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古人誠不欺我,這散關的確神駿。”李從璟扶額而望,被眼前的散關山川所吸引,不禁發出一句感慨。時值八月底,天氣涼爽,秋意漸濃,山野上蒼松勁柏,枝葉泛黃而未凋,間或山風陣陣,秋葉飄飛,的確美不勝收。

時至今日,李從璟率領的五萬禁軍主力,總算到了散關之前。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好,的確好詩句!”李從璟身旁,馮道捻鬚而贊,繼而顯出納悶之色,“只是不知此句乃哪位先賢所做,道卻是未曾聽聞。”

這回大舉伐蜀,乃是帝國盛事,故而出征陣容也堪稱豪華,馮道如今職領兩川宣撫使,職司戰後的撫民工作。

李從璟情知漏了陷,略顯尷尬,隨即又不以爲意,理直氣壯道:“忘了。”

“忘了?”馮道大感驚異,見李從璟無意繼續作答,雖然覺得可惜,卻也無可奈何,畢竟對方是秦王,這樣的理由雖說讓人難以置信,然而他能拿對方有什麼辦法?

既然在李從璟這裡找不到答案,馮道便拉着身旁的齊己詢問,對方的博學多識,便是馮道也深爲欽佩,故而希望從老和尚這裡找到蛛絲馬跡。

老和尚齊己腦袋搖得撥浪鼓也似,“貧僧也未曾聽聞。”這回他隨軍出征,乃是輔助馮道而來,兩川之地佛教興盛,他有的是用武之地。

這讓馮道既是納罕又是糾結,他和齊己都是飽學之輩,天下詩書,連他倆都不知道的,鳳毛麟角,況且這般詩句,不該籍籍無名纔對。

李從璟眼見馮道不停捻鬚,扯得鬍鬚都斷了,對方也絲毫沒察覺,不禁暗道一聲慚愧,爲了轉移注意力,他轉而對身旁的劍子道:“這終南山上,有個去處,名爲全真教,乃道門興旺之地,彼處或許有不少劍道高手,劍子可否有興趣前往一觀?”

“全真教?”劍子略微蹙眉,思索了半響,搖了搖頭,“聞所未聞。”

李從璟大感詫異,心想莫非此時全真教還未興起?

見劍子怔怔然然,李從璟起了頑童心思,當即譏諷了對方一句:“聞所未聞?孤陋寡聞!”

劍子朝李從璟看了一眼,很快便從對方的神情中發現,對方這是有意奚落他,當即偏過頭去,淡淡哼了一聲,不與李從璟計較。

這廝在秦王府呆了兩年,整日無所事事,悠閒自在的如同林中鳥雀,讓李從璟每每見了,都有些眼紅,劍子倒是閒情雅緻了,可秦王府成了人家的鳥巢,作爲主人的李從璟難免很不愉快,是以平日裡有事無事,便會巧言令色,試圖去激起劍子的心境變化,讓他發怒、鬱悶,並以此爲樂。

只不過,就如現在,往往不能如意罷了。

這回發兵兩川,劍子死皮賴臉要隨行,李從璟也沒攔着他,這種江湖人,對大地山川情有獨鍾,卻偏偏還能樂在其中,不像李從璟,整日忙於政務軍務,便是想縱情山水,也是不得清閒,也難怪他羨慕對方。

“算起來你呆在洛陽也已兩年有餘,這麼久不回山門,不會有問題?”李從璟正兒八經的問劍子,這個問題他是真有些奇怪,

不過劍子當即柳眉一豎,瞪着李從璟,“你嫌我在秦王府白吃白喝,要趕我走?!”這話要是換成常人來說,或許會有自卑之意,但在劍子這裡,全然沒有這層意思,完全理直氣壯。

李從璟真不知劍子的腦袋是什麼做的,見對方牴觸的態度如此堅決,只得攤開雙手聳聳肩,“你還吃不窮孤,孤是擔心,你這一大把年紀了,不務正業,往後沒哪個小娘子願意嫁

給你。”

說罷,很是開懷,笑出聲來。

劍子更是惱火,白潤如玉的臉都氣紅了,拿殺人般的眼神刺了李從璟半響無果,恨恨轉過頭去,“不要你管!”

大軍伐蜀,陳倉是囤糧所在,衆人未過散關,還在陳倉境內。說起陳倉的風土人情,馮道悠然道:“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黃帝所都,陳倉,自古便是精華薈萃之所,也是兵家要地。建興六年,孔明出散關,圍陳倉,而曹真據之。類似戰例多不勝數。殿下,今我伐蜀,陳倉既爲囤糧之所,不可不重兵設防。”

李從璟微笑道:“劍門已克,蜀兵如何襲擾我陳倉?馮公過濾了。”

說話間,有信使歸來,稟報前線戰況。

李從璟接過信報,就在馬背上展開,迅速瀏覽一遍,看罷,對馮道等人道:“北路軍前鋒李紹城、李從珂、石敬瑭部,已合兵一處,駐軍北山山下,明日便會攻打劍州。”

這份軍報並沒什麼緊要之處,李紹城在信中提了一句,觀劍州守衛頗爲嚴密,接下來恐有惡戰,不過同時也表示,必定奮勇奪城,以使李從璟率禁軍渡過劍門關後,能直接進駐劍州。

另外兩份信報則顯得重要得多。

一者說了閬州城破之事。

閬州如此迅捷被攻破,出乎衆人意料,莫離道:“李紹斌既然攻下閬州,必定分兵馳援劍州,由是可見,先鋒接下來處境怕是不太妙。”

“不僅如此。”李從璟揚了揚手中的另一份信報,肅然道:“李紹斌增兵劍州已成事實,他遣了部將王暉前去。另外,孟知祥得知劍門失守,大爲震動,派遣都指揮使李肇,率軍五千,星夜往趕往劍門馳援。”

“萬州軍進展如何?”問這話的是杜千書,這回李從璟伐蜀,將他也調來隨行。雖說演武院向來由杜千書坐鎮,然則演武院目下畢竟已經步入正軌,無需他時時盯着,再者,伐蜀事大,李從璟自然要帶齊幕僚,不僅杜千書,桑維翰、衛道、王樸等人,都隨行在側。

——伐蜀是大事,事若成,也是大功,李從璟自然要帶齊班底,讓諸人皆能分到功勞。

“郭威佔據合州後,按兵不動,並未輕易出擊。孟知祥聞變,派遣李筠率軍四千,並及令李仁罕自遂州分兵一萬,由趙廷隱統領,兩者合聚一處,共同攻伐合州。”李從璟說道,“最新信報,未言及戰況,還不知情況如何。”

“李仁罕竟然自遂州分兵一萬?”桑維翰頗爲驚訝,“遂州戰況如何?”

李從璟收了信報,看向大散關,道:“夏魯奇迎戰李仁罕,激戰多日,勝負未分。後聞閬州城破,遂州震動,夏魯奇爲打開局面,激勵士氣,令部將康文通出城襲營......不曾想......”說到這,眼眸陡然凌厲。

不曾想如何?衆人心中一時震動,都不知是何等的戰況,纔會讓李從璟臉色如此不好看。

沒讓衆人疑惑多久,李從璟緩和了神色,聲音平淡下來,繼續道:“康文通率部投敵。”

聞聽此言,衆人皆變了臉色,憤恨者有之,震驚者有之,桑維翰罵道:“蟊賊竟敢叛國投敵,丟盡我大唐兒郎臉面,太過可恨!他日若能擒拿此賊,必要啖其肉、飲其血!”

李從璟看了桑維翰一眼,未及說話,王樸問道:“康文通投敵,對武信軍損失、打擊必定甚大,不知之後情況如何?”

李從璟道:“隨康文通出城的,有名史彥超者,乃演武院學員,眼見康文通賣國之舉,大爲震怒,憤而挺槊,於亂軍中揮馬前驅,逆擊賊軍,將康文通斬於馬下,攜其首級而還!”

說罷,李從璟閉目長吸一口氣,似在體味當時戰況之亂,壯士奮軀殺賊之勇,半響,睜開眼繼續道:“如是,武信軍雖損失部分將士,而士氣並未下降太多,加之夏魯奇親身陷陣,殺敵不退,故而城池堪堪守住。”

衆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此間兇險,便是聽聞,也覺得駭人,更不用說身在局中者,當時情況可謂危急萬分,正因如此,衆人極爲佩服史彥超的勇武、夏魯奇的堅韌。

桑維翰當先擊節讚歎:“史彥超?真我大唐猛士也!”

杜千書臉色通紅,“未墜了演武院的名聲!”

莫離啪的一聲打開摺扇,搖了兩搖,道:“有夏魯奇爲帥,史彥超爲將,遂州暫且無虞,當此危難之際,猛將橫空出世,是天佑我大唐!”這番話意在穩定人心,實則,遂州戰況不容樂觀。

李從璟扯了繮繩,策馬前行,“傳孤軍令,加緊行軍,早日趕赴劍州!”

傳令兵應諾一聲,自去傳令不提。當日,禁軍出大散關。

在李從璟率軍進入劍閣前,有兩支人馬,先後匯入了大軍隊列中。

這兩支人馬,由兩個刺史帶領——階州刺史王宏贄、瀘州刺史馮暉,兩人所帶兵馬,李從璟將其編入後軍,爲大軍看管輜重。

禁軍駛過劍門關前後,李從璟專門去查看了永定關、劍門七寨,這些地方仍舊殘留着靜難軍與敵鏖戰的痕跡,關寨內外,牆上的被火燻黑的礁石,被砍出凹痕、缺口的磚石,磚縫間的血跡,都清晰得很,猶可想象當時戰況的激烈。

若非有軍情處地圖提供的偏道,這劍門關的戰事,無疑會慘烈更多。更有甚者,不會這般輕易將劍門拿下。

李從璟看望過李紹城留在這裡的傷員,撫慰一番,便去了一座墓園。

之所以是墓園,而不是陵園,乃是因爲兩川戰事未結,陵園還來不及修建。

這座墓園,非是軍士之墓,而是軍情處身亡者之墓。當時,趙象爻攜帶兩川地圖奔逃,後有大量追兵尾隨,進入大小劍山後,因傷員不少、山道難行,衆人奔逃不及,隨行銳士遂分成數批,以一兩人爲一組,自願留下斷後,用血肉之軀爲地圖送出爭取片刻時間。

隨趙象爻從初始地離開的五十來名銳士,只有四人活着走出了劍門,生還者,真真切切的十不餘一。

“趙勝雲、二虎子......”李從璟從墓碑前走過,默唸着墓碑上的名字,聽着趙象爻在身旁講述當時的情景,如感大小劍山都壓在了肩上,無比沉重。

山風拂面,風聲如英靈的訴說聲。

“大唐帝國如今也染上了我趙勝雲的鮮血!”趙勝雲在吶喊。

“好似你便還記得孃胎的氣味一樣!”二虎子看着眼前的年輕人在笑。

碧空如洗,李從璟擡起頭,彷彿看到了戰死在閬州城長街上的姚洪,他許下誓願:“來世再爲唐人!”

他又好似看見了在亂軍中奔馳的史彥超,驅馬挺槊,將康文通斬落馬下,吐一口血水,罵道:“恥與賊相識,不與寇同生!”

李從璟閉上眼,良久,沉聲道:“他們,都是大唐的脊樑!”

......

從墓園離開,尚未出劍閣,李從璟接到一封信報,展開書信,他心中一沉。

紙張一半被鮮血浸透,只一行字,字跡潦草,卻筆力千鈞,由此可以想象當時情況的緊迫。

信中內容,言及劍州之戰。

————

注:康文通的確是投降了李仁罕。後來遂州戰局,發展到“兵盡食窮”的地步。

(本章完)

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六十七 搜刮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四 神仙山(3)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六 神仙山(5)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十三 勝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九 淇門之變(1)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