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

(二更)

長興二年春,宋州,虞城。

近年以來,宋州是個沒甚麼故事的地方,藩鎮不強所以不曾有叛亂,非處要地所以鮮有戰事,即便是朝廷大徵江淮,宋州兵也不過是圍攻壽春那四鎮八州中普通的一個。

但宋州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宋州人口稠密農耕繁盛,備受朝廷重視,除此之外,宋州最值得人另眼相看的地方,便是文風鼎盛。文風鼎盛,所以讀書人多。知書達理的讀書人多了,尚武風氣就少些,兵患也就不那麼嚴重。

虞城地處宋州腹心,在宋州城東北。傳聞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稱“虞國”,後來商湯滅夏,都城就在這裡。虞城既有此悠遠之歷史傳承,文化燦爛、文風鼎盛,也就不足爲奇了。

現今虞城的讀書人中,有一位大家,名叫楊愨。

楊愨在城中辦了一間學舍,遠近聞名。

楊愨很有威望。

便是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直見了他,也是以禮相待。

今日,楊愨在家中待客。

對方是一位老者。

楊愨對他執禮甚恭。

這位老者,叫作王不器。

“黃巢之亂以來,神州陸沉,九州分裂,以至於諸侯林立,彼此征伐不休,亂世之中,最不幸者爲百姓,其次就是讀書人。讀書人之不幸,不僅在於朝不保夕,而且求學無路,諸侯伐交頻頻,烽火連天,官學因之受到破壞,讀書人因之無地安生、無書可讀。”王不器喟然而嘆,“每念於此,常使人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楊愨一身儒雅之氣,舉手投足不溫不火,盡是大家之風,聞言道:“我能在此辦得學舍一間,教得學生幾個,也是多仗節使之助,此爲楊某之幸,也是虞城書生之幸。”

“文脈不絕,傳承不滅,雖經亂世,而中華仍能是中華。楊兄之功雖然不顯,但若無楊兄這等人,我中華文道早在五胡南侵後,就已成爲歷史塵埃了。後世之人,便是從廢墟中找出幾本書,怕是也沒幾個人識得那駢四儷六,更不用說能理解其中之意,我文脈精髓,後世讀書人能見不能識,只因其晦澀難懂,不及拍乾淨灰塵便揚手棄之,真不敢想那是何種場面。屆時主宰我中華子民的學問,真不知是何種妖魔鬼怪,到得那時,中華何以仍是中華?”

王不器飲了口茶,茶雖然不是好茶,但卻沁人心脾,放下茶碗,王不器嘆息一聲,“只是以楊兄的學問,若是隻在虞城教書,未免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楊愨微笑道:“王兄專程到虞城來,莫不也是爲了做說客?”

“哦?”王不器微微一怔,“難道說,先前已經有人來請過楊兄了?”

“的確如此。”楊愨微微斂眉,“太子殿下的使者,早先已經來過了。”

王不器笑了笑,“不曾想太子殿下竟是與某想到了一處,還搶先了一步。”身子稍稍前傾,目露期待之色,“不知楊兄可曾答應殿下了?”

楊愨搖搖頭。

王不器又是一怔,不解道:“這卻是爲何?”

楊愨長長一嘆,望向屋外,目光沉重,如癡如醉。

王不器淺啜了口茶,“楊兄難道不願爲後輩讀書人盡一份力?”

楊愨收回目光和思緒,搖搖頭,聲音沉緩,“若能稍稍有利於後進讀書人,我便是舍了這老殘之軀客死異鄉,又有何懼?”

“那楊兄爲何不願去洛陽?”王不器微微皺眉。

楊愨低頭望着小案上的茶碗,緩緩道:“自黃巢之亂以來,中原連連戰火,人主爲成就霸業,視人命如草芥,不惜讓百姓血流成河,待其稍有根基,爲收買人心、沽名釣譽,便網羅士子名流,充入府中養爲賓客,何時真的看重讀書人尊敬讀書人了?”

楊愨的聲音又加重了幾分,“誠然,我輩讀書人不能手持利刃上陣殺敵,亂世當道,更是悽慘萬分朝不保夕,然則讀書人之所以是讀書人,能爲先聖傳承文脈,靠得便是那副不能丟掉的硬脊樑,那也是我輩讀書人唯獨不能丟掉的東西!”

察覺到自身情緒變化,楊愨聲音緩和了幾分,“廉者不食嗟來之食,倘若讀書人不能被人主真的尊重,又豈能爲了幾頓飯食,到人主面前卑躬屈膝?”

王不器先是愣了愣,而後苦笑道:“楊兄以爲,太子殿下請你去洛陽書院教書,是爲朝廷豢養讀書人,是爲朝廷沽名釣譽?”

“王兄不以爲然否?”楊愨道,“洛陽書院教授百家之學,這也就罷了,然則百工之人,焉能也在學院開宗立派,教授雜學?非是楊某食古不化,只是這等學院,聞所未聞,士農工商齊聚一堂,不分高下一律平等,有違聖賢教誨。此等書院,若說不是爲了沽名釣譽,楊某卻是不信。”

王不器沉默下來。

半響,他嘆道:“太子殿下先前謂我曰:書院是百年大計,誠然有利於千秋,然則推行必受阻礙,爲文道正統所不容,此言誠不欺我啊!”

從洛陽到虞城來,說遠不遠說近卻也不近,王不器之所以奔波趕來,就是因爲楊愨這位隱於市井的大家,在士林中很有聲望,此番洛陽書院籌建,諸多學問大家尤其是儒家學者,雖然受到朝廷邀請,但因爲楊愨方纔所說的原因,不願立即前去洛陽書院,都在猶豫不定彼此觀望,到得後來,楊愨因其在士林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便成爲了一大批人觀望的對象,若楊愨不去洛陽,很多當世真正的大家也不會去,若是楊愨去了,天下儒士必會雲集景從。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若是楊愨肯去洛陽,洛陽書院就不缺先生,若是楊愨不去,至少短時間內洛陽學院的先生湊不齊,當頭炮也就打不響了。

王不器見楊愨態度堅決,不願與他爭鋒相對,遂暫時換了個話題,“聽聞楊兄有一得意門生,能夠日誦一卷,可是如此?”

“王兄說的是同文否?”說起自己的得意門生,楊愨眼中有了笑意,“此子自幼父母雙亡,侍奉祖母卻是極孝,只因家境貧寒,無力入學舍就學,早年時常於舍外偷聽,我見其心誠,有一日便拉着他教了一卷《禮記》,不料此子過目成誦,一日便能背得一卷,如此天資實在可貴,我這便留了他在學舍,自那之後,此子勤奮向學,日夜不倦,今已頗成氣候矣。”

王不器撫須道:“同文這名,卻是極好。”

楊愨目露自豪之色,“此子原本非是此名,只是因見天下大亂之後,儒學爲世人所疑,文脈不昌,諸脈學問不同,治國治學思想混亂,

所以纔有了這名,是有大志向啊!”

王不器感慨萬分,“如此俊彥,可能一見?”

楊愨笑道:“有何不可?”便叫僕役去找戚同文來。

片刻之後,僕役來回話,說戚同文在街上碰見了個人,正在與那人討論學問,竟是一時沒有要回來的意思。

“這卻怪了。”楊愨面色疑惑,爲王不器解釋了一番,“這虞城的士子,與同文常有一同討論學問,只是能讓他在街上駐足,得師命而不歸的,卻是不曾有過。”

暗自琢磨半響,楊愨竟也來了興致,起身道:“如有這等士子,某卻要去會上一會了。王兄同去否?”

王不器無奈,只得跟着楊愨出門。不久,就見前面的街上圍了一羣人,看穿着打扮,其中有不少讀書人,正聚精會神聽場中的人辯論。

楊愨、王不器二人連忙趕過去,衆人見楊愨來了,無論是讀書人還是不是讀書人,都紛紛執禮讓道,兩人得以很快看見場中的人。

只是這一看,王不器率先愣住了,“這......這怎麼可能?”

場中兩人,都是二三十歲的模樣,一人粗布麻衫,一人錦衣貂裘,前者面紅耳赤,後者氣定神閒,見此模樣,楊愨心頭一震,那粗布麻衫的正是戚同文,只是看樣子,他卻是在論學中處在下風,只是楊愨不能理解,戚同文縱然學問不如人,卻也不至於被人逼迫到這等田地吧?那錦衣公子,卻是誰人?

“同文,汝友何人?”楊愨問。

戚同文生得眉清目秀,聞言執禮先行拜見,而後道:“這位是李兄,洛陽人氏......”

“洛陽李氏?”楊愨朝那年輕人看過去,但見對方面帶微笑,氣度不凡,正向自己行禮。

不等楊愨再說甚麼,王不器突然說了句話,讓楊愨立即怔住。

“太子殿下......殿下怎麼到這來了?”王不器驚詫萬分。

李從璟向楊愨見禮之後,微笑道:“來向先生請教學問。”

戚同文一臉震驚,比王不器還要震驚。

但最震驚的,還是楊愨,他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是最沒風度的那個了。

半響之後,李從璟站在楊愨所辦的學舍面前,擡頭看了一眼牌匾。

睢陽書舍。

這便是睢陽書院的前身了。

而睢陽書院,便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的前身。

楊愨、戚同文,都是教育界的千古名人。

這正是李從璟不惜親自來請楊愨、戚同文去洛陽的原因。笑了笑,李從璟踏進院門。

......

半日後,楊愨、戚同文,在書舍門口,目送李從璟與王不器離去。

戚同文看着感慨萬分的老師,躬身問道:“先生可是決定了?”

“決定了。”楊愨長吐一口氣,竟有種如釋重負之感,他轉身看向自己的得意門生,“可記得當日爲師勸你出仕時,你回爲師的話?”

戚同文點點頭,“長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楊愨雙目含笑,“如今爲師已經決定去洛陽,你可願同去?”

戚同文目光堅定,“長者仕,同文願隨之。”

(本章完)

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二 奮我軀兮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六十七 搜刮章四 神仙山(3)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