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

房知溫桀驁不馴,本身也是節度使出身,初到滁州時即對朱長志不假辭色,多有託大之態,而後在與王會的交戰中,除卻前兩日力戰外,之後便出工不出力——如若不然,在滁州軍攻勢壓迫下,王會豈能分兵去襲擊李彥超、丁茂所部?而後李彥超、丁茂戰報傳來,在明知王會分兵的情況下,滁州軍對陣王會竟然仍無大勝,房知溫就其罪可誅了。

房知溫的心態,莫離是理解的。他久在節度使之位,曾今頗有功勳,加之本身又恃功自傲,故而領兵到江淮後,對莫離這個青年之輩不服氣,他怠慢戰事,不出全力配合莫離的戰略部署,打的自然是尋機替而代之的主意,特別是盧絳、蒯鰲在揚州製造的風聲傳出來,房知溫就更有這種心思。

所以莫離到滁州來第一件事,就是將房知溫解職,免得他繼續妨礙、危害大局。

如果房知溫統帶的是藩鎮軍,莫離或許顧忌一二,但他統帶的是新編禁軍,禁軍將士跟他還沒根深蒂固的關係,所以莫離處理起他來,就是雷霆手段。

帳中諸將見莫離轉瞬間說將房知溫解職就解職,半分商量的餘地都沒有,無不是心頭凜然,早先因爲聽到盧絳、蒯鰲製造的風聲,而對莫離有所疑慮的心思,此刻也全都煙消雲散。

這正是莫離想要的結果,將疑帥,帥的軍令還如何執行?

莫離接下來開始進行戰術部署,“淮南兵八萬之衆:四萬在滁州,一萬在六合,兩萬在和州東北,一萬在廬州,如房知溫所言,對方的確有破圍而出之勢。”

“淮南的用兵意圖,在於突圍,在於將戰場拉大,最好是將壽州、滁州、揚州、和州、廬州重新練成一片,如此一來,淮南便能盤活整個江淮戰場,將戰局推回到戰役初期。”

“我等要將淮南軍盡殲於眼前,需得把握兩個方面,其一,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其二,切斷淮南退路。”

說到這,莫離丟了尺子,來到帥按後,直身站立,“淮南要將戰場拉大,本帥便不跟他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此戰的目標,就是逮着淮南主力打,待得殲滅淮南主力,淮南軍的攻勢自然土崩瓦解。”

諸將來到帳中肅立,等候莫離軍令。

莫離環顧諸將,開始下達軍令:“彭祖山、史彥超、李彥琳、陳青林、李正,爾等率領的援軍是新銳之師,軍械充足,兵鋒正盛,自明日起,正面攻打城外王會所部主力!”

彭祖山、史彥超、李彥琳、陳青林、李正都是新近調任的禁軍新軍將領,先前在房知溫麾下,本身就對房知溫怠慢戰事不滿,如今得了莫離的攻堅令,自然責無旁貸,紛紛出列抱拳領命。

莫離繼續道:“傳令李彥卿、西方鄴,捨棄廬州城,奔襲全椒縣,斷王會退路。若是攻打廬州的馬仁裕部回援,則奔往含山縣一帶設伏;若是馬仁裕不回援,則迅速攻佔全椒縣!”

最新軍報,馬仁裕威逼廬州城,只不過是虛晃一槍,其部在廬州城外露頭,引得西方鄴從前線回援廬州城後,又率先開溜,轉而攻打南面的舒城去了——馬仁裕採用的戰術,與西方鄴先前奔襲和州的策略很是雷同。

“傳令孟平,讓他替我問問百戰軍將士,以彼部之精銳,竟然不能迅速擊潰正面的韓熙載兩萬兵,難道果真是久戰成疲,都想要回洛陽歇息了嗎?”

“傳令李彥超、丁茂等將,其部若不能擊潰進犯六合的劉仁贍部,房知溫就是前車之鑑!”

......

因爲到了滁州城內的關係,莫離散了軍議後,得以在房屋內休息,那可比在軍帳裡要舒服不少。不過不等一路從揚州奔來、到了滁州就召開軍議的莫離補上一覺,先前去了揚州一趟又回到滁州的馮道,就屁顛屁顛跑來拜訪。莫離雖然不知道馮道有甚麼事如此着急,卻也只能打起精神,與馮道坐在一起飲茶。

馮道先是扭扭捏捏與莫離亂侃一通,後來見莫離神色疲憊,不過是在強打精神,實際已經昏昏欲睡,只得提前結束暖場,道出前來拜訪的實情。

出乎馮道意料的是,在莫離得知他上了一道內容“冒犯”的摺子給李嗣源時,只是表露出些許詫異,並沒有惱火的意思,這讓馮道有些如坐鍼氈,分不清莫離到底是笑裡藏刀,還是真的不做計較。

莫離道:“馮公本是宰相,據實而報,乃是忠於社稷,職責所在,離何以會有責怪之意?”

確定了莫離果真沒有因爲此事生出嫌隙,馮道大大鬆了口氣,雖然他身爲宰相,奏報淮南來使的情況——包括異常,是本職工作,但到底是對莫離不利,以莫離如今炙手可熱、大功在望的勢頭,若是果真與莫離結怨,日後少不得要吃許多苦頭。

這就是馮道的外圓內方之處,該打的報告要打,打完之後還要來尋求諒解。只是這事要是放在一般人面前,就算不給馮道一頓殺威棒,也要吐他一臉唾沫罵一句不要臉,而後轟出大門。

“莫帥高風亮節,馮某敬佩不已,國家能得莫帥統領江淮戰事,實乃幸事!”末了,馮道少不得拍上馬屁,與莫離拉近一些關係。

莫離笑容無奈,只得將馮道送走,戰事正緊,他得抓緊時間休息。他本就不是世俗之人,性子豁達灑脫,對私怨爭鬥那一套並不感冒,在他的心中,除了與李從璟的共同大志,就只剩下一顆佛心了。

——若非有李從璟這個人,以莫離的心性和家訓,他也不會入世。

......

兩日後,滁州盡起大軍,在城外擺開陣勢,莫離親自登上城樓,排兵佈陣,發起對王會所部四萬大軍的總攻。

說來也是有趣,王會作爲攻打滁州的進攻方,除卻初日有過攻城之戰外,往後一直就處在防備狀態,攻城軍的身份實在是名不副實。

早在唐軍出城列陣的時候,王會就將兵馬都調集到營中防守位置,而後召集了諸將、幕僚,一起登上轅門,去觀望唐軍陣勢,同時也商議應對之策。

面對唐軍的進攻勢頭,王會、王彥儔、李建勳等人的臉色都不好看,先前他們已經跟唐軍交戰過幾日,唐軍的戰力他們是清楚的,眼下吳軍分兵六合(揚州)、廬州,原本是打算讓唐軍顧此失彼,被迫奔走迎戰,沒曾想唐軍並不中計,反而開始發動許多日沒有的大攻勢,這讓他們的心裡都極爲忌憚,面上自然不會有樂觀臉色。

王彥儔看見衆將面色沉重,便笑着道:“北賊頂多不過三萬之衆,我等有近四萬兵馬,但凡將士敢戰,豈會真的沒有勝算?”

王會冷然瞥了王彥儔一眼,也知道此時自己該有何種姿態,轉而冷笑道:“看北賊旗幟,可知莫離已經到了這裡,原本某還以爲莫離到了之後,會如何調兵遣將給我等意外之擊,不曾想也不過是正面來攻而已,看來莫神機之名虛有其表,不足爲懼。”

李建勳父仇未報,心中一直憤恨不平,此時請戰道:“請容末將出營相擊,必能讓北賊有來無回”!

王會看了他一眼,搖頭道:“不

妥。北賊有備而來,不可輕敵,我等還是據營而守,待得北賊兵疲,再伺機反擊得好!”

“將軍!”李建勳還待要再請戰。

王會皺起眉頭,不容置疑道:“就這麼定了!”

......

莫離登上城樓。

出城的五十個指揮、兩萬五千將士已經列陣完畢。

一眼望去,盡是黑甲黑袍的海洋,相應器械都已經在陣中就位,如同海洋中隊列齊整的魚兒。

莫離啪的一聲打開摺扇,又是如常的瀟灑從容姿態,“傳令全軍:攻營!”

吳軍雖然是攻城方,但滁州兵馬衆多,是以吳軍沒有將營壘圍城而建,就是擔心給唐軍各個擊破,眼下吳軍營地都擺在滁州城南,其狀儼然又是一座城池,營地牆壁用的是土木結合的結構,下壘土石、上建柵欄,高近兩丈——轅門更是雄偉,已經超過三丈,也有類似馬道的走道,可供將士在上面守戰。說吳軍營地堅固,絕對是名副其實。

——不過軍營就是軍營,比起滁州城,到底還是差得太多,不說雄偉堅固程度,盡是守備器械都不可同日耳語,牀弩、拍杆更不能放在柵欄上,防守主要靠士卒力戰。

唐軍出戰五十個指揮,主體乃是步卒,方陣排列開去,長寬各好幾裡,穩穩逼近吳營,豈是有移山填海之勢?其本身就是山移海走!

甲士們邁着整齊劃一的步子,引得地動山搖,好似城東的河流都要被震上蒼穹,而後從天上傾下河水來!

精騎們在兩翼護衛,鐵蹄奔走如飛,捲起翻涌滾動的煙塵。

駿馬的腳步清脆響亮,比金戈相擊的聲音更加震撼人心,每一下都落在人的心口,再加上戰鼓聲有節奏的重重轟鳴,讓人血脈噴張!

這世上有兩樣東西能讓人心思純淨,一是佛門梵音,再就是沙場鼓聲。

前者讓人心無一物,後者讓人一心求戰!

這世間有兩樣東西能讓天地變色,一是天氣轉變,再就是大軍出戰。

前者變的是環境,後者變的是心境!

唐軍前陣是數排手持大盾的將士,他們步履穩重的推進,有不避刀山火海的氣勢,將士們個個神色如鐵,眼神如鉤!

此時此刻,他們就是世間神明,能主宰世間一切生死,他們握緊了手中兵刃,就像握住了敵人的咽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降我者生,擋我者死!

項上是蒼穹,有三十三重天,叫我身披冷鍛甲,凌霄寶殿也去得!

腳下是黃泉,有十八層地獄,叫我手持環首刀,閻王修羅也殺得!

身前是天下,有十萬八千里,叫我左右皆同袍,百國千君也滅得!

休得對我張目而視,保管叫你身首分離。

不是天兵天將,而是大唐甲士!

區區柵營,蠅營吳賊,敢不授首?!

鐵甲軍陣如戰車滾滾向前,將士腳步距離吳營三百步時,他們踩上了吳軍射在營外的標箭。

幾乎是同一時間,陣後戰鼓聲轟然炸裂,如驚雷劈山,如巨斧碎石!

兩萬五千甲士,同時心神一振,眼神一凜,雙目如有火光噴射而出,軍陣頓時如處火海,溫度陡增。

前陣將士,爆發出一陣山崩般的喊殺聲,如山洪席捲草木,如泥石流摧毀山林,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東海浪潮過錢塘!驍勇善戰的甲士,邁開腳步,頂着大盾,脫繮野馬也似,發狂野牛一般,轟然奔向眼前營柵!

天地一望無際,鐵甲軍陣襲吳營!

吳營前有壕溝,用之以阻敵也。

軍陣甲士奔至壕溝前,前排將大盾轟然頓在地上,一陣陣厚重聲響,一陣陣煙塵飄起。

“填壕溝”!

有將校大聲呼喊喝令!

盾牌陣後,一排排將士揹着一個個裝滿泥土的麻袋,冒着頭頂橫飛不休的箭雨,衝出軍陣,將麻袋丟向溝壑。

躬身而進,丟了麻袋,轉過身來,貓身而歸。

數千甲士,前後相繼,動若流水,行如流雲!

頭頂片片箭雨,猶如蝗蟲過境,弓箭射在甲冑上,乒乓作響;間或有中箭倒下的甲士,被左右同袍兩把拉起,帶回陣中。

“過壕溝!”

不用將校喝令,訓練有素的唐軍驍勇也能看清形勢,知道該怎樣做。

但將校仍要喝令,因爲他的心中的戰意需要叫出來,將士們的銳氣需要喊出來!

鐵甲軍陣在壕溝前僅有短時間停留,而後軍陣重新向前奔進!

越過壕溝,如履平地!

壕溝前,有斜刺的木樁,有鐵蒺藜。

此二物,皆用之於阻敵,使弓箭能趁機多發也!

“清掃障礙!”

將校喝令之聲不止,甲士再度奔出,拔木樁、砍樁腳、掃鐵蒺藜。

井然有序。

“弓箭策應!”

唐軍陣中,一排排早就弓箭在手的甲士,沉腰立馬,紛紛拉開弓弦,箭頭斜指吳營。

“放!”

數千利箭,悉數升空,黑雲驟雨一般,籠罩了吳營。

箭矢落處,慘叫聲此起彼伏,吳軍弓箭手之聲勢,頓時一暗。

“角弓弩上前!”

“伏遠弩緊隨其後!”

“木單弩居中!”

“竹竿弩居後!”

一望無際的鐵甲軍陣,前陣距離吳營不過百步,軍陣頓起變化。

隨着清理障礙的甲士奔出,暴露於吳軍弓箭重傷範圍,先是數排盾牌牆緊貼地面而立,停下腳步,隨即盾牌手之後,弓箭手引弓搭箭,反擊吳軍攢射,再后角弓弩、伏遠弩、木單弩、竹竿弩分批上前,緊湊而又嚴密的軍陣,頓時層次分明。

“放下盾牌!”

盾牌高大,阻礙部分軌跡爲直線的勁弩發威。

此時,軍陣無需盾牌掩護,因爲唐軍的戰法,就是用自身強攻勁弩的軍備優勢,完全壓制,甚至是摧毀對方的遠程打擊能力。

“角弓弩,發矢!”

“伏遠弩,發矢!”

“木單弩,發矢!”

“竹竿弩,發矢!”

強弓勁弩,紛紛逞威。

一陣接一陣的箭雨弩矢,接連不斷的傾斜往吳軍營地、柵牆。

日光已弱,爲箭雨弩雲所遮蔽也!

白晝如夜,是爲暗無天日!

弩矢殺人,吳營柵牆上的守卒,柵牆後的弓箭手,頓時被箭雨弩雲所洗刷,死傷慘重。

木單弩、竹竿弩威力強勁,不殺人,只破柵欄,但凡巨大竹竿所到之處,柵欄先殘、接着再毀,只見橫木亂飛,吳軍將士接連摔落,嚎叫不絕,慘不忍聞。

唐軍的強攻勁弩,對吳營柵牆周圍的防禦設施與將士,開始猛烈打擊與全面清理!

待得唐軍陣前的木樁、鐵蒺藜被清理完畢,吳軍柵牆已近乎面目全非,完整的柵牆所剩無幾,即便沒有被摧成殘花

敗柳,上面的吳軍將士也不見了蹤影,還能據守原位的少之又少,更有慘烈些的地段,柵欄被摧毀的厲害,已經露出空檔。

吳軍營中,將士往來奔走,將校呼喝不斷,不乏有抱頭鼠竄者,更兼大批將士倒地不起,在地上翻滾哀嚎,雖未大亂,亦不曾秩序嚴整。

此爲戰機——戰機,可趁之機也!

當即之際,軍陣之後,轟隆隆的鼓聲再變,變得更急更烈,急、烈都到了極點!好似要將大地鑿穿,渾如要將蒼穹擊沉,又像要把這世界震碎!戰鼓聲落在甲士心頭,把甲士捲入奔涌的洪流,昂揚席捲奔進!

這一方天地,飛鳥斷絕,百蟲絕跡!

“攻營!”

“雲梯!”

“棚車!”

心無二物的唐軍將士,早已按捺不住心頭沸騰的戰意,一個個熱血之軀轟然前奔!

數裡黑甲黑袍的唐軍軍陣,前陣首先驟然加速,潮水般涌向吳營柵牆,帶動着整個鐵甲海洋席捲向吳營!

以攻城之法攻吳軍營地,不擇轅門,不擇防備虛弱之處,全面進攻,已然可見莫離此戰之雄心,亦可見唐軍洶涌澎湃之勢!

撞車衝向轅門,棚車撞上土牆,雲梯架上柵牆,將士們手持利刃,攀上殘破的牆體,爭先恐後衝向面前吳軍,一個個鬚髮皆張,“殺”!

我有君王意,今來奪爾地!

我有將帥令,今來破爾營!

我有威武軀,今來列雲梯!

我有十年藝,今來取首級!

我有報國心,今來立功名!

“擋我者死!”一名唐軍甲士雙手持刀,將迎到面前的吳軍士卒一刀剖開胸膛,踩着對方身體裡流出的臟腑穩步前進,雙目如鷹,其勢如虎!

“賊子死來!”一名唐軍甲士手持圓盾,將一名吳軍士卒撞倒,再欺身而上,手中利刃穿過對方咽喉,將對方釘在柵欄上!

更多唐軍甲士,不停從雲梯躍上柵牆,奔向面前零零散散的吳軍士卒。

更多唐軍甲士,從柵牆缺口處翻牆而入,衝進吳軍營中,和同袍一起殺向面前的吳軍。

數不清的吳軍士卒從營中增援向柵牆,連綿不盡的唐軍甲士攀上柵牆。

柵牆內外,廝殺不休,橫屍處處,血流不停。

唐軍氣勢如虹,全面進擊,吳軍被動相迎,處處敗退。

鐵甲黑袍的海洋,勢要淹沒這一方營地!

......

史彥超主攻轅門。

吳營轅門把守最嚴密,門前壕溝最深,還有許多拒馬。

但在史彥超眼裡,只有轅門前後的寬大通道,只有攻破轅門後的一片坦途!

“調竹竿弩來,大竹竿弩!”史彥超採用的戰術,不是拿人命去填,還是用勁弩去攻!

十餘架大竹竿弩,對準轅門持續不停的猛轟。

一開始效用不大,因爲轅門堅固。

史彥超隨即讓將士數百名甲士列好陣型,以火箭射轅門!

火勢很快覆蓋整座轅門,吳軍見狀,慌忙來救,不停往轅門傾斜沙土和水,意圖將火勢撲滅。

史彥超當然不會讓對方得逞,實則不用他多作吩咐,箭矢齊發,就將救火的吳軍射殺了個七七八八。

吳軍見狀,又以盾牌護衛救火者。

史彥超則令勁弩齊射,將吳軍連人帶盾射翻。

等火勢將轅門燒得差不多時,史彥超再令竹竿弩發威,這回沒用多久,轅門就宣告倒塌!

——吳軍也試圖以勁弩壓制竹竿弩,但吳軍勁弩,哪裡能跟唐軍相比?

當此之時,壕溝也填平,史彥超遂令部曲進擊!

在本陣弓箭策應下,沒用多久,唐軍掃清障礙,進擊到轅門。

吳軍慌忙調集重兵,到轅門迎擊,兩軍在轅門廝殺成一團。

史彥超見部曲在轅門鏖戰兩刻,竟然不能攻進門去,不禁大怒,他提了一柄斬-馬刀,召集本部親兵,瞋目道:“一座小小轅門,百十淮南賊子,竟然兩刻不能攻下,豈有此理?爾等隨本將殺上去!”

親兵轟然應諾,緊隨史彥超身旁,冒着箭矢奔至轅門。

“都給本將讓開!”史彥超手裡的斬-馬刀拖在地上,在泥土中帶出一道印痕,他一聲大喝,身前的甲士連忙讓開道來。

唐軍陣前,一名吳軍猛將生得魁梧如山,一柄雙捶揮舞的虎虎生風,端得是分外驍勇,正是因爲此人連連殺人,唐軍將士纔沒能迅速攻進轅門。

眼見那吳將一錘砸在一名唐軍胸前,將那名唐軍砸倒在地吐血不停,而那吳軍猶自覺得不快意,竟還獰笑着高舉鐵錘,又要當頭砸下來,史彥超頓時怒目圓睜,一聲暴喝:“豎子爾敢?!”

吳將卻似根本沒聽見一般,鐵錘重重落下,將那名唐軍腦袋砸裂,這纔不屑的吐了口唾沫,收起雙捶,輕蔑的向史彥超看過來,眼中的囂張之意再明顯不過:你又能奈我何?

史彥超怒髮衝冠,提着斬-馬刀的手陡然用力,手臂掄起斬-馬刀到半空,改爲雙手持刀,劈頭蓋臉朝吳將斬下來!

那吳將見史彥超氣勢洶洶殺過來,戰陣之上當然不會輕敵,當即舉起鐵錘去擋。

然而這一檔,吳將立即雙目突出,面色大變,眸中竟是驚恐之色。

“死來!”史彥超蓄積全身力量的一刀,那吳將的鐵錘哪能隨隨便便就擋住?但見他斬-馬刀轟然落下,斬在鐵錘之上,去勢不見減弱半分,直下而來,一刀就砍進了對方脖頸!

這還不算完,斬-馬刀砍進吳將脖頸,電光火石間,直入對方身軀!

一刀落下,竟是直接將吳將的身軀劈成兩半!

吳將的臉上猶自殘留着驚恐、不可置信的神情,兩半身軀卻已朝兩邊倒下,五臟六腑合着血水,流了一地。

一刀之威如此駭人,史彥超卻毫無自滿之意,就如同不過做了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他奮身前驅,軍靴踩着地上的臟腑,吧唧作響,也恍若未聞,手中斬-馬刀再起再落,又是再殺一人!

同樣是直接破甲斬開身軀!

史彥超目光如火,腳步不停,手中斬-馬刀三度揮起,又第三度落下!

第三名吳軍,被他一刀分屍!

踩着對方的屍體血肉,史彥超在親兵護衛下,猶如煞神一般,繼續向前拼殺!

吳軍將士哪裡見過這等殺人手法,哪裡見過這等無雙猛將,一個個又驚又恐,駭得面無人色,身軀顫抖,不停後退,有那靠史彥超近而又膽小的,眼見殺神一般的史彥超逼近過來,嚇得兵刃都已握不穩!

史彥超可不管吳軍的想法,他既然已入戰陣,就不會有絲毫停頓,以分屍手法殺人,要的就是震懾敵軍的效果,緊接着再斬開一員吳軍身軀!

在屍體上高舉馬刀,史彥超大吼:“大唐驍勇,隨本將殺破賊營!”

甲士無不奮然應諾,皆爭相前驅!

(本章完)

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四十四 忠誠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十五 接城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七十三 經營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品書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六十七 搜刮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有關李嗣源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 神仙山(4)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十三 勝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