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

軍備研究處的人向來都是一副瘋子般的模樣,披頭散髮者有之,衣衫污穢者有之,臉花如菜者有之,作爲這個時代最特異的機構,李從璟不可避免讓他們的工作最爲糾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然而,李從璟固執的認爲,科研資深人士就該是這番模樣。

軍備大致可分爲五類,刀槍、鎧甲、弓弩、馬匹與城池攻守器械。

有唐一代,冶鐵技術得到改善,灌鋼法取代了百鍊法,使得這一時期的鐵製戰刀更加鋒銳,橫刀、馬槊等的運用已經達到一個高峰,要突破非是易事。

鎧甲被稱爲國之重器,漢時玄甲,魏晉具裝鎧,在此時都被以明光鎧爲代表的唐十三鎧所替代,明光鎧等重量更輕,但防禦力卻得到提升,工藝也算冠絕一時。

鎧甲因裝備騎兵、步兵不同而有所差別。南北朝時,因馬鐙的日趨成熟和大量使用,使得騎兵由漢時的輕騎兵向重騎兵發展,人馬皆以重甲防護。然因唐軍主要對手是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但凡征戰,多以長途出擊爲主,因是唐軍雖也有重騎兵的存在,更多的還是輕騎兵。

到了黃巢之亂後,藩鎮爭雄,多以重騎兵爲殺招。然則中原多年內耗,使得重騎兵愈發難以組建,當前的騎兵,無論是莊宗的從馬直,李嗣源的左射軍,亦或是君子都,都是輕騎兵。

輕騎兵對鎧甲的需求比之重騎兵,要低不少,騎士雖說甲冑完全,然則裙甲、膀甲都縮短不少,而戰馬更是隻護前胸和臉部,爲彌補防禦性,騎兵另用皮帶在腿和手膀上固定甲片。

“鎧甲之改善,要從鍛造工藝上着手,變熱鍛爲冷鍛,若能得此突變,則鎧甲不僅重量更輕,而且防禦力更強。”李從璟在對軍備研製處提意見時,如此說道,“當然,製造起來也會更加麻煩,但這卻正是爾等用武之地。”

李從璟說的冷鍛甲,最早爲西夏人掌握,一副甲冑甲片多達三千片往上,重量卻能下降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防禦力提升更大,同一時期,哪怕是宋朝引以爲傲的步人甲,也難與其爭鋒,絕對是鎧甲技藝的高峰。

“若能得冷鍛甲,孤將在軍中重組陌刀大陣!”最後,李從璟如是說道,“一旦如此,來日之陌刀陣,威力必定更勝以往。”

唐朝之後,影響力突出的陌刀陣不復現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威力堪稱空前絕後,讓人不能不神往,史說其陣“進如光牆,人馬俱碎,守如城壁,陌刀如牆”,作用可類比後世坦克一二。

軍備研究處的兩位老人,徐半仙、劉老實在聽聞李從璟“冷鍛”的說法後,先是驚愕,而後面露疑惑道:“冶鐵之法,高熱鐵軟,方能改變形狀,若是鐵冷,便是形狀已定,這卻如何再行鍛造?”

這倒是問住了李從璟,他後世那點可憐的物理知識早就還給了老師,哪裡還記得箇中細節,能知道冷鍛這回事已是難得了,真是書到用

時方恨少,沉吟了好半響,李從璟道:“冷鍛,就是對物料在回覆熱度以下進行的鍛造,銅、鐵、鋁在尋常熱度下的鍛造成型,即是冷鍛......”

說了半天,也自覺沒說透徹,於是道:“具體如何,得需要諸位大匠琢磨,孤見識有限,只能以此拋磚引玉,望諸位能不負朝廷厚望。一旦冷鍛之法成,則大唐鎧甲當獨步天下,此爲青史留名之功勳。”

既然說不清楚,只能以大義和名利作爲誘惑,讓他們自個兒去想辦法了。

徐半仙、劉老實一聽能青史留名,張大了嘴巴,那一向是士子的專利,現在他們也能如此,豈能不心動非常,當下也顧不得再問什麼,連連點頭作出保證。

李從璟微笑點頭,表示很滿意。

刀槍、鎧甲說完,再說弓弩。

除卻旅臂短弩這些小弩,大型弩具一般都是拋射,秦漢時中國弩便已獨步天下,缺點是射速低,因此軍中一般都是弓、弩皆有。

唐軍中的弩一般有四種,射程三百步之伏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之臂張弩,射程二百步之角弓弩,射程百六十步之單弓弩。至於旅臂短弩,射程百步左右,短小易攜帶,使用快捷,多爲斥候裝備。

除此之外,便是車弩,又稱牀弩。車弩十二石,以抽轉車張弦開弓,弩臂上有矢道七條,居中矢道置一巨箭,長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鐵葉爲翎,左右各置三支略小箭矢,諸箭齊發時,“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絕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此前在幽州時,李從璟曾讓劉老實研製改進弩具,要求射程三百步,而能加快發射速度,臨陣能多發一矢。

此事說來簡單,真做起來卻是極難,耗費數年,在李從璟進入渤海時,頗有眉目,後來證明工藝並不穩定,常使弩具崩壞,此事遂罷。而後,劉老實轉而研究強弩,着重提高射程。

如今,此事又有了眉目。

“要臨陣多發一矢,若是着重於提升弩具發射速度,實不可爲,但若是着重於提升射距,則同樣可收穫此效,且效用要大得多。”當時劉老實對李從璟說這番話時,羞得李從璟恨不得找地縫鑽下去,這實在是丟臉丟得太大,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話真是不假。怕就怕明明不知,卻要裝作知道,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新弩研製的如何?”李從璟這回決定不再多話,只問這個問題。

“先前已經提升射距到三百二十步,然則老朽以爲仍有提升空間,正在改良。預計成型後,射距可達三百四十步。只不過其間工藝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有些問題沒有解決。”劉老實道。

“三百四十步?”李從璟與莫離相視一眼,都是吸了口涼氣。

別看三百步與三百四十步只相差四十步,但這乃是一百零五與一百零六的區別,是質變,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可曾命名?”興

奮之餘,李從璟關切的問。

劉老實應該是成竹在胸,覺得研製成功不用多久了,故而老神在在道:“正待殿下賜名。”

李從璟沉吟片刻,道:“三百四十步,真乃有如神助,不如就叫神臂弩,如何?”

莫離等笑道:“善!”

說完弓弩,便是馬匹、城池攻防器械。

大唐如今據有河套之地——豐、勝等州,此乃歷來養馬勝地,有此馬場,大唐暫不缺良馬,馬匹可以不用多言。至於城池攻防器械,並不是軍備研究處先前着力重心,因而一筆帶過。

接下來要說的,是最後一項研究,也是李從璟最爲看重的一項研究——火藥。

火藥用於軍事,在前些年就有了。天佑元年時,楊行密攻打豫章,就用了火藥,只不過注重的功能在於燃燒,而不是爆炸。

當世火藥是黑火-藥,燃燒可以,要說爆炸就勉強了。李從璟想要的,就是將火藥改進成爲炸藥。要提升火藥爆炸性能,得催動黑火-藥向黃火藥轉變,其中關鍵在於兩點,一是研製出硝-化-甘-油,改變火藥配方,二是提升安全性,將導-火-索與雷-管結合運用。

歐洲人做這件事,用了三十多年。李從璟等不來三十年,且不說戰死沙場,他都不確信以這個時代的衛生、醫療水平,他還能不能再活三十年。

至於什麼是硝-化-甘-油——李從璟不知道,火藥配方如何改進,他更是聞所未聞。若是早知道這輩子要穿越,別的姑且不說,首先怎麼都得把炸藥的配方記住了,這絕對是橫掃天下的至尊利器啊!

有了這東西,戰爭的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臨行前,李從璟只能拍拍徐半仙的肩膀,聊以寬慰、鼓勵。火藥如何改進,他實在是愛莫能助,只能提供這麼一個思想、方向。反正徐半仙在信了李從璟口中火藥的威力之後,已經將其作爲這輩子一生唯一的事業,五年、十年都不會停下腳步。

對此,李從璟只能衷心希望在徐半仙的有生之年,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東西面世。李從璟能做的,就是徐半仙要什麼他就給他什麼,除了女人——他覺得給女人只會讓徐半仙死得早些,女人身上又沒有硝-化-甘-油。

視察完演武院,李從璟回到院長辦公室,在這裡,有一份軍事評估等着他過目。

這份軍事評估,僅是題目就足夠觸目驚心,《伐蜀攻略》。

這是經由軍情處、參謀處、演武院三者合作,耗時半年擬定的策略。這份策略,立足於軍情處對蜀中山川地勢、入蜀路線、蜀中兵力佈置、各主要關隘城池城防情況的實地詳細打探,而後經過參謀處與演武院的推演,最終形成的手稿。

與之相對應的,秦王府中,李從璟案頭就有一本類似的軍事評估。

那份評估的名稱,叫做:定荊南。

(本章完)

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有關李嗣源有關李嗣源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六十七 搜刮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