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

唐軍前赴後繼,全面攻入吳營。柵牆內,他們結陣而戰。其陣防守時,則穩如泰山,不可撼動!其陣進攻時,則迅疾如火,無堅不摧!

吳軍馳援柵牆的士卒,前奔時也是聲勢浩大,手持兵刃也是殺聲震天,但接觸到唐軍戰陣後,好一些的,如同一拳打在鐵板上,給反震得雙手血肉模糊,不堪些的,如同雞蛋摔在石頭上,剎那間就粉身碎骨!

數裡柵牆內,有唐軍大小戰陣數十,衝到他們面前的吳軍士卒,無論人數多少,戰不多時,就給殺得人仰馬翻、血肉模糊!吳軍士卒多的,給唐軍戰陣撕裂陣型,橫衝直撞進入到內部,殺得吳軍陣型大亂;吳軍士卒少的,直接叫唐軍戰陣給倒衝回來,在後面步步追擊,殺得吳軍倉惶奔逃!

ωwш_тtkan_¢ ○ 當其時也,但見兩軍交戰處,槍矛橫飛,人影交錯,每時每刻都有人倒下,再定眼細看,只見唐軍戰陣不停前進,吳軍士卒不停後退!

柵牆上,前赴後繼的唐軍甲士越欄而入,他們身形矯健,步履如飛,踩着吳軍士卒的屍體,奔殺到吳營後,或者加入到前面的唐軍戰陣中,或者另成戰陣,往其它的方向拼殺。

吳營中的帳篷,或者被橫飛的鮮血染紅,或者被拼殺的將士撞毀,或者被翻倒的將士撞得變形,或者有唐軍追殺吳軍到帳中,帳中一陣金戈喊叫之後,便只有浴血的唐軍甲士衝出來。

柵牆外,數不清的唐軍甲士,連綿不絕的涌向吳營,比羣狼來襲更勢大,比大水淹城更可怕!

站在角樓上的吳軍士卒,面對這等場景,無不是面無人色,只覺整座滁州城都好似升到了半空,當頭朝他們軍營砸了下來!

襲進吳營的唐軍甲士,讓他們感受到了吳營的脆弱,讓他們體會到了個人的渺小,當其時也,吳軍之心情,如見天翻地覆,如面江河倒流,如見乾坤顛倒,如面末日浩劫!

吳營角樓上,王會、王彥儔等將領、謀士,一個個都駭得臉色蒼白,定力好些的,雙手輕顫,定力差的,雙股戰慄。

王會眼前一片天昏地暗,他失聲叫道:“這......這北賊緣何如此兇猛,緣何人人皆若虎狼?”

王彥儔陰沉着臉色,咬牙道:“北賊將士固然兇猛,然則不也是藉助強弓勁弩之威?若無強弓勁弩毀我柵牆,彼輩焉能如此輕易攻入我營!”

一位五官已經僵硬的謀士神思不屬,呢喃道:“若非我營柵牆被毀的太快,若非北賊強弓勁弩殺傷的守牆士卒太多,我等何至於被北賊一衝即潰?我軍將士何至於人人皆畏?”

“這都何等時辰了,說這些又有何用!”王會急得直欲跳腳,“眼下形勢若此,我等何以應對?!”

衆人聞言,或者低頭不語,或者面面相覷,皆是一言不發。事到如今,誰還能撒豆成兵不成?既然不能撒豆成兵,又能如何抵擋唐軍的攻勢?

王會見諸人都是這等模樣,當真是又氣又急,“平日裡爾等豈非都是胸有丘壑、腹有經綸之輩?每臨戰事,爾等豈非都言辭鑿鑿,各有必勝之主見?如今......如今形勢危急,正該爾等說話之時,爲何皆盡啞口無言?!”

諸人本就心神不寧,聽了王會這等怒火之言,更是緊緊閉上嘴。

王會盯上王彥儔,“王將軍往常豈非多有良策奇計,方纔豈非也對戰事頗有見解,眼下一言不發,是不欲將破敵之策獻給本將,怕本將戰勝北賊贏得大功,事後你不好區處嗎?!”

王彥儔聽了這等誅心之言,頓時面黑如墨,自打這回北征滁州,他倆就頗爲不合,其間王彥儔雖曾有意和解,到底本性難改,平

日裡少不得有觸犯王會的地方,令王會一直對他頗有忌恨之心。

“爲今之計,別無他法,唯力戰耳!”王彥儔強忍着怒火,抱拳低頭,“我等據營而守,收縮戰線,只要能支撐到天黑,未必就沒有轉機!”

“力戰?好!說得好!”王會也不知是給王彥儔的話氣到,還是真的就認同了這個意見,“素聞王將軍乃是驍勇之士,既然將軍意欲力戰,不如就請將軍領兵擊退賊軍,如何?”

王彥儔陡然擡起頭,毫不避諱的盯上王會。

接觸到王彥儔吃人般的眼神,王會身爲主將,心頭也是不禁咯噔一聲。

他早有對付王彥儔之心,只是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解決這個眼中刺而已。此時看到王彥儔殺人般的眼神,還真怕王彥儔狗急跳牆,在亂軍中對他下陰手。

——莫離也看房知溫不順眼,故而尋了個由頭,只一個照面,便手段雷霆的將其處置掉,反觀王會,對王彥儔分明就忌恨久矣,卻一直沒有實質性動作,由此可見兩人的差距。

就在王會、王彥儔僵持不下之際,突然有軍士來報,“將軍,李將軍他帶領部曲,擅自去迎擊轅門北賊了!”

“甚麼?!”王會頓時怒不可遏,“李建勳他好大的膽子!沒有本將的軍令,他竟然自作主張,擅自行動?!”

王彥儔心頭冷笑一聲:聽你軍令,跟着你等死麼?

因見王會有“陷害”自己之心,王彥儔不欲再給王會有更好機會,索性答應王會方纔的要求,趁着局面還沒有徹底糜爛,領兵去出擊唐軍——就算戰事不利,他領着部曲也能早作應對。

......

史彥超率部殺進轅門後,一路高歌猛進。

有他的親兵打頭陣,加之他本身又是無雙猛將,故而擋在他們面前的吳軍,鮮有能抵擋片刻的。吳軍軍陣並非沒有章法,此時卻顯得太過脆弱,史彥超與其親兵不停撕裂吳軍戰陣,奔進敵陣中就開始大肆砍殺,在史彥超連斬三員吳將之後,這一路的吳軍漸漸沒了抵擋的力氣與士氣,開始往後潰敗,軍陣也混亂起來,有變成散兵遊勇的架勢。

就在這時,李建勳率部趕到,旗幟張揚,部曲悍勇,氣勢洶洶,入得陣中,直奔史彥超殺來,其本人當頭一矛,直取史彥超咽喉!

史彥超目光凜然,他已斬殺吳將數員,打得吳軍張皇潰退,本部大進轅門百步,而今還有吳將膽敢自營中殺來,領精銳部曲,持丈八鐵矛,如猛虎下山之勢,心知對方不是泛泛之輩,當即凝神聚氣,揮動斬-馬刀迎上。

兩將當即戰在一處,刀矛相交,金戈聲如雷鳴,竟是各自後退兩步。只不過史彥超眼神清亮,已知李建勳底細,而李建勳心頭微震,已知對方之驍勇,不過他心中有仇恨,日夜所思,唯殺盡唐軍,盡復江淮之地,當下自然沒有後退之理。

兩人再度欺身迎上,史彥超陡然一聲大喝,勢大力沉的斬-馬刀,攜劈山碎石之勢,一舉劈斬而下。李建勳不敢怠慢,舉矛迎上,卻被斬-馬刀重擊,腳步再度不穩,又是後退三步。

當此時,史彥超並無半分後退,反而急進跟上,斬-馬刀攜千鈞之勢,再度劈斬而下!

矛輕刀重,史彥超不給李建勳發揮長矛靈動的機會,這一刀,斬得李建勳矛架肩上,後腿倒跪於地!

李建勳左右親兵,見主將作戰不利,連忙上前來策應,刀槍一起向史彥超襲來。

“滾開!”史彥超橫劈斬-馬刀,擋開半數兵刃,餘者皆被他親兵招呼回去。

“賊將死來!”李建勳親兵的策應,不僅

沒有能擊退史彥超,反而引得他心頭殺氣盎然。眼見史彥超大步前踏,豎斬-馬刀,起身的李建勳竟然不避不退,再度迎戰上來。

“賊子猖狂!”李建勳心中有恨意,是以並不畏懼,他揮動鐵矛迎上,氣勢上不弱半分!

氣勢不弱,身手卻到底差了一大截,這回再照面,史彥超第一刀將李建勳斬退,第二刀將李建勳逼吐血,緊接着第三刀,在李建勳驚駭的目光中落下,直接斬在李建勳前胸!

甲裂肉開,鮮血噴涌,李建勳生機頓失,雙目渙散,身軀無力跪倒。這員江東名將之花,被史彥超斬殺於戰陣之中!

“殺!”史彥超所部親兵無不精神大陣,接連大吼,如食肉之狼,紅眼奮身前驅,將李建勳的親兵殺得連連敗退!

到得最後,李建勳的親兵連他的屍體都沒能搶回去,就被唐軍悉數殺敗!

李建勳一死,吳軍防守轅門的力量再也支撐不住,宣告土崩瓦解,唐軍由是大舉攻入營中,左右衝殺,將吳軍打的驚慌潰退!

轅門這裡高歌猛進,四處柵牆同樣戰果豐碩,彭祖山、李彥琳、陳青林等將,幾乎都將眼前頑抗之敵殺敗,沒多時,突入吳營腹心之處!

到得這時,唐軍攻入營中者,已近萬甲!

唐軍四面猛攻,吳軍八方潰退,大小營盤丟了一座又一座,勢如潮水的黑甲狂潮,已經席捲近半吳營。

吳營之吳軍士卒,亂成一團。

亂軍之中,王彥儔率部據守一座營盤,艱難抵擋唐軍進攻,眼看左右皆是敗退的吳軍,無邊無際望不到盡頭,他在大急的同時,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悲憤。

想他據守和州之時,唐軍數次來攻,都被他擊退,吳國朝廷看重其戰績,專門遣使前來宣慰、褒獎,授予他個人免死鐵券,並且封侯賜田,那是何等威風!如今隨大軍北上滁州,本以爲將要再立大功,卻不曾想,戰不多日,竟然被唐軍殺得連連受挫,時至今時,眼看三軍就要盡數覆滅、本人也要身死道隕,怎能不悲憤異常、難以接受?

“某何以離開和州?某就不該離開和州!”王彥儔心頭悲號,欲哭無淚,和州他經營日久,根基穩固,防備嚴密,離了和州,沒能做成出海之龍,反而龍困淺灘,他心頭的痛苦幾人能曉?

他原本就是大唐之人,殺刺史而據有一州,爲大唐所不容,這才舉家南逃,原本趁着此番戰亂,數立功勳,其勢已興,貴不可言,奈何世事無常,旦夕之間身陷險境,性命難保!眼下吳將人皆能降,可他不能降,他若降,大唐豈能容他?

“罷了!北朝兵甲鼎盛,此生命該如此,我能奈何?!”王彥儔仰天悲呼,在唐軍大舉攻佔營盤之前,痛苦的下達了撤退的軍令,帶領本部逃離吳營!

王彥儔所部,並非第一個支舍營而逃的吳軍。

吳軍大舉潰逃時,正值黃昏之時,太陽還未落山。

王會在被迫撤走前,指着滁州城跳腳痛呼:“本將乃是百勝軍節度使,本將領軍出征楚地時百戰百勝,緣何此番不勝?緣何此番不勝?!”

若不是在楚地功勳甚大,攻佔楚王城池如履平地,殺敗楚王軍隊如屠豬狗,王會也不會成爲吳軍在江淮的主力將帥!只是自打北渡長江以來,勝少敗多,每逢大戰決戰,更是無不飲恨敗北,這江淮戰場,竟然成了他的傷心之地!

英雄揚名立威之時,誰不是豪氣干雲、不可一世?

英雄沙場敗亡之際,誰不是悽慘悲涼、如喪家之犬?

勝還是敗,境遇不同,皆因面對的對手不同!

(本章完)

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十二 襲營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六十三 陣斬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七 三個錦囊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一 王於興師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四十二 董璋章三十七 襲城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四 神仙山(3)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十二 襲營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