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姐妹之間

133、姐妹之間

當初各房嫁姑娘,除了公中出的錢,各房的太太也會從自己的嫁妝裡另外添置東西,讓自己的女兒帶過去,老太太也會添妝,這就是各人自己的事兒了。

分家分完,鎮國公算是解決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兒。子孫越多,這矛盾往後會越來越多,趁着他還在,把家一分,以後能少多少麻煩?他可不希望以後自己的家跟別人家一樣,爲了一點兒家產,就鬥得跟烏雞眼一樣。

雖然老大性子柔和,大房的幾個小子也都是有真本事的,吃不了虧,但是還是不想他們兄弟幾個以後因爲這個事兒生分了,所以這個口就他來開,間接的也給大房解決麻煩,不然以後他和老妻真的走了,這分家老大還真不好開口。嫡支有那麼多拖累,以後也不可能很好的發展,不如快到斬亂麻,直接分家了事。

而且鎮國公說多留一條後路,也是有這個心思,起碼以後不會全部覆滅。他們理解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無所謂,也不需要他們理解,他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這個家好。

太夫人胡氏嘆道:“老頭子倒是狠得下這個心來,也不怕外面的人說他。”

畢竟他們老兩口都在,還分家,還是這鎮國公說的,說不定人家以爲這老頭子偏心大房這一家子呢。

“我活了這麼大歲數了,還在乎別人說我什麼?早就過了那個年紀了幸虧說的是我,不是老大,老大那個性子,我要是不說分家,他肯定是一輩子不分家的,他自己平庸倒是罷了,不能以後影響到令宣他們。再說現在孩子們越來越多,我倒是希望他們中間能有人想得開,搬出去了事,畢竟早點搬也早點學會自i靠自己,哪裡能一輩子都靠着別人?我們這一輩還不是早早的就分家了?”

別人還真說不了閒話了,人家鎮國公自己想得開,非要分家的,你說是大房攛掇的,那你可就開玩笑了,鎮國公是什麼人那,鎮國公世子可是不敢違背自己父親的意思,如果不是鎮國公堅持,就憑鎮國公世子的攛掇,那是一百年都不成的,何況人家是分家不分居,還是住在一起,只不過是提前把家產給分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這法子還真是不錯呢,有好幾家世家都想着用這個法子,免得以後爲了那幾個莊子鋪子爭得是你死我活的,最好有長輩給分了,別人也說不了閒話了。

“你真的想得開啊,”有熟悉的人對鎮國公說道。

鎮國公笑道:“有什麼想不開的,咱們這個年紀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只會是人越來越多,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也不是少數,雖然說有長輩們在上面,不能弄出什麼大亂子來,但是畢竟人口多,矛盾也會越來越多,不如趁着我現在還在,把家產給分割的清清楚楚,也給兒孫們減少糾紛。”

非要等他過世了再分,有什麼意思?到時候分多分少,弄得給仇人一樣,他自己的家產,他現在分了,那是合情合理!也沒有覺得把自己的家產分了,自己就老無所依了。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都知道孃家分了家,忙趕回來,只是已經出嫁那麼多年的姑娘了,這孃家的事兒,他們也說不上話,就是怕二太太楚氏又心裡不平衡,說出一些讓人誤會的話來。

果然兩人到了二房,二太太楚氏就拉着大姑奶奶說道:“這說分家就分家了,還只分了那麼一點兒,讓我們以後怎麼過啊,按說只能是國公爺的兒子能分,現在竟然還有令宣一份,這大房簡直是太過分了!”

三姑奶奶是庶女,不好說嫡母的什麼話,大姑奶奶可是親閨女,一聽自家孃的話,就知道她又左性了,忙說道:“娘,你這話在我們面前嘮叨嘮叨就成了,這家又不是大伯父他們分的,是祖父要分的,這府裡的一分一毫,都是祖父自己的,他樂意怎麼分,就怎麼分,當時還有舅舅們在,都沒有說什麼,現在已經分割清楚了,你說這些幹什麼?再說,不都是平分的嗎?大哥是長房嫡長孫,分他一份也是應該的,而且這些年,公中的錢,大哥也是佔了好大一部分,這一點兒娘該清楚吧。現在分他一份,也是合情合理的。”他們這些出嫁的姑奶奶以後還要靠着大哥他們呢,如果娘和大房的關係弄的不好了,可讓她們在孃家怎麼過?

自己家二房拿給公中的錢真沒有多少,父親和二哥都是捐的官,還都是閒散的官職,每個月的俸祿也就那麼點,可是吃穿用度都是用的公中的,更不用說下一輩的人還繼續享受着這個待遇,她們幾個出嫁,用的也是國公府的名頭,娘真是不該說這些話呢。

二太太楚氏道:“既然一切都好,爲什麼不一直這樣,偏偏要分家,我看你們祖父就是偏心大房的人,把我們當成了累贅。你們不知道吧,公中還另外給九丫頭準備了嫁妝銀子,竟然是有兩萬兩,這不是偏心是什麼?你們當時纔多少啊。”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對視了一眼,她們能和九妹妹比嗎?以前倒是比過,可是就是比不了,單說現在九妹妹還是縣主,準備這些嫁妝銀子就不算多了。況且人家是大伯父的嫡女,以後是國公爺的嫡女,他們不過是國公爺的孫女,父親還是庶出。

嫁了人了,這些小女孩的比較早就不存在了,人情世故老練起來,知道該如何做纔是對自己有利,與其懷着怨恨的心,還不如和九妹妹搞好關係,以後嫁人了,也是姐妹,難道看着你有困哪,她能幫的時候不幫?

大姑奶奶怎麼覺得自己的母親一直想不明白呢,抱怨也抱怨了,不能改變分毫,何必還要說出這些話來惹人討厭呢,這府里人多嘴雜的,傳到了祖母或者大伯母那裡去,到時候他們對孃的印象不是更差了?

好在娘一直是這個性子,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只是嘴巴喜歡說,但是真心壞事沒幹過。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又勸了半天,終於讓二太太心裡上舒服了。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從二房出來,大姑奶奶說道:“九妹妹定親了,不知道以後給她添個什麼?一般的她都見過,我們也得好好商量商量。”

三姑奶奶的夫婿是大姑奶奶婆婆的侄兒,這門親事還是大姑奶奶從中撮合的,兩人又是二房出來的,所以對孃家的事兒都是有商有量的。

三姑奶奶說道:“現在離九妹妹出閣還有幾年,倒是不急。大姐,四妹妹有沒有說和你一起做生意的事兒?”

“難道她又跟你說了?”大姑奶奶道:“我看她覺得咱們鎮國公府分家了,也想讓她們晉山伯府也分家呢,那時候她就當家作主了,只是她說的話,他們家能聽嗎?我看懸。”

四姑奶奶當了庶子媳婦,整天的上頭有個嫡母婆婆,還有嫡出的嫂子,這些讓她不再想依賴着晉山伯了,而以四姑娘的性子,不鬧分家纔怪!

又是個拔尖的性子,哪裡能長期在人之下?現在孃家這麼幹脆利索的分家了,她當然要藉着這股東風,把自己家給分出去。

可是問題是晉山伯府和鎮國公府不一樣啊。

“我倒是覺得四妹妹的婆婆會同意。”庶子一家子最好是趕緊分出去,那樣就少了很多負擔了。不然跟個蛀蟲一樣吃她兒子的,喝她兒子的,那不得心疼死,以前是因爲立場,不好說分出去,現在是庶子媳婦自己提出去要分,那不是正中下懷?

大姑奶奶也想到了這些,他們家她就希望那幾個妯娌分出去呢,免得整天的不是這事兒就是那事兒,讓她這個當長嫂的難爲。

“這一年來,四妹妹倒是和六妹妹走的近,兩個人以前不說掐架,那也是有些水火不容,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弄什麼名堂。”六妹夫現在不是京兆尹了,只是在工部掛了個職。

“上次四妹妹還問我要不要和她合夥做生意,我現在家裡都忙不過來,哪裡有那個精力和她一起做生意?再說她那個性子,到時候肯定是做出矛盾來了,我就委婉拒絕了,你自己也注意一些,別跟她攙和到一起,三哥現在在內務府,保不齊她就要打三哥的主意,以後吃了排頭就完了。”

三姑奶奶說道:“四妹妹和我說想做繡莊的生意,只是本錢不夠,想要讓我出錢湊份子,我倒是說要和家裡人商量商量,她當時有些不高興。”

“不高興也別管她,我看她是打的好主意,想着三哥在內務府,到時候跟三哥說句話,就能把那些內造的生意給她呢,只想着借孃家的勢,誰會喜歡?有了好事兒,別人什麼份兒都沒有!說不定這事兒就是六妹妹出的主意,讓四妹妹在前面呢。”說起來,他們這幾個姊妹,最蠢的是二妹妹,最有小算計的那就是六妹妹了,心也大,四妹妹雖然也不蠢,可是在六妹妹面前就要低了一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