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

兩軍正在對壘,陣戰頗爲激烈,金戈廝殺之聲,更是遠傳十里之外。耶律德光選在這個時候來見李從璟,也虧的是李從璟曾在他身旁留了人,這才能事先陣前聯絡,而後經過一番周密安排,把他帶到李從璟面前。

來之前,耶律德光做了許多準備,進帳之前,也將接下來要談的話細細梳理過。此番雖是有求於人,他卻沒打算把自己的姿態壓得太低,然而無論如何耶律德光都想不到,饒州大軍主帥耶律敵烈竟會坐在帳裡。

李從璟高居主位,雖無笑意,但看向耶律德光的目光,滿是揶揄,那模樣比笑出聲來更顯智珠在握。耶律敵烈坐在客位,見耶律德光進帳,着即起身,見禮道:“殿下。”

“南院大王也在這裡?真是巧了。”耶律德光收斂神色,壓下心頭驚訝,不痛不癢說了一句話後,到帳中向李從璟見禮,“秦王,別來無恙。”

李從璟坐着沒動,淡淡道:“若是旁人說這話也就罷了,耶律德光你也這般問候孤,孤卻極是不快。怎麼,揮師十萬,與孤開戰一日夜,這時候也好意思問孤別來無恙?孤可是有恙得很吶!”

耶律德光嘴角動了動,作痛苦狀,“都是被逼無奈,還望秦王大人不計小人過......”

“豈有此理!”李從璟一拍案桌,“孤王好心助你,有意提攜你做契丹皇帝,此番更是不惜千辛萬苦,領盧龍將士遠道而來爲你助威,你倒好,不領情也就罷了,竟與耶律倍那廝合謀,見面就對孤王動刀槍!如此厚顏無恥之行徑,簡直聞所未聞,令人髮指,令人不齒!孤王告訴你,孤王很憤怒,後果很嚴重!”

耶律德光眼角抽了抽,心說你他孃的也好意思,嘴上說着跟我聯手,暗地裡卻指使耶律敏不開城門,這還不算,我好不容易拉攏了耶律敵烈,本來就要入主西樓了,卻叫你給他打跑,搞得老子現在有城進不得,只能跟耶律倍死磕,我他媽跟誰說理去......你這分明就是惡人先告狀,論強詞奪理、厚顏無恥,我他孃的哪裡能跟你比?

想到這,不禁瞪了耶律敵烈一眼,暗說你這老匹夫,五萬人攔不住兩萬人,真是愚蠢到家了——耶律敵烈接觸到耶律德光眼神中的信息,當真是欲哭無淚,暗說你跟耶律倍在西樓對峙,鬧得國都大亂,人心惶惶,我的人哪裡還有心思抵禦外敵?這完全不能怪我啊!

“秦王息怒,都是誤會,誤會!”耶律德光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明知是李從璟不當人在先,他卻不能說半句對方的不是,心裡可真是委屈極了,“孤王也是深知自身舉止失當,但這兩日也的確是爲耶律倍所逼迫,別無辦法,眼下孤王前來,就是專程來賠罪,看看如何彌補過錯......”

李從璟大手一揮,“這過錯可是大了,尋常手段怕是彌補不了!”

耶律德光知道李從璟這是在要價,對方既然肯要價,就說明這事還有的談,當即咬牙道:“只要秦王言語,任何事都可以談!”

李從璟眼前一亮,他等的就是這句話,這下得了耶律德光積極迴應,心頭一樂,遂點頭道:“既然你有誠意彌補過錯,孤王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你且坐下。”

耶律德光暗鬆一口氣,心說這第一關可算是過了......媽的李從璟這廝太過陰險狡詐,實在是難纏得緊,鬧得老子竟然都有點緊張......

他不能不緊張,畢竟他能來,耶律倍也能來,李從璟到底要不要相助他,那是有選擇主動權的!

李從璟準了耶律德光落座,卻又不搭理他了,轉而看向耶律敵烈,老神在在道:“耶律敵烈,你方纔說了什麼?讓耶律德光這一攪和孤王給忘了,你再說一遍。”

“是。”耶律敵烈趕緊俯身應是,心頭卻已知道,李從璟這是要藉此給耶律德光施壓,他偷偷看了耶律德光一眼,但見對方也正看過來,目中不無擔憂忌憚之意,心下一嘆,暗說殿下呀殿下,此番只有對不住你了,你可別怪我,我也是有苦衷的。

耶律敵烈清了清嗓子,這才向李從璟拱手道:“臣方纔向秦王殿下請命,請允許臣率饒州軍歸降大唐,從此爲大唐子民,爲大唐戍衛邊境......”

一語既出,如夜半驚雷,滿座皆驚!

好吧,其實只有耶律德光很震驚。

“耶律敵烈,你說甚麼?!”耶律德光一驚而起,一聲怒喝。

饒州軍雖敗,畢竟尚有數萬勇士,對契丹仍舊是一股重要力量,這下耶律敵烈說要降了大唐,對契丹國而言,豈非是割肉喂鷹,獻甲資敵?!

這還了得!

面對耶律德光的怒斥,耶律敵烈閉目不語,他自感這事做的的確太不地道,所以也有些氣短。

“耶律德光,這是孤王大帳,有你呼喝的餘地?”李從璟冷笑一聲,“給孤坐下!”

耶律德光轉頭怒視李從璟,“你......”

他想說李從璟你他孃的不要太過分!但接觸到李從璟的眼神,那雙眸裡殺意凜然,威猛如虎,如欲吃人,他一時話難出口,正當他想要再提一口氣,無論如何也要爲此事爭上一爭的時候,李從璟已是再度開口:“耶律德光沒聽清你方纔的話,耶律敵烈,你再說一遍!”

殺氣乍現!

耶律敵烈苦澀難言,但此時卻已沒有選擇。

自前日兵敗,他率饒州軍敗回,一路上想及日後處境,很是惶恐不安。

他丟了數萬兵甲不說,軍中將官更是人去樓空,這不是一件小事!

他不在乎契丹人戳他的脊樑,但日後無論是耶律倍還是耶律德光,都絕對不會姑息於他,將他撤職查辦都是輕的,若是稍微狠辣一點,就會追究他資敵、怯戰、放任唐軍兵臨西樓的大罪!

屆時,他空有數萬兵馬,卻無將官梳理,根本毫無戰力,也就是說,面對日後皇帝的治罪,他根本無力反抗!

就更不必說擁兵自重,攫取大權力了!

思及種種處境,耶律敵烈焉能不慌?

而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勢,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索性降了大唐!

降唐,從可能性上說,那是不必遲疑的。大唐自太宗開始,便廣泛收納草原諸部以爲己用,往後各種征戰,多用番兵也是事實,番將立功而顯赫人前的,更是不勝枚舉。早先如此,當下更是如此。更何況早年時大唐胸懷寬廣,四方賢才,但凡有才學者,皆能入朝爲官,莫說北漠草原,便極西之地之人,只要能貢舉提名,出仕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耶律敵烈認爲,他此番降唐,根本不用擔心大唐不納。而且他率軍依附,對大唐而言更有極大的政治意義,那意味着今日之大唐,已有復興之勢,他的投靠不僅是明證,也將再開諸部依附大唐的潮流!大唐皇帝李思源秦王李從璟,皆是志向遠大之輩,也必定欣然接納,而且少不得還要宣告天下,以彰顯自身的德望、人心所歸。

凡此種種,耶律敵烈根本就不用擔心投靠大唐之後的待遇問題,因爲大唐絕對不會讓他失望。哪怕就是空給名頭,也會給他一大堆,讓他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以吸引更多的效仿者。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一種耶律敵烈可以選擇的可能性,最終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是大唐之大勢,大唐之實力。

投靠強者,才能比自己辛辛苦苦摸爬滾打能獲取更大利益。

且不去說唐

軍如今在草原上屢戰屢勝,耶律敵烈更看重的,是大唐在中原先定荊南、再平兩川。

而讓耶律敵烈火急火燎跑到李從璟面前,迫不及待向李從璟效忠的,還是他這兩日接到的消息,亦或者說,他察覺到的風起雲涌。

君子都、大同軍,接連出現。

因爲地利的關係,耶律敵烈的眼線,更是察覺到了大唐邊軍的動靜。

——大唐邊軍,正大舉北上,其席捲草原之勢,猶如百年沙暴!西樓之南,已成一片黑甲狂潮!無數精甲,前赴後繼,正如無數大江大河,爭相匯入大海!

這番景象,不是他臆想的,而是確確實實就在眼前。

最多不出三日,大唐精甲即會大舉抵達西樓,其勢之衆,少說也有數萬之數!

更令人心驚的,是耶律敵烈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唐軍精甲正在趕來。

耶律敵烈敏銳的察覺到,唐軍此番動靜之大,前所未有,只怕那秦王親臨西樓的謀劃,更是猶如驚天巨幕!

耶律敵烈心動了,雙眼熾熱了,這對契丹是災難,但只要他投靠大唐,這就是他的莫大際遇!參與其中,就能分得一杯羹,哪怕只是分一碗殘湯,也夠他一生享用!

所以耶律敵烈來了。

所以在聽聞李從璟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讓他重複一邊方纔的話時,他沒有猶豫,再次大聲道:“臣耶律敵烈,請求秦王殿下,准許臣率饒州軍歸降大唐,自此爲唐臣,誓死效忠,永不相叛,若有貳心,神人共棄!”

耶律德光死死盯着耶律敵烈,如同要將對方活活吞下去。

那是他的契丹,那是他的饒州,那是他的勇士......竟然被耶律敵烈,拱手送給李從璟,送給大唐?!

感受到耶律德光灼人的眼神,耶律敵烈就更加知道他已毫無退路,他俯着身,咬咬牙,向李從璟恭恭敬敬道:“饒州軍先鋒萬餘將士,天亮後即會抵達此地,全都聽從秦王殿下差遣。只需秦王殿下一聲令下,刀山火海,萬死不辭!”

他猶如一條亟待被人收養的野狗,吐着舌頭,拼了命的搖尾乞憐!

契丹本就是唐臣,今日他耶律敵烈徹底投靠大唐,也不過是更進一步而已,心裡實在沒甚麼良心上的負擔——誰叫四年前,耶律倍就向大唐稱臣了呢?

耶律德光如遭雷擊。

饒州軍已被解甲、已無將官,李從璟此時也不會輕易就信任他們,重發兵甲、歸還將官,但是這萬餘饒州軍,雖無戰力,但也根本就無需參戰,他們只需往唐軍身旁一站,表明自身立場,對契丹軍的殺傷力就無與倫比!

同是契丹軍,袍澤手足,並肩作戰,本是應有之義,而今卻投靠唐軍,對自身舉刀相向,這對那些仍在與唐軍作戰的契丹軍,將是莫大打擊!

那是大勢的此消彼長,那是士氣的翻天覆地。

對耶律敵烈在此時表露出來的忠心,李從璟很是滿意,他站起身,笑着點頭,“孤王身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又是帝國招討總使,統領所有王師,你如此忠心,孤王豈會不答應你的請求。耶律敵烈,孤王這就任命你爲大軍宣慰使,如何?”

耶律敵烈大喜,連忙拜伏在地,“末將,謹遵軍令!臣,拜謝秦王,拜謝陛下!”

李從璟笑意濃郁,“起來吧,不要讓孤王失望。”

耶律敵烈又是一番大表忠心,而後感動的涕泗橫流。

耶律德光面色僵硬,身子再無力氣,頹然坐倒。

李從璟看向耶律德光,微笑道:“耶律德光,你此行前來,所謂何事?你放心,有耶律敵烈珠玉在前,孤王心情很好,沒甚麼事是不可以談的。”

(本章完)

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二十一 教育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