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

李彥饒雖說還談不上是名將,但他智勇兼備、行事周密,卻是無愧於良將之稱了。既然得知契丹先鋒來襲,李彥饒便不再讓諸將七嘴八舌討論局勢,當下拿出主將該有的氣度,將戰事佈置一一安排下去。

因了徐旌部曲回報契丹軍動向及時,李彥饒得以先做應對,然而算其腳程,距離萬馬坡卻是不遠了,對方留給李彥饒的時間並不充裕,好在盧龍軍訓練有素,將校中沒有濫竽充數之輩,加之三千將士本也不多,軍令下達之後,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倒也沒有超出時限就準備完成。

話分兩頭,且說契丹萬夫長率領契丹先鋒趁夜而行,打的的確是出其不意,夜襲唐軍營地,將其一舉擊潰的主意。李從璟知曉萬馬坡的險要之處,作爲土生土長的契丹人,萬夫長自然也曉得一二,唐軍先鋒退守萬馬坡,打的什麼主意並不難猜到,萬夫長也不是傻子,哪能不曉得爭奪此地的重要性。

再者,白日裡折損了數百兵馬,這可是口惡氣,萬夫長怎麼都咽不下去,同時他也知道,數百人的斬獲對三千唐軍而言已是不小,對方很可能因功自傲,夜裡疏於防備,如此,正好讓他有偷襲的機會。

不過萬夫長也不敢大意,他打定主意,有機會就把握機會,但若是唐軍防備嚴密,他也不強求,畢竟他兵力佔優,明日還有機會。雖說前者容易功成,功勞也容易撈得很大,但行軍作戰貴在謹慎,萬夫長深知唐軍狡猾,萬萬輕視不得。

眼看萬馬坡在即,唐軍營地的燈火已能望見,萬夫長一顆沒踏實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路上他們已經發現了幾處唐軍的崗哨,不多,但也不少,在合理的範疇內,看來唐軍沒有疏於防備,但也沒有加強戒備,這是好的局面,唐軍的一切如常即意味着他們能做到出其不意。

萬夫長軍中有幾名射鵰手,那是耶律敵烈專門派給他的,用他們解決了路上的唐軍崗哨,萬夫長得以帶軍迅速摸近萬馬坡。

在唐軍營前不遠不近的地方停下來,萬夫長先是遣了幾波探子,偷偷摸上去查看唐軍營地的情況,順便解決路上的唐軍崗哨。

眼看月過中天,已近寅時,摸去查看唐軍營地的哨探回報,唐軍營地的設防很正常,略顯嚴密,無論是轅門還是箭樓,都能看到唐軍值夜士卒的身影。

萬夫長心頭大定,當即下令全軍準備襲營。

若是唐軍防備不嚴密,說不得他還要躊躇一番,怕那是唐軍的誘敵深入之計,但唐軍防備既然正常而且略顯嚴密,萬夫長就放下心來——他有萬人,對方縱然防備再嚴密,也不過三千人,驟然襲擊之下,對方哪裡抵擋得住?

先前萬夫長看準的唐軍鬆懈,是唐軍將校的鬆懈,是沒有其它多餘想法、佈置,該吃吃該睡睡的一種狀態,而不是士卒都抱着酒罈子大呼大叫,連值夜都荒廢了——要鬆懈到這種程度,也是少見。

既然唐軍沒有防備,也沒有故意露出破綻,萬夫長再不猶豫,下令全軍出擊。

當即,軍士紛紛上馬,緩緩抽出馬刀。

在先遣隊解決完唐軍轅門、角樓處的崗哨時,契丹大隊人馬已經趁着夜色掩護到了營前不遠處,隨着先遣隊銳士打開轅門,萬夫長一聲令下,全軍再不作絲毫掩飾,以最快的速度,嗷嗷叫着殺進唐軍營地。

勢若奔雷。

黑夜頓時支離破碎。

潮水般涌進唐軍營地的契丹大軍,前陣一個勁往裡衝,力求一口氣直達營地最深處,不給唐軍有反應和聚攏將士的機會,後陣則衝進一個個營帳,撲向營帳裡的唐軍鋪位。

見着“唐軍”,契丹軍士二話不說,舉刀就殺。面前的“唐軍”應該也是懵懵懂懂,還沒反應過來,就讓契丹軍士給砍翻在地。一時之間,契丹軍攻勢兇猛,無人可擋。

三千人的營地本也不大,縱馬深入其中不過是片刻間的事。

但是漸漸的,契丹軍士中有些機靈的,就發現不對勁了。

首先,契丹軍士衝進營中也有一陣子了,殺了不少“唐軍”,但卻沒聽見營地中的唐軍敲響警鐘,也沒見有唐軍從營帳衝出來迎敵。

其次,那些被他們斬殺的“唐軍”,不是坐在地上“瞌睡”,就是依靠在柱子上“打盹兒”,被他們一刀削過,叫都沒叫喊一聲,就倒在地上不動了。

所有的“唐軍”,既沒動過,也沒叫過!

雖然地上到處都是酒罈,唐軍看起來像是今夜慶功時喝醉了沒什麼意識的,但這麼久都沒人起來反抗,也太離譜了些。

這不僅耐人尋味,更叫人反應過來後膽戰心驚!

“萬夫長,不對勁,唐軍太少了!”

忽然間,一名契丹千夫長慌慌張張跑到萬夫長面前,焦急的大喊。

“啊!呼哧納蘇爾,怎麼是你?!”

同時,另一頂營帳中,剛砍死一名“唐軍”的契丹軍士,忽然發現那名“唐軍”他竟然認得,還是白日隨那名千夫長出戰後沒能回來的傢伙......

“萬夫長,這頂營帳中的‘唐軍’都是死的!”

又一名百夫長跌跌撞撞跑到萬夫長面前大喊。

“那是我們的人,是白日裡出戰沒回來的人......”

“萬夫長!沒看見一個主動迎擊的唐軍!”

“萬夫長!後營,沒有......沒有一個唐軍!”

“萬夫長......”

萬夫長臉色一變再變,須臾便如山崩,聽到這裡,他再也無法讓部曲繼續彙報下去,顫抖着嗓音大喊:“有埋伏,快走......”

然而,他走不掉了。

......

“佈置了這麼多死人充作我軍將士,就是爲了不讓你們過早察覺到異樣,如今你們既已深居營中,又何必着急出去?”李彥饒居於高處,俯瞰營盤,燈火中的萬夫長很好辨認。

有句話他不願說,其實營地中的唐軍將士,也不盡是今日被他們斬殺了的契丹死卒,至少轅門、角樓上的就不是,否則契丹軍極有可能都不會衝進營地,衝進去之後也不會反應的那麼慢——那是盧龍軍今夜設伏必須付出的代價。

嗯,那些人是在儀坤州投靠了唐軍的契丹俘虜。

李彥饒看向身旁的徐旌,對方沉腰開胯,正張開一張大的離譜的長弓,搭在弓弦上的箭也大得很,他的臉色很猙獰,一雙銳利的鷹目更是攝人心魄,叫人不敢直視。

“擒賊先擒王,就指着你這一箭,可別射歪了。”李彥饒提醒他。

嘣的一聲,弦顫,如蟬翼,嗡鳴不止,箭出,似流星,眨眼不見。下一瞬,營中的契丹萬夫長像是被重錘砸了一下,身子猛然一歪,掉落馬背。

“卑職從未失手過。”徐旌收了長弓,略微仰首,既傲慢又淡然。

李彥饒勾起嘴角,笑了笑,既淡然又嗜血。

一箭出,千軍動。

埋伏在營地邊角帳篷裡的將士掀帳而出,手中點燃的炸藥包朝着密集的契丹人羣中不停丟過去,轟隆的爆炸聲中,火光沖天,四周在剎那間比白晝更亮,如日墜落。

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接連響起

極度刺眼的白光中,契丹人羣中血霧篷起,馬倒人飛,慘嚎連連。

場面頓時混亂不堪,馬受驚而奔,人惶恐而逃,衆人叫嚷着“有埋伏”“中埋伏了”等話,你擁我擠,爭相後撤。

數十聲驚雷之後,盧龍將士已經出現在營地外圍,強攻勁弩齊發,箭矢如雨而下,黑盔黑袍的盧龍將士,呼喊着殺向營地中的契丹軍士。營地中,地面塵土飛起,冒出一團團盧龍甲士,輜重車輛布簾脫落,衝出一批批精銳士卒。

營外山坡各處,亮起無數火把,火把前,展開無數旌旗,旌旗下,戰鼓擂動,人影幢幢。

營中的契丹軍士無不驚駭四顧,鼓聲如鬼聲,人潮聲如噩夢,將他們包圍其中。黑夜中的山坡上,遠近燈火連連,如星海倒懸,不知有多少唐軍,正向他們圍殺而來。

今夜,他們不是偷襲,而是遇襲,不是他們破營,而是中伏!

距離營地只不過兩三百步的山坡上,忽的亮起一面巨大王旗,上書一個碩大的“秦”,威嚴如神明。王旗下,一人身着明光甲,負手而立,冷冷看向營地。

“李......李從璟!”

“是唐朝秦王,是李從璟!”

“李從璟來了!”

“跑!快跑!”

“中埋伏了!”

“唐軍主力在此埋伏,快跑啊!”

倉惶的聲音四處驚起,遠近的契丹將士聽聞了,也不知是誰在叫喊,更分不清是不是他們的同伴在叫喊,但那面王旗還有王旗下的身影,他們卻看得一清二楚,營地內外遠近各處奔殺而至的唐軍,他們卻看得明明白白。

萬千契丹軍士,遂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許多人從山坡上滾落而下,帶着更多人連滾帶爬,由是自相踐踏而亡者,不計其數。

唐軍步騎,尾隨殺來。

是役,契丹萬騎大潰,唐軍一路追殺,至天明方回。

所謂饒州先鋒,自此不復存在。

李彥饒、徐旌,一戰成名。

......

戰報傳到李從璟手中時,大軍距離萬馬坡已經只有半日路程,覽罷戰報,李從璟也禁不住連聲稱讚。

“將計就計,反客爲主。李將軍這一戰打得精彩,勝得也是酣暢淋漓,我等僅是瀏覽戰報,都不由得精神一振!”杜千書也讚歎不已。

李從璟笑道:“徐旌洞察先機,是此戰能勝之關鍵,李彥饒排兵佈陣,虛實相間,更是高明,然而此戰最爲緊要之處,其實是一連串的細節佈置。李彥饒智勇兼備、行事周密,的確是名不虛傳。”

“殿下高見。”杜千書拜服。

“盧龍兵精將勇,邊軍人才輩出,此乃大唐之幸事啊!”李從璟感慨道。

李彥超接過話茬,嚴肅道:“依末將之見,這些其實都是殿下的功勞。”見杜千書等人都望過來,李彥超語氣更足了些,“邊軍精銳,是因承襲殿下坐鎮盧龍時立下的種種典章規制;人才輩出,更是因爲殿下在幽州設立了演武院。有此二者,再經戰事,三軍豈能不精銳,將校豈能不揚名?如是觀之,殿下曾於幽州立下百年功業!”

李彥超有感而發,“當年,人人稱頌殿下是‘幽雲之福’,但依末將看來,更該說殿下是‘大唐之福’纔對。”

杜千書肅然點頭,連稱有理。

李從璟哈哈大笑,“好你個李彥超,多時未見,不料你這溜鬚拍馬的功夫已是臻至化境,這般當面奉承孤王而臉不紅心不跳,真是當得恬不知恥四個字!”

(本章完)

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八 兄弟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十六 決心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六十七 搜刮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有關李嗣源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