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

上回說到李從珂、石敬瑭在成都城下吃了虧,被孟知祥擺了一道,死傷了三兩百將士,面對高城厚牆,雖惱羞成怒卻偏又無可奈何。

兩人從戰場上退下來,一邊面沉如水的下令將士收攏傷員,一邊免不得湊到一起商議目前的處境,尤其是石敬瑭,更加知道以他目前的情況,是萬萬犯不得錯的,在這成都城下立了功會不會被記上一筆很難說,但只要犯了錯,李從璟鐵定會翻臉不認人。

伐蜀之戰剛開始時,石敬瑭在劍州敗了一陣,李從璟便要斬他腦袋,之後雖然留了他一條命,但處罰不可謂不重,後來石敬瑭去跟李從璟示忠,雖然李從璟看上去像是信了,但到底信沒信石敬瑭心中是有譜的。

說到底,他和李從璟兩人誰也不可能真的信誰。

之後好不容易憑藉攻伐劍州城之戰,用部曲性命換來了重領大軍的機會,玄武城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形勢看起來正一片大好的時候,李從璟又派他來成都打掩護,這看似是個立功的機會,但實際上危險指數高的離譜。

孟知祥是個什麼人,石敬瑭還是有些瞭解的,那絕對是一隻老狐狸,而且還是又臭又硬的老狐狸,若非立場相對,石敬瑭打心裡不願承認,其實孟知祥實在有梟雄之姿。

要從這個傢伙手中撿到便宜,非得花費十二分的精力纔有可能。

“三兄,孟老賊出城迎戰,看似是爲給你我下馬威,然細思之,只怕大有文章。”石敬瑭拉着李從珂,對他低語道:“依我看,這老賊只怕已經看了出來,你我並非是作爲大軍前鋒來的,如若不然他豈會輕易出城與你我交戰?”

“你是說老賊已知你我二人是爲拖住成都,爲東陽爭取時間而來?”李從珂不禁有些驚訝,眼見石敬瑭點頭,不免咋舌道:“那該如何是好?成都一馬平川之地,老賊若是鐵了心,要遣兵馬救援東陽,有的是路走,你我只怕攔不住他!”

“爲今之計,只有三條,若能都做到,三日的時間未必不能拖延住!”石敬瑭盯着李從珂,神色很是嚴肅,“其一,不能叫東陽的信使靠近成都,讓老賊知曉東陽又多了我軍援兵;其二,不能叫成都的信使去到東陽,道理是一樣的;其三,若是老賊遣兵馬去救援東陽,你我需得在路上都給拖住。”

“前兩條都好說,成都雖然是一馬平川,但只要把將士們分散出去,千百將士編織成網,些許信使難成漏網之魚。難在第三條,若是成都的兵馬要去東陽,只怕你我撒下的網經不住他們的撕扯,必會被賊軍衝破!”李從珂道。

“有一個辦法。”石敬瑭目露狠色,命軍使拿來地圖,在石敬瑭面前,就在泥土地面鋪開,指着上面一點說道:“成都距離東陽六七十里,而此三處位於成都與東陽之間,佔據要道,俯瞰方圓數十里之地,互相之間相距也不過一二十里地,若你我將兵馬屯駐於這三處,則無論成都兵馬走哪個方向,都能及時支援。”

“這......”李從珂沉吟半響,頗有顧慮,“你我如此分兵,雖能監視各方,但各處力量未免薄弱,若是孟老賊派遣精銳兵馬數千,強行突圍,只怕各處士卒未必能拖到臨近兵馬趕到......”

“拖不住也得拖住,就算將士死絕,也不能讓賊軍過境——這就需得三兄嚴令部曲、以身作則了。”石敬瑭緊緊盯着李從珂,眼中煽閃動的光芒彷彿是在逼問對方,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

李從珂有些訕訕,“這可是在玩命......”

“玩命總比沒命好。”石敬瑭道,牙關緊咬,“大帥的軍法,你不會不知,若是耽誤了大事,少不得你我腦袋搬家。”

說到這,石敬瑭深吸了口氣,饒有深意道:“玄武會戰時,君子都以三千騎,在龍門山中拖住三萬賊軍十二個時辰。今日之事,若論兇險,尚且比不上當時,你我二人難不成連林雄那小子都比不上?”

言盡於此,李從珂不好再推辭,遂慷慨激昂道:“伐蜀乃是大業,如今大勝在即,某雖沒甚能耐,卻也不可讓朝廷蒙羞,便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沒甚好說的!”

當即兩人合計半響,約定了諸番細節,這便將兵馬聚集起來,除卻撒網的百千騎,餘部分成三股,一部由石敬瑭統領,一部由李從珂統領,一部由石重貴與李從珂心腹部將執掌,分作三處去了。

與石敬瑭作別之後,李從珂望着對方遠去的背影,沉吟了半響。

隨行參贊軍機的李專美,就在李從珂身側,他陰沉沉道:“這場仗可不好打,三日之後少不得死傷千百部卒,石敬瑭這番是發了狠心了,這樣狠辣的計策也能想得出來。”

“他這是被大帥逼得太狠了,別無選擇。”李從珂冷哼一聲,“你且瞧着,伐蜀之戰結束,諸部將士都有莫大功勞不說,軍力也必定更上層樓,唯獨護國、保義兩軍,沒的剩不下多少人了。”

“將軍不是早就打算去禁軍任職麼,藩鎮軍沒了也就沒了罷,只希望以這數千將士性命的代價,能爲將軍在禁軍謀個好出身。”李專美低着嗓音道。

李從珂冷笑不迭,“你當真以爲禁軍的都指揮使是什麼美差?藩鎮是諸侯,手握一方軍政大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與之相比,禁軍將領算什麼?提鞋都不配的東西!”

說罷,啐了一口,罵道:“這狗日的!”忿忿不平,也不知在罵什麼,亦或者在罵誰。

打馬轉身,招呼部曲開赴約定地點,李從珂還有話說,“石敬瑭向來自詡精明,那便讓他精明好了,他不是小覷某家麼,某家不妨表現得更差勁些,某家就不信他忍得住,到時候有什麼劫難也是他首當其中。他孃的,直娘賊,呸!”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便和李從珂預想中的不一樣,潑天大功沒了着落,位比郭崇韜的事後顯赫也成了空想,如今更是連家當都要賠進去,落得個人家得志自身落魄的下場,李從珂怎麼想都爲自己感到不值。

好不容易發泄完怒火和憋屈,李從珂長嘆一聲,還得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先全力渡過眼前的險難再說。

......

兵法之道,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能而示之不能。

白日裡孟知祥雖然領兵在城外擊了李從珂、石敬瑭一陣,取得了振奮人心的效果,但離開城頭回到帥府,孟知祥還是陷入了苦思之中。

他思索的,是李從璟派遣李從珂、石敬瑭來成都的用意。

作爲大軍先鋒?這個說法孟知祥壓根兒就不信。

李從珂、石敬瑭在城外雖有多番做派,狀似在爲主力攻城鋪路,但這卻瞞不過孟知祥,最明顯的疑問在於,王師主力還是集結在新都。

雖然新都距離成都只有五十里,急行軍一日即到,但這不是距離的問題,而是靜與動的差別。王師主力動與不動,那是天壤之別。

“若是賊軍往成都進犯,則其意在成都,若其往東陽進犯,則其意在東陽,偏偏賊軍不動,那他們的意圖到底在哪裡?”孟知祥想不透徹。

“東陽戰事已起,按說可以確定賊軍有意先攻東陽。但事情當真如此簡單?”孟知祥暗暗搖頭,“若是賊軍意在假攻東陽,引成都相援,而在半路伏擊成都救援東陽的兵馬,那該如何?”

這是圍城打援,這樣的戰例古往今來多不勝數,孟知祥不得不防。

“若是如此,城外的李從珂、石敬瑭所部作何解釋?”孟知祥又想,“牽制成都兵馬?”孟知祥搖搖頭,這也不太可能,護國、保義兩軍的戰力在王師中是墊底的,況且只有四千人,讓他們來牽制成都,他們牽制得了麼?

成都駐軍雖然不多了,但卻也有勇將悍卒,若是孟知祥願意,要吃下護國、保義兩軍並非難事——至少可以將其擊潰。

“如此說來,李從珂、石敬瑭所部,應該只是李從璟投放的誘餌,目的就在引誘我軍兵馬出戰。”孟知祥閉上眼,靠在背靠上凝神細思,“聽聞禁軍多精騎,若是我等與之激戰於野,賊軍大有可能奔而襲之!”

當日苦思無果,城門守將來報,賊軍離了成都城,分作三股,去了三處地方駐紮。到得第二日,東陽的戰報到了。孟知祥接到戰報,快速瀏覽一遍,就

將戰報放下。

東陽要遞送戰報給成都,有的是手段,李從珂、石敬瑭自以爲周密的佈置,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賊軍勢大,東陽危急。”孟知祥再度閉上眼,“李從璟這是在逼我速救東陽啊!若是東陽丟失,成都恐怕也難以保全,如之奈何?”

“李從珂、石敬瑭撤離成都,在成都、東陽之間佈下大網,擺明了是要攔截我成都救援東陽的兵馬,難道李從璟果真打算讓這兩人牽制我成都,而率先攻下東陽城?”孟知祥覺得眉心有些疼痛。

“平心而論,攻下東陽,纔是攻下成都的保障,李從璟倒是有可能這般做。”孟知祥繼續深思,“然則若是中了李從璟的圈套,成都可就萬劫不復了。”

孟知祥越想越糾結,最後惱得一拳重重打在案几上。

若是他能準確知曉新都王師的蹤跡,能探知方圓百里的一切敵我動靜,也就不至於這般被動了,然則成都的斥候、探子,與王師的斥候早就展開了角逐,李從璟的軍情處更是大展手段,最終使得孟知祥事先在各地埋下的斥候棋子,一一損失,完全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以至於他現在根本不能掌握“敵巢”的動靜。

當然,李從璟也未必能知曉成都的動靜。

但這場戰爭,作爲進攻方且軍力龐大的李從璟,纔是手握主動權的那個,成都本就被動,又不能掌握多的情報,謀劃作戰自然就極爲艱難。

“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着東陽危急,而沒有作爲麼?”孟知祥問自己,隨即又否定了這個想法,“若是胡亂動作,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纔是自陷危境。”

“不成!”孟知祥忽然驚起,“不能再等下去,無論如何,需得投石問路,且先遣一部兵馬,做出援救東陽的樣子,看那李從璟如何應對!”

“又且,李從珂、石敬瑭分兵三處,是自尋死路,正好給了某各個擊破的機會。了不得,若是賊軍沒甚動靜,先吃下李從珂、石敬瑭,也能消弱賊軍勢力!”

......

在李從璟吃茶的時候,孟知祥出戰李從珂、石敬瑭的消息,傳到了他手中。

“老賊終究是忍不住出手了。”李從璟將信報遞給王樸等人,笑意醇厚。

“老賊這是投石問路來了。”桑維翰笑道。

“老賊吃不准我等到底是要先取東陽,還是採取更好的方法,先吃了他的援軍,再取東陽,這投石問路之策倒是合情合理。”王樸也道。

“既然老賊動手了,咱們也不能閒着,讓準備好的高行周動身。”李從璟一邊吃茶,一邊揮手吩咐道。

傳令兵領命而去,杜千書好奇的問:“不知老賊知曉高將軍出動後,會不會立馬縮回成都城去。”

“新都距離成都不過五十里,精騎奔進能要多久,況且李從珂、石敬瑭眼下又不在城前,兩者交戰的地點實在微妙,我若是孟老賊,也會退入城中。”李從璟放下茶碗道。

方纔李從璟提到交戰地點“微妙”,王樸便問道:“新都距離成都雖然不遠,但高將軍去救援,畢竟需要些時間,李從珂、石敬瑭又分兵三處,他們能否拖到高將軍趕到?”

“這就要看李從珂、石敬瑭是否拼死力戰,孟老賊派遣了多少戰力了。”杜千書沉吟。

桑維翰則是笑意陰測,“依某看,他二人必定力戰不退。”

李從璟只是輕輕一笑,不置可否。

“如此說來,護國、保義兩軍卻是做了誘餌?”王樸反應過來,但他關注的重點明顯不在於此,接着問道:“若是護國、保義兩軍殊死力戰,面對高將軍奔襲,賊軍恐怕要受些損失,要全身而退很難,如此則高將軍所部接下來如何行動?”

“自然沒別的地方可去。”李從璟抖了抖衣袖,“狐狸尾巴都露出來了,還能藏着掖着不成?讓高行周就近與老賊嘮嘮嗑,看好了成都城。”

李從璟口中的“狐狸”,並不是指代孟知祥,而是在說他自己。

——————

PS:今天還有更,會把標題寫完。

(本章完)

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二 神仙山(1)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 神仙山(3)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六十七 搜刮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