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

(二更)

崇文殿。

李嗣源接觸到李從璟的眼神,不禁微愣,他從這雙眸子裡看到的,不是一個太子作爲儲君該有的深沉,不是一個人主作爲帝國掌舵者該有的心機,甚至不是一個兒子對父親關懷備至的感激。

那眼神說不清道不明,蘊含了太多色彩:堅定,自信,犀利,豁達,包容,豪烈,奮進,睿智......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眼神的顏色,那就是光明正大。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眼神的含義,那就是浩然正氣。

李嗣源一時不能理解,不能理解李從璟爲何會突然有這樣的眼神。

李嗣源一時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李從璟爲何會突然變得身姿挺拔。

那絕不是眼下這種談話氣氛中,李從璟該有的反應。

但李從璟偏偏就這樣站在他面前。

李嗣源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李從璟心中的諸多根結,終於都已經想通。

但是李嗣源很快就會知道,就會理解了,因爲李從璟已經開口。

李從璟這回一張嘴,口吻就變了,不再是之前的酸苦、遲疑、晦澀,而是猶如奔涌的大江,江水滔滔,浪花三千,飛流直下三千尺。

李從璟看向李嗣源,“父親三策,從璟不以爲善。”

李嗣源眉頭微挑,“哦?爲何?”

李從璟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治江山萬里?”

李嗣源不解其意,不過回答的並不遲疑,“用賢臣良吏。”

李從璟再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征戰九州?”

李嗣源回答道:“令將帥統精甲。”

李從璟三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統率萬民?”

李嗣源回答道:“授神器於賢才,使賢才牧民。”

李從璟四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拯救時艱?”

李嗣源回答道:“使君民同心同德。”

李從璟五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大唐何以威服四海?”

李嗣源回答道:“我大唐子民,人皆能威服四海!”

李從璟俯身而拜:“然也!”

李嗣源斂眉頷首,沉吟不語。

李從璟站起身,當此時也,身着黑龍袍的太子,英姿勃發,他道:“當今天下,內有諸侯,外有四夷,我大唐要內強軍政,我大唐要外徵不臣,所依仗者何人?大唐子民也!君王要得子民效忠,方爲帝國君王,將士要得君王信任,方爲帝國將士!”

李從璟在殿中來回踱步,只是步伐極慢,近乎於一步一語,“今我爲人主,莫離爲人臣,天下何其之廣大,焉能每徵一地,皆由我親力親爲?今日我猜忌莫離,來日我能信任何人?莫離者,從璟至交也,日夜相處,二十餘年矣,倘若因爲敵國使者三言兩語、幾番舉動,我便猜忌於他,臨戰換帥,試問往後之天下,誰能得我信任?試問往後之天下,誰敢爲我效忠?”

“我大唐要廓清宇內,我大唐要開疆擴土,我大唐要征服四夷,今日靠莫離,明日靠潞王,後日靠夏魯奇,再後靠江文蔚,既要依仗其人,授之於神器,緣何不信任其人?若不信任兵將,帝國何以征戰天下,若不信任官吏,大唐何以治理江山,若不信任子民,大唐何以爲天下強邦?”

“郭子儀不忠乎?李光弼不義乎?僕固懷恩從一開始就意欲叛國乎?郭崇韜果真有貳心乎?將帥領兵征戰於四方,多有功勳,朝廷不賞功臣,無故橫加猜忌,動輒軟禁忠臣,甚至抄家滅族,而後用宦官、朝臣、外戚,宦官、朝臣、外戚見將帥因忠而亡

,豈能盡忠於朝廷?天下將帥見先人因功而滅,豈敢不聚衆自保?”

李從璟一席話說完,李嗣源陷入沉思,半響後方道:“然則安祿山、史思明之輩,豈非不得玄宗信任?孟知祥、李紹斌其人,豈非不得朝廷看重?此數子既然能反,我如何能信他人不反?”

李從璟神色莊重,“此一時,彼一時也!”

李嗣源看向李從璟,“如何詳解?”

李從璟俯身而拜,“此皆賴陛下之功也!”

李嗣源笑容裡帶着些不解,又帶着些瞭然,“如何?”

李從璟起身,聲音清亮,“天成以來,陛下勵精圖治,先是罷諸道監軍,藩鎮節帥無不稱善,此爲以仁義禮信示之於天下也。而後,陛下推行新政,恩惠於萬民,所以百姓安居樂業,莫不歸心;再後,陛下精編禁軍,裁汰奸猾老弱之輩,而重用忠義驍勇之士,定荊南、平兩川,將士皆按功論賞,所以將士頌德,人皆歸心;再後,陛下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吏,而啓用賢良之士,所以官場風氣爲之一清,官員、士林、百姓皆贊陛下聖明,所以天下歸心。”

李從璟繼續道:“天成至長興,凡六年間,陛下內施仁政,富國強軍,外徵不臣,威震天下,當此之際,人皆謂大唐有中興之象!凡我大唐兵將,莫不思戰,意欲爲陛下平定天下,以全報國之志;凡我大唐官吏,莫不思進,意欲爲陛下整肅江山社稷,以待青史留名;凡我大唐子民,莫不思奮,意欲以七尺之軀獻於陛下,以求建功立業,爲帝國添磚加瓦!”

李從璟看向李嗣源,認真而神聖道:“今日已不同於安史之亂之時,此皆賴陛下日夜嘔心瀝血之功也!當此之際,帝國既然已經不同,將帥自當全心報國,豈會有貳心,逆大勢而行自亡之舉?當此之際,陛下焉能自棄前功,自毀長城?”

李嗣源聞言,捻鬚而微笑。

李從璟又道:“古往今來,但凡國家興盛之時,君王莫不信任臣子、將帥,所以太宗開疆萬萬裡,所以天下四夷八方來朝;但凡君王猜忌臣子之時,莫不社稷危亡,宵小四起,而國家衰敗,所以神州崩塌,民不聊生!”

說到這,李從璟再拜,“從璟不才,願隨陛下左右,奮力使我國家興旺,再創盛世!”頓了頓,“而天下將帥,莫離者,又最是該得信任之人,故而江淮之役,還望陛下不換帥,不遣從璟擾局,而令莫離統攝諸事,使其敗淮南,而備以大用!”

......

揚州。

莫離將盧絳、蒯鰲二人羈押於帳前,高舉燈火,言明事情原委,引得將士皆憤而欲啖其肉,隨後下令:“斬!”

莫離軍令方出,忽而圍觀將士身後,傳出一個響亮聲音,繼而李從珂帶人擠開人羣,到了莫離面前,“大帥刀下留人!”

莫離看向李從珂,“將軍何意?”

“此二人不能殺!”李從珂站在莫離面前,神情莊重,語氣肅然。

“緣何不能殺?”莫離問。

“此二人,關係重大,冒然身死,恐有後患!”李從珂的話,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將軍是欲爲之說情?”莫離聲音發冷。

“非是爲其說情,而是秉公辦事!”李從珂寸步不讓。

“若我一定要殺呢?”莫離眼簾拉下來。

李從珂目光閃爍,忽而湊近了些,聲音神秘,“請大帥借一步說話。”

須臾,兩人來到帳中,除卻各自親衛,帳中再無他人。

李從珂將那先前意圖“行刺”他的淮南使者丟到帳中——此人言盡之後已經服毒自殺,指着那人問莫離:“大帥可知此

乃何人?”

莫離看了那人一眼,又面向李從珂,“不如將軍告訴我?”

“此人先前藉故到末將帳中,意欲行刺末將。”李從珂道。

“將軍身爲大將,近衛如林,自然不會被此人得手。”莫離道。

“大帥所言不差,但此人被末將擒下後,卻說了一番話。”李從珂道。

“想必不是好話。”莫離道。

“刺客嘴裡的話,向來不會有好話。”李從珂道。

“但正是此人嘴裡的話,讓將軍急忙趕來。”莫離道。

“然也。大帥難道不想知道他說了甚麼?”李從珂問。

“不如將軍說給我聽?”莫離道。

“此人言說,末將擋了江淮王的道。”李從珂沉聲道。

“真是不巧,盧絳、蒯鰲二人,先前正遊說我割據自立,稱江淮王。”莫離冷笑。

“照此說來,末將是擋了大帥稱王的路。”李從珂道。

“佛常說因果,這個因果卻是再明顯不過。”莫離八風不動。

“不僅如此,先前末將的親衛,還聽到淮南使者相互談論,說大帥跟盧絳、蒯鰲正在密謀大事。”李從珂道。

“這個大事,自然就是稱王江淮。”莫離道。

“但末將卻是不信。”李從珂道。

“將軍若是信了,就不會隻身與我在此廢話。”莫離道。

“但末將卻不知道,他們這般做,是爲了甚麼?”李從珂問道。

“無非是讓將軍猜忌於我,引得你我將帥不合。”莫離淡淡道。

“若是如此,此輩賊子居心叵測。”李從珂咬牙道。

“居心並不難測,不過是想取得江淮之戰的有利態勢而已。”莫離道。

“想必大帥的想法跟末將一樣:必不能讓此輩得逞!”李從珂道。

“聽了將軍這話,我可以確信將軍跟我的想法一樣了。”莫離道。

“如此末將就放心了。”李從珂鬆了口氣。

“但我卻不知道將軍這般做是爲了甚麼。”莫離道。

“大帥此言何意?”李從珂不解。

“將軍爲何不懷疑我?”莫離問。

“大帥是太子最看重的人。”李從珂看着莫離道。

“大抵不錯。”莫離道。

“末將相信太子,自然也相信大帥。”李從珂道出原委。

“將軍有這樣的想法,想必太子會很高興。”莫離點頭笑道。

“太子高興,你我皆都高興。”李從珂也笑起來。

“既是如此,盧絳、蒯鰲二人,爲何不能殺?”莫離問。

“不是不能殺,是不能由大帥來殺。”李從珂道。

“願聞其詳。”莫離道。

“此二人近來言行異常,鬧得軍中不少人頗有疑心,想必此事陛下已經知道了。”李從珂道。

“或許如此。”莫離道。

“這就是大帥不能殺他們的原因。”李從珂道。

“將軍之意如何?”莫離問。

“押送洛陽,爲最穩妥之舉。”李從珂道。

莫離看向李從珂,“將軍這般爲我着想,離實在感激不已。”

李從珂嘿然一笑,“征戰在外,大戰在即,將帥相合最是重要,誰會跟軍功過不去?”

莫離笑了,“跟軍功過不去,就是跟富貴過不去。”

李從珂哈哈大笑,“還好末將沒有這樣的毛病。”

莫離道:“既是如此,就將這二人押解洛陽,讓朝廷處置。”

李從珂道:“善。”

(本章完)

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三 神仙山(2)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四十四 忠誠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上架感言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七 三個錦囊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十 淇門之變(2)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三十一 君子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六十一 火攻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三十四 都試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急性腸炎今天無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