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

“巍峨神都,煌煌大唐,吾心之所向,已近一甲子矣!”

洛陽定鼎門前的官道上,一位垂穆老人面朝高聳入雲的城牆,撩起衣袍緩緩跪拜在地。

老者身着錦袍,身旁有數名隨從牽馬相伴,顯然不是百姓身份。在他身側,一支隊伍朝着洛陽城緩緩行進,隊伍中車馬過百,浩浩蕩蕩,聲勢不凡。

一輛極度華貴的馬車,在跪伏的老者身旁停下,隨着車簾被掀開,一名富貴雍容的女子走出來,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氣質卻是不凡,容貌端莊而秀麗,身上更有一股久掌權柄的懾人氣息。

過往的行人看到這羣舉動怪異的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

“未入城,未見君,老先生就拜伏道中,本心之純真、情緒之急切,實在是讓人側目。”衣着華貴的女子走到老者身側,緩緩出聲說道。

“快六十年了,多少個日夜,老朽以爲此生再無面見神都的機會,再無面見皇帝陛下的機會。”擡起頭來,老者已是老淚縱橫,“巍峨神都,煌煌大唐,誰不曾心嚮往之?”

或許是受到老者情緒的感染,女子朝着定鼎門看去,輕聲喃喃道:“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相信這天下竟有這等雄偉的城池?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瞭解無數唐人前赴後繼、不惜一死,就爲有朝一日能一步步走上雲階,去朝見一回大唐皇帝?”

神都本巍峨,大唐也本該煌煌如日月。

神都的燈火,在夜裡可以照耀百里;大唐的榮光,在歷史的長河中,註定要照耀千年、萬年。

女子忽然露出一個會心的笑,“聽說洛陽城、洛陽皇宮這些年一直在修復,想要恢復唐初時的鼎盛模樣,也不知到了那個時候,站在皇宮之巔的李從璟,會是怎樣一番模樣。到得彼時,草原上的人,會不會再度心甘情願的稱呼一聲‘天可汗’?”

這天下,沒有幾個人膽敢直呼大唐皇帝的名諱。

這女子,叫耶律敏。

這老者,叫康默記。

他們是契丹來朝見大唐的使臣。

兩日後,李從璟帶着耶律敏在宮城裡走動,爲她介紹宮裡的建築景緻。

“明堂,又稱大明堂,昔年爲則天皇帝所建,南北之長、東西之寬,皆達到百餘丈。”李從璟指着腳下的石階,“這圓形臺基直徑二十丈,高七尺有餘。”

耶律敏望着眼前的建築羣,主體圓錐形閣樓高聳入雲,看着都累。

“聽說你有意在洛陽重建大明宮?”在宮中游玩了小半日,衆人到湖邊亭子裡小憩,耶律敏品嚐着宮中的御茶,問李從璟。

“四十年前,長安大明宮毀於戰火,我雖然深感痛惜,但真要重建一座大明宮,豈是那般容易的事?”李從璟搖搖頭。

大明宮只不過是長安宮城的一部分,但其大小已經是故宮的四倍有餘,凡爾賽宮的三倍有餘,盧浮宮的十三倍有餘,唐初李世民決定修建這座宮城,斷斷續續花了好幾十年。

想到這,李從璟不禁腹誹道:“大明宮雖然宏偉,但並非不能重建,但要完全復興洛陽城,纔是真正的大工程。金朝以洛陽爲中京,蒙古人就在那裡統治中國,也有繁

榮之名,但其大小......不過眼下這座洛陽城的二十分之一!”

耶律敏很喜歡茶水的清香,一面品嚐一面惋惜道:“那可就可惜了,被世人稱爲‘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的大明宮,輝煌了幾百年,卻無法重現世間。”

李從璟付之一笑,“這些姑且不言,還是說說契丹的情況。聽聞這幾年來,耶律德光一直千方百計跟你爭權奪利?”

耶律敏終於肯放下茶碗,“只要你想知道的,事無鉅細,哪一件你不能知曉?這回我之所以到洛陽來,不也是想借借你的威風,回去後好壓壓耶律德光?”

說到這,耶律敏禁不住嘆息一聲,“天成元年西樓一別,這才幾年時間,想不到偌大的江南,就這樣被你平定了,只留下一個嶺南還在苟延殘喘。”

李從璟微笑道:“嶺南也苟且不了幾日了。”

耶律敏看着李從璟,認真道:“昔年在幽州時,我就知道你日後必成大事。只是沒想到,你成事的這樣快,而且竟然這樣大。”

李從璟手裡把玩着一個桔子,雙目沉靜道:“有些事,總歸需要人來做。”

耶律敏笑道:“比如說,一統天下。”

李從璟也笑了笑,隨即又臉色肅然,“比如說,守護大唐的榮耀。”

耶律敏怔了怔。旋即正色頷首,表示瞭然。

她是瞭解李從璟的,自然知道李從璟說的不是虛言。

放下桔子,李從璟雙手攏袖,“說說吧,你打算怎樣對付耶律德光?”

耶律敏又端起茶碗,她對宮裡的茶水實在是愛不釋手,“他爭權柄,我爭人心。”

這話讓李從璟有些愕然,不由得認真打量起耶律敏來。

“你這麼看我做甚麼?”耶律敏奇怪道。

李從璟搖搖頭,嘖嘖道:“真想不到,昔日的笨丫頭,如今竟然有了這樣的見識與本事。”

耶律敏瞪了他一眼。

“只不過,爭人心雖然說起來厲害萬分,但實際上往往敵不過爭權柄的人。一旦契丹權柄盡數落入耶律德光手中,你將再無立足之地,所謂爭人心,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李從璟又道。

耶律敏淡淡道:“耶律德光不會有那一天的。”

李從璟好奇的哦了一聲,“你爲何這樣肯定?”

耶律敏看着李從璟,很認真道:“因爲不等那一天到來,你就會再度提兵北上,將他從皇位上趕下來。不是嗎?”

聽了這話,李從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這的確是實情。

耶律敏輕輕放下茶碗,動作很輕,聲音也很輕,“我也在等那一天。”

這讓李從璟更加奇怪,“爲什麼?”

“等那一天到來,契丹人和漢人將不復再有區別,所有的草原人都將成爲唐人,長城將不再是邊關,而只是大唐境內的一道風景。我也可以放心將契丹百姓交到你手裡,沒有了耶律德光這樣的人帶着他們爲禍地方,你也會真正對他們一視同仁。”

耶律敏恬淡的說道,“從父皇開始,契丹人就在漢化,我回到契丹後,也一直在推進這件事。我相信契

丹人最終都會變成唐人,神都洛陽,會成爲他們心中的聖地,大唐皇帝,也會成爲他們心中的神明。那是我一直期待的一天,契丹不再是大唐的邊患,而契丹百姓也不用再吃不飽穿不暖。”

她凝望着眼前的人,“到了那時,契丹將不再需要我,我也可以休息了。這麼多年,日日夜夜奔波勞碌,我真的累了......我真的很想休息,很想很想。”

她的雙眸有些朦朧,“到得那時,讓我做一個平凡的人,讓我做一個普通的大唐百姓,過簡單的日子,餵馬、劈柴、種菜。不用去跟人勾心鬥角,不用在深夜醒來時擔驚受怕,卻只能捂着被子獨自對月哭泣......你,能答應我嗎?”

茶碗停在嘴邊,清香四溢的茶水似乎失去了味道,李從璟勉力嚥下一口滾燙的茶水,從喉嚨裡擠出一個艱難的聲音,“好。”

......

眼下的鬱江口還不是後世的珠江口,此時這裡島嶼衆多,中山島(澳門)更沒有跟番禹連成一體,二者中間有百里內海。

郭威率領的王師水師主力,到達鬱江口後沒有冒然駛進島嶼羣體,而是在東邊的海灣地帶(香港)暫作停留。

此番主持嶺南軍情處事務的,是早就請命南下的軍情處新統領林安心,爲了把嶺南的軍情處差事辦好,林安心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正因如此,郭威拿到手的嶺南各項情報,可謂詳細至極。

進入鬱江口就意味着與嶺南水師交戰,郭威曾今是萬州防禦使,有過率軍經長江抵達蜀地的舉動,對水師征戰並不陌生,所以這回在拿到鬱江口的島嶼輿圖後,他立即召集軍議,佈置接下來的戰事。

“根據軍情處的探報,從鬱江口島嶼羣到番禹城前,兩百餘里的海面上,集結有嶺南水師船艦兩千餘艘。而嶺南的水師將士,由先前的萬餘人,達到了規模空前的三萬之衆。眼下我軍雖然有了鬱江口的輿圖,但嶺南水師畢竟是本土作戰,對鬱江口繁多的島嶼、複雜的地形瞭然於胸,此戰,我軍並不佔據多大優勢。”

軍議上,郭威首先將軍情簡單說明了一番。

“嶺南水師怎麼會有這麼多?”南征副帥李彥超有些吃驚。

“劉龑治理嶺南,大興海商,所以商船繁多,這回爲了對付王師,劉龑徵調了所有的商船、漁船,並且將通曉水性的漁民青壯,大肆招募進水師。”郭威解釋道,“嶺南海岸很長,漁民多不勝數。所以我估計,只怕嶺南水師可調用的船艦、士卒,數量還大於軍情處的探報。畢竟,若是對方有意將船隻、人手隱藏在島嶼羣中,軍情處也難以探查。”

“這......嶺南水師既然如此厲害,我等何不避實就虛,找個地方登岸,從岸上開赴番禹?”李彥卿說道。

“登岸地若是距離鬱江口太遠,遠過馬懷遠他們登岸的地方,那還不如從山地進軍;而若是距離鬱江口不遠,嶺南水師也會主動來襲。”郭威說到這,拿出一份軍報,“馬懷遠將軍在大亞灣登陸時,嶺南水師已有出動的跡象。也就是說,雖然眼下我等在此停靠,沒有進到鬱江口,但說不定,嶺南水師已經主動來進攻我等了!”

(本章完)

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十六 決心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上架感言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