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

李從璟頗爲驚異,走向這位尊貴位在整個帝國前列,卻只是尋常富貴人家妝扮的女子,“姐,你怎會在此?”

李永寧嗔了眼前的英俊郎君一眼,“我如何便不能在這裡了?”

聞言,李從璟有些訕然,石敬瑭雖說駐軍陝州,不用問,李永寧必是不會跟去的,兩人就差分家了,然而李從璟的意思,卻是問她怎會在白馬寺裡,不過較起真來,這也是一句無用的話。

見李從璟被噎的說不出話來,李永寧於心不忍,又覺得有趣,撲哧笑出聲來,秀美的丹鳳眼飛在李從璟臉上,話一出口又不知怎的帶上了些幽怨、責怪的語氣,“回了洛陽這麼久,也不說去看看姐,你心裡還有我這個姐嗎?”

“姐,這可是冤枉之詞啊,前兩日進宮給母妃問安之時,還見過的......”李從璟覺得很冤屈,話一出口,接觸到李永寧那雙彷彿有着一片海洋哀色的眸子,就莫名覺得委屈的還是對方,立馬換了要說出口的話,“近來公務繁忙,元帥府方立,又忙着禁軍整編......姐,我知錯了,趕明兒就去看你!”

李永寧偏過頭去,輕聲道:“誰要跟你爭個對錯了......”

千言萬語,難以啓齒,言不達意真是叫人恨透了自己。

李從璟撓撓頭,和李永寧沿着山寺的小道緩行。五月初的天氣,正是山風解人意的時候,拂面而過,讓人倍覺舒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站在視野開闊處,可見山間梨花處處,遠望洛陽城,街坊縱橫,雖說繁華,卻也如同牢籠。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得看幾清明。”李永寧慢悠悠唸了一首七言,攏了攏耳邊的絲髮,氣態恬靜淡雅,對身旁的李從璟道:“可還記得這首詩?”

李從璟自然記得,這是他年少時剽竊的蘇軾大作,卻是不知何時被李永寧聽了去,當下笑道:“論及典籍詩書的功底,姐你可是自小就比我厲害。”

“那又如何?”李永寧瞥了李從璟一眼,心想那還不是因爲你小時候除了練武就是苦讀,我一個女兒家總不能去舞槍弄棒,除卻鑽研些典籍詩書,還能拿什麼去跟你說話,隨即笑了笑,道:“可這首詩的出處,我卻一直未曾找到呢。”

你當然找不到,李從璟心想,嘴上道:“打小姐就喜歡詩書,這些年除卻讀書習字,姐還做些什麼?”

李永寧俏麗的鼻尖微微上揚,“吃齋唸佛。”

李從璟:“......”

府上還有許多事務,李從璟今日要做的事尚有一大堆,他有安排每日工作的習慣,甚少耽擱過,方纔丟下馮道、李琪跟齊己,也有急着回去處理公務的原因。拾級而下,李從璟走在前面,總覺得身旁的李永寧腳步輕緩,他一次次有意減緩速度,仍是不能與李永寧並肩而行。

回過頭,李從璟笑着對李永寧道:“前些時候我看見有不少人在洛河泛舟,姐若是覺得平日煩悶,也可去遊玩一番,換種觀景的方式,或許能看見許多不同的景緻。”

李永寧少女般撅了撅嘴,“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呢!”

李從璟一陣汗顏,心想自己之前是有多不小心,無意間念出口多少大師的作品,這李永寧又到底偷偷聽走了多少?他甚至不無惶恐的猜想,若是李永寧嘴裡的詩詞被有心人裝訂成

冊,流傳於世,只怕會成爲詩詞史上的一樁疑案......

見李從璟神情肅然,李永寧還以爲自己害對方擔心了,掩嘴咯咯笑了兩聲,用打趣的口吻補救道:“你犯不着擔心,我可沒那許多愁。”

她本以爲這篇兒又會不動聲色的翻過去,然而李從璟接下來的舉動,卻讓她的芳心一陣大亂。

李從璟忽然停下腳步,抓過李永寧的手,認真的說道:“姐,春色闌珊,再不看就沒了,不如我今日就陪你到處轉轉如何?”說罷,露出一個燦爛如孩童般的笑容,“輕易便服,混入百姓中,想必樂趣還如從前,就如此定了,姐,快些走罷!”

李從璟這個笑容似乎比陽光還要耀眼,落入李永寧眼中讓她有些目眩,淺淺的單酒窩是如此熟悉,讓她幾乎以爲墜入夢裡。那些年,在兩人都還是少男少女的時候,李永寧可沒少見這個笑臉,只是現在回想起來,竟然恍若隔世。

李永寧被李從璟拉着快步下山,微風撩起髮絲,路邊梨花不斷退去,她方纔驟亂如麻的心,忽然間就安寧下來。眼前的世界如同回到十年前,一絲暖和笑意浮上她的臉龐,就再也不曾消散。

......

李從璟回到秦王府,已是入夜時分,上值的官吏都已散去,走進中庭碰到莫離,瞧見李從璟方纔歸來的模樣,莫離甚爲驚異,“殿下可是外出方歸?”

“玩忽職守”的情況,對李從璟而言委實太過新鮮,將莫離的反應納入眼底,李從璟心頭滋味莫名,心想自己平日裡是否太多勤政了,以至於稍有放鬆都被幕僚視爲異象。

李從璟剛說了一句去洛水泛舟了一趟,莫離就大點其頭表示讚許,“勞逸結合方是長久之道,看來殿下已有所悟,不用離再諫言了。”

李從璟:“......”

算不上勞累,李從璟準備去處理白日沒有處理的事,莫離卻提醒了他一件是時候解決的要事,“歸義軍在府上已然停留許久,殿下若是有暇,倒是該與之一見了。”

李從璟這纔想起,前日管事跟自己說過,府上的草木近來不知爲何,驟然多了許多斷肢殘葉。

敢在秦王府拿草木發泄怒氣,而又不被尋常人發現的,自然只有劍子這個情商缺位的傢伙,看來他已經有些舉止失常了。

想來李從璟也覺得頗爲對不住他,兩人畢竟有些交情,再說人家跑了幾千裡到洛陽來,自己卻一直不肯滿足他小小的願望,的確有些不近人情。然則拿草木出氣這種事,未免太女子氣了些,李從璟暗自腹誹。

“李從璟!”正在李從璟難得升起一絲愧疚之情時,一道人影從天而降,人未至面前,長劍的寒光已經顯露無疑,那不是眉毛倒豎的劍子卻又是誰,“戰是不戰,姑且給個痛快話!”

李從璟伸出手,孟松柏立即將橫刀遞上,他扭了扭脖子,露出幾顆獠牙,“來,小娘們兒!”

劍子一怔,先是大喜,隨即又大怒,咬牙切齒,目欲噴火,“你說誰小娘們兒?!”

“拿我府中草木出氣,這種事非娘們兒不能爲之,休得廢話,今日就將你打回原形!”李從璟懶得廢話,橫刀一轉,欺身而上。

劍子氣得腮鼓如囊,怒叱一聲,揮劍迎上。

丁黑從迴廊中跑出來,看見戰在一處的兩人,愕然張了張嘴巴,隨即立馬擊節而嘆,“好刀法!”

..

....

半個時辰後,李從璟在屋中坐下,端上一碗茶,打量着面前的兩個歸義軍官吏,淡淡開口道:“曹義金遣兩位到洛陽來,是要打探何事?”

兩個歸義軍官吏互望一眼,忽而齊齊離座跪下,大拜而悲聲道:“請殿下救我歸義軍!”

屋外,劍子握着長劍,站在一棵修剪的無可挑剔花樹前,滿面寒霜,腮幫因爲呼吸氣大而一鼓一癟。

丁黑走到劍子身旁,訕訕道:“殿下的武藝,的確讓我等自詡爲劍客、刀客江湖人慚愧,然而這卻不是評判出世劍與入世劍誰強誰弱的標準,殿下是個異數,不能以常理衡量。”

劍子轉過頭,狠狠瞪了丁黑一眼。

丁黑摸了摸腦袋,對方不領情,讓他有些尷尬。

這時李從璟自屋中出來,對丁黑道:“劍子身上有傷,方纔之敗,非戰之過。”

不僅是丁黑驚異,劍子也很意外,他挑了挑眉,看向李從璟:“你怎麼知我有傷在身?”

李從璟不置可否笑了笑,“即便孤方纔與你交手時不能察覺,他倆人也告訴孤你們的遭遇了。”示意那兩個歸義軍官吏。

兩個歸義軍官吏向李從璟深深一禮,和劍子回去落腳的院子。

莫離站在李從璟身旁,搖扇嘆道:“昔日英雄之城,今朝虎狼之地,歸義軍於國有功,卻至如此處境,讓人嗟嘆不忿。”

原來,那兩個歸義軍官吏,乃是曹義金聞聽李嗣源繼位大統後,派遣來洛陽朝見的,只是如今河隴之地,回鶻人勢力龐大,又加之各方勢力各懷鬼胎,朝見的隊伍帶有財貨,半途引起回鶻人覬覦之心,因而殺人奪財。一場惡戰,使者隊伍人財兩失,若非有劍子力戰,只怕那兩名歸義軍官吏也不能活命。

人財兩失,兩名歸義軍官吏自知有罪,因懼怕事後被曹義金問罪,故而不敢再公開身份,又聽聞劍子與李從璟有舊,便抱着僥倖心理隨行到了秦王府,想要看看形勢,再作打算。

這些事軍情處之前也不知曉,軍情處之所清楚兩名歸義軍官吏的身份,還是三人到了洛陽後,引起軍情處注意,暗中從他們的對話中得知的。

兩名歸義軍官吏,見身份已被識破,故而不能再隱瞞什麼,只得如實相告。至於“救歸義軍”云云,倒也發自真心,如今歸義軍在回鶻等夷族的侵擾下,處境的確頗爲艱難——這從之前歸義軍轄下十數州,而如今卻只能掌控兩州之地就能看得出來。

“河隴之地,日後再作打算,眼下朝廷無暇西顧。”李從璟總結了一句,算是爲這件事下了定論。

目下大唐不具備出兵河隴的條件,也沒有這個必要,但回鶻等夷族,往先受大唐之恩,如今卻作亂地方,讓人憤恨,待得日後九洲一統,李從璟必會親提王師往滅之。

這一年,朝廷新政平穩推行,進展順利。

近秋後,帝國迎來一場盛事:秋試。

去歲科舉,帝國政局方經動盪,取士不多,如今新政初行,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今年科舉,制舉、常舉皆增加了科目,也必將大幅增加取士人數。

——————

注1:“同光二年夏五月......以權知歸義軍留後曹義金爲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彼時,曹義金就遣使入朝過。

注2:科舉。其實這時候官方稱之爲“貢舉”。

(本章完)

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三十四 都試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十五 接城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三 水寨(1)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四十四 忠誠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