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

壽春,八公山下有一片樹林,這時節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秋風颯颯,和香數裡。淝水河岸,更有連綿荷花,蓮子飽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得清新脫俗。

前日大軍已經暫停了對壽春城的圍攻,故而這兩日處於休戰期。雖是休戰,衆人卻也都知曉,那不過是緩一口氣,稍後還會有更大的暴風雨降臨。因是之故,壽春城內外,這兩日的氣氛依舊肅殺。

李從璟在營帳中與莫離對弈,如今他已越發會忙中偷閒,凡事不再親力親爲,尋常時候將諸事安排下去,幕僚屬官們也都能做得很好,他只不過定期接收匯報。

“殿下棋藝,愈發精湛了,可喜可賀。”莫離輕輕落下一字,將棋局絕殺,然後滿意的打開摺扇,眉目含笑。

李從璟將手中棋子丟進棋盒,索然無味道:“我認棋,棋不認我,如之奈何。”

桑維翰在一旁笑道:“衆人中軍師棋藝最高,若是殿下與我等對弈,怕是誰都招架不住了。”

李從璟接過董小宛送上的瓊漿飲了一口,“若不能與絕頂之人爭鋒,便是贏了,也不過仍是羣峰之中的尋常一個,有何用處。”

桑維翰不失時機拍馬屁道:“殿下壯志凌雲,自然不是我等尋常之輩能夠理解的。”

“溜鬚拍馬,哼!”第五姑娘剛好進帳,聞言立即報以嗅之以鼻的嘴臉,她手裡拿着幾束桂花,湊到李從璟面前,笑嘻嘻的在他面前晃了兩下,“香不香?”一邊問,一邊將桂花的香味扇了李從璟一臉。

花草薰香,雅士之好。李從璟雖然不特別喜歡這些,不過昔年寒窗苦讀時,窗外也的確有移栽數株桂樹。低頭識詩書,擡首聞桂香,書生舊事莫過於此。

當然,昔年也曾有位喜着白裙的小娘子,常在桂樹下遠遠相望,桂花落在她發上、身上,是真正的靜若處子。李從璟偶爾擡頭,四目相交,那女子便高興的墊腳與他揮手,並不避諱甚麼。每當李從璟報以一笑,那不捨得打擾他的女子,便心滿意足的含笑離去。

早年尋常事,回首若隔世。

第五姑娘見李從璟神思恍惚,小手在他眼前揮了揮,臉上寫滿疑惑,又低頭使勁兒嗅了嗅那幾枝桂花,像是想看看這桂花是不是有問題。

只是須臾間,李從璟站起身來,接過桂花看了一眼,含笑對第五道:“很香。”望見第五小腦袋上有幾顆小黃花,隨手幫她捻去,動作輕柔。

第五姑娘眼如月芽,笑得很開心,在李從璟幫他摘花的時候,雙頰飛紅略低頭。

“桂花開得正好呢,還有荷花,相映成趣,殿下要不要去看看?”第五姑娘總算沒忘記“正事”,忙問李從璟。

“好,就去看看。”李從璟將桂花交給董小宛去擺放,由第五姑娘拉着出帳。

莫離站起身,順順衣袍,悠然道:“即是如此,我等也隨去賞玩一番。”

見李從璟與第五齣帳,桑維翰湊過來,低聲對莫離道:“軍師,這第五統領之所爲,難道就不是溜鬚拍馬?”

莫離瞧了他一眼,揮扇出帳,世外高人一般道:“男女間的事,如何能叫溜鬚拍馬?”

桑維翰轉念想了想,很認真的點頭,而後也跟了出去。

高山流水,樹蔭成雲花如雨,李從璟等人下馬在河邊行走。笑臉觀花花不語。第五姑娘如同一隻火狐狸,又折了一支桂花在手,在衆人前面蹦蹦跳跳。

“年少時心比天高,總想着他日覓封侯,心裡便無其它事物

,山水花草都不曾看在眼裡。不曾想轉眼之間,卻已到了驅馬尋秋去的時候。樂山水者誰人?不獨是老翁啊!”莫離縱情入景,從腰間摘下酒囊,仰脖灌了一口,大感快意。

李從璟偏頭避過一根樹枝,“江山如畫,的確當浮一大白。”

他們在江畔停步,河水長流,煙波浩瀚。

第五姑娘到河邊撿蓮子去了,莫離酒過半囊,詩興大發,在那吟詩作賦,指點江山。

不時有快馬馳來,斥候回報:“塗山激戰!”

來回報的斥候,並不是去到塗山的斥候,而只是大軍遠放作巡視的斥候,最遠的一批在壽春五十里外,聽到了塗山激戰聲。

“激戰聲遠傳五十里,這仗聲勢不小,孟將軍塗山擊劉信,結合先前戰報,百戰軍應該在攻打山營,這劉信智勇雙全,孟將軍這仗怕是不會輕鬆。”桑維翰聞言,低聲對李從璟道。

李從璟接過第五姑娘遞來的蓮子,掰了一顆丟進嘴裡,細細咀嚼,“劉信固然智勇雙全,不過卻已老了。”

他目光悠遠而沉靜,“兵老失鋒銳,人老失鋒芒,劉信如何能跟孟平相爭?老了便該守着榮華富貴,安度晚年,沙場太兇險,它屬於年青人。孤王,相信孟平。”

大軍進擊壽春,而後意圖向揚州挺近,首先必須要保證兩翼安全。

如今,大軍右翼在光州、盛唐一帶,此處並無吳國重兵,大軍分兵攻之,快速拿下的可能性非常大;反觀左翼,則有淮水四鎮,劉信此番從濠州(鍾離)而來,擁兵兩萬,便是集中了淮水四鎮可以機動的兵力,若是孟平能將劉信擊潰,大軍左翼將再無大的威脅。

在兩翼皆無大憂的情況下,大軍直向東南、進逼揚州,則必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吳國就將再無可以掣肘大軍的依仗。

除卻地方防備兵力,吳國本不至於只能調動劉信、李德誠,共計五萬的將士,但吳國軍力此時大部分都去了楚地,故而江淮一線,除卻本身戍衛部曲,金陵能給予的支援實在不多。

......

塗山。

沙場之上戰機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刻,所有的應變都不能說是對的。

在劉信將塗山兩翼伏兵都調遣出來後,孟平仍舊高居望樓,面色平靜,哪怕各處激戰正酣,交戰之聲已經遠傳數十里,他也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排陣使全神貫注盯着戰場,雖然不至於緊張侷促,但也全身血脈噴張,他偶然回頭,看到孟平從容的模樣,心中便有觸動,暗道:“將軍愈發有大帥之風!”

從望樓看過去,可見塗山上安重誨、趙弘殷所部,正在吳軍山營前與吳軍激戰,塗山下,百戰軍在山前兩翼列陣,與趕來的吳軍伏兵廝殺——望樓就在大陣中央。

左右兩翼與吳軍交戰的百戰軍將士,主體仍是步軍,馬軍則在陣外,與吳軍馬軍廝殺,爭奪對兩翼的控制權。

到底因爲吳軍兵多,若是步軍不能擊潰對方軍隊,精騎也不能殺散對方馬軍,安重誨、趙弘殷又不能迅速攻下山營,戰事一直拖延下去,最終百戰軍肯定體力不支——兵少,則士卒輪番上陣太過頻繁。

然而這只不過是一種可能罷了。

論及弓弩、甲冑等軍備,百戰軍在大唐便是獨領風騷,劉信所部焉能與之抗衡?

兩軍在步軍近戰之前,前者的強攻勁弩就讓吳軍吃夠了苦頭,一度讓吳軍根本無法靠近——這倒是頗像唐軍攻打普安時,兩川勁弩最先讓李從

珂、石敬瑭所損傷慘重,而又無法寸進。

在吳軍付出很大代價,終於與百戰軍步軍結陣後,後者嫺熟的戰陣廝殺技藝與冷鍛甲,更是讓他們舉步維艱。

另一方面,百戰軍精騎兀一與吳軍碰面,就將對方壓着打,吳軍馬軍雖然與百戰軍精騎數量相當,甚至略勝一籌,卻根本無法舉得優勢。

隨着戰事進行,不僅塗山吳軍吳軍岌岌可危,便是連塗山下的吳軍將士,作戰也分外艱辛。好在吳軍步軍人數佔優,彼此相互呼喝激勵,敗象沒有立即顯現出來。

最先有突破的,是百戰軍精騎。

統領百戰軍精騎的都指揮使陳青林,最先將吳軍左翼馬軍殺散,而後精騎便開始威脅、打擊吳軍步軍大陣。

精兵對戰步軍,大體有兩種作戰方式。其一,依仗衝鋒之勢,直接衝進步軍大陣,將軍陣衝殺潰散;其二,依仗自身機動性,在步軍周圍遊弋,以弓箭殺敵,敵進我走,敵停我擊。

能發揮這兩種優勢,騎兵對戰步軍便能勝,而若是不能發揮這兩種優勢,騎兵對陣步軍便不能勝。

吳軍步軍大陣,在這時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失去馬軍保護後,除非本身弓箭之力能夠壓倒百戰軍精騎,否則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很明顯,吳軍弓箭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百戰軍精騎在吳軍側翼,不停來回奔走,以弓弩射殺吳軍步卒。吳軍步卒以盾牌護身,用弓箭還擊,但仍舊抵擋不住百戰軍精騎之襲擾,陣腳漸漸不穩。

這些被劉信寄予厚望的伏兵,莫說衝潰百戰軍軍陣,在戰鬥持續的情況下,連繼續戰鬥都顯得倍加艱難。劉信所希望的百戰軍主陣,弓弩、甲冑、盾牌不足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無論是軍備還是作戰能力,百戰軍顯然都高出了這批吳軍不止一個層次。

望樓上,孟平將戰場局勢收在眼底,面上仍是沒有甚麼神色變化。排陣使這時已然喜道:“將軍,我軍勝之不遠矣!”

孟平看向塗山,目光平靜,“利用我軍急於求戰的心理,劉信山上立營,以三千之衆採取守勢,誘使我軍攻山,而埋伏以重兵在塗山兩翼,伺機而出,期望將我軍拖入泥潭之中,再圍而殲之。這個算盤倒是打得不錯,可惜,他犯下了大錯。”

排陣使頗爲得意的笑道:“劉信當然低估了我軍戰力!”

話說完,見孟平不置可否,知道對方心裡有話,便問道:“莫非劉信還犯下了其它大錯?”

孟平淡淡道:“劉信所部兵馬兩萬,他以爲我不知,故而先行埋伏,殊不知彼部虛實,軍情處早已探明。其次,他的戰法佈置,太過取巧,失之於堂堂之陣。”

前一句話排陣使理解,後一句卻不解其意。

孟平繼續道:“若是我軍來此,他便靠山佈陣,兩萬之衆陳兵山前,擺下堂堂大陣,我百戰軍要擊潰其陣,不會很容易。但他如今這般佈陣,看似是利用地利且成圍攻之勢,實則也是分散了自身兵力,予了我等各個擊破、直搗黃龍的機會。”

“更重要的,從一開始劉信就想取巧,以優勢兵力而不敢正面迎戰,這就失去了將士銳氣。沙場對陣,大勢爲重,士氣爲先,他有實力而不敢正面爭雄,這仗還如何打?反觀我軍,南面而來,到此便佈陣,佈陣完便進擊,是爲一鼓作氣,兵鋒正銳。兩相比較,吳軍如何能與我爭鋒?”

排陣使若有所悟,沉思不語。

就在這時,塗山上爆發出一陣猛烈聲潮。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六十七 搜刮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三十四 都試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二 鬼斧十手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六 餘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