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

高行周、莫離相繼率部離開新都後,新都附近的王師兵馬就只剩下很少一部分留守將士。百戰軍在玄武休養多日,至此也受命向成都進發——來日攻打成都時他們只要參戰,都會是對戰局莫大的助力。

入秋以來蜀中陰雨天氣較多,晴朗的時候頗少,王師在各地征戰,冒雨的時候雖然不多,但多數時候也是頭頂着陰沉沉的天幕。

今日卻不同,天亮之後便有陽光自雲層傾斜下來,到了接近午時的時分,更是豔陽高照,山川大地皆是一片明亮,正當得秋高氣爽四個字。

忙中偷閒的李從璟來到城頭,與參謀處衆幕僚俯觀城外軍營,彼處的王師正在進行日常操練。但見營中塵土飛揚,人來馬往,鐵甲泛光,陣陣呼喝聲不絕於耳,陽剛而又充滿朝氣。

微風拂動髮帶,衣袂輕卷,一身青袍的李從璟眼中噙着淡淡的笑意,筆直挺拔的身姿多了幾分肆意瀟灑,若是再配上莫離那般的摺扇,僅是論賣相倒也不失爲一介風流才子了。

“禁軍何如?”李從璟儘量避免自鳴得意,問身旁的孟延意。

陽光雖好,不敵美人眼中的愁色,饒是孟延意倔強的不願失了氣勢,說出來的話也沒甚麼底氣:“既然是朝廷俸祿所養,理應如此。”

李從璟換了種問法,“以小娘子看,東陽還能堅持多久?”

“西川將士也不是軟弱可欺之輩。”孟延意語調有些僵硬,像是田間的秋草,外強中乾。

李從璟搖搖頭,忽然問道:“小娘子可願爲我勸降令堂?”

李從璟這話說得突兀,孟延意有些驚愕,“殿下何出此言?”

“蜀中之役的結果已成定局,戰爭持續下去,不過徒增傷亡罷了。小娘子若是有心,當思爲西川多留幾分精氣,如此也不負平日裡享受的西川民脂民膏。”李從璟緩緩道。

孟延意銀牙緊咬,沉默了下來。

見孟延意不回答,李從璟也不逼迫她,復又看向城外。

讓孟延意勸降孟知祥,李從璟原本就沒抱什麼期望,大軍攻伐決勝戰場,本來就不關這些女子多少事,只不過考慮到將士傷亡,李從璟不願放過任何可能罷了。

沒多久,有精騎自官道疾馳而來,隔得還很遠的時候,從對方的裝扮中李從璟就認了出來,那是溝通新都、東陽的信使。

信使奔至城前,即大聲高喊:“東陽戰報:攻克城池,盡滅賊軍!”

聞言,李從璟眉頭一挑,笑從中來,孟延意則是恍然失神,旁邊的一衆幕僚莫不神色振奮,桑維翰更是擊掌讚道:“哎呀,軍師真是好手段,纔去得東陽,東陽便被攻克,眼下距離三日之期尚有六個時辰吶!”

“既然東陽戰事已罷,你我也該去成都了。”李從璟往西邊看了一眼,回頭笑對第五姑娘道:“如今我總可以渡過沱江了?”

第五姑娘知道李從璟這是在打趣她,哼了一聲,揚起小鼻尖,不理會。

在走下城頭前,李從璟對仍在失神的孟延意道:“若是小娘子想清楚了,隨時恭候。”

灑落甬道的陽光鋪陳在階梯上,如同一層奢華的地毯,李從璟在一衆幕僚的簇擁下,負手步步邁下石階,跟隨在他身側的第五姑娘好奇的問道:“孟小娘子果真會爲朝廷勸降孟老賊?”

“依你之見如何?”李從璟反問。

第五斷然搖頭,“當然不

會,孟老賊可是她親爹!”

李從璟不置可否,“這些時日來,一直是由你的人帶她四處閒逛,你認爲她是個怎樣的人?”

第五低頭沉吟了一下,“雖是大家閨秀,卻無傲人之氣,雖然聰慧伶俐,卻對人情世故不甚通達,雖倔強自重,卻也不讓人覺得討厭。”

李從璟笑了笑,“大體不差,即是如此,聽天由命而已。”

第五點點頭,眼珠子一轉,忽而說道:“今日接報,桃姐姐已經離開幽州,算算腳程,此時應該已經到了邊境了。”

“可有留下隻言片語,說到要去何處?”李從璟停下腳步問。

“契丹京都,西樓。”第五道。

......

出征東陽的大軍在略作休整之後,除卻留下少量戍卒,主力迅速開赴成都,當他們抵達成都城下時,在東陽等到百戰軍的李從璟,緊跟着趕來,一時之間,成都城下聚集的以禁軍爲主的王師將士,達到四萬餘衆。

四萬大軍團團包圍了成都城,沒有圍三闕一留下生門,在給成都將士宣讀朝廷公告時,李從璟說得很明白,成都將士若不投降,便只有死路一條。

成都城中,有守卒萬餘人,其中精銳老卒四千,餘者皆爲孟知祥新募士卒,但戰事到了這個份上,孟知祥也顧不得許多,將城中青壯聚集起來,編入輔兵隊列,參與到守城之戰中。

王師在城外堆土爲山,建造高大望樓與巢車,其高度都超過了城牆。成都城內也在加緊修築角樓,與王師爭奪高度控制權。

建造巢車望樓姑且好說,由工匠在營中建造即可,然而在城牆外修築土山時,因爲距離城牆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弓箭射程,故而幾乎無時不戰。

成都城建在毗江兩條支流交匯處的西北河岸,幾乎可以說是三面環水,故而王師抵達成都之後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截斷了毗江兩條支流,在東、南、西三面填充河道,同時,在毗江上游修水壩以蓄水,挖河道以通城池,待得需要的時候便引水去淹成都城。

李從璟到達成都時,先行一步趕來的大軍正在莫離安排下,對各項工事齊頭並進,是以成都城外喧囂震天。

在百戰軍紮營的時候,李從璟帶了孟平並及參謀處衆幕僚,和莫離一道策馬出營,觀察成都城防。

“引水灌城需得一個先決條件,那便是水面要比城腳高,毗江在這方面的條件問題不大,然則一旦引水灌城,則城中百姓必然遭受大災,不知孟知祥是吃準了我等不會行此有害朝廷恩福的事,還是的確兵力不足,我部將士截江修壩也開始了半日,成都城中並無兵馬前來阻攔。”莫離道。

李從璟凝神望着城頭,一時沒有對此事有任何指導意見。

半響,他道:“眼下將入冬月,戰事需得及早結束,但對成都戰事的準備,卻得大開大合,往鏖戰的方向去做。無論是修建土山高樓,築壩挖掘地道,還是建造海量的投石車,都不需要吝嗇手筆。無論何種手段,或許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卻是個累及漸進的過程,日復一日消耗掉成都的防備力量,只到成都堅持不住爲止。”

莫離點點頭,繼而笑道:“其實成都兵力已然不多,且多半是新卒,即便是採用日日蟻附的戰術,離也有信心在旬月之內將其攻克。”

李從璟來了精神,“聽軍師此言,似是另有奇策?”

“奇策談不上,心得卻有一些。”莫離搖動摺扇,高深莫測的樣子。

“願聞其詳。”李從璟道。

“以我王師戰力,攜大勝之威,做最後一戰,必是士氣如虹,攻勢如電,以彼殘兵敗將,按理說頂多支撐半月。然則如此一來將士傷亡亦會頗大,且存在一個變數。”莫離道。

“何爲變數?”李從璟問。

“民心。”莫離道。

李從璟點頭,“孟知祥如今之所以還能負隅頑抗,皆因其素得民心,成都軍民願爲其所用。東陽一戰,賊軍將士近乎全部戰死,可見一斑。”

“得民心,故而能全民皆兵,成都賊軍雖然不多,若是孟老賊能城中許多青壯效命,則仍能踞城頑抗。”莫離道,“且得民心愈多,成都便能支撐愈久,若其得民心到了一定程度,成都能守下來也說不定。”

“這的確可稱爲一大變數。”李從璟頷首,“故而要破成都城,先要離散成都民心。”

“不錯。”莫離道。

李從璟叫來馮道,問道:“軍師言,要破城池,先破人心,不知人心可破否?”

“大帥放心,賊人民心已破矣。”馮道信心十足,“自得了大帥軍令,某與齊己大師星夜揭開了早先在西川的佈置,到得今日,西川各地僧人早已聯合軍情處,利用佛門在百姓中的影響力,將孟賊罪狀與叛國不義之舉昭告民衆。再加之王師入蜀以來,軍紀嚴明,於民秋毫無犯,多日來,各地百姓奔走相告,一傳十十傳百,大帥來的路上豈沒能無所發現?”

李從璟笑道:“各處百姓看王師的眼神,的確有些不同了,也曾碰到過一股百姓在軍前俯首,讚頌王師攻伐不臣之義舉的。”

“此即爲‘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也。成都城外尚且故此,成都城內乃是此番計策實施之關鍵,此時某雖未入城親眼看見,卻也知曉成都城內必已‘人心惶惶’。”馮道堅定道,“東陽的賊軍死戰,已成明日黃花矣。”

李從璟點點頭,轉而笑對莫離道:“如此情況,軍師可還滿意?”

“民心已離,固然好事,然尚且不夠。”莫離道。

“還當如何?”李從璟問。

“離其心之外,還得絕其望。”莫離道。

“何謂絕其望?”李從璟追問。

“遣偏師,奪益州其他縣鎮,傳檄西川各地,令州縣離棄賊人效忠朝廷。”莫離擲地有聲。

“如是,則成都不僅成爲一座孤城,更是成爲一處絕境!軍師端得是好計策!”李從璟撫掌而贊,而後看向第五姑娘,“西川州縣,可會效忠朝廷?”

“自然會。”第五想也不想。

“何以如此肯定?”李從璟問。

“老賊大勢已去,如此被圍孤城,誰願爲其陪葬?他人在成都,或可令成都軍民力戰,然則今時今日,其令已無法通行西川其他州縣,且西川其他州縣軍力薄弱,與其隨其赴死,何不順大義效忠朝廷,保全身家富貴?”

“可有州縣官員受其恩惠頗重,不願離棄的?”

“即便是有,又能如何?且不言家國大義在前,各地也因佛門而‘人心惶惶’,便是老賊有恩於州縣官吏,也不能恩澤所有人,州縣長吏或許不願效忠朝廷,可保不齊下面的人‘明事理’。”

李從璟遂大笑,手指成都城,“孟老賊,爾死期不遠矣!”

(本章完)

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八 兄弟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四十八 劫道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四十二 董璋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七 神仙山(6)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四十五 宿命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