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

數日後,錢塘。

錢元瓘與吳國使者正對坐而談。

“聽聞去歲錢公曾北上中原,未知可曾見過中原之主了?”說話的是吳國使者,年紀輕輕,氣度英健,正是盧絳。

“既是北上中原,豈能不見陛下?”錢元瓘露出追憶之色,“陛下雄姿非凡,至今思之,仍是時常感懷。”

盧絳面色平和,也不跟錢元瓘爭論些沒用的東西,“如今中原進兵江淮,圍揚州久矣,其兵鋒已然威脅到江左,不知錢公如何看待?”

錢元瓘面露微笑,言語卻是頗顯鋒芒,“吳國要收復江淮之地,只怕不容易。”

“我大吳若是不能收復江淮之地,往後會如何?”盧絳不緊不慢道,雙目緊緊看着錢元瓘。

錢元瓘毫不遲疑道:“假以時日,朝廷必將渡江南下,屆時只怕吳國不保。”

“吳國不保,不知錢塘可否能保?”盧絳爭鋒相對。

錢元瓘笑容不見深淺,“錢塘乃是朝廷之臣,何來自保之說?”

盧絳嘿然道:“吳越王用金冊,使金印,平日禮儀,皆循帝制,我聞中原之主最重君臣名分,未知李嗣源可能忍乎?”

錢元瓘望着盧絳,嘴角微微一動,不過仍是神色坦然,“我王爲朝廷鎮守東南,朝廷恤我辛勞,恩賜金印金冊,此事難道盧公不知?”

盧絳微笑道:“素聞錢公飽讀詩書,足智多謀,錢公可否教我,自古以來,以人臣之身,而用人主之物者,有幾個能夠善始善終?”

錢元瓘眼底閃過一抹厲芒,嘴裡卻沒片刻停頓,“此一時彼一時也,陛下有廓清宇內之志,既然許我王用金印金冊,怎會失信於天下,再就此事問罪於我王?”

“果真如此乎?”盧絳笑容莫測,“前番錢公北上中原,未知中原之主可否許諾了錢公,願意讓錢公承襲王位?”

不給錢元瓘狡辯的機會,盧絳繼續道:“眼下江南未平,中原之主還多有依仗吳越王的地方,姑且不曾降下隆恩,日後若是江南平定,錢公果真能得享太平?”

錢元瓘冷冷道:“盧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某不恥也!”

盧絳見錢元瓘神色終於有了變化,便知自己的話終於起到了作用,也不在乎對方的言語觸犯,以一種誠懇的語氣道:“某有一言,乃爲錢公計議也,不知錢公可願聽上一聽?”

錢元瓘自知失言,又見盧絳神色自若,面目誠懇,伸手不打笑臉人,也不好拂了對方面子,“公請言之。”

“如今中原用兵江淮,雖屢克州縣,然則江淮大半仍在我手,我大吳驍勇三十萬,前赴後繼,與北賊死戰不休。中原勞師遠征,久不能勝我,反而損兵折將,疲憊不堪,以至於爲時勢所迫,不得不用吳越王之兵,然究其本意,無非是想利用大吳與吳越數十年仇隙,而妄得漁翁之利。”盧絳聲音緩緩拔高,既顯得擲地有聲,又不至於讓錢元瓘聽着刺耳,加之他神色誠懇,雖言語間不免拔高自己貶低中原,卻也的確效果非凡。

盧絳繼續道:“古來君王多薄情,天下臣子,與之而言不過等同於天下物什,能用時則用,不用時則棄,所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無二。錢公請想,他日若是大吳與吳越彼此兩傷,得利者誰人?”

錢元瓘面色漸漸沉下來。

盧絳見狀,語氣更加鋒銳,“去歲,我大吳西征楚地,數月間攻滅楚軍二十萬,幾乎盡得楚地數十州,那楚王也不得不龜縮一隅。而後中原百戰精銳殿前軍前來相助,起初氣焰何等囂張,然則兩軍會戰,亦不免有益陽三敗。當是時,浮屍千里,血流漂櫓,十萬大軍旬日間灰飛煙滅,何其壯哉!至如今,彼者已無力東出矣!”

盧絳容光煥發,語如炮彈,不停射出,“我大吳既有此雄兵猛將,金陵又有士子千萬,皆人傑也,李從璟也不得不承認,金陵才氣沖天,已滿而溢出矣!眼下徐相掌權,大吳君臣相合,軍民戮力同心,合數十州之力,聚千萬人心,正欲大展拳腳,爭雄天下,北復中原!當此之際,徐相振臂一呼,萬軍易得,千將可求,謀士如雲,甲兵如雨,北賊擅入江淮,豈有不敗之理!”

言語如晨鐘暮鼓,震耳欲聾。

錢元瓘身體僵直,脊背隱隱有冷汗冒出。

盧絳面露微笑,緩和了語氣,轉而溫聲道:“然則我大吳不欲與吳越王相爭,是知脣亡齒寒之理也,眼下北賊來犯,今日入江淮,明日便會入江左,我大吳與吳越,豈非是合則兩益、分則兩傷?”

說到這,盧絳悠悠品了口

茗,才盯着錢元瓘,認真道:“大吳意欲與吳越王結盟,錢公以爲如何?”

錢元瓘默然半響。

就在盧絳以爲他要一口答應,最不濟也是表示要請示吳越王錢謬的時候,錢元瓘忽而一笑,竟然雲淡風輕的說道:“吳國若是果真有此雄力,擊敗中原之兵當易如反掌,何必來此與我結盟?”

話說完,不等盧絳說話,錢元瓘擺擺手,神色如常道:“吳國既然意欲與我結盟,想必不會是隻憑盧公三寸之舌,眼下中原攻的可是吳國,而非我錢塘,吳國要與我錢塘盟好,也該有所誠意纔是。”

盧絳怔了怔,旋即哈哈大笑。

笑罷,盧絳欽佩的看着錢元瓘,感慨道:“素聞錢公乃錢塘人傑,今日一見,果然不凡,盧某佩服!”

錢元瓘含笑不語。

盧絳也不兜圈子,正色道:“若是大吳與吳越王結盟,你我自然同進同退,有利共享,有難同當。”頓了頓,以表鄭重,“他日若是吳越王南取閩地,大吳必然不會插手阻攔!”

錢元瓘眼前一亮,這可是個大好消息。

然則錢元瓘卻不表態,嘴上道:“取閩地,他日之事也,江淮之戰可正在眼下,吳國要我錢塘大軍不西征,合該有眼前之利纔是。”

盧絳愕然道:“有閩地之利還不夠?”

“當然不夠。”錢元瓘老神在在道。

盧絳沉默下來。

好半響,盧絳才道:“錢公之意如何?”

錢元瓘微笑道:“當予我勞軍之物。”

所謂勞軍之物,也就是錢糧。

盧絳變色道:“江淮正在激戰,乃用錢用糧之時,此時錢公有此要求,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錢元瓘悠悠道:“若是盧公做不了主,可回去請示徐相。”

盧絳眉目含怒,好歹強忍下來,對方這番作態,與趁火打劫無異,讓他心頭好生難受。

也是,錦上添花之事常有,雪中送炭這種事可遇不可求,大爭之世多的可不就是趁火打劫?

這錢元瓘,當真是不簡單。盧絳心想。

好半響後,盧絳沉聲問:“若是大吳願出勞軍之物,吳越王可願發兵江北,與我同拒北賊?”

錢元瓘笑了起來,就像聽到了莫大笑話,“盧公,吳越王不是要出兵江北,只不過是承諾不向吳國發兵罷了。”

“你......”盧絳被錢元瓘的貪婪震驚到,一怒而起。

錢元瓘卻絲毫不以爲恥,反而露出得意之色,“若是吳國不願給勞軍之物,我聞常州乃是窮困之地,地狹民刁,我王仁德,願替吳國治地理民。”

“你要我割讓常州給你?”盧絳氣得滿面通紅,簡直快要被氣樂了,冷笑道:“錢公可真是獅子大張口!”

常州哪裡是甚麼窮困之地,它位在太湖之西,水利發達,農田肥沃,乃是魚米之鄉!

早先雙方爲了爭奪此地,也不知交戰過多少回,死了多少將士。

錢元瓘有恃無恐,神色淡然從容得很,仍舊是方纔那般說辭,“盧公若是做不了主,大可回去請示徐相。或者予我常州,或者予我錢糧,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我王絕不與你討價還價。”

話說完,見盧絳仍是氣得臉色發青,錢元瓘笑道:“盧公最好快些拿主意,那揚州,說不得甚麼時候就被朝廷攻下了。到得那時,萬事休矣!”

盧絳狠狠盯着錢元瓘,恨不得把他活吞下去。

這場談判註定當日不會有結果。

錢元瓘與盧絳各自散去之後,後者回到驛館,前者不久就被錢鏵拜見。

聽罷錢元瓘與盧絳的談話,錢鏵對錢元瓘的做法深表讚賞,“若能謀得常州,只要我大軍進駐,便已完成了朝廷要求我們發兵西攻的詔令,又能避免與吳國交戰,平白損耗將士、錢糧、兵甲,是爲一舉兩得。”

錢元瓘含笑道:“豈止是一舉兩得。”

“哦?”錢鏵來了興致,“還有其它所得?”

錢元瓘幽幽道:“得了常州,要威脅金陵可就近得很,往後錢塘對吳國,可就佔盡了有利態勢,屆時觀天下之變,若是中原恆久強盛,則我得常州而獻之,可爲大功,別的不說,承襲吳越王位也就順理成章,若是中原不能恆久強盛,則我西進南下,都將遊刃有餘!”

這話說完,錢元瓘目露精光。

錢鏵亦是雙目明亮,再看錢元瓘時,心頭又多了幾分讚賞,暗道:看來中原之行,此子收穫良多,已是又成長了一大截!

盧絳回到驛館,立即招來心腹,嚴肅吩咐他道:“速速回稟丞相,錢塘狼子野心,非要常州不可,先前所定之謀劃,必要加緊實施,再無迴旋餘地,否則局勢大變,萬事休矣!”

心腹得令,立即退下,牽馬出城。

盧絳負手靜立,心頭思緒如潮,暗道:王師出征江淮,是爲與北賊決一死戰,正該集聚萬般之力,此時哪裡還有錢糧能資敵?

......

揚州城前。

軍陣中有駿馬飛馳,是爲傳令飛騎。

第五姑娘趕至望樓,將一份緊急情報遞給莫離。

莫離覽罷情報,沉吟半響。

“淮南調集十萬驍勇,發兵北上,誓就江淮之地,與王師作殊死之爭。”莫離平靜開口,“我軍征伐江淮已久,物資損耗頗大,將士疲憊,若是淮南十萬兵皆盡北上,於決戰不利。傳令錢塘,速速西攻,務必分淮南之兵!”

......

金陵。

徐知誥得到盧絳回報,眼神陰沉。

因爲韓熙載、馬仁裕已經隨軍北上,他招來史虛白、周宗,對他們道:“十萬驍勇,渡江北上,是爲與中原爭雄,如今錢謬卻與北賊暗中勾結,圖謀不軌,實在可恨!盧公回報,錢元瓘索要常州,態度強硬,這般看來,十萬驍勇必須分兵一部,去常州施行我等先前的謀劃了!”

“徐相勿憂。”周宗慨然道,“雖說常州之謀,不到不得已的地步不能爲之,以免分散北上軍力,影響大吳與北賊決戰,然則事已至此,也不必遲疑,此番若能叫錢塘覆滅,亦不失爲大功一件,對大局也有利!”

史虛白卻是另一番說辭,他道:“眼下江淮決戰,是爲重中之重,北賊雖然征戰江淮久矣,戰力大打折扣,卻也輕視不得,我十萬驍勇北上,雖有必勝之把握,也不敢掉以輕心,當此之際,分兵實在對江淮之戰不利!”

徐知誥沉吟着,“那依先生的意思?”

史虛白道:“錢謬索要常州,不妨予之,以解燃眉之急,待得日後王師收復江淮,再回師江左,要滅吳越也是不難,何況區區常州?此乃緩兵之計,舍小利顧大局也,請丞相定奪!”

周宗立即反對,“先生何其謬矣!這哪裡是舍小利顧大局,這分明就是飲鴆止渴!如若吳越王得常州之後,仍不滿足,又生出其它禍心,屆時局面必將一發不可收拾,大吳危矣!”

史虛白行禮道:“壯士斷腕,丞相當有此魄力啊!”

周宗下拜道:“萬萬不可,請丞相三思!”

徐知誥負手來回踱步,難以決斷。

......

錢塘。

錢謬得了莫離傳令,急召錢元瓘。

錢元瓘從王宮領命後,立即趕往驛館,與盧絳會面,催促盧絳就先前條件,速給答覆。盧絳未得金陵回信,只得百般敷衍。

錢元瓘回府後,招來錢鏵,與之密謀,“朝廷軍令下達,催促甚緊,若我大軍久無動靜,必然開罪朝廷!若是因此影響了江淮戰局,時候朝廷追責,錢塘可就麻煩了!”

錢鏵尋思着道:“事到如今,公可調度兵馬,令大軍集結,做足開戰準備!”

錢元瓘雙目明亮,“妙計!如此一來,既能給朝廷交代,又能給吳國壓力!”

計議已定,錢元瓘立即做出安排。

翌日。

盧絳得到錢塘大軍頻繁調動的消息,連忙遣人回金陵稟報情況,催促金陵速做決定。

......

金陵。

徐知誥又召集史虛白、周宗議事。

兩人仍是各持己見。

史虛白道:“當日北賊兵發江淮,某勸丞相捨棄楚地,丞相不聽,以至於有今日之困。今日丞相若是仍不能捨常州,來日必將重蹈覆轍!丞相,魚與熊掌豈能兼得?!”

周宗大叫道:“此爲誤國誤民之言也!丞相,分兵常州,必不會影響大局,此爲穩重之策也,摒棄常州,乃是兵行險着,無異於自陷絕境,萬不能行之啊!”

徐知誥沉思半響。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拿定主意。

“告訴盧絳,行常州之策!”徐知誥終於下定決心。

周宗喜道:“丞相英明!”

史虛白麪如死灰。

......

就在錢塘、常州各有兵馬調動,氣氛一片雲波詭譎的時候,江北和州,已有淮南兵馬登岸,和州刺史王彥儔與統兵大將王會,隨即調動大軍出戰。

(本章完)

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三 水寨(1)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六 水寨(4)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