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

郭廷謂咬牙埋首疾行,已是滿頭大汗,先前他們來不及給劉信卸甲,數十斤的甲冑再加上劉信體重,讓山路走進來倍加艱難。上得又一個山頭,身旁傳來一聲驚呼,“郭將軍,快看營壘!”

郭廷謂回首,看得營地大火蔓延。他沒有停下腳步,營中景象如何,他早已顧不得了。

趙弘殷帶人沿着山線追殺而來,速度快得很,擋在他們面前的吳軍潰卒,接連慘叫着被砍殺——更多人被迫俯衝向山體兩側,滑倒、摔倒者不計其數。

郭廷謂早已料到會是這等結果,然則這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大軍一旦開始潰逃,就再無反擊之力。

“讓路者不殺!”在郭廷謂心亂如麻的時候,他聽到身後傳來唐軍此起彼伏的呼喝,這讓他心頭震顫。

山線上的吳軍將士,或者跪倒在地,或者趴向山體兩側,紛紛爲唐軍讓開道路。一些將士見唐軍殺來,周圍同伴還在倉惶逃竄,爲免自己被亂刀砍死,連忙將同伴推下山,爲唐軍讓開道路。

郭廷謂咬牙前奔,面前的山包一個接一個,好似沒有盡頭一般,他從未覺得山道如此難走,也從未覺得兵敗是如此恥辱。

更現實的問題是,若是任由唐軍一路追殺而來,他們絕對會被追上,到時候只怕誰也走不了。

“郭將軍,你們先走!”

陡然間,劉信的親兵都頭對郭廷謂喊了一聲,就和部衆停下腳步。

郭廷謂愕然轉身,望着這些身上帶着血污、眼神決絕的漢子,雙目頓時變得通紅。

“劉將軍就拜託郭將軍了!”身爲劉信族人的親兵都頭微一抱拳,悶聲說了一聲,就再無言語,帶着部衆轉身,向唐軍衝過去。

“劉都頭!”郭廷謂心如刀絞,卻也知曉此時耽誤不得,只能帶領餘衆繼續奔逃。

行至半途,就看到塗山前的吳軍已經敗退,大部分被百戰軍精騎兜住,被百戰軍步卒追殺,只有小部分衝了出來。

“郭將軍,唐軍奔着樓船去了!”一名親兵指着西方大喊,彼處,一部百戰軍正衝上停靠在岸邊的樓船。

郭廷謂在回首遠望樓船的時候,正好看到劉信的親兵都頭與百戰軍追兵死戰,對方人多勢衆,他們接連被殺倒,沿着山坡滾下,卻沒有一人後退。

“多好的兒郎啊!”郭廷謂雙眼朦朧,揹着人事不省的劉信,繼續趕路。

山下的戰場很混亂,吳軍將士跑的跑、戰的戰,百戰軍的追殺卻極有章法,將吳軍衝散成一塊一塊的,讓吳軍無法聚集。

好不容易下山後,郭廷謂等人混入潰卒中,沿着淮水向東方逃去。途中碰到有吳軍將士騎着馬,奪了過來,郭廷謂騎上戰馬,將劉信綁在背後,由親兵護衛着,在慌亂的兵羣中撤退。

這一走,直到天黑,身後的百戰軍才少了。半夜的時候,身後幾乎已經沒有追兵,郭廷謂下了馬,與衆人將劉信攙扶下來,暫行歇息。

劉信面無血色,嘴脣發黑,意識很是模糊,對方這等模樣,讓本就敬重他的郭廷謂心如刀割,他對圍攏的士卒吼道:“水,拿水來!”

士卒們一陣噪雜,好不容易找到水囊遞了過來,郭廷謂小心翼翼給劉信喂下,對方沒嚥下兩口,忽然吐出一股血來,然後就咳嗽

不停。

好一陣折騰,劉信悠悠轉醒,睜眼看到郭廷謂,連忙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急切的問:“戰況如何?我軍可擊潰百戰軍主陣了?唐軍退了不曾?大軍斬獲幾何?”

衆人愧然低頭,周圍都安靜下來。劉信見此狀況,掙扎起身,待看清左右潰卒模樣,弄清自己身處何地,他愣在那裡,眼中的悲哀、絕望、自責之色,濃得要溢出來。

“劉將軍,大軍固然失利,然則唐軍傷亡亦是不小,還望將軍保重身體,再圖長遠之計......”郭廷謂含淚道。

“兩萬將士,佔盡有利形勢,擊敵一萬而一敗塗地!”劉信捂着凹陷的胸甲,腳步晃了晃,擡頭望天,“天不佑我大吳乎?!”一口鮮血噴出。

“將軍!”

“將軍......”

“將軍,萬莫於如此啊!”郭廷謂扶住郭廷謂,涕泗橫流。

劉信站穩身體,左右相顧,“劉晟騫何在?”

“劉都頭......爲給大軍斷後,戰死了......”郭廷謂心懷歉疚,聲若蚊蠅。

劉信張了張嘴,臉上一片灰白之色,眼中也似失去了焦距,“戰死了......他本有大將之才,來日未必不能成爲國之棟樑,可惜......可恨吶!”

本已神色萎靡的劉信,突然一把抽出郭廷謂的佩刀,橫在喉前,這一下立即驚住衆人,場面一片混亂。

“事已至此,無顏面君,劉信去也!”劉信面向南面,老淚縱橫,說完這悲愴的十二個字,隨即橫刀自刎!

“將軍!”

“劉將軍......”

郭廷謂頹然跪地,緩緩抱起劉信的屍首,失神良久,忽的仰天一聲痛嚎,撕心裂肺。

......

天明之後,百戰軍開始打掃戰場。

趙弘殷在孟平身旁道:“劉信走的急,又有親信殊死斷後,末將沒能將其擒獲,還望將軍治罪!”

孟平擺擺手,“將軍力戰破營,是爲大功,何罪之有?至於那劉信,殺了固然好,沒殺也無關大局。”

安重榮嘿然道:“那劉信吃了末將一記重錘,便是被救走,只怕也難以撿回一條性命。”

孟平頷首道:“若是劉信果真不治身亡,你有大功!”

安重榮喜道:“多謝將軍!”

趙弘殷走丟了劉信,孟平說那無關大局,是因他體諒趙弘殷力戰的辛勞,安重榮戰陣之中重傷劉信,孟平說該有大功,是爲表彰其戰陣敢戰之勇。這兩者看似矛盾,實則並無衝突,治軍之法,能體諒士卒力戰辛勞,士卒方願再戰,能表彰敢於衝鋒陷陣、挑戰敵將者,士卒作戰才能更加英勇。

孟平巡視完戰場,來到淮水之畔。

唐軍水師不強、樓船稀少,有限的水師都集中在江陵,再就是大河之上有一些,淮水這裡卻是基本沒有。昨日大戰,在戰局大定的情況下,孟平讓人來奪樓船,雖說沒有全得,讓吳軍水師走了一部分、毀了一部分,不過卻也得了近半,大小有三四百艘。

奪船的丁茂見孟平過來,連忙下船來迎,帶孟平上船檢視的時候,丁茂扶着船舷得意道:“有了這些樓船,我軍便再也無懼淮水下游之敵軍水師,他日順江而下,下

遊州縣旬日可定!”

孟平卻沒有這樣樂觀,“得此樓船,固然有益於大軍戰局佈置,但水師編練也非旬日之功,淮南水師畢竟久經訓練,我軍要勝之,談何容易。”

他原本是有意將劉信帶來的樓船悉數截下,這樣一來大軍征戰下游,就完全佔據了主動。奈何吳軍水師將領也非庸人,在大軍潰敗的情況下,仍能穩住人心,帶了一部分樓船遁走。有這部分樓船在,淮水下游就無法做到船至城克。

在樓船上眺望塗山,又是一番模樣,孟平繼續道:“劉信西進,若非在塗山逗留,立營于山上,見我東至而不早遁船上,與我軍交戰,我等也奈何他不得。但他舍長就短,與我軍步騎作戰,敗北也就不足爲奇。然則楊吳水師到底實力雄厚,他日南渡大江,非是易事。”

聽了孟平這番話,諸將反應不一,有覺得孟平思慮長遠的,也有認爲孟平杞人憂天的,畢竟眼下還遠沒到南渡大將的時候。

趙弘殷這時道:“將軍見近思遠,看來胸有長卷。心中有全局,此乃爲帥必備之才。今日我軍有此大勝,來日南渡大江,未必不是將軍掛帥。”

衆將聞言,紛紛醒悟。

入川禁軍改編爲殿前軍,依照朝廷之意,各都指揮使的職權會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都虞候、副都指揮使、都指揮使、副都點檢、都點檢五個重要官職,因爲李從璋部沒有歸朝的緣故,改編尚未完成。高從周、皇甫麟、王思同、孟平、李從璋等人,如何對號入座,還有待考究。

孟平在兩川有玄武縣之勝,今日又有塗山大捷,來日論功行賞,未必不能成爲那職位最是顯赫的都點檢,若是如此,在朝廷禁軍分爲殿前軍、侍衛親軍兩大系統的情況下,來日王師南渡長江,便極有可能是孟平爲帥。

沙場封侯,爲有志男兒最該追尋的功業,統軍滅國,則是將帥戎馬一生最顯赫的榮耀,前者封妻廕子,光宗耀祖,後者青史留名,萬人稱頌!

“爲將者,心有全局是必要本事,非止本將如此,諸位亦然。”孟平沒有任何志得意滿之色,依然內斂謙虛,“至於其它事,陛下、殿下自有打算,我等豈能妄議?”

衆將俯首稱是。

包括潞王李從珂,與天成年間出生的許王李從益在內,國中有五王,均要稱殿下。孟平方纔並未說明是哪位殿下,但無論是他,還是衆將,卻都知道那位殿下指的是誰。

只有那位王,纔是他們平生效忠的殿下。

午時前後,戰果與損耗統計出來,由軍使送到孟平手中。

昨日一戰,殺敵三千有餘,俘虜過萬,並繳獲樓船三百八十一艘,各種弓弩兵刃甲冑無數。百戰軍傷亡共計千餘,其中陣亡者不到三百。

傷者在百戰軍有效的醫治體制下,能夠得到及時救治,便是重傷的,康復的可能性也很大。

一言以蔽之,斬獲頗豐,付出很小。

冷兵器陣戰就是如此,因爲甲冑的關係,除卻個別慘戰,戰陣中戰死的將士其實很少,傷亡都是戰局大定之後,一方對另一方的大舉掩殺造成的。

“此役之後,王師左翼,再無大的威脅。”孟平覽罷戰報,將其交還軍使,“快馬加鞭,將戰報呈送殿下。”

“得令!”

(本章完)

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四十 勢運章二十 晉王令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九 他的屠刀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五 水寨(3)章十三 勝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 王於興師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品書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