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

夜裡的戰鬥雷聲大雨點小,契丹軍撤走的太快,鼓譟半夜最後不過換來千餘人的斬獲,很多盧龍將領都不滿意。雖然嚴格來講殺敵過千也不能說少,但與起初兩軍一個步步爲營、兩面夾擊的大布局,一個從容反擊、調動三軍的大動靜,實在是有些不相稱。

李從璟固然狡猾,耶律敵烈卻也不笨,兩個高手過招,又是數萬人的大戰,自然沒有輕易覆水難收的道理,一方要讓對方傷筋動骨或者說一擊而潰,難度係數實在不小,也不是輕易就能辦到的。

作爲盧龍軍主帥,這一仗李彥超是沒能過到癮,雖說他也伏殺了耶律斥力,但在李彥超看來,那也不過就是一介匹夫罷了,根本入不得法眼。

夜裡契丹軍退卻的早,盧龍軍追擊也沒能佔到多少便宜,李彥超想着,耶律敵烈既然有一顆迫切求戰的心,在夜裡吃了這樣一個虧之後,今日應該大舉反撲,與盧龍軍好生較量一回纔是。

抱着這樣的念頭,李彥超下令盧龍將士嚴密佈防,萬萬不可懈怠。三軍將士得了軍令,少不得打起精神,重新佈置好鐵蒺藜、調試大弩、擦亮橫刀,就等契丹蠻子再衝上來,就給他們一個好看。

天亮後李從璟巡視軍營與各部昨夜戰況,在得知李彥超的安排之後,卻只是報以一笑,不做置評。

陪同在側的李彥超很不理解李從璟的反應,李從璟這副模樣分明就是另有看法,只是出於謹慎和周全方面的考慮,纔沒有讓盧龍將士放鬆備戰。

聽了李彥超的疑惑之處,李從璟也沒賣關子,“耶律敵烈怕是不會再大舉主動進攻了。”

李彥超大爲不解,“這是爲何?”

李從璟沒有直接回答,“方纔接到來報,耶律倍已率西征軍主力從黑車子室韋回軍,預計再過幾日,就會跟耶律德光在西樓城外對上。”

“黑車子室韋與韃靼部聯手,竟然沒能留住契丹西征軍?”

“對草原諸部而言,契丹仍舊是龐然大物,韃靼部能助黑車子室韋擋住契丹軍兵鋒,救得後者不被很快滅族,已是殊爲不易,哪裡還能奢望他們得勝?”李從璟語氣平淡,“耶律倍回師西樓是不可避免之事,接下來就看他如何面對耶律德光了。”

“耶律德光雖有精銳部曲,他在黃龍府的底子和招降的達盧古部族,都可稱悍勇,但沿途收攏的那些軍隊卻不過一羣老弱,耶律倍西征大軍本就連日大戰,如今又來回奔波,難免疲憊,如此看來,兩者或可一戰。”李彥超沉吟道。

李從璟笑了笑,“原本饒州駐紮有五萬精銳,只憑他們與西樓合力,就足以讓耶律德光吃不了兜着走。饒州軍是一股足以打破平衡的力量,任誰得了耶律敵烈支持都足以迅速擊敗對方,耶律倍應該也是察覺到了耶律敵烈的異志,這纔不得不趕緊回軍。”

“耶律德光本是先耶律倍一步到達西樓,無論是耶律敏主動打開城門,還是耶律敵烈助他攻城,他都能在耶律倍回軍之前進入西樓。不過可惜,如今饒州軍卻到了我們面前,西樓方面也變得雲波詭譎,耶律敏卻是沒有早早爲他開門的意思。如今,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的這場較量,就變成了他們各率本部的沙場對決,這場大戰,對他們兩人而言可都不會輕鬆。”

他看向山前的契丹大營,面露嘲諷之意,“耶律敵烈是老狐狸,打得一

手好算盤。先前他看到了耶律德光西進的勢如破竹,想要依附耶律德光斬獲從龍之功,孰不料此時盧龍軍突然北上,一日而克儀坤州,立即就讓契丹局勢有了變化,此時能打破耶律倍、耶律德光力量平衡的,就不止他饒州軍了。”

“因爲不想被盧龍軍頂替自身角色、搶了飯碗,所以耶律敵烈果斷南下阻擋盧龍軍北上。這樣一來,如果饒州軍擊敗了盧龍軍,那麼耶律敵烈仍能保持先前的分量,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中間擇主而事,若是饒州軍不能迅速擊敗盧龍軍,但他抵抗外敵,誰也不能指摘他的不是,最關鍵的是,到最後無論是耶律德光竊據皇位還是耶律倍平定耶律德光,他都有保護側翼的大功,足以更進一步,成爲契丹軍事方面的頭面人物。”

“與盧龍軍交戰,不說大勝,只要不敗,將盧龍軍阻擋在西樓之外,讓盧龍軍無法影響西樓局勢,耶律敵烈就是大功。而且,與盧龍軍作戰還有三個好處:一方面,他避免了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未分出勝負的時候做出選擇,可以從容待價而沽;另一方面,國內兩皇子爭權,而他獨擋外敵,這足以讓他在戰後收穫巨大威望,甚至位極人臣也有可能;其三,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相爭,本部嫡系大軍都將遭受重創,那麼戰後耶律敵烈的饒州軍就是契丹國的軍界基石,他個人若是再有野心些,什麼事都是可以嘗試的。”

說到這裡,李從璟停頓了一下,笑意濃厚,“與盧龍軍作戰,能勝則好,不能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是最穩妥之舉,這是耶律敵烈個人意志。此外,國中大亂,皇帝與叛臣兵戎相見,烽火點燃了國都,此時的饒州軍將士,哪裡還有多少心思抵抗外敵?更何況饒州軍屢經敗仗,軍心渙散,便是耶律敵烈想要與我大戰,卻也是不可得的了,繼續貿然來攻,失敗的可能性就大了,這是現實因素。”

李彥超沉思良久,待他想透其中關節,不禁大爲感嘆。這時他忽然響起儀坤州之戰後,盧龍軍聽聞饒州軍南下,諸將皆欲回守儀坤州,而李從璟卻執意本上的事,“當日饒州軍南下,而殿下不願回守儀坤州,銳意北上擊潰饒州軍,便是因爲那時殿下就已看破了這些隱情,知曉我軍定能戰勝耶律敵烈?”

李從璟沒有隱瞞,“差不多。”

李彥超長嘆,“殿下深謀遠慮,目光長遠,我等萬萬不及也!有殿下運籌帷幄,我軍何愁不勝!”

李彥超已經想得很長遠,能看出李從璟彼時的想法,這點殊爲難得,但實際上仍是不夠長遠。

契丹有今日局面,大到耶律倍與耶律德光兄弟相爭,小到耶律敵烈率優勢兵力而不敢放手一搏,說到底,還是李從璟八年前那番佈置的後續作用。

八年前,李從璟與耶律倍聯手,而後助他繼位爲契丹皇帝,纔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

因爲有了耶律倍成爲契丹皇帝,纔有今日耶律倍西征、耶律德光與述律平反攻西樓,纔有契丹國中的連續大亂,纔會使得耶律敵烈由國之棟樑,變成投機奸臣,纔有唐軍在草原來去從容,大逞威風的時候。

真論起來,上到契丹皇帝你死我活的爭鬥,下到尋常軍士面對唐軍的士無戰心,李從璟對契丹的削弱,又豈止是國土的限制、軍隊的損耗?

甚至耶律敏這個日後註定會大放光彩,且會對大唐十分有利之人的出現,

雖說是李從璟的無心插柳之舉,但何嘗不是蝴蝶效應下的一種必然?

雖說自己下了一盤通天大棋,李從璟仍是沒有居功的意思,聽了李彥超的話,他微微搖頭,環顧諸將,正色道:“大軍能勝,最爲緊要之處,不在孤王運籌帷幄,而在三軍將士齊心協力,上報家國爲君分憂,下遵軍令勇往無前。將士忠勇,大唐如何不勝?”

衆人紛紛稱是。雖說對李從璟不居功自傲,而體恤將士辛勞的性子早已習慣,諸將仍是不禁肅然起敬。

李從璟不自誇當然有他不自誇的道理,這不是因爲他半點虛榮心與私心都沒有,而是作爲帝國皇長子、日後的大唐皇帝,他根本就沒必要往自己身上貼金,相反,他更應該往帝國將士身上貼金,只有這樣,將士們才能受人尊敬,他們才能更加忠心耿耿、勇敢的爲國征戰,使得帝國更加強大。

對於李從璟而言,還有什麼比帝國的強大更重要?如果說私心,這就是他最大的“私心”——這也是他的目光長遠之處。

至於區區虛榮,“於我如浮雲”。

“耶律敵烈身爲國之大將,臨變卻不思匡扶社稷,不思爲君王分憂,卻只想着自身利害,將自身侷限於些許權力地位之爭中,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實在是目光短淺、胸襟狹小之輩。”李彥饒感慨,面露不屑之色。

“通光二年豐、勝一役時,耶律敵烈便已是南院大王,位高權重,勢力龐大,也算是受萬人敬仰。因爲在豐、勝和渤海接連吃了大虧,本該被貶謫,然因耶律倍新登地位,根基不穩,亟待各方支持,耶律敵烈遂又被重用。在權勢的高峰與低谷之間徘徊過,難免對人情冷暖體會的更加深刻一些,如今耶律敵烈年紀已經不小,走不出個人權勢的圈子也不難理解。”對此李從璟倒是並不諱言。

李彥饒仍是嗅之以鼻,“這等老匹夫,勝之易如反掌!”

李從璟笑而不語,也算是默認了李彥饒這句話。

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到了一定層次,比拼的就是眼界與胸襟,耶律敵烈如此珍惜自身羽毛,行事自然難免束手束腳,這等對手,便是手握十萬雄兵,李從璟又何懼之有?

徐旌忽然道:“按照殿下的推斷,耶律敵烈接下來恐怕要採取守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畢竟他的目的,是隻需讓我軍無法抵達西樓即可。照這般說來,以耶律敵烈這老匹夫的狡猾之處,他會不會以攻爲守,做足了與我軍拼命的架勢,來矇蔽我等,使我軍不敢輕舉妄動?”

徐旌的這個想法合乎情理,耶律敵烈再不堪那也是耶律敵烈,是契丹南院大王,在軍事上的造詣仍舊不是常人可以比擬。

李從璟卻只是淡淡一笑,“不會。”

徐旌怔了怔,滿臉不解,李從璟卻沒有再繼續作答的意思。

最終還是杜千書爲他解答了疑惑,“耶律敵烈固然狡猾,但就是因爲他狡猾,他纔不敢輕舉妄動。以攻爲守,矇蔽對手,這等手法看似高明,卻也得分對手是誰。在殿下面前用這樣的伎倆,殿下又豈能看不破,那耶律敵烈豈非是自尋死路?要知道契丹軍來攻,一旦被我軍抓住機會反戈一擊,就極有可能趁勢衝進契丹營中,若果真如此,耶律敵烈豈非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他還不至於這般愚蠢。”

徐旌一想也對,頓時汗顏。

(本章完)

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七 神仙山(6)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十二 襲營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十三 勝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四 神仙山(3)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九 破軍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