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婚事(3)

結婚這件事,王書輝完全沒有經驗。在現代社會生活的二十幾年裡,別說是王書輝自己結婚,就是連別人的婚禮,他都沒參加過幾次。甚至於,他在心裡還相當的瞧不現代的起那些婚禮。

在他看來,從自己記事兒開始所瞭解到的婚禮,就是充滿了虛榮和謊言的東西。在他參加過的屈指可數的幾次婚禮中,他感到,那千篇一律的僵化無味的儀式和彷彿帶着各種面具的新娘新郎,在現代社會虛弱的婚姻關係下,充滿了後現代的反諷意味。王書輝每次在網絡上看到同學和同事們曬出來的那些華麗漂亮的結婚照的時候,都會想起契科夫在小說裡寫過的一句話,“鏽吃鐵,蚜蟲吃青草,虛榮吃靈魂。”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王書輝根本不知道在明朝末年,結婚意味着什麼。

而急於操辦婚禮的朱由梓,實際上也不知道結婚的事情該怎麼辦。他的父親、祖父以及歷代祖先們的婚事,是由朝廷的宗人府負責的。他自己的婚事,則是在忠心的老僕人一家精心操辦下完成的。他知道結婚是件很大的事情,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說起怎麼具體的操辦一個婚事,他就立即麻爪了。

朱由梓和王書輝這對未來的翁婿,就這樣陷入一種尷尬的沉默之中,面面相覷起來。

“世叔,小侄自幼在山中長大,這世俗禮節到底如何,還真是不很清楚。更何況先父母姻親稀薄,小侄這裡又是客居外省,確實沒有什麼可以依靠諮詢的力量。兩家的婚事,怕是多要依靠世叔操勞了。”王書輝首先打破了沉默,沉聲對朱由梓說道。

“這……,賢婿境況,爲父也是知曉的。不過我多年來從未辦理過此等大事,恐怕會多有疏漏之處。”朱由梓也開始發慌了起來,之前他是一心要把女兒嫁給王書輝,現在目的達成了,具體怎麼操辦婚事,倒成了個很大的事情了。

兩人對坐不語,沉默着喝了半天的燜茶。朱由梓撓了撓頭,對王書輝說道,“賢婿也不必憂慮。爲父雖然認識的人不多,但是畢竟還是宗室出身。這代長陽王朱術雅,與我家同爲遼王之後,我大可向長陽王府求教。不過……。”說到這裡,朱由梓臉上露出些羞愧的神色,只說了半句話,就收住口了。

“世叔有話儘管講來,小侄與世叔已經同爲一家,又有什麼是說不得的呢。”王書輝聽出朱由梓話裡有些爲難的意思,連忙勸解起自己未來的老丈人來。

“呵呵,賢婿也知道的,雖說子不言父過,但是先父的性子激烈了些,近枝宗親被他得罪的也不少。這代長陽王雖然與我家是近枝宗親,但是早年也與先父發生過一些衝突。”

王書輝對於家庭生活是相當陌生的。他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圍繞着照顧生病的母親和等待離家的父親這兩件事情上。很早的時候,他的親戚們就已經和他家斷絕往來了。所以,王書輝並不是很瞭解現實中的親戚關係是什麼樣的。

但是作爲一個歷史愛好者,他清楚的記得《史記》中寫到的關於蘇秦的故事。年輕時的蘇秦一直一事無成,被他的家人嫌棄,連他的母親和嫂子都經常欺辱他。後來蘇秦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配六國相印。回到家鄉時,他的母親和嫂子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下跪迎接他,他說過這樣的話,“嗟乎!貧賤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蘇秦說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的爹媽至親,在自己貧窮卑賤的時候基本不把自己當兒子看待。等到自己富貴的時候,卻擺出一副卑微討好的姿態來。人活在世上,沒有富貴和權位是絕對不行的。

王書輝當時看到這話的時候,一方面覺得蘇秦的家人做事情有些過分了,同時也認定封建社會裡的親戚關係比較虛僞。另一方面又覺得蘇秦這個人恐怕也遺傳了他家人的品性,即使認清了家裡人的面目,也完全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的揭露出來。他的這種遺傳自家族的不地道的基因,恐怕也是他日後被政治對手僱人刺殺而死的主要原因。

對於王書輝來說,他倒是能夠認同封建社會裡蘇秦的家人的做法。畢竟在現代社會裡,一切事物都是在利益關係的維持下存在的。與此同時,他又認同一種觀點,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親孃親,不如自己親。如果一個人沒有在世界上生存的能力,想要依靠別人生存下去,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在這種觀點下,他知道朱由梓爲什麼吞吞吐吐的提到枝江王家和長陽王家的恩怨,而且也不認同朱由梓要向長陽王府求助的想法。至少求助長陽王府之前,要先把朱由梓家重新復興起來才行。

想到這裡,他就對朱由梓說,“小侄雖然自小在山中長大,但是對於世情倒是也有一些揣測。小侄幼年時隨家師讀書的時候看過《增廣賢文》裡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小侄看來,這世間的人情怕也是這般無二的。世叔既然說了,長陽王府與我枝江王府過去多有不睦之處,小侄又怎麼忍心讓世叔爲了我的婚事,到長陽王府中受委屈呢。”

朱由梓聽了這話心中一陣感動,覺得到底是選了個好女婿。雖然把女兒嫁出去有些心痛,但是這小子這麼關心自己這個老丈人,倒是個有情有義的性情。

王書輝看着朱由梓好像接受了自己的說法,又繼續對朱由梓說道,“小侄家中所傳,先師所贈,倒是薄有些資財。我看不妨先將府上修繕一番,置辦些田畝家產,聘僱些傭人僕婦。小侄也在世叔家附近購置些田畝,建造些宅邸。做好這些事情之後,再穩穩當當的操辦婚事,這才比較妥當吧。”

朱由梓聽了這話,急忙對王書輝說道,“賢婿何必要另置家產,爲父只有獨女一人,這偌大的枝江王別院,以後還不都是賢婿你的啊。”

王書輝聽了這話,想了一會兒覺得這個想法挺好的,本來他就沒準備搬出枝江外別院去。要知道穿越兩個時空的光門,可就在枝江王別園的後花園裡呢。可是他想了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對的地方,如果自己住在枝江王別園裡,自己不就成了倒插門的上門女婿了嗎。

想到這些,王書輝覺得有些麻煩了。他如果搬出枝江王別院,穿越門就有暴露的危險。但是如果一直住在這裡,以後開展起計劃來,又要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一時間他不禁猶豫不決起來。

第16章 立足(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382章 東改編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83章 東改編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70章 在山東(5)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73章 審判(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82章 東改編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9章 日常(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68章 在山東(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0章 婚事(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章 穿越(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4章 起步(8)第311章 終結者8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6章 理念(4)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4章 起步(8)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0章 妖僧(4)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69章 在山東(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3章 理念(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29章 四省攻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