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

接下來的幾日,楨州方面再無嶺南軍動靜,斥候每每回報,內容也都大同小異:楨州正在加緊修繕城防、城外探馬甚多。

“吃一塹長一智,看來蘇章不打算再派遣兵馬出城,而是打定主意踞城而守,以逸待勞了。”

軍議上,馬小刀笑着說道,“蘇章此番集結重兵駐紮在楨州城,有給番禹守國門的意思。劉龑爲增加蘇章的分量,新授蘇章鎮東節度使,番禹之東、溱水之南一府五州之地,皆盡受他節制。如是觀之,劉龑這回也是不惜本錢,要傾盡全力與我軍死戰到底。”

史彥超琢磨道:“嶺南之地三大藩鎮,北部桂州靜江節度使,防禦湖南,中部繡州寧遠節度使,西部邕州建武節度使,防禦南詔,除此之外,東部兩府之地兵馬爲多,分別是番禹興王府、東部齊昌府。蘇章節制嶺南東部一府(齊昌府)五州之地,駐軍楨州,有多少兵馬?”

“據軍情處探報,此番得知我軍乘坐船艦南下,番禹發精兵兩萬進駐楨州,同時招募大量青壯入伍。眼下我軍在此登岸,蘇章免不得調集一府五州兵馬到楨州。粗略估計,已經在楨州的,和即將到達楨州的,總兵力大概能達到四萬多。”馬小刀回答道,“即便是前日折了五千步騎,蘇章固守楨州的兵馬,仍是綽綽有餘。”

“四萬兵馬,據守一個楨州城,那還不把楨州打造成銅牆鐵壁?”李彥琳笑道。

“一幫烏合之衆而已,何足爲懼?”史彥超豪氣萬千。

王師稍作休整後,即刻向楨州禁軍,不日抵達。

大軍在城外紮營,旋即做攻城準備。

軍情處和斥候探明,楨州之東的四州之地,有數股嶺南兵馬正在向楨州行軍。

馬懷遠和史彥超、李彥琳等將商議一陣,決定不讓戰事拖延,立即發動唐軍對楨州的戰役。

“楨州之地,詩人謂之‘左瞰豐湖右瞰江,三山出沒水中央’,要進行攻城作戰,首先必須隔絕循江,讓護城河干涸,然後我軍才能將河道填塞。”馬懷遠說道。

“無論是令河流改道,還是修築堤壩,此事末將都做過,這個差事就交給末將去辦吧!”李彥琳請命。

“你和史將軍一同前去。軍中將校,很多都曾在演武院呆過,這等差事並不難辦,但也不可大意。”馬懷遠對史彥超和李彥琳說道。

兩人着即領命而去。

出帳後,史彥超和李彥琳合計道:“此番要動大手腳,需得先去查探一下循江的具體情況,選好動手的地址,擬定相應計劃,你我得帶上書吏先去走一遭。”

馬懷遠在給史彥超和李彥琳交代完差事後,又將周小全和馬小刀叫過來,吩咐道:“循江斷流後,就是填塞護城河,河道頗大,你二人先去做些準備,泥土裝袋、打造壕橋,同時也要監督火炮、雲梯的準備......”

當史彥超和李彥琳選定好地址,帶着近萬將士出營,沿河而上去隔斷循江的時候,這個動靜沒有瞞過楨州城內的蘇章。

“唐軍在循江上築壩?”接到消息,蘇章如坐鍼氈。

“唐軍築壩,是要隔斷循江,使我護城河干枯,好填充河道,還是要蓄積河水,尋機水淹我楨州城?”副將憂心忡忡的問。

“都有可能。”蘇章負手來回踱步

,“不成,不能讓唐軍築壩!”

“大帥有何良策?”副將趕緊問。

蘇章尋思道:“唐軍白日築壩,夜晚勢必疲憊,正適合我軍夜襲。你帶領一部甲士,趁夜出城,一面襲擊唐軍,一面鑿毀堤壩。他們白日築壩,我軍就夜晚毀壩,唐軍築壩一日,我軍就夜襲一日!”

副將精神一振,“大帥高見!”

當日夜,副將選調數千精卒,在夜色掩護下打開城門,向唐軍築壩的地方奔進。

唐軍已經準備攻城,免不得對城池日夜監視,副將的行動沒有能瞞過唐軍,很快就被唐軍發現。

史彥超、李彥琳奉命築壩,馬懷遠自然要防備着楨州軍去破壞唐軍的工程。

楨州軍行至半途,就遇到前來攔截的唐軍。

“衆將士聽我號令:衝殺過去!”楨州副將渾然不懼,下令部曲迎敵。

他也知道出城前往大壩,不可能瞞過唐軍,路遇唐軍攔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時候無非是看楨州軍能否一鼓作氣,殺穿唐軍的攔截。

兩軍高舉火把交戰,戰況非常激烈。

但就在唐軍注意力被這股楨州軍吸引的時候,楨州城裡忽然殺出另一股精兵,繞過正在激戰的雙方將士,直奔唐軍築壩的地方而去。等唐軍發現這股楨州軍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阻攔。

後一股楨州軍纔是真正夜襲堤壩的精銳,先前那數千將士不過是吸引唐軍注意的幌子罷了。

這股楨州軍成功越過唐軍封鎖,奔襲到了唐軍築壩的地方。

月色清幽,一座堤壩已經初具規模。

堤壩旁,有一片唐軍營地,營中燈火依依,如星海倒懸。

“殺!大丈夫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就在此時!”楨州軍將領大呼一聲,舉刀策馬,率主力直奔唐軍營地,另外分出一部兵馬,衝向堤壩。

楨州軍衝到唐軍營前,還沒接觸轅門,忽然看到唐軍營地中騰空飛起三支火箭。緊接着,軍帳裡衝出無數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轅門前列陣,引弓搭箭,更有弩車被推出來,一排排出現在軍陣前。

唐軍早有防備。

史彥超站上轅門,一把拔出橫刀,“將士聽令!士卒不出營,但以弓弩殺敵!”

在此之前,史彥超就下令唐軍將士分作兩班,一班修築堤壩,一班專門應對楨州軍來襲。

雖然這樣會讓築壩變得緩慢一些,但無疑是穩妥之舉。

早在楨州副將率軍出城時,史彥超就聽到了動靜,那時就已下令部曲備戰。

所謂良將,行軍征戰,首先必須要處處謹慎。

演武院建立已經十多年,畢業生已經達到數千人,大唐軍中不缺良將,更不缺良將儲備。史彥超,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罷了。

此時,不僅唐軍營地已經做好迎敵準備,堤壩那邊同樣防範嚴密。

若非是擔心地雷成規模的轟炸,會影響才初具規模的堤壩的穩定性,唐軍多的是讓楨州軍有來無回的法子。

不過眼前卻已足夠了。

兩軍激烈交戰。

戰不多時,楨州將領就聞報,楨州城外的唐軍,開始炮轟楨州城!

“唐軍修築堤壩,難道是引蛇出洞,誘我出城來鑿毀堤壩,以此分散楨州城的兵力,好趁

機攻城?”楨州將領驚駭不已,再也顧不得堤壩,連忙下令部曲回援楨州城!

唐軍並沒有趁機攻打楨州城,只不過是做出了攻打楨州城的樣子,吸引襲擾堤壩的楨州軍回援罷了。

當夜,楨州軍損兵折將,卻沒有威脅到堤壩半分。

往後幾日,蘇章又派遣楨州兵馬去襲擾堤壩,這回他沒有選擇在夜裡出擊,而是白日進攻。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唐軍使詐。

史彥超、李彥琳雖然能擋住楨州兵馬,但楨州軍這樣不停襲擾,卻使得堤壩的施工因之受到影響,變得進展緩慢。

史彥超再如何把部曲分作兩班,這兩班人也總要休息,而戰士一旦休息,就沒人抵擋楨州軍的襲擾,史彥超不得不增加戰兵,減少修築堤壩的人數。

楨州城外的唐軍也相應改變了戰法,楨州軍一出城,就派遣精騎四面合圍,拖住楨州軍的腳步,而後調集精卒合圍,尋機將其圍殲,莫說不給他們去襲擾的機會,更不給他們回城的機會!

蘇章出擊堤壩,是反守爲攻,馬懷遠圍殲楨州出城的兵馬,同樣是反守爲攻。

蘇章不想跟唐軍混戰,因爲他知道楨州兵馬並不及唐軍精銳,於是派遣部曲去襲擊唐軍營地,迫使唐軍撤去對出城兵馬的圍攻,轉而回援大營。

唐軍人數並不佔據優勢,只得回救大營。

就這樣,楨州城外,一日數戰,雙方你來我往,各展才能,拼殺的難解難分。

然而隨着戰事持續進行,唐軍的精銳顯現了出來。

楨州每回派遣出城的兵馬,總有許多無法回城,並且死傷一回比一回重。

而就在這個時候,嶺南東部其它四州支援楨州的兵馬,卻先後在靠近楨州時,遭遇唐軍佈置在官道上的地雷陣,死傷慘重。

由是,楨州軍懼,不復再敢出戰。

楨州軍不出戰,馬懷遠於是調集精銳兵馬,向東出擊。

那些來支援楨州的嶺南兵馬,本就因爲唐軍地雷陣死傷慘重,再被唐軍精銳奔襲,立即不能抵擋,一股接一股被唐軍擊潰。

解決完楨州的外援後,沒多久,堤壩築成。

於是唐軍填充護城河。

再後,唐軍調集百架火炮,猛轟楨州城。

開始的時候,唐軍轟塌一段城牆,蘇章總能搬出事先建造的木牆,將缺口賭上。但在火炮面前,木牆實在太過脆弱,根本經不住幾下轟擊。

隨着唐軍轟塌的城牆越來越多,楨州城裡的木牆耗盡。

唐軍轟塌最後一道木牆後,面前的楨州城已經殘破不堪。

馬懷遠下達將令:全軍攻城!

王師將士大舉殺進城中,與楨州軍展開慘烈巷戰。

這就到了唐軍手-榴彈發威的時候。一顆顆手-榴彈從唐軍戰陣,扔向楨州軍戰陣,然後爆炸,楨州軍立即死傷慘重,戰陣也站不住。

激戰之後,唐軍順利奪下楨州城。

蘇章帶領殘部退向博羅縣。

馬懷遠沒有給蘇章到博羅再佈防的機會,遣精騎,一路追殺。

博羅縣開門接納蘇章時,被唐軍精騎順勢殺進城中。

博羅遂克,蘇章也被活捉。

至此,番禹之東,再無城池可供防禦唐軍。

(本章完)

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二十 天下章二 鬼斧十手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八 空城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六十三 陣斬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六 神仙山(5)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