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哭笑不得

楊一清致仕的消息傳出,一時之間,輿論又是譁然。

大家意猶未盡啊,本是痛打落水狗,誰曉得楊一清不如想象中堅強,這倒也罷了,天子居然同意了楊一清的致仕。

國朝雖然有秋後算賬的規矩,可是現在,宮裡的態度已經表露無遺,就是現在,宮中不打算追究,至於那些彈劾奏疏,自然也不會去核實,不覈實就是不折騰,想看笑話或是看楊一清問罪,只怕要失望了。

可是無論如何,整垮了一個內閣學士,足以讓大多數人彈冠相慶,人就是如此,參與其中了某一件事,雖然可能你的力量微乎其微,可是一旦成了,便不免飄飄然,覺得有自己一份功勞,朝中少了個奸相,自家爲社稷爲江山做了許多貢獻,當然他們不指望表彰,大家還是很有覺悟的,人人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紅領巾。

只是接下來,卻有兩個消息讓京師一片哀鴻。

先是京師放出一個消息,說是南京刑部官員張璁,加南京戶部尚書,太子少傅,准予入閣參贊軍政。

張璁是誰,許多人一頭霧水,雖然這傢伙聲名狼藉,可惜畢竟只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一個這樣的人物,當然極少人關注,這其實也是小人物的悲哀,大人物有天然的優勢,就算今兒清早喝了什麼茶,早上幾點到了值房點卯,都可以成爲坊間的話題,大家紛紛猜測,大老爺清早喝着茶是什麼用意。爲何當值這麼早,又或者這麼遲。再或者這麼準時。

可是小人物呢,無論你再如何譁衆取寵。再如何上躥下跳不甘寂寞,基本上也無人會理會你,若你有本事,姦殺一條母狗,這倒是能引起譁然,只可惜,大家只會記得有個喪盡天良的傢伙喪盡人倫,和禽獸無異,可是大多數人。依舊不會記得你的名字。

張璁就是如此悲劇,大家都曉得,有個大禮議時上書給嘉靖送溫暖的王八蛋,但是極少人會注意到他的名字,注意到他的身份,就算一時記住,用不了幾天,多半張璁就記成張三或者李四去了,再過幾天。多半早就拋去了爪哇國。

可是就這麼一號聲名不顯的人,居然要入閣,這倒是着實讓人目瞪口呆,後來有好事者一查。更是駭的無言以對,原來這個傢伙,就是大禮議時和大家唱反調。前幾月還上陳一本道經的張璁,這個王八蛋。居然能入閣。

大家憤怒了,張璁都能入閣。還有誰不能入閣?天下這麼多朝廷命官,就算是一坨牛屎,怕也比他有資格,論出身,他雖是二甲進士,可是排名靠後,論資歷,他不過是南京刑部的一個堂官,連佐官都不算,論節操,那就更不必比了,這廝就是個不要臉的無恥之徒。

可是偏偏,他入閣了,內閣首輔楊廷和沒有反對,可能就算反對,多半也是無效,因爲天子和楊廷和的權利,其實早在數年前就悄然發生着變化,此時的楊廷和,顯然不如從前,再者,現在朝中一分爲二,意見不能統一,而反對天子,必須要大家齊心協力,可惜的是,現在的時局,並不能滿足這個條件。

於是乎,除了許多奏疏遞上去,然後宮中一點動靜都沒有,彷彿是鐵了心一般,最後,大家默認了這個事實。

當然,也有一些人玩起了古代先賢的把戲,有人就在午門外頭撞牆,很不幸,宮牆比他的腦袋要硬,然後這位腦袋開花的傢伙直接被人擡去送醫了。

更多人,突然變得謹慎甚微起來,因爲這無疑是一個可怕的信號,而這個信號的傳遞者正是天子,天子顯然已經不耐煩了和大家嬉皮笑臉的遊戲,見時機成熟,已經決定展現自己的權威了。

出身不好又怎樣,沒資歷又怎樣,不要臉又怎麼樣?只要朕高興,他就可以入閣,可以把持國器,可以手握天下權柄。明白了嗎?天子現在要的是聽話的臣子的,聽話的,你就算是三無人員,照樣給你豐厚的待遇,可是不聽話,便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嘉靖在不經意之間,顯露出了自己的鋒芒。

而對此……楊廷和無動於衷,他只是看着一份戶部遞來的奏疏,臉帶微笑。

徐謙的心……太大了……已經大到楊廷和根本不能容忍的地步。

這是一份戶部的新稅制章程,而這一次,比之半年前更加直接,也更加的意圖明顯。

戶部之下,設稅局,稅局首長爲局正,從三品,其下設佐官二員,又設兩京十三省科道稅官,招募稅吏九千三千員,於各省,各府,各縣設稅衙,專司商稅收繳。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地方官一邊歇菜去吧,收稅,讓專業的來。

此外,還有,爲巡視稅局,以防稅員不法,又在戶部之下,則監察,主官爲左都監察,佐官三人,招募人員兩百三十人,分赴各方,覈查各地稅收情況。

這倒也罷了,還有更駭人聽聞的,爲防有人偷稅漏稅,又或者不法,所以必須設稅軍,效仿漕軍,設指揮使一名,正四品,招募人員一萬五千人,於各府設督稅巡檢衙署,專司稽查、查封事宜。

說白了,就算是稅員覺得有偷稅漏稅行爲,想要進行盤查,也不比報知地方官員,直接單線和當地的督稅巡檢聯絡,然後帶着稅兵,就可以直接辦理。

當然,徐謙的理由還是很充足的,因爲商賈、士紳和地方官員大多不清不楚,若是依靠官府力量進行盤查,只怕稅員的公文一到地方官的手裡,用不了多久就會泄露出去,人家聽到風聲,你還查什麼?

這還沒完,同時,又要請設兩京十三省錢糧局,招募人員九百餘,專司負責審批各地報上來的錢糧之事。

錢糧局的作用徐謙說的很明白,是爲了貫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家繳了稅,要不要幫人家修橋鋪路,要不要修築河堤?要不要辦學堂?此外,還要供養各地的衛生局和巡捕局,當然,你不能說要多少銀子就要多少銀子,錢糧局要負責審批,對一些不必要的用度,當然不準,而一些必要的花費,也要進行調查,然後再上呈戶部,讓戶部進行最後審覈,並且根據國庫的收入,撥發銀錢。

這一點,徐謙也特意加了上去,錢糧局的功能等於是整個戶部的大動脈,同時也是戶部的工作重心,比如今年收了一萬兩銀子的稅,錢糧局是負責花錢的,可是花多少,最後報到戶部,和戶部溝通之後,再根據財政的狀況,優先撥發錢糧。

這樣的做法,就杜絕了從前戶部因爲花錢的事做不了主,內閣說要撥錢,兵部也拿了批文要撥錢,大家根本就沒有一個基本的出納規矩,別的衙門整天想着的就是從戶部那兒摳銀子,而戶部又不是金山銀山,沒有自己的審計和規劃,最後上半年把大家都滿足了,下半年卻是大家一起喝西北風,朝廷這麼多年年年虧空,和這種亂局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這在楊廷和看來,徐謙這不是什麼爲了國計民生,分明就是爲了攬權,等於是其他各部要花銀子,甚至是內閣要花銀子,還得先去錢糧局報備,讓錢糧局折算所費多少,國庫能否承擔,再斟酌着撥發,錢袋子捏在別人手裡,誰不要矮上一截。

那麼以後,內閣要討論大事,比如說救災,比如說戰爭,到時候,是不是要請戶部尚書來商量?若是不請,那你說了也是白說,你滔滔不絕的說了這麼多,制定了無數的計劃,結果要花錢了,戶部直接告訴你,沒錢,你怎麼辦?

這是一封讓楊廷和哭笑不得的章程,不但哭笑不得,還讓楊廷和滿是頭大。

不過………若是半年之前,楊廷和還真要氣得跳腳,可是現在,他依舊擺着一副淡然處之的心態,徐謙敢上這道章程,一方面,是宮裡的極力支持,另一方面,是楊一清把事情辦砸了,直接的後果就是,戶部直接干預了新稅制的事,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準,戶部就讓內閣再拿章程,內閣若是繼續操持,那麼接下來,若是又有人挑動整個直浙鬧事呢?

有了前車之鑑,楊廷和自然不會重蹈楊一清的覆轍。況且,再過一個月,至多一個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整個天下就要翻個個來,而那時候,無論你戶部如何兵強馬壯,無論你徐謙有多大的權柄,就算是和那江彬一般,節制大同、宣府、遼東數十萬大軍,又控制廠衛,又能如何?還不是內閣一個旨意,直接砍了你的腦袋。

他沉吟了一下,最終在章程裡批道:“廷議議決。”

…………………………

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125章 神了第288章 殿試第292章 老子不服第764章 滿門皆富貴第126章 重賞第734章 多事之秋第262章 恩科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134章 牆倒衆人推第675章 新星第73章 很多牛都喜歡破壞莊稼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371章 悲劇就是這樣練成的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203章 內閣待詔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09章 水太深第589章 你們都要完蛋第644章 有樂子瞧了第690章 炮打紫禁城第690章 炮打紫禁城第2章 死太監第501章 七戰七捷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285章 運籌帷幄第78章 對決第589章 你們都要完蛋第106章 變數第325章 大獲全勝第333章 坑死你第273章 我再拜第740章 拼出一條血路第8章 誰是賤役第455章 粉身碎骨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383章 整人第613章 死路一條第155章 送你歸西第481章 亞聖第614章 謀反第314章 賢婿第652章 事急矣第18章 徐家善堂第232章 殺手鐗第267章 大考第405章 帝心第626章 勝之彰武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450章 清算第624章 帝相爭執第369章 主動出擊第383章 整人第325章 大獲全勝第650章 漲了 漲了第659章 召開廷議第42章 遇貴人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29章 良心很值錢第135章 全家進火坑第729章 降表第620章 努力爭取第759章 目標首輔第663章 裝神弄鬼第672章 列土封疆第79章 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第643章 反攻倒算第337章 皆大歡喜第678章 內閣人選第279章 見駕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337章 皆大歡喜第368章 聖駕飄忽第386章 你們死定了第45章 囂張到極點第732章 爭取第721章 橄欖枝第166章 鄉試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675章 新星第661章 最最關鍵的問題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549章 宰人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267章 大考第183章 勢不兩立第654章 整死你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678章 內閣人選第166章 鄉試第258章 花兒原來是這樣紅的第417章 非常時期行非常事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寶第27章 志向高遠第759章 目標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