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

少頃,李彥超等盧龍軍將領到了,包括先前一步返回的李彥饒。衆將披甲而來,無不精神抖擻,兀一進帳就叫帳內充滿金戈之氣。見禮之後分次落座,鐵甲環佩之聲如風過疏竹,諸將眼巴巴望着李從璟,目光中滿是激動之色,如李彥超所言:“盧龍全軍上下,厲兵數載而無一戰,好比多年不知肉滋味,嘴裡都淡出了鳥來!”

李從璟坐在帥位,莫離等人各居左右,他沒着那套量身定做的明光鎧,只是一身青袍,雖則如此,戎馬多年積澱下的殺伐之氣,卻是在他眉眼間展露無遺,長髮青袍,此時更叫他倍顯儒將氣質。

“國之所以有甲士,在爲國所用也,若不能征戰沙場,甲士便成了閒散之人,養之無益不說,久而久之也會成爲空架子,爲世人所輕視。今日孤王召集盧龍軍於芙蓉鎮,便是要爾等再度爲國出戰,討逆賊,擊不臣,沙場建功,彰顯我大唐軍威。”李從璟環顧諸將,話音雖不重,卻擲地有聲。

“盧龍軍數載未戰不假,但請殿下相信,盧龍軍兩萬將士,卻沒在這些年落下本事,成爲空架子!”李彥超胸膛拍得砰砰作響,“只要殿下一聲令下,盧龍軍翻山渡河,越長城、入草原、殺蠻賊,絕不會比當年差了!”

李從璟微微頷首,算是認可李彥超所言,“盧龍將士如何,沒有人比孤王知曉得更清楚,論及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盧龍軍當數當世精銳,如若不然,大唐也不會將鎮守帝國北境的任務交予爾等。”

話至此處,李從璟稍作停頓,而後意味深長省視衆將,“然則,此番孤王召集爾等,將要發兵北上,進入草原作戰,根本意圖何在,爾等可清楚知曉?”

李從璟此言一出,衆人面色各異,不乏面面相覷者,卻都一片默然。

在座都是盧龍軍高級將領,契丹形勢如何,自幽州出發前李彥超便已向衆人通報過,耶律倍西征、耶律德光舉事的細節,能知曉的衆人都知曉,然而深究此番出兵的根由,衆將卻知之不深。

甚至不乏有思維活躍的,認爲此戰值得商榷。

爲何?

凡戰,必有戰略目標,有發動戰爭要達到的目的。那麼此戰的目的在何處?

耶律倍、耶律德光兄弟相爭,是契丹內耗,原本兩人實力相當,鏖戰之下,自然能最大限度消耗契丹國力,大唐大可冷眼旁觀。

既是如此,盧龍軍北上,幫誰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畫蛇添足。

況且,耶律倍爲應對盧龍軍北上,本有佈置,此番唐軍出長城作戰,必然不會輕鬆。盧龍軍只有不到兩萬之數,且多爲步卒,如今的契丹雖稱不上全民皆兵,卻也差不了太多,主力乃是騎兵,在千萬裡草原上,盧龍軍無論如何佈置戰術,天然的劣勢是掩蓋不了的。

凡此種種,構成此戰值得商榷之處。

李從璟見衆將不言不語,佛然不悅,“諸位都是盧龍柱石,昔年頗受孤王教導,乃帝國所依仗固北境、拓新疆之利刃也,今集大軍於此,大戰在即,卻對戰爭意圖都沒有見解?”

他這一皺眉,不怒而

威,帳內都是久歷血火之輩,沙場宿將,一見他這番模樣,卻無不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面色皆顯尷尬。

最終還是李彥饒接過話,起身抱拳道:“回稟殿下,此戰意圖,我等雖有推測,然恐有遺漏,還請......”

李從璟揮手打斷他,“既有推測,且先說來。”

“是。”這般天氣,李彥饒的額頭已可見細汗,他理了理思路,“四年前,我等隨殿下轉戰渤海、馬踏西樓,最終逼死阿保機,大敗契丹,扶耶律倍登位,使大唐國威再度彰顯於草原,令草原諸部無不對大唐俯首稱稱臣,此乃國之盛舉。今,耶律倍背信棄義,不顧當年協議,執意出兵黑車子室韋,僭越臣子本分,置大唐天威於不顧。若大唐棄之不理,必使帝國威嚴大爲折損,此不利於帝國長遠之計。”

說到這,李彥饒擡起頭,語調也中氣十足起來,“盧龍軍雖寡,此戰雖難,然將士可死,甲兵可折,國家尊嚴斷不可沒!出兵草原,揚我國威,此正當其時,捨我其誰!”

這一番話,不說石破天驚,卻也字字千鈞,李彥饒話音落下,頓時引起衆人共鳴,不少人都呼吸急促。

“好!說得好!”李從璟撫掌而贊,示意李彥饒坐下,又看向諸將,“這纔是我大唐將領該有的風度、氣概!孤王希望諸將記住,大唐的軍隊,以護君民、擊不臣爲使命,任何一場戰爭,皆是爲國而戰,衆將士皆要以國家之立場,來堅定奮戰之心!”

“末將謹遵秦王之教!”諸將齊齊起身,皆奮然抱拳,大聲應諾。

衆將歸位之後,李從璟緩和了語氣,看向諸人的目光頗顯殷切,“方纔李彥饒說的不錯,但孤王發動此戰的用意,還不止於此。自天成元年以來,大唐與契丹來往日盛,通商更是頻繁,得益於此,現今契丹國中,有許多大唐子民。此番耶律倍、耶律德光刀兵相見,必使契丹國中大亂,兵馬橫行之下,勳貴尚且不能保全,遑論平民?”

ωwш.тTk án.co

“又且,爲掠多資源,支撐戰事,大唐商人的財富定會引起雙方覬覦,到得那時,各家性命更是危如累卵。今,孤王親率盧龍軍出關北上,就是要以帝國軍威告訴契丹人,膽敢犯我大唐子民者,無論是誰,定叫他死無全屍!”

“帝國軍隊,由帝國子民組成,理應護衛帝國子民周全,軍隊若不能保全國家百姓,若不能爲國家百姓出戰,便是再精銳善戰,與糞土何異,要之又有何用!”

衆將聞言,先是震驚,繼而無不握緊雙拳,目光熾烈。

同光之前,華夏內亂,國勢衰微,契丹乘勢而起,屢屢南侵,而邊境不能制。那些年,凡契丹馬蹄所到之處,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幾,被掠至草原爲奴者不知凡幾,蝗蟲般的蠻賊過境,使得邊地十室九空,乃爲人間慘事。

面對這般情況,邊軍有心殺賊,卻苦於自身實力,無力迴天,如倒水溝軍堡周小全父子那樣的普通邊軍所經歷的慘事,盧龍九州不知道有多少,這其中的悲憤與慘痛,放到中原,不說能體會者有幾人,便是知曉的也沒幾個。

但今日,帝

國卻能爲保護國境外的帝國子民,興師出關,越境而戰,這其中的改變,豈非是天差地別?

盧龍軍原就是本地軍隊,將士幾乎都出自盧龍九州,他們今日是甲士,昔日卻是尋常百姓,李從璟所言種種,他們的體會自然更加深刻,此時諸將聽了李從璟一席話,豈能不感到揚眉吐氣,又豈能不鬥志昂揚!

諸將通紅的雙目,繃緊的身軀,使得帳中的空氣彷彿要燃燒起來。

李從璟站起身,負手而立,身如勁鬆,目光利如鷹、深似海,他對眼前的大唐好兒郎大聲道:“諸位,昨日,大唐的商人已踏足西樓,今日,我大唐的軍隊也將再度踏足西樓,待得明日,西樓將不再是契丹的西樓,而是我大唐的西樓!此番我大唐軍隊北上草原,將再度撤換契丹皇帝,孤王要爾等親自去告訴草原,告訴天下,哪怕契丹曾盛極一時,哪怕草原有萬萬裡,但這裡的主人,是唐人!”

諸將轟然抱拳道:“願隨殿下征戰草原,揚我國威!”

翌日,芙蓉鎮外,萬軍集結,祭旗出征。

陽光萬里,春風正起,鐵甲戰陣一望無際。

點將臺上,旌旗飄揚,在衆將軍之前,李從璟披甲執刀,肅立如山巒。

十一年前,李從璟初投軍旅,彼時他是一名小卒,在嚴密的鐵甲包裹中,在洪水般的軍陣中擡頭仰望,看見的是李存勖端立高臺,鮮衣亮甲,揮斥方遒。彼時,李存勖在他眼中是那樣不可一世,彷彿能主宰世間萬物。

八年前,淇門建軍,自那之後,李從璟便成了點將臺上的人。他面前的將士,也從三千人逐漸增多,成了一萬人、兩萬人、三萬人,乃至更多,多到他一眼看不過來。

Www ●тт kдn ●co 這些年,他帶着他的軍隊,爲國轉戰南北,似乎從未停歇。

這一次,他要再度出征草原。

李從璟告訴面前的將士:“人之所以強,在於屢敗對手,國之所以強,在於屢破敵軍。一個帝國的強大,一代盛世的建立,從來不曾和和氣氣,而必須在屍山血海中趟出一條道來。契丹國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打到他承認,耶律倍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將他從皇位上拉下來,契丹人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爾等就去告訴他們,大唐的威嚴從來不容侵犯。”

“披上戰甲,拿起橫刀,背起弓箭,告訴草原人,唐人才是他們的主人!一次出征不能讓他們記住,那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總有一日,他們會從心底認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出征!”

“出征!”

“出征!”

萬千將士拳擊胸甲,齊聲高呼,聲震山河。

李從璟抽出長刀,在陽光下舉起,“出征!”

山河依舊,昊天親見,今日,甲士再出徵,李從璟再出徵。

征伐的路,彷彿沒有盡頭,從昨日到今日,從今日到明日。

天下未平,征戰不休。

餘心之所向,雖九死尤未悔。

他是大唐的秦王!

(本章完)

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七 三個錦囊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封推感言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九 淇門之變(1)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 鬼斧十手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三十五 心思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十二 襲營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