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

耶律敵烈想要撤軍,是因爲他知道這場仗再打下去,饒州軍必敗無疑。身爲三軍主將,他必須要能認清戰場形勢,同樣,身爲三軍主將,有這樣的覺悟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想要撤軍只怕不易。這四周地勢空曠,盧龍軍又佔據高處,況且他們的遊騎到處都是,饒州軍根本無法遁走,而一旦盧龍軍發現我軍撤退意圖,必然不會聽之任之,而若是屆時盧龍軍大舉出動,於我軍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韓仲錫的這番話,字字錐心,耶律敵烈卻也知道那是事實。

“不如遣精銳斷後,拖住唐軍,掩護主力後撤。”

這個建議沒有得到耶律敵烈認可。若是沒有昨夜一戰,耶律敵烈或可遣嫡系精銳掩護大軍撤走,但昨夜苦戰精銳傷亡不小,卻是再無戰力完成這等任務了。嫡系精銳都不行,其它各部士氣更是低迷,就更經不住唐軍衝殺。

“莫如大軍佯裝撤走,實於半道設伏,待唐軍追趕而至,則殺唐軍一個回馬槍?”

說這話的人,換來的是耶律敵烈惱怒且鄙夷的目光。

這種伎倆對付庸將或許可行,但對付李從璟,根本就是自尋死路。盧龍軍中不缺精銳遊騎,草原地勢又遼闊,若是這樣李從璟都能中伏,那他也不至於能讓饒州軍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多種意見被否定之後,許久都沒有意見再被提出來。

因爲已經沒有意見可提。

於是衆人悲哀的發現,這仗繼續打下去,饒州軍必敗無疑,若是不打要走,饒州軍卻又走不掉。

這可如何是好?

韓仲錫自詡多智,這下也沒了主意。

倒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韓仲錫最後的進言是:“事到如今,大王只能先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中選擇一人效忠,而後求其分兵來援,掩護我大軍後撤。”

這個辦法倒是可行。

饒州軍之所以無法相互掩護後撤,不是兵力不夠,而是因爲全軍已無士氣,經不起唐軍幾度衝殺。而若是有耶律倍或者是耶律德光的部曲來援,一方面可以讓饒州軍重拾鬥志,另一方面,生力軍也是一股重要戰力。

而一旦饒州軍脫困,無論是加入耶律倍還是耶律德光,都足以讓他們兵強馬壯起來,對另一方形成絕對優勢——也就是說,只要耶律敵烈效忠、求援,耶律倍和耶律德光是極有可能答應耶律敵烈的請求的。

不得不說,這是最後的辦法,也不失爲一個良策。

但耶律敵烈在經過一番思慮之後,卻是沒有采取這個意見。

時間不多,耶律敵烈最後做出了決定——去找李從璟談判。

衆人當然不同意耶律敵烈以身犯險,他們並不是不同意這個方案,平心而論這也是一種方法,而且是能最直接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打不過就談,這也是兩軍對壘常有之事,但衆人不同意耶律敵烈去唐軍營地,說什麼也要李從璟出來,兩人在各自陣前談話。

“我軍境遇如何,諸位心知肚明,那李從璟豈能不知?最多再戰三五日,我軍必敗無疑,屆時盧龍軍兵鋒所向,你我皆無倖免之理。李從璟手握大勢,怎會多此一舉來陣前與本王談判?只有本王前去唐營,才能彰顯誠意。那李從璟說什麼也是

唐朝親王,聲名在外,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天下人的評判,此番縱然談判不成,料他也不至於對本王如何。諸位勿憂。”

耶律敵烈如是說道。不得不承認,他對李從璟可謂是頗爲了解。

衆人幾番勸阻不得,韓仲錫自告奮勇,要替耶律敵烈走一趟盧龍軍營,最終耶律敵烈還是沒同意,韓仲錫始終堅持,耶律敵烈拗不過,便答應帶他一同前去。

就這樣,耶律敵烈持節出營,只帶韓仲錫一人,就去了盧龍軍營前。

無論如何,作爲一個人物,耶律敵烈的這份膽量還是讓人欽佩。

李從璟正在吃飯,聽說耶律敵烈隻身前來談判,手中的筷子停了停,感到有些意外,不過旋即他就想到了耶律敵烈的用意,一笑之後繼續夾菜。

耶律敵烈來談判,或者說來求和,李從璟自然沒有不答應見面的道理。

李彥超問要不要擺一個陌刀陣,給耶律敵烈一個下馬威,李從璟搖頭否定了,他的器量還沒這樣小,要靠這種粗俗伎倆震懾、爲難耶律敵烈。

在等耶律敵烈的時候,杜千書好奇的問:“雖說饒州軍敗局已定,耶律敵烈卻也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起碼他還有最後一個選擇:向耶律倍或是耶律德光求援。這老匹夫爲何不作如此選擇,反而甘願冒險來跟我軍談判?”

“冒險倒是談不上,他算準了孤王不會對他動手,所以走一趟我軍營地也沒甚麼,說不得還能看看我軍虛實,印證一番我軍是否如表現的那般強悍,有沒有後勁不足的跡象。”

李從璟擦了擦嘴,讓人將飯菜收拾下去,“至於耶律敵烈爲何不向耶律倍、耶律德光求援,其中根由倒也不難推測。”

“還請殿下明示。”

“耶律倍與耶律德光已經在西樓對上,兩人現在到了真刀真-槍分勝負的時候,這些姑且不言。就說饒州軍加入到其中任何一方,固然會使那一方聲勢大振,但卻無法收穫壓倒性的優勢。因爲饒州軍加入其中一方,盧龍軍大可相助另外一方,這樣一來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李從璟語氣不急不緩,“要知道,饒州軍不過就是幾萬將士的戰力,而我盧龍軍一旦相助其中任何一方,代表的可是大唐帝國,分量不可同日而語,對人心向背和士氣增減的影響也不是饒州軍能夠比擬。這也就是說,饒州軍回援,最多能自保,並不能左右西樓戰場的局勢——長遠來看,甚至連自保都談不上。如此一來,耶律敵烈回援還有什麼意義,他便是回援了又能得到什麼?”

“這......便是姑且自保,難道還嫌不夠麼,耶律敵烈莫非還有其它奢望?”杜千書不解。

“這是自然。”李從璟喝了口茶漱口,“人們總是想要更多啊!”

放下茶碗,李從璟起身,來到大帳門口,山坡下,耶律敵烈已經被人領着進營,他繼續道:“耶律倍、耶律德光兩虎相爭,耶律敵烈從一開始就在待價而沽,打的是損公肥私的主意。眼下回援西樓既然沒有必要,不如不回西樓,求我一求,讓我放他回饒州去。”

“啊?”杜千書愕然不已。

“回饒州,從此不再插手西樓風雲,坐等西樓局勢明朗,而後效忠勝利的一方。只要他手中還有數萬大軍,日後就還是契丹軍界中的大人物,權勢地位都不會衰減——無論怎麼說,如今耶律

倍、耶律德光勢均力敵,日後西樓的勝者必是我大唐支持的一方,正是因爲看準了這一點,他耶律敵烈此時不與盧龍軍死磕,是爲不與大唐結仇過甚,對誰都說的過去,而且他在盧龍軍面前保存了相當多的契丹軍力,怎麼都夠他向契丹皇帝交代了。”

說到這,李從璟不禁哂笑一聲,問杜千書:“比起現在回西樓,最後極有可能落得一個慘敗而一無所有的下場,這豈非是再好不過的結局?”

杜千書怔怔無言。

“真是個老狐狸老匹夫!”良久,杜千書憤憤而罵,隨即拱手,“還是殿下看得透徹。”

李從璟擺擺手,“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當然,也不排除耶律敵烈此行前來,不過是借談判的幌子來拖延時間,好爲他向耶律倍、耶律德光求援亦或其它打算贏得時機——如果他一心爲國、想要戰勝盧龍軍的話。”

這個可能性倒是也有那麼一絲可能,不過杜千書明顯不相信,他在意的是李從璟的打算,“若是耶律敵烈真來求殿下放他一條生路,讓他回饒州呆着,殿下是否會同意?”

李從璟不置可否,“那就要看他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了。”

須臾,耶律敵烈到了帳外,李從璟這時早已回了帳中,李彥超將對方帶進帳來,李從璟高坐主位動也不動,完全沒有起身的意思,淡淡看着耶律敵烈向他行禮。

“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敵烈,見過唐朝秦王殿下!”耶律敵烈姿態拿捏得很好,行禮也是規規矩矩,表現出了相當大的誠意。

但是李從璟卻不滿意,這從他沒有絲毫回禮動作的表現中就能看得出來。

耶律敵烈躬身等了半響,也沒聽到李從璟的任何反應,無奈,他只得再行禮一回,大聲道:“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敵烈,見過唐朝秦王殿下!”

這回耶律敵烈得到了李從璟的迴應,不過迴應他的並不是他想象中的熱情客套,而是一聲冷笑。而後,又沒了聲響......

耶律敵烈知道李從璟這是在給他威懾,作爲談判一方,此時此刻,他當然不能一直軟下去,否則氣勢被壓住,待會兒的談判就沒法進行了。

“秦王殿下這是何意?難道唐朝的皇子,都是以這樣的‘禮數’迴應使臣的嗎?”耶律敵烈擡起頭。

李從璟發出一聲嗤笑,“你耶律敵烈也知‘禮數’二字?孤王還以爲面前站着的,是未受教化的野人呢。”

耶律敵烈臉上有了慍怒之色,“秦王無端如此侮辱在下,實在是讓天下人恥笑!”

“無端?”李從璟笑容冷冽,“看來你還不知道你錯在何處,那好,孤王不妨教教你,免得你待會兒被轟出營外,都還不知道爲何。”說着,李從璟身子稍稍前傾,神色嚴肅,語氣加重,字字擲地有聲,“孤王告訴你,大唐是君,契丹是臣!臣子見君,當自稱臣下,行跪拜之禮,而不是口口聲聲什麼南院大王,還把腰桿給我挺得這樣直!你官職再高,頭銜再多,也都是君王所賜!在君王面前,你只是臣子,與百官諸臣並無不同!天下禮數衆多,君臣之禮位在第一,你身爲臣子,豈不知恪守臣子本分?!”

一席話,如驚雷落地,斥得耶律敵烈也不由得一愣。

“耶律敵烈!”李從璟神色睥睨,眉宇間的威嚴不容觸犯,“還不給孤王跪下!”

(本章完)

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三十二 軍神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三十四 都試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三 神仙山(2)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六十三 陣斬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八 兄弟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四十四 忠誠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五十九 破城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五 神仙山(4)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