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

王師出征江淮時,起先只有四萬侍衛親軍並及百戰軍,而後李從璟徵調四鎮八州的藩鎮軍圍攻壽春,兵力便增加到八萬,今歲朝廷又遣西方鄴、房知溫率三萬新編禁軍來援,加上一路來俘虜改編的劉信部、李德誠部、王會部、韓熙載部、劉仁贍等部兵馬,即便是除去傷亡,眼下江淮的總兵力也已達到十五萬之衆。

如今江淮戰事落下帷幕,四鎮八州的兵馬可以各歸本鎮,另外十二萬兵馬如何安置,就是擺在李從璟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編制,依照本宮與陛下商議的結果,收編的淮南俘虜兵擇優裁弱,四萬俘虜兵只保留兩萬人,餘者解甲歸田,在江淮擇地安置,這兩萬兵馬打散編入侍衛親軍序列,原本在江淮的四萬侍衛親軍就可以擴充到六萬,西方鄴統率的三萬新軍則劃入殿前軍序列。”

李從璟在跟莫離、王樸、馮道、李從珂等人議事的時候如是說道,“眼下王師兵馬分散於江淮十四州,但主力集中在東部揚州,尤其是侍衛親軍;殿前軍主力大體集中在西部黃州一線。本宮之意,六萬侍衛親軍半數駐紮於揚州、和州一線,建‘江北行營’以統之,威懾江南,護衛江淮,餘者則回師洛陽。”

“殿前軍並及百戰軍,共計四萬之衆,在黃州附近休整一兩月,待天氣稍微轉涼,即開赴楚地戰場。在這之前,殿前軍的軍糧醫藥布匹等物資,並及日後‘江北行營’侍衛親軍的一應物資,自江淮十四州徵調,朝廷只統一供給兵甲器械與軍餉。”

說到這,李從璟看向馮道,“江北行營的物資供應,需要江淮十四州的民政支持,以江淮的富裕與漁鹽之利,想必不會有甚麼難處?”

馮道迴應道:“江淮雖然方經大戰,但東部壽、濠、楚、滁、廬等州的民政,實則自去年就已日漸步入正軌,今歲雖然又經一場大戰,但戰場並未深入滁、廬等州太多,尤其是壽、濠、楚等州,民事更未受到影響。西部諸州雖是方定,但官吏都已趕過去,而這其中不乏主動獻城投降者,加之戰事又未持久,各地遭受的災禍不大,供應數萬王師糧秣之費,雖然有些倉促,但以朝廷遣來官員的才幹,應該不會誤事。”

大唐財賦,東南爲重,江淮與江浙兩湖之地,實爲重中之重,以江淮暫時供養數萬兵馬,並不是甚麼難事。

李從璟點點頭,“有馮相主政,本宮並無不放心之處,此番要多辛勞馮相一些了。待諸事平順下來,馮相便可回洛陽。”

馮道恭敬道:“臣必當盡心竭力,不辱職守。”

莫離這時候問李從璟,“楚地之戰,朝廷具體是何打算?”

如今江淮戰事已畢,他身上江淮招討使、行營都統的擔子,也就漸漸卸了下來,現在自然是關注楚地戰況。

李從璟道:“楚地雖有殿前軍四萬,但淮南兵卻超過十萬,且彼部在去歲大勝之後,一面構築益陽防線,森嚴壁壘,一面不停整頓各州縣政事,將戰果轉化爲軍政資本,回過頭來又反哺戰事,已經頗爲成勢。”

“殿前軍雖然不懼硬戰,但澧、朗二州地域狹小,不足以供應軍需,在不能迅速開疆擴土的情況下,殿前軍的各種物資,還得從江陵、兩川徵調,路途損耗甚大,耗費太多。楚王馬希聲的兵馬折損殆盡,只剩下不到萬人,此人一面想要招兵買馬,一面又困於錢糧不足,正向朝廷開口要錢要糧。”

“於此境遇下,王師無力大舉東出益陽,楚地戰局僵持。好在如今江淮戰事已定,來日百戰軍與新編禁軍南下,若能在楚地開闢第二處戰場,則能與殿前軍東西呼應,一舉掃平湖南!”

莫離微微頷首,此間之事,他心中已然有了些譜。

原本朝廷對湖南戰場的要求,底線就是即便不勝,也要保證相持之局,只不過眼下這個相持之局,有些名不副實了,好在江淮定的快,淮南還沒有徹底穩固在湖南新得之地的統治,只待旬月後大舉用兵南下,那便是湖南戰場最後見分曉的時候。

這中間的一兩個月,既是江淮王師的休整時間,同時也是李從璟宣慰十四州的時間,當然十四州他不可能都去跑一遍,這一路來走過了東部數州,意思也就差不多到了,一應事務在揚州處理即可。

宣慰江淮,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對吳越的處置。

江淮戰罷,配合江淮之戰的吳越西征自然也就結束,吳越的表現如何評價,吳越王的王位給不給錢元瓘,以及朝廷對吳越日後的要求,都需要李從璟現在拿定主意。

......

李從璟結束與莫離等人的議事,回到院子正是傍晚時分,白日裡太陽若是稍大一些,這日子便沒法出門晃盪,所以屋裡的人都會選擇在房裡呆着。李從璟踏進月門,就看到院子裡有兩道矯健而不失曼妙的身子,正在刀光劍影中你來我往,間或有塵土輕揚,綠葉紛飛。

空地旁有石桌,桌上有涼的茶水,李從璟施然在石凳上坐了,翹起二郎腿,一邊飲茶一邊看第五姑娘和林安心切磋。不得不說,在個人武藝上,這兩人都是出類拔萃的,還好眼下只是相互切磋而不是生死相搏,所以沒有一招斃命招招致命,而是見招拆招,攻守不停變幻。

兩人的動作都出奇的快,換作尋常人等只能看到道道虛影,聽到陣陣刀劍相碰的聲響,斷然是看不清兩人的出手的,李從璟既然是行家裡手,自然也就懂得欣賞。

約莫是察覺到李從璟歸來,兩人沒再鬥多久就分開,皆是微微喘着粗氣,額頭上佈滿密集的汗珠,齊齊抱拳全了禮節。

“第五娘子真是好身手!”

“林娘子纔是真的厲害呢!”

兩人又不忘相互吹捧一番,這場面落在李從璟眼裡,不知怎的就把他逗笑了。聽到李從璟的笑聲,兩人都轉身向他看過來,林安心面頰微紅的低首,估摸着是覺得自己有些太“粗魯‘了,第五姑娘則是嘟了嘟嘴巴,似乎想要吹出個氣泡一般,忽而對林安心道:“要論武藝,殿下才是真的舉世無敵,連桃姐姐都打不過他。”

大概在她心裡,桃夭夭已經是她無法超越的頂峰了。

林安心不禁莞爾,瞧了李從璟一眼,“殿下自然是極厲害的。”

誰知第五姑娘聽了這話,卻突然又不買賬了,她用一種頗有些挑釁的目光看向李從璟,“殿下,我和林娘子聯手,你敢不敢應戰?”

大抵是這幾日吃肉比較多的原因,這話落在李從璟耳朵裡,竟然讓他產生了歧義,腦海裡不禁浮現出一副少兒不宜的畫面,不過他好歹及時回過神來,起身來到第五姑娘面前,伸手就揉亂她方經比武本就有些散亂的頭髮,笑道:“是不是幾天不打,就想上房揭瓦了?”

第五姑娘哎呀呀的叫了一通,抱着小腦袋逃離李從璟的魔掌,氣哼哼的瞪了李從璟一眼,呼啦一下又跑出了院子,臨了還不忘偷偷從月門裡探出小腦袋,想要窺探院子裡有甚麼“大事”發生。

直到第五姑娘真的走遠了,林安心見李從璟一直盯着她看,不禁又有些臉紅,微微低頭,正不知該說些甚麼尋常話,忽然靈機一動,“說起來安心還沒真正見識過殿下的武藝呢,若是殿下願意,正好向殿下討教一番。”

李從璟湊近到林安心面前,幾乎要貼着她的胸脯,不懷好意的笑道:“要不要換個地方討教?”

林安心頓時羞得面若桃花,無地自容。連日以來

,李從璟哪一晚不是跟她在榻上討教那門學問?而且李從璟每帶她解鎖一個新姿勢,都會一本正經模樣的要她好生領會其中精義,爭取早日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林安心偷偷看了一眼天色,見離天黑還有一段光陰,哪裡抹得下臉面,低頭盯着腳尖忸怩道:“殿下......”

她這番可人的模樣,李從璟哪裡會容她浪費光陰,當即二話不說,攔腰就把林安心扛起來,採花大盜強搶民女一般,大笑着把她扛進了屋子,反手兩腳就勾上了房門。

......

錢元瓘到了揚州。

李從璟當然犯不着去迎接他,隨隨便便派個官員去安排他住進驛館就行,不過李從璟也沒有太過拿捏架子,翌日就在府中設了宴席,與衆多官員一道,招待錢元瓘這位錢塘世子。

宴席上錢元瓘的心情並不輕鬆,也沒有多少心思去欣賞廳中的歌舞,李從璟雖然很快就設宴召見了他,並沒有將他晾在一邊,但自打今日見到李從璟,錢元瓘還是敏銳的察覺到,對方態度有些不冷不熱,即便是他向李從璟敬酒的時候,將唐軍的威武吹捧的天下無雙,將李從璟的功德歌頌的只應天上有,李從璟也只不過淺酌了一口杯裡的酒。

要知道,錢元瓘一見到李從璟,可就將勞軍之物的清單遞了上去,那可是“白銀萬兩,絹萬匹,茶萬斤,米麥萬石”就送出去了,最終就換來個皮笑肉不笑的笑臉?

偏偏錢元瓘不敢有半分不滿,只是更加忐忑,案桌上再好的美酒佳餚,落在錢元瓘嘴裡都失去了滋味。這實在怪不得錢元瓘不穩重,誰讓吳越兵馬在常州並沒有取得大捷,而大唐兵馬一年就迅速攻佔了江淮呢,錢元瓘心裡的確沒甚麼底氣。

面對這樣的情況,錢元瓘委實沒法提承襲王位的事,不過他到底也不是庸碌之人,既然李從璟那裡不好親近,就跟莫離、王樸等李從璟的心腹套近乎,旁敲側擊詢問他們對吳越出戰常州的看法。

“王師雖然沒有渡江南下,但軍情處的探子卻有數十人在常州左右,錢公與淮南交戰的情況,大到戰略部署,小到每日戰況,可是都呈現在太子面前。”莫離說這話的時候語氣輕鬆,面上帶着微笑,但言語落在錢元瓘耳朵裡,則讓他背後涼颼颼的,“太子到揚州已有多日了,也曾提到常州戰事,不過不瞞錢公,離尚未聽到褒獎之詞。”

聽罷莫離的話,錢元瓘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跟莫離訴苦,但轉念想了想還是作罷,以莫離對常州戰事的瞭解、以大唐對錢塘深淺的洞悉,他還是不要白費力氣得好,若是弄巧成拙落得個面目可憎的下場,那就真的沒處訴苦了。

心頭苦嘆一聲,雖然錢元瓘萬般無奈,卻也不得不提前把此行底牌露了出來。

當然,錢元瓘說的還是很委婉,無外乎是舍妹仰慕太子久矣,此行死活跟着要來,不知是否有幸得太子召見,還請莫公幫忙這樣的話。

莫離當然明白錢元瓘的意思,他搖着摺扇微笑道:“此事離也不敢擅自做主,畢竟太子殿下事務繁忙,不一定能抽出空閒來......然,太子畢竟是仁義之人,想來不至於忍心斷然拒絕。”又沉吟一番,“此事離或可幫錢公一幫,不過那卻得要人先見過令妹才行。”

錢元瓘張了張嘴,心說這種事你也能把李從璟說得大義凜然,我真是佩服。不過轉念一想,把錢小桔獻給李從璟,原本就已是割肉的痛心之舉,此時竟然還要被對方先“驗貨”,才能給予“面試”的機會,錢元瓘真是憋屈到了極點,卻偏偏一點兒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

我這麼懶的人,真的沒有建書友羣...

(本章完)

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九 破軍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八 兄弟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八 兄弟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