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

(一更)

兩人不鹹不淡聊了兩句後又沉默下來,邊鎬依舊旁若無人一般閉目養神,李從榮倒也沒有不滿,好似是已經習慣他這番模樣,左右閒着無聊,李從榮索性也閉上眼,打算打會兒盹,孰料他正一隻腳踏入夢鄉,邊鎬的聲音驀地又響起來。

“殿下,在下可否往演武院一觀?”邊鎬問。

李從榮掙開有些朦朧的眼,拿手指頭捻了捻眉心,“先生怎麼突然對演武院有興趣了?”

“蜀中一役後,洛陽演武院名動天下,在下也常有耳聞,故而想去看上一眼。”邊鎬道,“能培養出史彥超、符彥琳這等軍事天才的對方,何人能不好奇?”

伐蜀之戰落下帷幕已有多日,各種戰場軼事早已傳遍四方,演武院學員的光輝事蹟讓人耳熟能詳,其中標誌性的人物,例如在遂州揚名的史彥超忠勇雙全,在玄武城被人銘記的符彥琳靈動野性,標誌性的事件,如以演武院學員爲骨幹的君子都,僅憑三千人就在龍門山阻擋了十倍之敵,最後只剩下數百人浴血歸來,更是令人敬佩。

李從榮稍作沉吟,“先生是世間大才,演武院是培養人才之地,先生想去看看也在情理之中,即是如此,擇日孤王領先生去看便是。”

“何必等到明朝,今日便去可否?”邊鎬問。

李從榮笑容無奈,“倒是孤王疏忽了,先生向來是這般雷厲風行的性子,也好,現在就去。”

“多謝殿下。”

馬車停在演武院山門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邊鎬下車後望見古樸而威嚴的山門,眼中露出讚賞之色,半響之後見李從榮還沒動身,遂道:“時辰不早,還是快些進去吧。”

李從榮卻沒有挪步的意思,笑容顯得更加無奈,“演武院可非隨意出入之所,孤王已叫人去通報了,先生且稍待片刻。”

這倒是讓邊鎬有些意外,“以殿下之尊,竟也不能隨意出入此地?”

“帝國上下,唯三人能隨意出入此地。一是演武院的先生,二是陛下他老人家,三是王兄。除此之外,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朝堂宰相,都得經過演武院的允許,方能踏足。”李從榮聳聳肩,顯然是已經習慣了這等規矩。

邊鎬啞然,半響方感嘆道:“學門聖地,理該如此。”

片刻後有演武院的人出來相迎,不過來的人並非演武院的先生,而是一身甲冑的護衛,在詢問過李從榮並無公務後,護衛將二人領進山門,至於李從榮的隨從則是被攔在門外,進門後護衛又丟下兩人告辭離去,全然沒有接待的意思。

看出邊鎬的異色,李從榮笑道:“演武院並非遊玩之所,除了陛下他老人家,旁人都沒有專人接待的資格,這裡的先生都傲慢得緊,自軍中退下來的人也不少,稍後若是有人衝撞了先生,還望先生勿怪。”

邊鎬心中異樣更甚,前日他跟隨李從榮去太學院的時候,也沒碰着這樣的情況,當下對大唐的尚武之風又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而後,當邊鎬瞧見了院內廣場上的功碑林之後,心中就不僅是有異樣,而是震驚了,以至於他在功碑林中默立了許久,久久不願離去。

李從榮對此早就習慣,他當日初見這片功碑林的時候,反應也跟邊鎬差不多。

演武院建築風格簡樸實用,充滿軍旅氣息,但這裡畢竟是學院,故而亦不乏綠蔭成趣之所,但行走其中的先生、學員,

卻大多氣質精悍,令宵小之徒不能直視。而操場上熱火朝天訓練軍事技藝的學員,往來討論兵法之道的先生,還有操着強弓利刃匆匆而過的行人,都叫人不由得步履謹慎。

邊鎬甚至看到一羣辯論某個課題的學員,一開始還能氣定神閒的討論,而後越辯越激烈,最後一個沒忍住就大打出手,一幫人頓時開始羣毆,他們或者是軍旅之人,或者是尚武少年,羣毆起來拳拳到肉,乒乓之聲讓人不禁牙酸,不多時就見了血。

當然,這些學員沒打多久,就引來了院中護衛。護衛也不跟他們講理,上來不分青紅皁白就是一頓打,仗着自身甲冑讓他們閉嘴停手,而後押着依舊鬧騰不休的羣毆者去受罰了。

邊鎬碰巧看見了一羣學員光着膀子,頂着一桶水站在水池裡,水池前還有幾個先生在對他們訓話,說到激動處先生挽起袖子,操起鞭子就朝那些受罰的學員招呼。

“大唐尚武,注重軍功,加之主持修建演武院的又是王兄,他久經沙場,戰功赫赫,修建出來的演武院自然軍風濃烈,先生出自江左,孤王聽聞南國文風鼎盛,想必兩者風氣有所不同。”李從榮邊走便說道。

“的確有所不同。”邊鎬神情肅然,與平日不同,“誠如殿下所言,南國文風鼎盛,無處不是曲水流觴,鎬素聞北國風氣渾厚銳意,燕趙之地民風更是慷慨激昂,如今未至燕趙,僅是洛陽所聞,已令人震撼。他日若有際遇,真想去盧龍看看,領略一番彼處的厚重之氣。”

李從榮頷首道:“大唐能有今日武功,與國中尚武之氣密不可分,演武院的興起,也使國中尚武之風更濃。不過如先生所見,尚武帶來的並不都是好事,演武院內的學員多半桀驁難馴,聽說每日都有學員因鬥毆而受罰,演武院外,市井間的兒郎也是動輒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沒少讓負責治安的官吏頭疼。”

邊鎬沒有立即答話,而是尋思了一會兒,才正色道:“尚武之風固然會叫治安變得難些,但血性兒郎豈會是委曲求全之輩?平日裡心中不平敢動拳頭,到了抵抗外敵入侵或是征戰外敵時,纔敢拔刀大吼着殺向敵人,難不成指望那些平日裡低聲下氣、委曲求全的兒郎,到了戰場上就勇猛無敵大殺四方?”

邊鎬想起南國風氣,心有所感,由衷感慨道:“民風凌烈,國風才能強悍,大爭之世更應有此風氣,唯有如此,國人便是身處境外,也能不辱國威,國家面對強敵便是戰事不利,也敢與敵亮劍,不至於國破家亡。反之,國人溫順如羊,面對不平不敢憤而出手,國亦必懦弱可欺。一旦到了國家危急之時,再想有一支強軍禦敵,那是癡人說夢,因爲兒郎們已經習慣了忍辱偷生,已經習慣了忍辱後退,這樣的人組成的軍隊,是一羣羊,只會想着一己私利,只會想着如何保全自身,面對強敵就只會落荒而逃,何談逆擊而勝!”

“先生高見,從榮拜服。”李從榮拱手受教。

邊鎬收回思緒,“因見了演武院,纔有此等感慨,殿下不要笑話纔是。”

李從榮笑道:“演武院,國之重地,演武院學員,國之利器,若不能令人有這等感慨,王兄修建演武院的初心,也就白費了。”

“秦王的確高明。”邊鎬點點頭,說完這話,他忽然心生異樣,甚至偷瞧了李從榮一眼。雖說讓李從榮處處以李從璟爲榜樣,以其追隨者自居,是當下形勢所需,但李從榮平日裡流露出的對李從璟的“敬

仰”之情,未免太過了些吧?

但轉念一想,邊鎬又不覺得奇怪了,若不能讓人覺得李從榮是真心敬仰李從璟,那他的這個策略也就失敗了。

邊鎬又想到:李從榮此子,還真也不能小覷。李氏一族能人輩出,難怪李唐能有今日之盛。還好徐相高瞻遠矚,大吳本就地狹民少,對李唐天然劣勢,若是再讓李氏兄弟齊心,那還真是難以應對......

就在邊鎬沉思間,忽的,天降驚雷。

雷聲轟鳴,頓時引得地動山搖。

邊鎬身軀一震,耳暈目眩,差些站立不穩。

身旁的牆壁泥落如雨。

邊鎬嗔目結舌,震驚的四處觀望。

那邊廂,在水池中受罰的學員,全都倒在水池裡,連那位拿鞭子抽人的先生,也一頭栽倒在了水池中,四處行走的先生、學員,像是定格了一般,都不動了。

這是怎麼回事?

邊鎬腦袋有些發僵。

但是下一瞬,讓他更加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水池裡的學員爬起來,拿起水桶繼續頂在頭上,栽倒水中的先生爬起來,拿着鞭子繼續大聲訓話,原本四處定格的人羣,也都恢復了正常,讀書的繼續讀書,交談的繼續交談,全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就像方纔那聲讓人肝膽欲裂的驚雷從未發生過一樣。

邊鎬擡頭看了一眼天色,斜陽正好,晴空萬里,並無降雨的跡象......但就在方纔,他分明聽到細微的沙沙落雨聲......地上是乾的,的確沒有落雨的痕跡......

難道方纔的一切都是錯覺?這個念頭剛一冒起,邊鎬就斷然否定,因爲不遠處那名訓人的先生,衣袍的確是溼了。

“殿下,方纔的驚雷聲......殿下可聽見了?”邊鎬驚疑不定的問李從榮,對方神色的僵硬多少給了他一些心理安慰。

“聽見了。”李從榮的回答,讓邊鎬心中一定。

但不等邊鎬奇怪好好的天氣怎會有這樣大的驚雷,李從榮就面色怪異的繼續道:“傳聞,演武院常有驚雷降下,且都是在晴日時節......”似乎是覺得這話有些違背常理,沒甚麼說服力,李從榮擾擾頭,“演武院有許多怪事,孤王也只是略有耳聞,晴日驚雷只是其中一件,還有諸如天空飛矢、刀槍不入的鎧甲巨獸、行走的軍堡......”李從榮說不下去了,他尷尬的笑笑,這些以訛傳訛的東西,的確太扯淡了些。

見邊鎬滿腹懷疑,李從榮正色道:“不過演武院的確有管理禁區,禁止一切外人出入!”

“連演武院的學員、先生也禁止出入?”邊鎬怔了怔,演武院的管理已經夠嚴格了,甚至強過一般的軍營重地,在這樣的禁地,竟然還存有禁區?那得是什麼樣的所在?

李從榮點點頭,隨後帶着邊鎬趕了一段路,來到一處林木茂盛的所在,此處院牆高深,角樓林立,甲士遍佈,防衛之嚴密程度,不亞於宮城禁地。

“就是這裡了,先生不必看孤王,便是孤王也無權進入,連申請進入的權力都沒有。”李從榮望着緊閉的大門,無奈的攤開手,“自演武院修建以來,除卻陛下他老人家與王兄,還沒有一個外人進去過,便是日常運送的衣物飯食,也是裡面的甲士從演武院專門押送。據孤王所知,這裡面的甲士,不隸屬於洛陽任何一支軍隊......”

(本章完)

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二十 晉王令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一 王於興師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有關李嗣源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五 水寨(3)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三十二 軍神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七十三 經營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二 神仙山(1)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