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

殘破的梓州城城頭,血戰一日的王暉見到李紹斌,脫了兜鍪夾在腋下,前來彙報過戰況後,終於還是沒忍住,低聲提了一句。

李紹斌望着撤退時仍舊軍陣齊整的王師,答非所問道:“梓州戰事已經開始近半月了。”

“是......”王暉沒弄懂李紹斌如此回答的深意何在,對方可能在避免談論他詢問的問題,但他內心的疑惑和不安,已經讓他顧不得順着李紹斌的意思,來結束這個話題,而是進一步明確道:“軍帥,西川援軍抵達玄武縣已經五日,仍舊沒有攻下玄武縣,不知彼處戰事實況如何?”

玄武縣的西川軍,與梓州城一直都有聯繫,只不過彼處的戰況李紹斌從來都沒有跟他人明說過,每當有人問起,他總是以西川軍即將破城來援搪塞。

王暉的堅持發問,讓李紹斌心頭升起一絲不快,但更多的還是一種不好的預感,他轉過身看了王暉一眼,卻仍舊沒有實話實說的意思,“西川援軍有數倍兵力,連日來攻勢晝夜不停,賊軍已經支持不了兩日,其部不消多久便可來援。”

說這話的時候,李紹斌一直在偷偷打量王暉的神情,見這話好似並沒有太大說服力,便加重了語氣接着道:“我梓州兵力充足,糧食更是不用擔心,本帥也從未吝嗇賞賜,每日發下的銀錢數以萬計,只要軍民齊心,賊軍想要攻佔城池,那是癡人說夢!不出幾日,援軍趕來,賊據必敗無疑。王將軍,大丈夫建功立業,正當此時,你向來都是本帥肱骨,此番還望你我戮力同心,不負東川這大好河山!”

李紹斌這番話說得聲情並茂,王暉便是心中疑心再重,此時也不能不表現出很受鼓舞的模樣,抱拳大聲道:“軍帥放心,人在城在,末將誓與賊軍戰鬥到底!”

李紹斌雖然不怎麼相信王暉這番話,但面對這樣的表態,自然要繼續鼓勵,遂拉着對方的手,貌似很真誠的說道:“梓州有將軍,本帥可以無憂矣!”

退下城頭,王暉昂首挺胸,狀似很慷慨的巡視城防。他的心腹跟上來,在王暉耳旁低語道:“將軍,軍帥怎麼說?”

“還能怎麼說?”王暉冷哼一聲,“除了滿嘴空話,一點實際情況都不肯透露。”

心腹滿臉憂色,“如此說來,玄武縣戰況恐怕不容樂觀,否則軍帥爲何不肯透露實情?”

“這是必然。”王暉語調沉緩,他看了一眼城外的王師軍陣,彼處鐵甲海洋,讓他覺得梓州城就如同一座孤島,孤立無援,他們這些人彷彿隨時都可能隨孤島沉沒,命喪鐵甲海潮中,這樣的感知讓他心頭很不是滋味。

“將軍,若是西川援軍無法及時趕到,只怕梓州城守不了多久了。”心腹將領看着王暉的臉色道,“賊軍戰力彪悍,攻城器械又齊備,那李從璟這幾日更是親臨陣前督戰,也不知他使了何種手段,賊軍將士這些時日愈發瘋狂,彷彿性命都不是自個兒的一般,將士們傷亡與日俱增,軍心已經頗不穩固......”

王暉突然停下腳步,瞪着這名將領,寒聲道:“你這廝莫不是被李從璟策反了?”

“末將哪敢?”將領驚慌道,“便是再借末將幾個膽子,也不敢揹着將軍有什麼歪心思啊!”

王暉冷笑一聲,“這樣最好。”

將領訕笑幾聲,遲疑着

,欲言又止。

“想說什麼便說,用不着吞吞吐吐!”王暉道。

“是......”將領有些不敢去看王暉的眼睛,低着頭道:“不知將軍,可否看過李從璟的勸降書了?”

“閉嘴!”王暉突然低聲呵斥,一把揪住這名將領,“你不想活了?敢提這件事?!”

“是......是......末將糊塗!”將領連忙道歉。

王暉放開他,冷着臉道:“你且聽好,戰事雖難,軍帥卻對我等有知遇之恩,這種事情,休得再隨意提起,再讓本將聽到,莫怪我軍法從事!”

“末將再也不敢了。”將領擦着額頭的汗水道。他雖然狀似驚恐,心中卻不如何畏懼,因爲王暉說的不是再也不能提,而是不能“再隨意提起”,這豈非很有深意?

待王暉去了別處,這名將領眼神便閃爍起來。

少時,一名小校湊過來,低聲對他道:“都虞候,王將軍怎麼說?”

這名將領寒着臉道:“還能怎麼說?難不成你還指望將軍此時便棄城投降?”

“這是自然。”小校訕笑,不過隨即臉色一正,再靠近了將領一些,神神秘秘道:“可王將軍不這樣想,下面許多將士卻已動了心思。王師畢竟有大義之名,此番伐蜀乃是名正言順,再者秦王開出的條件可謂豐厚,信中措辭更是平易近人,我等不動心,可擋不住下面的士卒不動心思。世人誰不知曉,秦王對敵人殘酷無情,但對自己人卻一向待之極厚,更是一諾千金之輩......”

兩人的對話,已經不再稱呼王師爲賊軍,甚至都不再直呼李從璟的姓名。

“你這是什麼意思?”將領沉着臉盯着這名小校。

“卑職的意思都虞候難道不知?”小校咬牙道,沒有退避,“王將軍到底是什麼心思,可能礙於身份不好明說,這也是因爲他身份不一般,不用擔心太多,可都虞候與我等是什麼人?一旦事情到了最後一步,秦王或許顧忌王將軍身份,爲了穩定人心留他一命,可咱們這樣的人,可是半分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沒有,秦王爲了立威,說殺了便也殺了,到時候誰給我們喊冤去?”

將領不說話了。

小校見對方頗有心動之色,繼續道:“當年郭公伐蜀,都虞候功勞何其大?遍數軍中,也沒幾個人及得上,可在東川這些年,莫說都指揮使的位子,便是半步也沒能再進,都虞候難道就甘心?”這話難免有誇大之處,將領卻沒有反駁,反而很受用。

說到這,小校的語氣更重了些,咬牙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個道理都虞候豈會不知?我等在東川拼死力戰,死傷慘重,便是勝了,又且如何?東川一隅之地,一個蘿蔔一個坑,戰後都虞候又能再進幾步?而此番有這樣的機會,不需死戰,都虞候就能再進一大步,少說也能升爲都指揮使,何樂而不爲?不只如此,到時候都指揮使可不再是東川一地的都指揮使,而是整個大唐的都指揮使,不僅擺脫了叛軍的名聲,更能成爲帝國的實權將領,留下忠義美名在世間,光宗耀祖,何樂而不爲?某爲都虞候考量,還請都虞候三思!”

將領眼神變幻不停,心跳已是加快,快得連他自己都聽得見。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誰又該爲誰賣命到底?

大爭之世,忠誠只是因爲背叛

的砝碼還不夠大。

梓州城外,王師大營。

“依照大帥的意思,末將每夜往城中射去勸降信,至今已連續八日不曾間斷,送出去的勸降書,已有好幾萬份了。”孟松柏在彙報情況。

“很好。”李從璟微微頷首,卻未多作評論。

“大帥爲何不問成果?”莫離搖着摺扇微笑問。

“此時不必問,因爲火候還未到。”李從璟淡淡笑了笑。

“依大帥之見,何時可謂火候已到?”莫離繼續問道。

“要想東川實權將領投誠,需得滿足兩個條件。”李從璟道。

“哪兩個條件?”莫離問。

“一者,獲勝無望;二者,援軍無望。”李從璟道。

“該如何做到這兩點?”莫離問。

“這兩點我等一直在做,只是火候問題。連日來我軍攻勢日重一日,想必東川兵將已感受到了壓力,只有在獲勝無望,戰鬥變爲毫無用處的犧牲,自身性命受到嚴重威脅時,東川實權將領纔會起別樣心思。”李從璟道。

“此時再誘之以重利,自然不用擔心無人投誠。”莫離笑道。

“正是如此。”李從璟道。

“卻不知火候何時會到?”莫離又問。

“西川賊軍敗退的時候。”李從璟語出驚人。

“然則西川賊軍勢大,百戰軍要堅守玄武縣已是艱難,又如何能將賊軍擊敗?”莫離追問。

“百戰軍無法獨自勝任,本帥難道不會發軍相助?”李從璟笑意醇厚。

“大帥準備何時發軍相助?”莫離又問。

“火候到了的時候。”李從璟道。

“如何判知火候已到?”莫離再問。

“西川援軍久攻玄武不下,銳氣已失,兵鋒已鈍之時。”李從璟道。

“玄武縣戰事已經持續五日了。”莫離道。

“火候快到了。”李從璟頷首。

李從璟、莫離兩人對話時,桑維翰一直在細細聆聽,細思之下,他彷彿意識到了什麼,不覺分外心驚。待對話進行到此處,桑維翰終於忍不住,出聲問道:“軍帥準備發兵玄武縣,擊潰西川賊軍?”

李從璟轉過臉來,“有何不妥?”

“之前只聽聞大帥要阻攔西川賊軍來援,攻下梓州,未曾想大帥竟是準備在此將西川賊軍也一道擊潰,驟然聽聞,心驚之餘,心折不已。”桑維翰心悅誠服道。

“西川賊軍既然來了,又給本帥惹了不少麻煩,難道本帥要放任他們全身而退不成?”李從璟笑道。

“這......自然不能!”桑維翰汗顏。

莫離笑道:“參軍入府之後,少見殿下征戰沙場,對殿下用兵習慣知之不深,也不奇怪。往先殿下爲一方鎮將時,軍備尚且不夠好,兵力尚且不夠多,士卒尚且不夠精銳,胃口便已大得很。此番伐蜀,乃是征討叛逆,有大義之名,且手提帝國新成之禁軍,又有大唐有數的精銳藩鎮軍相隨,軍備優良,後顧無憂,胃口又豈能不見漲?”

這話說出來,不乏揶揄之意,引得衆人大笑。

“胃口不大,焉能嚐盡世間美味?”李從璟一語雙關,“有志者,胃口非大不可!”

他站起身,負手道:“此番作戰,乃是圍城打援,一石二鳥!”

(本章完)

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三十一 君子章二 神仙山(1)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三 神仙山(2)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