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

(二更)

史虛白步履蹣跚走出大丞相府,恰是正午時分,春日陽光正好,樹影斑駁,街上行人如織,一派生機勃發之象。

走下石階的時候,史虛白麪上的煩悶之色已經不見蹤影,他本是風流灑脫的性子,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既然徐知誥不用他的策略,他再如何愁苦也是無用。

只不過就史虛白而言,對徐知誥已是十分失望,心底在此時不禁萌生出一股退意,不願再逆勢而爲,平白使自己受罪,想要隱遁山野,過那閒雲野鶴的日子。

周宗從後面追了上來,兩人見過禮,便一道牽馬而行,雖說彼此在徐知誥面前意見相左,但那也是廟堂之爭,君子坦蕩蕩,私底下還不至於因此結怨。當然,這也跟兩人的德行有關。

周宗邊走邊道:“先生雖然不同意用盧公的策略,但常州之事勢在必行,往後局面會如何,某還有些地方想向先生求教。”

提及此事,心頭方纔放晴的史虛白,又有些淡淡的悵然,他望着街面道:“常州之事若成,則王師聲威大振,北賊正值兵疲之際,聞之亦會驚駭,屆時王師無論是乘勝東進,先取錢塘,還是轉道北上,救援揚州,都大有可爲。”

周宗露出疑惑之色,“既是如此,先生爲何不同意此策?”

史虛白搖搖頭,“事若成,皆大歡喜,但事若不成,該當如何?”

周宗面顯沉思,“這......常州之策周密得很,怎會不成?”

史虛白嘆息道:“常州之策是請君入甕,那也得君肯入甕才行。”

“先生是擔心錢元瓘?”周宗道,“錢元瓘此子,誠然越地人傑也,不是庸碌之輩,然則盧公、蒯公,也是英雄人物,不會比對方差吧?”

史虛白沉默半響,臨了目光深邃道:“李從璟北歸後,主持江淮戰事者,莫離也。此人號爲莫神機,有神鬼莫測之能,拋卻那些玄幻之談不言,此子投身軍伍十數年,爲李從璟左膀右臂,每有軍機大事,多是此子出謀劃策,往往料敵於先,鮮有敗績。此番錢塘兵馬調動,也受此子節制,有他與錢元瓘聯手,勝之談何容易。”

周宗低頭默然,莫離的才能他雖然認可,但遠沒有史虛白那般高看,換言之,同爲參贊軍機者,他周宗自認輸過誰?

wωω▪ тTk дn▪ C〇

......

錢塘。

盧絳得到金陵回信後,立即找到錢元瓘。

兀一見面,盧絳納頭便拜,“錢公救我!”

錢元瓘事先已經得到消息,故而並不以盧絳這般做派爲奇,但面上仍是一臉關切,連忙將盧絳扶起,“盧公何須如此,有何難處,盡請說來,倘若有錢某效力之處,絕無推脫之理!”

抓着對方手臂,盧絳一臉悲憤道:“常州刺史劉金聚衆反叛,作亂地方,意欲投降北賊,請錢公助我伐之!”

錢元瓘勉力按下心頭狂喜,擺出驚異之色,“竟有此事?盧公稍安勿躁,且待你我從長計議!”拉着盧絳坐下,又露出思索之色來,“盧公的意思,是讓錢塘發兵助你平亂?”

盧絳切切道:“如今大吳與吳越王結盟,還請錢公助我,錢公仁義,大吳必不敢忘也!”

錢元瓘吊人胃口道:“怎麼,難道大吳沒有兵力平叛?”

盧絳急切道:“我大吳驍勇都去了江北,正與北賊鏖戰,哪裡還能分出兵馬來?”說到這,他狠狠擊節,憤恨難當,“值此國家存亡關頭,孰料竟有小人作亂,禍起蕭牆,實在是不當人子,可恨至極!若是盧某不死,來日定要寢其皮、啖其肉!”言罷,又抱拳道:“錢公,事情緊急,請錢公助我!”

錢元瓘這時反而放緩了語氣,看着盧絳悠悠道:“與吳國結

盟,我王本意也,吳國有難,作爲盟友,我王自當相助......只是,這盟約卻是如何定?”

盧絳自然知道錢元瓘指代的是甚麼,面上盡是惱恨之色,半響長嘆一聲,苦澀道:“若是吳越王能助我評判,常州......常州可予吳越王代爲管轄!”

事到如今,盧絳仍是沒有說“獻地”而是說“代爲管轄”,不僅如此,這話一出口,他又連忙補充道:“等叛亂平定,你我結盟祭天,從此共進同退,互止刀兵,永世盟好,不得違背誓言!”

在錢元瓘看來,盧絳這話,自然防備的是吳越得常州後,繼續西進威脅金陵,他心頭喜不自禁,面上卻是強作真誠道:“你我脣齒相依,早該如此,一旦盟好,自此永世互止刀兵!”

說到這裡,錢元瓘還不忘佯作責備道:“若是盧公早作如此決斷,何至於讓常州劉金有叛亂之機,何至於影響貴國北征?唉!事已至此,毋庸多言,還是速定盟約,早平亂事,以免禍患蔓延!”

盧絳道:“錢公所言甚是!”

當下雙方分條列項,白紙黑字,草定章程,就等盟誓。

盧絳走後,錢元瓘與錢鏵一面欣賞着盟約草稿,一面相視大笑。

“這盧絳雄辭善辨,固然人傑,但他想以三寸之舌,就定下兩地盟約?哼,何其可笑也!如今常州叛亂,真是天助我也!”錢元瓘得意道。

“常州叛亂,的確是天助,那莫離催的緊,我等也該發兵了!”錢鏵同樣心懷大暢,不過他到底老成,收斂心緒後不禁遲疑道:“這常州叛亂,會不會有詐?”

“當然不會!”錢元瓘信心十足,“若是吳國服軟得早,盧絳一開始便留有餘地,我還會懷疑吳國使詐。但吳國開始時態度強硬,盧絳方纔又言辭切切,斷然不會是作假。”

說到這,錢元瓘露出一絲笑意,“大爭之世,誰不想趁勢而起?聚衆自立,這種事本就常有的。再者,那常州劉金,已經給我來了信,要與我聯合,這豈能是假?”

“原來如此!”錢鏵恍然,“如此說來,此事千真萬確!”

......

常州。

常州刺史劉金正在與人議事。

與其議事者,正是蒯鰲。

“蒯公放心,諸番準備都已妥當,只要錢氏發兵來犯,保管叫他有來無回!”劉金向蒯鰲保證道。

蒯鰲沉吟片刻,“給錢元瓘的信,他可有回覆?”

劉金點頭道:“回信已經到了,此子答應與我結盟,還許諾了我諸多好處!”說到這,劉金冷笑一聲,“此人狡猾奸詐,狼子野心,實在是不當人子!”

“這就好,看來錢元瓘的確沒有疑心。”蒯鰲尋思着道,“給北賊的信呢?”

“業已送過去了,只是還沒有迴音。”劉金如是道,半響見蒯鰲不說話,試探着道:“要說給錢元瓘送信也就行了,爲何還要多此一舉,與北賊聯絡?北賊又不可能真的發兵來援。”

蒯鰲擺擺手,“若是常州果真反叛,豈能不借助一切可以藉助的力量?北賊雖然不能發兵前來,但也能聲援,怎能忽略?再者中原有朝廷,哪怕只是藉助中原聲勢,也足夠穩定一些人心。”

劉金細思之下,立即想通,不禁佩服道:“蒯公思慮周密,我不及也!”

蒯鰲不以爲意,“錢氏大軍就要到了,此爲非常之時,當嚴令各部,不得有絲毫差錯,膽敢懈怠者,斬!”

劉金神色一凜,“是!”

......

揚州城外,唐軍營地。

大帳中,莫離將手中書信覽罷,遞給王樸看。

王樸驚疑道:“常州劉金聚衆反叛

?他請求歸順朝廷,並且請我發兵支援?”

莫離淡淡道:“發兵支援當然不可能,不過聲援還是能做到的。”

王樸又將書信遞給其他人,思索着道:“當此之際,常州反叛,可謂是天助我也,正好給錢塘發兵西進創造了機會,有常州劉金接應,錢塘進兵也會順利許多,兩者聲勢相合,必能擾亂金陵以東,屆時不說淮南大亂,至少北上之淮南軍會軍心動亂,便是回救金陵也並非不可能。”

莫離輕搖摺扇,嘴角笑意淺淡,並不說話。

王樸熟知其脾性,見他這番模樣,哪裡還能不知道對方心裡又在打鬼主意,遂問道:“軍師不以爲然?”

“天上會掉餡餅嗎?”莫離問王樸。

王樸怔了怔,“軍師認爲常州叛亂,事出有詐?”

莫離平靜道:“軍情處有密報,早先淮南遣使錢塘,意欲與吳越王結盟,錢元瓘開出的條件,便是索要常州,但淮南遲疑不決。值此關鍵時期,常州說叛就叛,豈非太過巧合?”

王樸試探着道:“王師攻打江淮久矣,淮南大勢已去,便是有州縣反叛淮南,投靠朝廷,也是常事。”

莫離搖搖頭,“正因爲王師攻打江淮已久,若是淮南州縣欲叛,早就叛了,何必等到今日?此番朝廷詔令吳越王出兵,淮南素來與吳越不和,豈能不防?趁火打劫這種事,可是最要命了。眼下江淮戰事正緊,他若要防,被動守土爲下策,主動進攻爲中策,但上策莫過於挖坑讓吳越王來跳!”

王樸點點頭,覺得有理。

莫離轉頭問低頭修剪指甲的第五姑娘,“常州可有密報?”

第五姑娘擡頭道:“沒有。”

莫離心頭已是瞭然,“傳話給錢元瓘,讓他好生提防。”

有書吏領命去佈置,對方還未離去,莫離又補充道:“告訴錢元瓘,小心行事,若是兵敗常州,損兵折將也就罷了,功勞亦是分毫沒有。”

其中深意,無非是說沒有功勞就沒有繼承王位的機會。有這個警鐘在,不怕錢元瓘不謹慎行事。

第五姑娘這時候說道:“滁州來報,淮南軍在和州集結了數萬兵馬,正向北行軍,有攻打滁州之象。”

莫離點點頭,示意瞭解,卻沒有給出迴應。

王樸接話道:“此番淮南集結驍勇之士十萬北上,雖說常州有變,不免分散其一部兵力,但淮南能用於江淮的,少說仍有七八萬兵馬,如今和州王彥儔與王會進擊滁州,而我滁州兵力不多,斷然無法抵抗,當此之際,是否從揚州調兵回援?”

莫離面無表情道:“淮南兵馬如何調度,我等無從細知,等我從揚州分兵,倘若淮南主力來救援揚州,我等如何區處?”

王樸遲疑道:“但若是不分兵,一旦滁州淪陷,攻打揚州的兵馬可就成了無根浮萍。”

攻打揚州的主要是李從珂率領的侍衛親軍主力、孟平率領的百戰軍主力,以及一部分降卒,總兵力五萬左右,餘部除卻壽春三萬藩鎮軍,其它侍衛親軍及降軍,主要是李彥彥超、丁茂、史叢達、李彥卿的部衆,共計兩萬餘,把守在江淮東部六州要地,如盛唐、廬州、滁州、六合、瓜洲渡等,兵力分散。

王彥儔與王會北進滁州,只要兵力稍微充足些,憑藉滁州及其附近守軍,斷然是無法抵擋的——大軍箭矢、弓弩損耗嚴重,將士久戰已失最初的鋒銳,無法複製類似百戰軍守玄武城那樣的戰例。

莫離斜坐在坐塌上,輕輕晃動摺扇,面色如常,說是八風不動倒是顯得輕了,完全就是沒事人一般,一句話也不說,一個主意也不拿。

王樸知道莫離在思考,雖然內心焦急,卻也無可奈何。

(本章完)

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九 淇門之變(1)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十三 勝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一 教育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二十 天下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上架感言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九 淇門之變(1)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三十一 君子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八 兄弟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八 兄弟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十 勢運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九 破軍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七十三 經營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