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

耶律敏笑嘻嘻的與桃夭夭對視,“桃姐姐所言之事,爲何妹妹偏偏一概不知?”

“哦?你打算何時卸去北院宰相之位?”桃夭夭挑了挑眉。

“姐姐這話妹妹就更聽不懂了。”耶律敏伸出白玉般的手指兀自打量。

“此間之事軍情處早已查實,似這般軍國大計妹妹卻一概不知,難道北院宰相不是要換人了?”桃夭夭道。

耶律敏微怔,側頭想了想,惶然大悟道:“原來桃姐姐說的是這些事,桃姐姐怕是誤會了,契丹不過是例行與周邊鄰居搞好關係罷了。”

桃夭夭淺飲一口茶水,悠悠道:“看來你不見殿下,恐怕也不會說實話。”

“他來了?!”耶律敏差些一驚而起,隨即又反應過來這沒有可能,待看到桃夭夭嘴角的笑意,先是神色一焉,有些羞怯,隨即眼中閃過一抹怒火,陰陽怪氣道:“姐姐竟用這般手段詐我,不覺得太下作了些?”

“好了,廢話少說。”桃夭夭擺擺手,“你應該知道,與大唐爲敵,非是明智之舉,即便耶律倍野心勃勃,顧不得這些,難道你也看不透?當年在那般境遇下,李從璟尚能以一地戰一國,如今李家坐擁天下,你覺得契丹還有勝算?”

耶律敏冷笑道:“此一時,彼一時。”

“耶律敏!收起你的女兒心思,跟我平白無故較什麼勁,你要是真有那份心思,大可讓契丹與大唐聯姻,把你嫁過去做秦王正妃!縱然此計行不通,你仍可隻身入唐,憑自個兒本事去擠兌任婉如,她纔是你的對手。”桃夭夭橫眉冷眼撇着耶律敏,“跟我在這置氣,拿軍國大事兒戲,你莫非真要李從璟北上,你見着了他才肯乖乖聽話?我......”

“哇呀呀!桃夭夭,我跟你拼了!”不等桃夭夭說完,惱羞成怒的耶律敏如狼似虎,張牙舞爪撲過來,與桃夭夭撕咬在一處。

......

好半響,兩個披頭散髮,衣衫不整,外泄了大片春光的女人從地上爬起來,重新在圓凳上坐好。

正襟危坐的兩個女人端莊得如同觀音現世,就似方纔那一幕根本就不曾發生。

“契丹要出兵攻打黑車子室韋,雖有諸多顧忌,但最忌憚的仍是大唐干涉,耶律倍縱然再驕傲自大,也不會不知道一旦唐軍大舉進入草原,契丹就將再度萬劫不復。所以在決定出兵之前,耶律倍定會想方設法避免大唐出兵北上。”

桃夭夭目視前方,“我在吳國時,發現有契丹使臣出現在金陵,而且去的還不是尋常人等,我不得不警覺。彼時我曾在吳國探知到,徐知誥有意攻打楚地,他面對的問題與耶律倍幾無二致。平心而論,若是契丹攻打黑車子室韋與吳國攻伐楚地同時進行,大唐的確不好處理,總不能南北都出兵。”

“然則僅是如此卻還不夠,契丹、吳國同時用兵,大唐雖不能

兩者兼顧,但要處理一方卻遊刃有餘,而耶律倍與徐知誥,都不希望大唐會出兵干涉自己這一方,卻又無法保證。在如此情況下,以徐知誥的智慧,他必會拿出一個妥當的辦法。”

“眼下,大唐正出兵兩川,這是契丹與吳國的絕佳時機,只要讓大唐伐蜀不順,或是陷入蜀中亂局中一時不能抽出身,大唐就將無暇顧及契丹、吳國的動作。退一步說,縱然大唐對此有所注意,但只要禁軍無法從兩川抽身,就不敢說有把握遏止契丹、吳國對鄰地的攻伐。”

等桃夭夭說完,目不斜視的耶律敏接話道:“既然桃姐姐都知道了,還要妹妹說甚?”

“我知道的只有這些。”桃夭夭道,“我需要你告訴我,耶律倍和徐知誥是否有聯手做些謀劃,做過何種謀劃,他們打算如何讓大唐暫時無法從兩川抽身?”

耶律敏依舊目不斜視,“姐姐想讓我出賣契丹?我可是契丹公主、北院宰相。”

“這不是出賣契丹。”桃夭夭道,“與大唐交好,不與大唐爲敵,契丹才能長享國祚。”

“僅憑這些話,恐怕還不夠。”耶律敏道。

桃夭夭道:“聽聞耶律德光近來勢力大漲?也不知耶律倍作何念想,不先去對付這個心腹大患,反而去和鄰國挑起事端。”

耶律敏臉色變了變,沉默下來。

桃夭夭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即便耶律倍攻打黑車子室韋時,唐軍無法大舉北伐,但要資助耶律德光趁機做些什麼,還是易如反掌。

......

桃夭夭整理好衣衫髮髻,站起身,向耶律敏告辭。

耶律敏歪着嬌軀看着桃夭夭,眼神頗爲幽怨,“姐姐從妹妹這裡得了好處便着急走?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些。”

桃夭夭回身望向耶律敏,“你要我作甚?”

耶律敏靠在榻上,她散亂的衣衫並未整理,隨着她的動作,扯開的衣袍露出雪白秀麗的香肩,胸前的高峰丘壑隱約可見,她的眼神在亂髮下更顯迷離,“妹妹可是擔心姐姐,這外面月黑風高的,就算姐姐不怕遇着壞人,可要是被風雪給凍着了,妹妹也是心疼得很呢。”

桃夭夭黑着臉道:“你到底想說甚?”

“姐姐就這般不解風情麼?”耶律敏嗔怪的瞪了桃夭夭一眼,回頭望了一眼帷幔深處鑲金鍍銀的富貴牀榻,咬着殷紅的下脣道:“姐姐何不留下來,你我也好做個伴兒,要不然這長夜牀冷,可怎堪消受......”

“滾!”

桃夭夭再也聽不下去,怒罵一聲便倉惶而走,路上一不小心絆倒了燭臺,惹得耶律敏在後面嬌笑不止。

......

次日,風雪停住,滿城銀裝素裹,耶律敏去見耶律倍。

耶律敏沒有提昨日與桃夭夭相見的事,也沒有將桃夭夭的話原封不動轉達給耶律倍,看到大椅上眉宇間有

絲絲疲色,卻仍舊一臉亢奮模樣的耶律倍,耶律敏對自己能否說服他並無把握。

她決定換種方法來試試。

“冬日漸寒,縱然身在西樓,平日裡也懶得出門,想必此時東北之境嚴寒更更勝,不知耶律德光近來可有向皇上索要些過冬之物?”耶律敏捧着熱茶,就着火爐問耶律倍。

“他要我便會給?”耶律倍撇撇嘴。

耶律敏嘆息道:“近來耶律德光勢力漸大,上回去查探的人回報,言其人馬已有數萬,皇上沒給他多少物資,也不知他是如何養活了這許多人。”

這也是耶律倍苦惱的地方,然而他對此也頗爲無奈,只能憤憤道:“命賤者命硬!”

耶律敏正了正身子,認真道:“皇上,漢人有句話,叫做‘攘夷必先安內’,臣也以爲耶律德光有日漸做大之勢,若是放任不管,假以時日必爲心腹大患。皇上,進軍黑車子室韋之事是否可以暫緩,先着力對付耶律德光?”

“不可!”耶律倍大手一揮,“攻伐黑車子室韋,奪回契丹失地,重塑先皇大業,乃是國之大計,不得有失。”

“可若是大軍攻打黑車子室韋時,耶律德光興兵作亂,只怕於國不利。”耶律敏又勸道。

耶律倍冷笑一聲,“他有多少人馬?便縱是興兵作亂,又能生出多大亂子?再者,他若作亂倒還罷了,怕的就是他不作亂。”

“皇上此言何意?”

“他若作亂,便是亂臣賊子,屆時朕要殺他,誰還敢爲他求情?”耶律倍信心滿滿,見耶律敏還欲再言,伸手製止了他,嚴肅道:“朕知你心意,然你也該知朕之苦衷,西樓之恥已經數年,國家再無功績,朕何以威服天下人?”

耶律敏欲言又止,終是不再言語了。

耶律倍的皇位是在李從璟的“支持”下登上的,且繼位第一件事就是簽訂對契丹而言“喪權辱國”的條約,這般境況契丹國中自然有人對他不服,此時耶律倍若是不對外征戰,而是去對付耶律德光,兄弟相殘,難免更失人心,國中生亂也不是不可能。

只有先打下一片功業,收服了人心,穩固了皇位,才能騰出手來去收拾耶律德光。

道理耶律敏自然知曉,只是,到了耶律倍準備好對付耶律德光時,耶律德光還會如現在這般好對付嗎?

......

莫離聽罷李從璟的話,自然知曉他指代的是耶律倍,當年耶律倍在與耶律德光的相爭中位居下風,處處被動,若非有李從璟“扶持”,絕無可能登上皇位。如今耶律倍做了幾年契丹皇帝,野心大了,翅膀硬了,倒是對大唐動起手腳來,的確是長了本事。

莫離想了想,又道:“耶律倍雖能在河西做些手腳,但要周密安排刺殺二十一名官吏之事,又在近期掀起一連串事端,只怕還是力有不逮,恐怕除了他,還有人蔘與到擾亂西川的事上來。”

(本章完)

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三十四 都試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六十三 陣斬章十二 襲營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