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

(二更)

邊鎬凝視着這座神秘的營壘,久久無言,他自然知道這裡面肯定隱藏了無數隱秘,只是外人無從得知罷了,他心中甚至涌起一種直覺,先前那聲驚雷,一定是落在了這裡面......

那些演武院的學員、先生前後反應有那般落差,不是沒聽見動靜,而是已經習以爲常!

就在這時,那座巨大的鐵門打開了,三騎從中奔馳而出。這些人沒有着甲冑,但身上的殺伐凜然之氣,卻足以讓人膽寒,三騎奔出後,從李從榮身前馳過,對他這位身着王袍的皇子視而不見,噠噠的馬蹄聲響過,那三人便消失在路口,而方纔打開的鐵門,又再度關閉,只留下沉重的吱呀聲。

李從榮對方纔那三騎的爲首者有些眼熟,他暗忖道:“那不是吳長劍麼......”

而邊鎬在見過那三騎對李從榮視而不見後,心中的震驚更甚,他暗暗拿定注意,一定要將此事報給青衣衙門,讓他們派遣高手不計代價潛入其中,打探此地的虛實。

“先生在想什麼?”忽的,李從榮又冷不丁發問。

“沒甚麼。”邊鎬露出慣有的微笑,“既是隱蔽之地,也不便在此久留,還是看看別處吧。”

“也好。”

李從榮方纔沒有看錯,從鐵門裡出來的人的確是軍情處吳長劍,他離開演武院之後,直接馳向宮城,而後下馬,被人領着徑直去了崇文殿。

等他在崇文殿見到李嗣源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黯淡,安重誨等人早已離開,殿中只剩下李嗣源和一些侍者,在殿中見禮之後,李嗣源放下手中的摺子,起身離開御座,負手經過吳長劍身旁來到殿門口,望着降臨的日暮道:“那批貨物已經送到秦王手中了?”

“回稟陛下,已經送到了。”吳長劍跟在李嗣源身後答道,他此時進宮面聖,就是向李嗣源稟報此事。

李嗣源沉吟片刻,“爲了隱秘起見,這批貨物自今歲面世以來,朕還未親自去演武院查看,也沒讓人拿來宮中展示,不過既然秦王認定了這批貨,以他對軍備研製處的瞭解,必是不會差的。然而朕還是要你給朕一個確切答案,這批貨是否真的沒有問題,已可一用?這批貨已經研製了多年,之前可是一直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地步。”

“請陛下放心,此物已經反覆試過,臣親眼見過成效,完全可用。”吳長劍恭敬道,想起當日實驗的場景,他眼中有亮光閃過。

“那就好,若是此物真能令秦王滿意,軍備研製處人人皆是帝國功臣,朕不會吝嗇賞賜。”李嗣源微微頷首。

吳長劍拜謝一番,隨後退了下去,敬新磨來請李嗣源用膳,李嗣源擺了擺手,“晚膳去德妃那裡用吧。”

後宮幽深,德妃曹氏面對滿滿一桌飯食,卻是無心下嚥,她的目光移到院中,瞧見滿庭初降的暮色,憂愁的嘆了口氣,楞了許久,想起今日聽聞的李從璟北上盧龍的消息,不禁眼眶漸漸泛紅,最後竟是落下淚來。

“娘娘還是吃些吧,要是秦王回

來見娘娘瘦了,定會責罵奴等。”旁邊的侍女倒是頗爲說話,柔聲相勸。

曹氏搖搖頭,此時她哪裡有胃口,“都收了吧,今兒不吃了。”

侍女仍是不肯放棄,“娘娘若是覺得心裡不順,大可去問問陛下,好歹也能知曉秦王如今到哪兒了,總比坐在這裡煩悶傷了身子好。”

“你知道什麼。”曹氏緩緩起身,“秦王是大唐的秦王,他雖然是我所生,我掛念他是做母親的必然,但他有他的職責,爲國奔波是他的本分。再者,此番他孤身北去草原,說到底還是身負國命,既是國事,陛下自有分寸,我便是再擔心,還能干預國事不成?”

“這話說得好!”曹氏話音方落,李嗣源就踏進了門,免了宮女們的見禮,他拉着曹氏重新坐下,“既然知道朕自有分寸,就不必太過掛懷,飯還是要吃的。”

見着了李嗣源,曹氏方纔的賢惠之色頓時消失不見,扭頭板起臉,“不吃!”

李嗣源被曹氏這副少女姿態逗笑,隨後也故意板起臉,“不能不吃,你要真是瘦了半分,從璟回來可不僅會責怪這些宮女,便是連朕也要一起埋怨,若真到了那時,你引得君臣不合,可是亂了國本......”

曹氏氣得拿雙眼直瞪李嗣源,“好啊,你們父子倆合起夥來欺負臣妾一個婦道人家,這事要是傳出去,可真給你們父子長臉吶!”

李嗣源哈哈大笑,此時侍女已經添了碗筷來,他夾了些菜在碗裡,又將碗塞給曹氏,而後才自個兒捻菜吃飯,邊吃邊口齒含糊道:“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你既然聽到這個消息,想必已經知道了從璟的處境,還有些你不知道的,我也可以一併告訴你。此番從璟北上,手裡頭只有盧龍一軍可以調用,但他面對的,卻是深入草原千里,與耶律倍、耶律德光互相博弈。這場戰爭,且不說你擔心,便是連朝堂宰相們,都不看好......”

李嗣源話還沒說完,曹氏已經將碗筷重重拍到案桌上,並且蠻橫的奪過了他手裡的碗,淚眼婆娑道:“既然如此危險,你爲何還放任從璟北去!從璟是大唐秦王,理應爲國分憂,卻也不是這般分憂法,你這個做父親的,還管不管他死活了?他爲國分憂不惜身,你竟也這般不講道理,我,我,我不讓你吃了!”

李嗣源哭笑不得,好歹將嘴裡的東西嚼碎嚥下,也不去搶飯碗,擡手幫曹氏擦了眼淚,認真道:“我是從璟的父親,如今我擁有整個帝國,如果從璟真有危險,便是讓我用整個大唐去庇佑從璟,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他這話說的霸氣凜然,帝王之威展露無遺,濃烈的父愛更是令人動容。

“從璟是大唐秦王,更是大唐未來,謀契丹的國算什麼,焉能與我兒之安危相提並論?休說爲了區區一個契丹,便是爲了整個天下,我也不會將他置於極度危險之境!”李嗣源站起身,大手一揮,王霸之氣令人不能直視。

“那你還......”曹氏又忍不住要控訴。

李嗣源擺擺手,“然則,欲立不世

之功者,必經曠世艱難之磨練,玉不琢不成器,襁褓裡出不了一代明君,深閨中出不了縱橫天下的帝王。從璟之志,遠朝你我之期望,他既有此等抱負,就該有經受相應考驗的準備。如從璟自己所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曹氏啪的一拍桌子,就要起身罵娘。

李嗣源尷尬的咳嗽兩聲,連忙將她按回去,這才老老實實道:“你放心好了,從璟早有準備,你且看好,從璟這回去西樓,必定會比四年前走得更加平穩,絕不會有多少危險。”

說到這,李嗣源又將飯碗塞給曹氏,他自己端起飯碗,夾了菜正要送進嘴中,不知想起什麼,把碗筷往案桌上重重一放,嚇得曹氏一跳,一臉憤慨道:“那些朝堂宰相,竟然懷疑從璟此行能否成功,哼,且瞧着吧,不出多少時日,從璟定會攜不世之功凱旋——他今日雖只有盧龍一軍,但明日打下的威勢,絕對會比四年前更加令人膽顫!”

這個時候,李嗣源自然不會去想,宰相們之所以懷疑李從璟此行能否功成,完全是不知道李從璟的後手,當然,這事李嗣源暫時沒法跟他們去將,也不能講。

......

從盧龍北越長城進入草原,大致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檀州古北口、薊州北,以及平、營一線——營州其實已在長城之外,同光年間,李從璟克復營州,自那時起,營州便成了大唐凸入草原尖刀,成爲盧龍邊防重鎮。

然而無論從哪一州進入契丹國境,最終要抵達契丹國都西樓,都要經過西樓南的契丹儀坤州。從長城北上西樓,從某種程度上說,地形大致可以描述爲三山夾兩河。

盧龍軍自幽州出發,要過燕山、渡灤河,經七老圖山、渡遼河上游(潢河),才能抵達位於大興安嶺南端邊緣的西樓。

若是從營州出發,則地勢大致平坦,路就要好走得多,北渡白狼水、遼河上游的兩條支流土河、潢河,而後到達西樓。

儀坤州就在土河、潢河之間。

是地,西南控七老圖山出山口,東南扼土河、潢河咽喉,乃是軍事要地,兵家必爭之所在。

耶律倍佈置下對付盧龍軍北上的殺手鐗,就在儀坤州。

鎮守儀坤州的契丹軍事統帥,名叫黑格,耶律黑格,出身契丹勳貴之家。

早年,他曾雖耶律德光南下,與李從璟交手,後來耶律德光一敗塗地,黑格是跟隨耶律德光回到西樓的爲數不多的幾人之一。同光四年,李從璟陳兵西樓,楊吳青衣衙門綁架任婉如,企圖將其送到西樓陣前,契丹派來押送任婉如的,也是此人。

後來半途遇到耶律敏,見耶律敏身着漢人官服,職司屯田之事,黑格還曾質問耶律敏,身爲契丹公主,爲何要爲大唐效力。

昔日的勳貴公子,如今已是執掌一方,獨當一面的大將,更是契丹青年一輩中的標杆人物。

這一日,天氣尚好,黑格正在巡視城防之際,接到了李從璟率盧龍軍北上的最新消息,遊騎探得,盧龍軍已經臨近土河。

(本章完)

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四 都試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二 襲營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一 王於興師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四十五 宿命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三十四 都試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