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

邊鎬到了洛陽之後,並未在趙王府居住,而是藉口喜好幽靜,要在城中尋處宅子,李從榮只當這是文人癖好,也未深究,遂依照對方的意思,給他送了一座宅院。

這日在趙王府呆了半日,左右沒甚麼事,邊鎬便離開王府回宅。他這回北上,雖說是隻身前來,身邊卻並非沒有親近的人,此時與他一同坐在車中的書童,便是他的親信之人。

書童十三四歲的模樣,眉目清秀,雙瞳滿含靈動之氣,乍一看倒像是權貴人家之子,他正在爲邊鎬誦讀一篇文章,嗓音清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兌命》曰:念始終典於學......”

書童讀的是《禮記》中的一段,通篇之義在於一個“學”字,書童擡頭望了邊鎬一眼,見對方正閉目養神,遂繼續念道:“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讀到這,書童放下書本,眼巴巴的看向邊鎬,“先生,學生眼下很困惑啊!”

“此篇章義,你早已爛熟於胸,今日有何困惑?”邊鎬沒睜眼,雙手攏袖的他,不緊不慢的迴應。

“學生之困,不在書中,而在眼前。”書童一臉正經,話說完,等了片刻,見邊鎬沒有搭話的意思,有些尷尬,只得訕訕道:“先生,李從榮果真沒有爭儲之意?”

“有當如何,沒有又當如何?”邊鎬淡淡道。

“若說他有,他卻早已表明態度,且言辭懇切,不似作假;若說他沒有,在蜀中之事上,怎麼未見他爲李從璟說話?”書童滿臉不解。

“爲師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但凡識人,不必聽他口中所言,但觀其舉止即可,難道你忘了爲師之教?”邊鎬語調依舊平淡。

“學生不敢。”書童忙道,雙眸轉了轉,似有所悟,“如此說來,李從榮確有爭儲之意......既然如此,他怎麼不對先生實話實說?如此做派,言行不一,豈不讓人寒心?難道他還未信任先生?”

邊鎬總算掙開了雙眼,但見他目中精光點點,“若是李從榮日前便明言要與李從璟爭儲,爲師恐怕倒真要勸他莫要自取滅亡了。”

“這是何意?學生不解。”書童眼中又恢復了疑惑。

邊鎬遂正色道:“當今之李唐,衆皇子中,李從璟一枝獨大,旁人莫能與之匹敵,倘若李從榮此時大張旗鼓與其相爭,無異於以卵擊石,此乃自取滅亡之道也。反之,若李從榮擺明態度,只想爲大唐立功,只願爲君王分憂,以求不負皇子之養,則不會召來李從璟及其黨羽之針對,更有甚者,李從榮處處以李從璟爲榜樣,還有可能在日後行事中,藉助李從璟的威信,被李從璟之黨羽大開方便之門。”

“一言以蔽之,今日之李從榮,不爭纔是爭。”邊鎬看向書童,“此中深意,你能體味否?”

書童陷入沉思。

邊鎬也不催促他,撩開窗簾一角,看向人流如織、繁花似錦的街道,“大爭之世,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此固不假,但如何與天下相爭,卻大有講究。弱者若想戰勝強者,首先要學會的,便是隱藏自己的爪子,其次,還要學會藉助強者的力量,壯大己身。待到自身羽翼豐滿之後,不出手則已,出手則力求畢其功於一役,不給對手反擊之機。景兒,這些話,你要記住了!”

“多謝先生教誨,學生記住了。”被喚作“景兒”的書童俯身行禮。

沒有人會知道,這輛行駛在洛陽大街上的尋常馬車,內裡卻做着兩個日夜想着顛覆大唐江山的人。而在人流涌動的街頭,這輛孤零零的馬車,一如在巨浪滔天的大河中逆流而行的小帆,每走一步都有覆滅的危險。

“先生,咱們不回

去?”書童察覺到馬車並未行駛在歸去的路上。

“先去見一個人。”邊鎬道。

“見誰?”書童有些好奇。

“還記得方纔爲師所說的話嗎?”邊鎬問。

“記得。弱者要戰勝強者,要學會藉助他人的力量。”書童眸中靈光閃閃。

邊鎬笑意溫醇,“我們正是要去見這樣一個人。”

馬車在東市的一座酒家前停下,邊鎬與書童走下馬車,在沒有人指引的情況下,他們徑直上了酒家閣樓,進了一間雅間。

雅間中沒有酒菜,卻有一個早已等候在此的人。

邊鎬好整以暇向這人拱手,“石帥,久仰大名。”

窗前的男子轉過身來,露出威嚴的國字臉,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他身上的殺伐之氣,他打量了邊鎬一眼,微微皺眉,“想不到名動江左的邊郎,竟然這般年輕。”

“石帥倒是與傳聞一樣,威武莊嚴。”邊鎬的微笑帶着幾分書卷氣。

“請坐。”

“請。”

......

“明日便是除夕了,姐姐當真不在西樓多留兩日,今天便要走?”溫暖如春的廳堂中,耶律敏親自爲爐中添了一塊炭火,擡頭時問坐在身旁的桃夭夭。

“左右都是異鄉,留與不留,有多大不同?”桃夭夭將耶律敏早先遞來,讓她評判欣賞的刺繡放到一邊,“想不到一國宰相也有這份閒心。”

“姐姐這話可真是叫人傷心呢,西樓雖是異鄉,好歹有故人不是?難道妹妹在姐姐心裡,便這般無足輕重?”耶律敏幽怨的瞥了桃夭夭一眼,像是責怪負心的情郎,“要是妹妹不讓姐姐走呢?”說着就來握桃夭夭的手。

щшш▪ⓣⓣⓚⓐⓝ▪C O

桃夭夭很不客氣甩開耶律敏雙手的糾纏,“軍情處早已行動,你留我在這裡,也沒甚麼用處。”

“此話當真?若是妹妹挾持了姐姐,說不定秦王憂慮姐姐安危,便不讓軍情處行動了呢。”耶律敏目光狡黠,似有幾分頑皮。

“軍國大事,豈會因爲一人之安危而有所變化?”桃夭夭乜斜耶律敏一眼,“你也曾在幽州呆了好些年,李從璟甚麼時候優柔寡斷過?”

耶律敏哼了一聲,撇嘴道:“那可說不定。”

契丹出征黑車子室韋的計劃已經擬定,開春後便會出師,原本春日時節非是興兵良機,但戰機稍縱即逝,耶律倍也沒有打算等待的意思,再者春日興兵也有一個好處:出其不意。

桃夭夭在西樓停留的這些時日,耶律敏多次勸過耶律倍,但一心恢復耶律阿保機霸業的耶律倍,卻沒有理會耶律敏過安穩日子的提議。而一旦耶律倍對黑車子室韋用兵,雖明知得此音訊的大唐肯定不會袖手旁觀,但耶律倍卻也沒太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只要大唐不大舉興兵北伐,契丹便無所畏懼。

是以明知桃夭夭就在西樓,耶律倍也沒有對她如何,耶律倍自然也知曉,若是此番動了桃夭夭,恐怕倒是真有可能招致李從璟的大舉報復,給他的西征大業造成禍端。

在耶律倍看來,契丹西征,即便是大唐不願看到,也破壞了當年的西樓和議,但畢竟不是直接對大唐用兵,不是直接與大唐爲敵,大唐即便是有意見,也還不至於馬上跟契丹翻臉。

此時,他尚且不知,李從璟已經知曉了他在河西僱傭軍隊、殺手的惡行。

“姐姐可否告訴妹妹,爲應對契丹西征,秦王究竟有何打算?”耶律敏清楚李從璟的性子,知道此事他不會袖手旁觀,但李從璟會採取怎樣的措施,又會把行動施行到何種程度,她卻是無法揣測出來的。

桃夭夭沒有正面回答耶律敏的問題,因爲她不想欺騙對方,只是淡淡道:“你回契丹也有四年,以這四年你對耶律倍的瞭解,他值得輔佐麼?”

耶律敏

臉色一變,隨即又眼神黯然,“如若不然,還能如何呢?難不成去輔佐耶律德光?”她笑容悽婉,“姐姐你來說,妹妹有選擇嗎?”

天色已經不早,到了離開的時辰了,桃夭夭站起身,卻語出驚人道:“何必一定要輔佐旁人?”

耶律敏怔在那裡,睜大了眼睛看向桃夭夭。

“若你能讓契丹安穩,想必李從璟樂見其成。”說罷這話,桃夭夭披上大氅,走出門去。

“姐姐!”耶律敏猛地站起身,叫住了桃夭夭。

桃夭夭轉身回頭,看向耶律敏。

而這時耶律敏已經換上一個嫵媚的笑容,手中重新拾起那方刺繡,笑嘻嘻道:“女子不識女紅,還怎麼能叫女子?若是姐姐願意學上這一手,想必秦王也樂見其成呢!”

“有病!”桃夭夭冷冷丟下一句,惱火的跨出房門,惹得耶律敏在後面嬌笑不停。

......

對於日漸興盛的韃靼部來說,似乎恢復往日的榮光已經咫尺在望,部落中男女老少的精神也愈發好了,再也不復當年西遷時的倉惶不安。

但這些時日以來,韃靼部的每個人都重新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平時行走時都有意無意縮着脖子,左顧右盼腳步匆匆,好像唯恐觸怒了什麼無法招惹的存在一樣。

作爲韃靼部有數的勇士,沃裡克負擔着王帳周圍的巡視任務,這在往日裡倍顯光榮的職責,卻在近來成了噩夢一般的存在,每回當值時,沃裡克都提心吊膽。

如同往日一樣,今日帶隊巡邏時,沃裡克的神經也緊繃着,尤其是經過公主的帳篷時,沃裡克情不自禁加快了腳步。

然而讓他心驚肉跳的事還是發生了,帳篷的簾子忽然被猛地掀開,一個火爆的身影從帳篷裡衝了出來,看清這個人影時,沃裡克一臉絕望,真想立即閉上眼睛,最好是能挖個地洞,將自己埋進去。

“沃裡克!”果然,公主殿下見到他,立即停下了腳步,問了一個讓他雙腿發軟的問題,“今日有大唐的信使來否?”

“稟......稟報公主殿下,沒......沒有。”沃裡克近乎哀嚎。

沃裡克的回答,立即讓阿狸公主雙目中燒起兩團火焰來,她銀牙緊咬,“很好!沃裡克,帶着你的人,繞王帳跑五十圈,立刻,馬上!” шшш▪TTκan▪¢O

悲慘的事還是發生了,沃裡克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頓時沒了精神。

“還愣着作甚,一個時辰,跑不完你們就去河裡抓魚!”阿狸見沃裡克動作緩慢,怒氣更甚。

“遵命,公主殿下!”沃裡克再也不敢停留,帶着部曲一溜煙兒便跑得沒影。

沃裡克的身影消失了,阿狸公主的怒氣卻未消減半分,她跺着腳罵道:“萬惡的負心賊,竟然一月不給本公主來信!竟然在你們新年這般重要的時候不來信!哇呀呀,李從璟,我要吃了你!”

就在這時,一個不該出現的倒黴蛋又被公主看見,於是他很自然又受到公主怒火的殃及,“你,過來,去,給我抱一隻十斤重的小羊來,重了一分或是輕了一分,你就去羊圈睡一個月!”

來人惶恐道:“可......公主殿下,我是來報信的......”

“報信?報什麼信!你沒聽見我的話嗎?還不快去......”阿狸忽然反應過來,怔了怔,接着眼中閃過一抹狂喜之色,一把將那人抓了過來,“什麼信?”

“唐......唐朝有人來了......”

“啊!”阿狸一把將那人丟出去,“李從璟你這狼賊,終於來信了......”

然而阿狸的興奮沒有持續多久,因爲她很快看到了唐朝來的人是誰,哪怕還遠遠望着對方,火辣的公主已經咬牙切齒、目露殺機,“桃夭夭......”

(本章完)

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二 鬼斧十手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三 水寨(1)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六 神仙山(5)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封推感言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二 襲營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四十二 董璋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五十八 總攻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