着幾分叱問,顯然對徐謙的擅作主張,有些不悅。

徐謙苦笑道:“陛下恕罪,其實並非是微臣要整楊一清,而是陛下非要整他不可。”

嘉靖愕然……臥槽,這是什麼道理,明明是你機關算盡,反倒把賬算到朕頭上,這還有沒有天理?

嘉靖道:“這話是什麼意思?”

徐謙道:“陛下可還記得,內庫前兩月的月入不及從前三成?”

嘉靖點頭:“是。”

徐謙嘆道:“這都是楊一清的緣故,他圖謀反對新政,授意王道中橫生枝節,因此,這才使得新政幾乎崩潰,如意坊,海路安撫使司,盈利幾乎暴跌,雖說微臣去了直浙,總算挽回了局勢,可要是楊一清不倒,將來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楊一清站出來。微臣爲了新政,爲了陛下,寧可被千夫所指,也要做一次壞人,只是微臣確是擅作主張,還請陛下恕罪。”

嘉靖的臉色才緩和了一些,前幾個月,確實是很艱難,想想看,從前月入紋銀將近兩百萬,嘉靖也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給兩宮太后還有宮中貴人的內帑也都大大提高,又是選秀,又是新建新宮,還有蒐羅各種奇珍,這些銀子就像是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當一個人花錢大手大腳的時候,一旦收入劇降,會如何?

事實上,在直浙那邊誕生了具有大明特色經濟危機的時候,宮裡也開始了一輪經濟危機,這個危機涉及很廣,不但兩宮的太后,還有後宮的貴人,甚至是皇子公主,便是嘉靖自己,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那些原本要修葺的御花園不得不停工,打算籌建的新宮也不得不戛然而止,還有原本許諾出去給宗室們的厚重賞賜,也不知是該發還是不該發,便是嘉靖的修仙大計,也受到了波及和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嘉靖的日子能好過嗎?

尋常人家,有飯是吃,沒了飯就吃粥,將就也就將就了,只要餓不死就成,可是皇帝乃是天子,天子沒有勒緊褲腰帶的習慣。

徐謙一番話,很有道理,楊一清擋了大家的財路,所以他必須要完蛋,他不完蛋,大家的日子都難過,商賈要跳樓,皇帝老子也得熬日子。

嘉靖哭笑不得,搖搖頭:“你這是強詞奪理。”雖是如此說,不過確實是有道理。

……………………………

第593章 如意算盤落空第593章 如意算盤落空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475章 變天第484章 重磅消息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83章 勢不兩立第86章 人治第501章 七戰七捷第296章 天子出擊第529章 空前絕後第153章 展翅高飛第655章 悉聽尊便第704章 連人都做不成了第107章 御書第129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580章 大發戰爭財第316章 平倭第194章 君臣奏對第565章 破家滅門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353章 閃亮登場第647章 謎團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159章 徐大善人第502章 京師震動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114章 大功第385章 誤入白虎堂第538章 一封詔命第626章 勝之彰武第525章 豪族第226章 宮中過問第533章 拿下第636章 滿盤皆輸第261章 十大酷刑第643章 全瘋了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183章 勢不兩立第102章 趕鴨子上架第102章 趕鴨子上架第646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205章 翰林第422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384章 就是不給你面子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第632章 鄧大人又威武第474章 開戰第77章 師者如父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697章 太子千歲第309章 想作死就成全你第34章 和藹長輩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254章 國子監第467章 升遷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650章 漲了 漲了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644章 有樂子瞧了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653章 破門而入第270章 終於放榜第747章 誅殺黨羽第57章 別惹我第604章 大哉吾師第341章 驚天動地第60章 手眼通天第622章 總督人選第676章 致命一擊第660章 鼓掌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40章 升賞第172章 中了第514章 主政一方第280章 聖德王太后第614章 謀反第646章 不能不義第58章 杭州小才子第138章 小子 終於抓住你把柄了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6章 坑蒙拐騙纔是致富之道第429章 陛下那啥第659章 召開廷議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89章 曙光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660章 戶部 內閣之爭第105章 箭在弦上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300章 點翰林第337章 皆大歡喜第77章 師者如父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355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94章 不識擡舉第547章 財源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