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立足(1)

王書輝對於政治的認識是很模糊的。雖然社會學研究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但是在涉及政治問題的時候,那些在大多數人中都能得到體現的定理定律就立即不靈了。由此可見,政治是一種變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現代人眼裡,古代與現代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王書輝覺得,刨除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水平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不平等的。雖然現代社會裡,人也是不平等的,但是那種不平等畢竟是掩藏在人人平等的社會共識之下的經濟和政治上的不平等。

在古代的社會環境下,人與人的不平等一旦和官府聯繫起來,這種不平等就會立即被無限擴大。

王書輝在現代社會的時候,對於一些繁瑣的面子禮節的問題就非常的厭惡。面對古代人的時候,繁瑣的禮節又是一個必然的東西。這幾天在和幾個孃家舅舅的交流過程中,他們各種的禮節規矩就已經讓王書輝覺得非常頭痛了,要是到縣衙門裡去和那些古代的官員打交道,王書輝還真不知道怎麼辦好。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爲沒有士子身份的古代黑戶,要是見了枝江縣縣令以及各種官員,不同於王族身份的朱由梓,王書輝還必須要下跪行禮才行,這一點是王書輝目前還不想面對的。

事實上,王書輝並不認爲下跪是個多麼大不了的事情。在他看來,現代人也並不會因爲不下跪了,就變得更高尚,更有尊嚴了。涉及到利益問題的時候,誰的膝蓋也都是很軟乎的。要是跪下了就能得到官帽子,要是下跪就能得到紅票子。無論是什麼人,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高低貴賤,往下跪的時候都不會有什麼猶豫的。

事實上,現代人因爲利益關係的不擇手段,絕對比古代人嚴重一百萬倍。單純的從一個狹窄的角度對比,古代的娛樂界有梁紅玉這樣的人,而在現代社會,是絕對沒有這種娛樂界人物的。誠實地講,在古代的中國社會,因爲生產力落後的關係,維繫社會穩定的社會系統並不完善,必須通過得到大部分社會成員共同認可的道德體系,來補充古代社會的社會管理系統。從道德角度考慮,古代中國人倒是要比近現代的中國人要有道德的多的多。

王書輝的問題並不是不想下跪,而是給誰下跪的問題。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樣,他也可以選擇向古代社會低頭,向古代人低頭。但是,王書輝並不是其他的穿越者。他來到明末,並不是想着重新復興封建主義,把中國維持在一個封建主義的老路上的。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穿越金手指,重新建立一個老式的封建中國。對王書輝來說,明王朝甚至不用王書輝出力,很快就要自己走向滅亡了。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和黃臺及領導的滿清侵略者,雖然說要消滅他們會有一些麻煩,但是在王書輝看來,也就僅僅是一些麻煩而已。

王書輝要做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整個中國社會,從根源上消滅封建主義和依附封建主義的人和階層在中國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他是要在明末中國親手發起一場中國式的春秋復古、戰國爭鳴。這場革命相當於是一個文藝復興和五四運動的複合體。這纔是王書輝內心深處最真實的目標和理想。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讓王書輝出面給代表了腐朽墮落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明末官僚,給在他未來的計劃裡,將會徹底的,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上,都要消滅的落後勢力的代表下跪,這是王書輝所做不到的。

在王書輝的計劃當中,根本就沒有向封建官僚下跪這一項。他認爲,只要自己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推廣了高產作物,收攏和訓練出四五千名近代水準的士兵。那麼,他就會成爲一個可以不向任何人下跪的明末地主豪強。而在萬曆四十八年到天啓四年,這五年時間裡,王書輝認爲完成這樣一個任務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王書輝雖然不準備和朱由梓一起到枝江縣衙門裡去辦事情,但是他還是爲朱由梓的枝江縣衙之行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王書輝對於香車美女的看法根深蒂固,所以他在從現代社會的城郊小加工廠,定製了幾部鐵焊的帶轉向部件的四輪馬車。從外觀上看,幾架四輪馬車全部都是鋼鐵製品,外鑲膠合板,膠合板外包人造革。馬車帶有靈活的轉向機構,穩定的彈簧鋼防震系統,輕便的橡膠車輪。這幾部馬車和明末普通的兩輪馬車完全不同,是徹底的21世紀的工業製成品。

朱由梓完全沒有想到這麼幾部馬車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只是不停的抱怨王書輝爲什麼不早一點把自己的座駕給他看看。他甚至沒有注意到,爲什麼好幾部馬車,卻一匹馬也沒有的奇怪現象。

朱由梓的全部注意力,全都被馬車設計的奇思妙想所吸引了。特別是寬敞的馬車車廂裡,各種各樣的生活設施,像什麼暖瓶啊,沙發啊,可摺疊的小桌子啊之類各種人性化的設計,讓朱由梓沉迷不已。

王書輝在現代社會定製了一批重量一兩,純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銀元。王書輝通過調查發現,從購買力的角度上比較,明朝末年一兩白銀的差不多價值人民幣八百到一千元之間。但是從實際價格上比較,在現代社會一兩白銀,實際重量是37克上下,而現代社會一克純度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白銀,實際市場價才三塊多錢。也就是說,現代社會的一兩白銀的實際價格纔不過一百一十塊人民幣左右。所以在現代社會通過拍賣古董換取白銀,然後拿到古代去消費,除了有些麻煩之外,倒是完全不會賠本。

王書輝交給大舅舅一百兩銀元,讓他到枝江縣城裡買幾匹大牲口,無論是馬還是騾子都行。反正因爲馬車的結構和用材的關係,幾隻比較肥壯的狗都可以拉動馬車。正好招來的難民中有會趕車的老把式,不過趕這種新式馬車,還得幾個人好好的熟悉一下。

王書輝利用從現代買回的大量布匹,把難民中的女性召集起來,開始縫製衣服。兩百多個難民除了裡面的棉衣棉褲是王書輝從現代購置的,外衣就全部都穿這些衣服。因爲王書輝發現,從現代買布料到明末的做衣服,明顯的更加經濟實惠。王書輝讓這些女人們趕製了二十套絲滑光鮮的滌綸布料的衣服,又從難民中選拔了二十個身高外貌都過得去的年輕男性,交給現在擔任朱由梓管家的大舅舅進行培訓。

幾天下來,二十個裡面穿着襴衫青衣,外面穿着深藍色罩甲,頭戴黑色六合一統帽,年齡都在二三十歲,舉止已經有些規矩的僕人,在剛剛平整過的王府別園門前的小廣場上開始列隊訓練。

站在這二十個人面前,王書輝發現,古代人的打扮也不是完全的離譜的。至少這二十個服飾統一的青年,看起來還是很順眼的。完全不是王書輝在現代的電視劇裡看到的那種奇形怪狀。

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5章 準備(1)第36章 理念(4)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7章 開始(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章 穿越(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80章 大練兵(4)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3章 起步(7)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25章 開始(1)第30章 日常(2)第304章 終結者(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7章 準備(3)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7章 起步(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章 穿越(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07章 終結者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1章 婚事(3)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68章 在山東(3)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75章 大豐收(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