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

壽春。

四鎮八州的鎮軍陸續趕到,壽春城外的唐軍與日劇曾,合同連營的規模也在逐日擴張,漸漸的,城防堅固但城池並不太大的壽春,就成了汪洋中的一座孤島。

在李從璟的預計中,四鎮八州將調集將士三萬、民夫十萬左右,前者的任務自然是在壽春一線作戰,後者除卻保障壽春大軍的後勤供應,還要擔當一部分輔兵的職責。在某些時候,揀選民夫中的青壯上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人海戰術,在當下某些時候仍是適用的。

唐軍對壽春城的攻打重新開始。

李從璟依舊每日駕臨戰陣,他不直接指揮戰事——那由李彥超負責,只是起監督戰事與激勵士氣的作用。隨着秋日日深,天氣在不斷變涼,他也不再站在棚車上吹風,而是于軍陣中安坐在胡牀上,多有顯得有些輕鬆寫意。

孟平在塗山擊潰劉信所部後,俘虜逾萬,大部分都給送到了壽春。對這批俘虜,李從璟當然不會吝嗇使用。無論如何,攻打壽春城池是一件傷亡很大的事,驅使俘虜衝鋒在前很有必要。

李從璟並不在乎這些俘虜的傷亡,戰爭總要死人,要俘虜去死,總比犧牲自家部曲來得強。當然,若是有俘虜作戰英勇,立下戰功,李從璟也不會吝嗇將其收編,便是重用也不是沒有可能。

至於百戰軍本部,則攜塗山大勝之勢,帶一部分吳軍降卒,順江東下,去攻打濠州。郭廷謂帶潰卒退保濠州,正是士氣低迷之時,合該窮追猛打,李從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淮水東線唯濠、楚兩州,兵力被劉信抽調大半,如今防備不甚嚴密,雖有鍾離、盱眙、山陽三鎮,但其地軍事力量並不能與壽春相比,也沒有高審思這等人物去加固城防、精練士卒,攻打起來要比壽春容易得多。

若是淮水四鎮皆如壽春,那濠、楚兩州也就不用打了。

爲了充實百戰軍戰力,加速攻略濠、楚二州之進程,李從璟分派了五千侍衛親軍東行,去支援孟平。

只是眼下,壽春城的戰事依舊進展緩慢。

“淮南依爲屏障的江北防線,着重在壽春、鍾離、盱眙、山陽四鎮。而要最大限度發揮這四鎮防禦作用,就必須有援軍自大江北上,與其相互呼應,利用江淮水道與城池,將江北防線由線串聯成面,構成一張節點堅固的防禦大網。定遠李德誠,與先前的塗山劉信,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李從璟的胡牀停在高九尺、長寬皆三丈的木質平臺上,他身旁擺有一張小案,莫離就坐在小案後,此時出聲道:“在這張蛛網中,城池是節點,河流、官道是網線,兵馬是蜘蛛。一靜一動,動靜相合,便能顯現出江淮防線的威力。說起牢不可破也好,堅不可摧也罷,這都是輕的,更重要的是,這張蛛網彈性十足,各方脣齒相依,因有水道之便利,支援呼應都在旦夕之間。一旦入侵者舉止不慎,陷入蛛網之中,就會被束縛手腳,左

右失顧,而後就要被這張大網蠶食扼殺。”

“我軍要破解淮南這張防禦大網,首先得捕殺蛛網上的蜘蛛,使這張大網失去活力;而後攻略節點,打破蛛網上的各方支援,我軍每攻下一個節點,就能夠掣肘數方,而我軍每失去一個節點,就會四面皆敵;在前兩者都做到一定程度之後,我軍便能與淮南爭奪這張蛛網的主導權。但無論如何,蛛網依舊是存在的,不會毀滅,改變的只是節點的所有權,以及行走在蛛網上的蜘蛛到底是誰。”

“由此觀之,淮水四鎮,不過是阻擋我軍進入這張蛛網的邊緣節點。奪下淮水四鎮,我軍便能進入這張蛛網,奪不下淮水四鎮,我軍連進入這張蛛網的資格都沒有。而若是不顧淮水四鎮,一頭撞進這張蛛網中,淮南主庸臣奸、兵弱將怯也就罷了,如若不然,便是有十萬大軍,在我軍不熟悉水道、沒有水師的前提下,最終也會被淮南在這張蛛網中打得稀爛,最後恐怕連退路都沒有。”

前方戰事激烈,殺聲震天,壽春城上與攻城雲梯上,不時有軍士下餃子般掉落城下,每一刻都有無數股鮮血奔涌灑落。

李從璟目光沉靜,“世人都說天下如棋盤,借莫哥兒此言,天下何嘗不也是一張由城池、山河構建的大網?只是形勢不如淮泗這般明顯罷了。”

莫離點點頭,繼續道:“孟平塗山擊劉信,潞王定遠戰李德誠,前者已然大勝,正向濠、楚二州而攻,是爲一舉奪下淮水四鎮,後者則是與這張蛛網中最大的那支敵方蜘蛛決戰,前者關係到我軍進退之道,後者則關係我軍能否佔據奪下這張蛛網的主動權,兩者皆萬分緊要,一個都不容有失。”

“淮南經營江北防線多年,根基穩固,雖是被動防守,實則形勢於彼有利。金陵人才聚集,有如夜空繁星,只要他們緩過氣來,有徐知誥這輪皓月率先明亮,誰知會發出怎樣奪目的光芒?”

“昔年朱溫挾天子令諸侯,在中原勢力大成,羣雄低首、四方歸附,何等不可一世!可在與楊行密一戰而敗之後,終其一生與其子嗣兩代,都不敢再向淮南用一兵一卒,是其不願乎?是其知其不可爲也!”

“如今,我軍進軍淮南,要奪下江北,用兵之法首重一個‘快’字,唯有快,方能不給江北各州縣從容佈置之機,方能不給金陵人物發光發亮之機,方能不給淮南調兵遣將之機,方能讓我軍避免被這張大網束縛手腳,陷入泥潭。”

最後,莫離沉聲道:“壽春未克,濠、楚二州未平,而潞王在定遠縣,與李德誠已有三戰,卻三戰皆平,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李從璟沉吟不語。在定遠縣,李從珂三戰李德誠,戰績爲兩平一勝,因爲勝僅小勝的關係,所以莫離說他三戰皆平,倒也無可厚非。

“侍衛親軍新編,戰力雖有,整合之後到底未經大戰,還不能稱精銳;李德誠在淮南素有半壁長城之美譽,與周本合稱淮南雙壁,所帶將士也是淮南精兵,三戰三平雖然讓人頗難接

受,細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李從璟如是說了一句,態度上不置可否,又補充道:“以戰練兵。李從珂先有兩平,後有小勝,可見侍衛親軍正在成長,假以時日,未必不能與殿前軍相媲美。”

侍衛親軍暫且無法與尋常殿前軍相比,就更不必說百戰軍;李從珂的才能與李德誠孰優孰劣,一時也不好言說。但李從璟不惜暫停壽春戰事,也給李從珂湊齊了與李德誠相當的兵力,當然不會只希望他與李德誠戰平。

整編後的六萬侍衛親軍,兩萬留在洛陽,在大唐削藩時坐鎮中央,有定海神針之效,四萬出征壽春,李從珂拉去三萬,支援孟平五千,又分兵一部去盛唐,眼前剩下的,就夠在壽春城外做救火隊員。此時李從珂在定遠縣不勝,於大局極爲不利,而李從璟也無兵可調作支援——總不能調四鎮八州的鎮軍,少了沒用,多了影響壽春戰事。

但李從璟身邊也不是就沒有機動兵馬了。

三千君子都。

但不可輕動。

莫離望着激戰的壽春城,感嘆道:“高審思真是一員良將,塗山俘虜,至今仍是吳軍衣甲,我軍驅之攻城,令其與壽春吳軍同袍相殘,這等時候,城上吳軍竟然不曾軍心崩潰,真是難得。”

原本這些塗山吳軍,要來相助壽春吳軍,與他們並肩殺敵,抗擊唐軍。不曾想,轉眼之間就成了敵人,來到城頭與己生死相鬥。雙方都是吳軍衣甲,在城頭拼殺得你死我活,這種落差與心理衝擊,足以令人崩潰,而壽春吳軍竟然還能力戰。

同袍同袍,同一件衣袍,同樣的衣袍。

李從璟忽然擡頭。

他聽到了哭喊聲,夾雜在吳軍將士的喊殺聲中。

壽春城頭的吳軍,將手中利刃送進同袍身體,再將他們推下城頭送上黃泉,這樣的戰鬥足以讓有些人淚水奪眶,嘶聲哭喊。

是內疚,是悲哀,還是憤怒?

哭聲、殺聲,誰又分得清?

一名城頭壽春軍,將躍上城頭的“吳軍”逼到女牆上,橫刀掠過對方的咽喉,溫熱的鮮血濺在他臉上,衝散了兩行悲憤的熱淚,在將對方的身體從城頭推下時,他啞着咽喉對這名熟人嘶喊道:“吳郎,走好!”

亦有一名受傷的壽春軍,在身旁同伴被衝上來的“吳軍”砍倒之後,嘶喊着衝向對方,抱着那人從城頭摔出去,“國賊受死!”

李從璟雙眼微微眯起,負手站起身,面向眼前的人間煉獄。

他心頭響起一陣悲壯渾厚的旋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何謂戰爭?滅殺人性而已。”他李從璟身後,不知是誰低估了一聲。

大爭之世,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禮崩樂壞。

(本章完)

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品書章十九 何衝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四十四 忠誠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六 水寨(4)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三十五 心思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