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回家的艱難

在上大學時,張峰對放假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揹着一個包、提着一個包,與同學一起,從第一節車廂狂奔到第十幾節車廂,然後被後面的人推着擠上了車。

上車後一分鐘,車就開動了。

張峰記得火車廣播裡號召大家發揚風格,讓站着的乘客擠一擠。大家真的很友好,四個人的坐位,擠了五六個。火車過道里人貼着人,想蹲下來都沒有辦法,連廁所裡也擠着好幾個人。

男乘客還可以想辦法,可苦了女乘客。

記得有一次,張峰身邊坐着一個大學生,他要小便,就脫下外套讓我給他擋住身體,想把尿撒在礦泉瓶裡,但他很緊張,用了十幾分鍾才勉強撒出來。

記得有一次,張峰身旁坐着一個從京城打工回家的女人,儘管有位子,但她實在太困,太想睡覺了,就把位子讓給別人坐,自己鑽到座位底下睡覺去了。

張峰覺得應該要肯定,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鐵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鐵路線路的增加,尤其是動車和高鐵的開通,極大緩解了交通壓力。

當時,過年回家那種路途的遙遠、時間的漫長、競爭的激烈、擁塞以及不安全感,甚至讓張峰對“男兒有志在四方”說法產生了困惑。

不過,困惑歸困惑,大學畢業後,張峰還是選擇留在大城市打拼。

既然是低調的、悄悄地回家探望父母,張峰當然不會讓陳生開着專車回去,不過,爲了保證安全,張峰還是帶上了沈約,二人從麗華市坐動車回家。

在動車上,相對比較安靜,大家不是玩電子產品就是睡覺,相互間很少交流。

原先在普通火車上,張峰知道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在熱烈地交流,還有打牌、吃東西的,做什麼的都有,也有用手機播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擔心打擾到別人,也沒有人認爲別人的做法對自己是一種干擾。慢車上的風格是粗獷的,是人間生活的那種氛圍。

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張峰還是每年回家過年的,當時,他覺得農村的親情關係,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輩建立的關係維繫着。

在老一輩那裡,這種關係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裡,但對年輕一代來說,大家的關係早已被現實割裂了。

比如,張峰和他衆多的表哥,小時候一起上山捉鳥、下河摸魚,關係好得不得了。

只是這一二十年來,他們一直在外打工,張峰一直在外讀書和工作,一年最多在過年時見一次,平均下來每年還沒有一小時候次,因爲他們最初的時候不是年年都回家,後來是張峰不是每年回家過年。

在拜年的時候,大家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在親戚家吃飯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現在大家都開着車去拜年,去親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東西,客套幾句,就要離開了。

平時的生活啊情感啊什麼的,都沒有來得及交流。大家拜年,不再是爲了親戚間互相走動,饋贈禮物,交流感情,而只是爲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

張峰當時覺得,如果老一輩都不在世了,新一輩的聯繫也就慢慢斷了。

自打工潮於九十年代興起以來,很多農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來與父母團聚的時間,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來天。很多農村老人倒斃在田間地頭,病死在牀上,兒女都不在身邊,沒有來得及爲父母養老送終,成爲許多人終身的悔恨。只是爲了生活和生存,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親人團聚,過年拜年。過年的力量,親情的力量,是當下動員中國人最有效的力量。這也是過年最讓人感覺溫暖的東西。當然,以前過年時的各種集體活動,都已消失殆盡了。

許多農村還是保持着過年、過十五給祖宗上墳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去祖宗的墓地給祖先點蠟燭,燒紙錢,放鞭炮,與祖先交流。

張峰發現,很多已經在城市安家的人,也會趕在大家三十這一天開車回老家給祖宗上墳。農村裡許多曾被廢棄的祠堂,這些年也逐漸恢復起來了。

由於天氣寒冷,很多老人沒有捱過冬天。過年前後,是老人逝世的高峰時段。

喪葬在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對今天的社會來說,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

有些媒體上動不動就喜歡報道某某地方爲舉辦葬禮大肆揮霍,讓大家誤以爲這是普遍現象。

其實恰恰相反,張峰發現,相比過去,今天的喪葬已是在最大程度上簡化了。

大前年,快過年的時候,張峰本家的一個叔叔亡故,本家人和四面八方的親戚來給他守喪,張峰當然也是趕回來的。

在張峰的老家,喜宴你可以不參加,但本家的喪事,必須得參加。

守喪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像過節一般,交流一年的生活情況、見聞和感想,稱讚政策譴責腐敗……深夜裡交談的聲音傳得很遠很遠。守喪完畢,大家集體出力,將他擡到山上,讓他入土爲安。

張峰發現,在農村,人與人之間不再像原來那樣有着密切的關係和交往,不再像過去那樣每到過年時相互串門,集體上街玩等等。

爲死者守喪和送葬,在農村反而成了村裡人團聚和交流的一個契機。

過年的時候,打工的青年男女都回來了。

張峰當時發現,只要哪一家有適齡女孩子,去她家的媒人可謂絡繹不絕。這在鄉村已成了一門生意,農村說親,幾乎到了“搶”的地步。

如果初步說定一個,男方就要給媒人辛苦費,最終結婚時,還要給比較客觀的報酬。

傳統的農村婚姻,從相親到定親到結婚,要三四年時間,男女雙方有一個瞭解和熟悉的過程。

現在卻不同,年裡看對的,過了年,馬上定親,然後女青年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等到半年過去,女方懷孕了,立刻奉子成婚。

在農村,房子是一個媒介、車子更是一個媒介:是你在外面混得好有身份的代表,房子不能移動,車子卻可以四處招搖,表示衣錦還鄉。

這次張峰沒有開車回來,讓他覺得非常失算,主要是表現在好幾個方面。

第294章商務諮詢公司第475章蘇靜再進一步第81章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43章房產公司開業典禮第732章拖欠農民工工資第780章伸手終被捉第570章開會時間之爭第303章有人專門找事第471章有人上門來挑釁第751章全靠武力震攝第777章進行初核談話第433章四海會總部第513章擺酒調解第435章棉紡廠改制第761章收拾爛攤子第188章態度強硬第98章結果有些意外第227章重獎徵名活動第660章低調奢華的私人會所第71章秘密查抄會所第680章開始逆襲第7章惹出麻煩事第705章空殼公司第148章有人上門來求助第446章美女記者來訪第702章幸福生活四部曲第499章有人故意製造車禍第99章修正評委分數第323章有人明確反對第390章領導突然來視察第460章正式上任第221章第一輪收購談判第583章現實問題第367章降價銷售第92章領導來視察第444章鼓樓廣場第107章獲得重用第619章王元攤上麻煩事第679章分配到偏僻鄉鎮的年輕人第177章驚聞秘密第354章新城開工儀式第164章上面有人第389章處理銀行壞帳第428章考試前的準備第317章就職演說第55章酒店試營業第384章傳說中的炒房客第207章發生倒塌事故第646章雙方較量第423章劇情反轉第522章規劃天雲山風景區第237章教師編制問題第632章意外的驚喜第459章歡迎宴會第678章推行數字化改革第548章省裡來人第66章面對面解決問題第400章催收債務行動第102章咖啡館裡談合作第556章囂張的富家公子第71章秘密查抄會所第91章盛大的簽約儀式第335章有故事的男人第445章地攤經濟第531章大學老師藍若雨第14章美女編輯的背景第436章改制優惠政策第687章何成的心思第700章記者提了尖銳問題第275章林升的老辣第422章現場表態第191章意外相逢第297章狠打出頭鳥第491章工業園區開園典禮第245章路遇警察查崗第119章有人想顛倒黑白第370章再碰上堵門事件第551章明顯的分歧第215章嚴正警告第349章新城加碼第388章各方催收壞債第627章扔麻煩事第313章各方態度第544章風景區生意火爆第363章有大佬要來視察第737章拆遷的門道第693章明確拒絕美女邀請第508章人選名單第89章投資開發茶場第167章接連晉升第676章成立新的機構第267章又是突發事件第535章坦承秘密第218章書記的主動邀請第754章又是社會集資問題第57章做戲全靠演技第589章形成開發決議第436章改制優惠政策第344章華池溫泉度假村第335章有故事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