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

在契丹軍士看來,原本今夜雙方遊騎、勇士在捉對較武,聲勢又鬧得那般大,兩軍將士的注意力都該被此事吸引纔是,那麼他們驟然發動襲擊,必定會讓唐軍猝不及防,加之他們又有同伴背後偷襲,兩面夾擊之下,唐軍焉能不驚慌失措,又加之那盧龍軍主將李彥超,在山前被耶律斥力埋伏擒殺,待到傳首營前時,唐軍豈有不心驚膽顫,倉皇逃竄的道理?

先前先鋒潰敗,萬騎大軍最後活着匯合主力的,不過十之一二,這些人雖然暫時活着,卻被耶律敵烈罵的狗血淋頭,若不是戰事還未結束,只怕是早就悉數貶爲奴隸了,如今不少人都隨在軍中,自然是迫不及待在今夜一雪前恥,好重新奪回尊嚴和地位,這些悍不畏死之徒,耶律敵烈都是用在前陣的。

凡此種種,今夜契丹軍若是不能高歌猛進,那天理何在?

可惜的是,人們總是以爲自己站在天理一方,所以天理也該和自己站在一起,殊不知天理高高在天上,對凡人從來都是不屑一顧。

出乎契丹軍意料的變故,或者說最先被契丹軍察覺到的變故,出現在正與耶律斥力較武的李彥超身上。

耶律斥力,乃是耶律敵烈近年來網羅契丹驍勇之士,所得最大的收穫,其人騎射技藝之精湛,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凡是與契丹勇武之士較藝,沒有不勝的,耶律敵烈今夜之謀劃,第一個關鍵點便在耶律斥力身上,若是耶律斥力不能挫敗盧龍諸將,逼出李彥超,那麼耶律敵烈吸引盧龍軍注意的計劃也就不能得逞。

耶律斥力沒有讓耶律敵烈失望。

黑夜較武,視線本就大受影響,雖說此地篝火鼎盛,火光映照之下四周亮如白晝,但那不過是誇張之詞罷了。

李彥超上來與耶律斥力對射一箭,礙於光線問題,加之各自都有閃避,誰也沒射中誰,而後兩人縱馬奔馳,短兵相接,還是誰也沒能奈何誰,最後雙方回身再射,李彥超沒中,耶律斥力中了......甲冑邊緣,並沒有什麼用。

隨後雙方你來我往,好生鬥了幾個回合。

雙方將士也齊聲吶喊助威。

然而就在一次錯身之後,變故陡生。

不知何時潛行到附近的盧龍精騎,竟然趁着耶律斥力調轉馬頭的功夫,從夜幕中衝殺了過來!

篝火雖然亮堂,但照射的範圍畢竟有限,否則耶律斥力也埋伏不了李彥超。

當耶律斥力發現對方的埋伏時,想要逃走已經晚了,對方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分明就是早有準備,而耶律斥力的同伴,更是來不及救援——因爲耶律斥力剛好衝到了山坡那邊。

耶律斥力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本來是他埋伏李彥超的,現在卻成了李彥超埋伏他!耶律斥力本就號稱契丹當下第一勇士,自然心高氣傲,原本想着憑藉自身戰力,試着將李彥超拿下,若是不能成功再呼喚伏兵——就李彥超方纔表現的戰力來看,他原本是很有把握的!

殊不知,李彥超竟然也藏了伏兵,而且還先他一步出動!

面對一擁而上的盧龍精騎,耶律斥力雖然臨危不亂,奮力抵抗,但身陷敵圍,雙拳難敵四手,再加之伏兵又都是李彥超精心挑選的悍勇之士,耶律斥力哪裡有機會脫困?

不等耶律斥力多抵抗幾合,李彥超回身殺到,他在馬上挺身,長槊一劈,一下就將耶律斥力的馬刀劈飛!

耶律斥力大驚失色,萬萬沒想到李彥超一擊竟能劈飛他的馬刀,雖說他方纔左支右擋,這一下應對的有些倉惶,但按照先前與李彥超過招的經驗來判斷,李彥超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力道!

然而李彥超沒給他想明白的機會,一槊劈飛他的馬刀之後,下一槊就將他斬落馬下。

跟上去又一槊刺穿耶律斥力的胸膛,李彥超這才冷哼一聲。

“如此孱弱無力之輩,竟然也是契丹第一勇士?”李彥超收起馬槊,毫不理會身後悲憤交加的契丹軍士,策馬揚長而去。

起初示敵以弱,而後搶先發動伏兵,最終雷霆解決耶律斥力,贏下這場爭鬥,正是他臨行前李從璟那句“不許敗、只許勝”的真正含義。

耶律斥力還以爲李彥超不過如此,還妄想依仗自身勇武堂堂正正拿下李彥超,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振奮契丹的軍心,殊不知,這一切都是李從璟的套路。

李彥超回營的時候,正是徐旌向後山契丹軍發起掩殺行動的時候,他策馬回到營中後,山前的契丹軍已經開始衝擊盧龍軍營地。

盧龍將士在李彥饒的指揮下,有條不紊應對契丹軍衝營。

一場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見到李彥超,李彥饒連忙上前問:“得手了?”

李彥超將耶律斥力的人頭遞給李彥饒,“一切皆在殿下預料之中。”

李彥饒接過那顆血淋淋的人頭,端詳一陣,嘖嘖讚歎道:“真是一顆大好的頭顱!”說罷,將人頭丟給身旁的親衛,“看看哪處營壘受契丹軍進攻最烈,便將這顆人頭送給營前的契丹軍。”

親衛得令,提起人頭就走。

盧龍軍營地各處都亮起了無數火把,火光在契丹軍近營的前一刻,陡然比先前亮了數倍,這就使得契丹軍士完全暴露在盧龍將士面前。爲應對契丹軍衝營,盧龍將士將無數鐵蒺藜撒在轅門前,又在門前擺起數排拒馬——因爲時間的關係,拒馬製作的不多,不太夠用,盧龍將士便索性將長槍插進地面,斜指營前,佈置成密集陣型。

最後,因爲事先準備的緣故,營中的強攻勁弩盡數抵達轅門和容易遭受攻擊的地方,將士們列好陣型,蓄勢以待,那些契丹軍士一進入射程,便是箭雨如蝗,當頭淋下。

無數契丹軍士連轅門、柵欄都沒摸着,就紛紛倒在了路上。

饒州軍步騎參半,攻營以步卒爲主,便是如此,盾牌也沒能成爲他們的保-護-傘,畢竟盧龍軍中的大弩威力強勁,可非盾牌能夠抵擋。

契丹軍士也算頑強,眼看前陣同袍接連倒下,盧龍將士防備嚴密,仍是踩着同袍身體不停進攻。在他們看來,盧龍軍的強勢只是暫時的,只要他們堅持兩面夾擊,盧龍軍早晚必潰。

直到契丹軍士半覆蓋半掃除了鐵蒺藜,在長槍陣、拒馬陣前也丟下無數屍體,他們終於意識到了不對勁。

發現不對勁的當然是耶律敵烈。

身爲主帥,他早已無法安坐帳中。

因爲身在棋盤之外,看棋局自然能清楚一些,放眼望去,唐軍營地穩如泰山,防備嚴密,雖戰事激烈,卻無一處生出亂象,契丹軍士猛攻半個時辰,在唐軍強弓勁弩面前,竟然連唐軍的第一道防線都沒有突破!

更叫人不解的是,唐軍後營依然人聲鼎沸,但偏偏唐軍應對前營契丹軍,完全是有條不紊的狀態,壓根就沒人去向身後看一眼,完完全全是不擔心身後有變的模樣,就像後營的熱鬧景象跟他們半點兒關係都沒有!

耶律敵烈臉色逐漸變得不好看,慢慢鐵青了起來。

眼前的景象,哪裡是叫人不解,分明就是可恨!

在繞道後山偷襲唐軍後營的潰兵回來之前,耶律敵烈下達了全軍撤出戰鬥的命令!

“李從璟這小兒,把本王當猴子耍!”一時半刻看

不出來,這都半個時辰了,耶律敵烈豈能一直看不出來?那唐軍後營的混亂景象,分明就是李從璟製造的假象,目的就是讓耶律敵烈以爲耶律努哈爾偷襲得手,而讓契丹大軍去唐軍防備嚴密的前營送死!

耶律敵烈惱羞成怒,氣得渾身顫抖,就是這半個時辰的時間,那些去唐軍前營看似是“猛攻”,其實是“猛送死”的契丹軍士,傷亡少說已是好幾百。

他氣的不是那好幾百契丹軍士的傷亡,而是被李從璟赤裸裸的戲耍了一回。

在全軍撤退的命令下達後不久,渾身是血的耶律努哈爾狼狽逃回,一見到耶律敵烈他就跪倒在地,委屈的向對方哭訴:“唐軍早有防備,埋伏了重兵在後山等候,他們一動手就成包圍之勢,掐斷了末將撤退的路線,末將好不容易纔突圍回來......”

“滾開!你這蠢狗一樣的廢物!”耶律敵烈一腳將耶律努哈爾踹翻,恨恨走進營帳,再也不想看眼前大軍的敗退景象。

盧龍軍前營,契丹軍開始後撤,李彥饒看了一眼轅門前的情況,見鐵蒺藜已經被清理了個乾淨,遂對李彥超笑道:“蠻賊要回撤,我等豈能不送上一送?”

“送!當然要送!來而不往非禮也!”李彥超很大氣。

火光下,長槍陣、拒馬陣被收起,一座座轅門大開,洶涌的鐵甲洪流殺出,呼喊着向敗退的契丹軍殺去,不多時,滿山坡都是追殺契丹軍的盧龍將士。

一直追殺到契丹營前,盧龍軍才盡興而歸,一路高歌,囂張到了極點。

耶律敵烈坐在大帳中,陰沉着臉一言不發,一直到天明。

韓仲錫木然站在他身旁,雙目失神,像是靈魂給鬼勾走了一般。

天亮前,傷亡統計送到了耶律敵烈面前。

僅僅半個多時辰的戰鬥,正面出擊與繞道後山的部曲,傷亡加起來已然超過了一千。

初至萬馬坡就遭遇這等失敗,可謂是當頭一棒。

耶律敵烈知道這一戰他打的有些急,但唐軍佔據了萬馬坡有利地形,一開始饒州軍就失了先機與主動權,趁唐軍立足未穩給予其重力一擊,以爭取有利形勢,這是耶律敵烈必須要做的嘗試。

是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想一戰定乾坤,將唐軍擊敗,他知道這不可能,因爲對方是盧龍軍,是李從璟親自率領的盧龍軍。

歷史早已證明了對手的強大,耶律敵烈還沒自大到認不清現實的地步。

然而無論如何,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耶律敵烈有苦說不出。

耶律敵烈這一戰打的急,還有一個他不得不急的理由。

因爲西樓的態勢,或者說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相爭的態勢。

耶律敵烈乃是軍中宿將,他自然知道,一旦國中內亂,三軍將士根本不可能有心思抵抗外敵。

現在契丹國中已經亂了。

在抵禦盧龍軍時,契丹軍遭遇了一連串無法抗拒的失敗,盧龍軍驍勇善戰、李從璟謀劃得當固然是根由,但在耶律敵烈看來,國中生亂導致軍無鬥志、士無戰心,纔是最重要的原因。

“怎麼就這麼巧,爲何盧龍軍來犯,會與殿下起兵幾乎同時......皇上西征,殿下起兵,唐軍北來,西樓人人自危,契丹這回要亂成何種模樣?”天亮了,耶律敵烈卻覺得眼前仍是一片黑暗,“傳言李從璟曾先後與殿下、北院宰相會面,說是他挑起了契丹的全面內亂,是他要調換契丹的皇帝,難道事情果真如此?”

耶律敵烈不敢再想,再想就太恐怖了,他怕到時候連他都要失去與唐軍作戰的意志。

(本章完)

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十三 勝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三 神仙山(2)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三十二 軍神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六十四 相救章八 兄弟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二十 晉王令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