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

秦王府出行自然有車駕,不過李從璟早已習慣騎馬,是以平日裡車駕多棄之不用,這回到安府來,也無需刻意擺架子,仍舊是策馬而行。

安府門子的舉止被他看在眼裡,不過一笑置之。這並不能說明什麼,頂多能表現出這個門子是一介庸人罷了。微風依然有些冷,捲動異文袍衣玦,李從璟就在馬背上等着安重誨出迎。

府邸大門被打開,素衣在身的安重誨,帶着府中衆人跪拜,安重誨先是隔着老遠行大禮,而後才起身出迎。如今安重誨沒有官職、爵位在身,乃是一介白衣,見到大唐親王,禮儀自然重得很。

李從璟從馬背上下來,信步上前,在安重誨面前踏入安府。到底是給安重誨臉面,秦王府衛沒有進門,只有林英、孟松柏跟在李從璟身後。

對李從璟與安重誨的關係,安府衆人都清楚得很,平日裡本就沒少閒言碎語,大夥兒基本上都認爲安府沒落至此,至少有一半原因出在李從璟身上。是以李從璟進府一路來,那些府中家眷與僕役,都是忌憚敬畏萬分,畏畏縮縮,看也不敢看李從璟一眼。

連安重誨都在李從璟手裡被弄成了白身,李從璟一個不高興,要他們這些人生不如死還不和出口氣一樣簡單?

正因如此,在李從璟與安重誨落座之後,前來奉茶的丫鬟因爲緊張,失手打翻了茶碗,這讓她嚇得連忙趴在地上,渾身瑟瑟發抖,一個勁兒磕頭認罪,請李從璟饒她一死。

“下去吧。”李從璟淡淡說了一句,無悲也無喜。這世道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寧要人怕不要人愛,特別是對大唐唯一的親王。在李從璟看來,敬畏是他人對待自己最好的情緒。

安重誨見李從璟都沒經過他的手,直接就吩咐丫鬟退下,心中對李從璟果斷乾脆的性格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心中有梗,當下忙出聲道:“府中丫鬟缺乏管教,以至於在殿下面前失禮,衝撞了殿下,這都是僕之過錯,乞望殿下恕罪。”

“些許小事,不足爲道。”李從璟擺了擺手,示意安重誨不必在意。

安重誨豈能不在意?他暗暗揣摩李從璟這話的意思,心想莫非李從璟這是在敲打他,責備他勾結李守敬,對他東行濮州加以刁難?與丫鬟打翻茶碗這件小事相比,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大事、大體。

念及於此,安重誨請罪道:“先前僕一時愚鈍,給殿下平添麻煩,現今思之,每每痛悔,夜不能寐,好在殿下吉人天相,未受損傷,此真我大唐之福。”

安重誨話語轉變的如此突然,倒是讓李從璟稍稍一怔,不過隨即反應過來安重誨所指何事,他搖了搖頭,看着安重誨道:“濮州之事,安公以爲,錯在給孤平添麻煩?”稱呼很給面子,說出來的話卻毫不留情。

“這......”安重誨愣然看向李從璟,不知李從璟這話意在何處。

李從璟接着肅然道:“先前安公高居相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豈不知位高則責重?當此之時,安公應爲大唐謀福,心繫社稷,胸懷蒼生,孤王東行滑、濮等州,意在安置流民,懲治驕兵悍將,此乃國之大事,而安公從中作梗,現今安公竟然自認爲錯在給孤王平添麻煩,此言若是傳出去,安公定讓天下人恥笑!”

李從璟這話說得重

,安重誨又是羞愧又是怨憤,心想這廝果然是來爲難老夫來了,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奈何李從璟曉以大義,安重誨無法反駁,只能俯首認罪,“殿下所言甚是,此確爲僕之過失,今聞殿下之言,無異於晨鐘暮鼓,僕當日夜自省。”

說完安重誨錯在給大唐添麻煩之後,李從璟並無收手之意,繼續道:“孤王且問安公,先前李琪、崔協爭奪相位,難道安公果真認爲,崔協之才,要勝過李琪?”

如今李琪宰相都做了許久了,深受李嗣源信任與重用,安重誨此時也沒臉硬着頭皮顛倒是非,只得承認道:“李相之才,的確勝過崔協。”

“好!”對安重誨事實就是的態度,李從璟表示讚許,但這並不意味着李從璟的發難就此結束了,他接着追問道:“如今思之,安公是否認爲,先前高居相位時,有負於國家之重託、父皇之信任?”

安重誨臉色發白,仰頭閉目良久,喟然長嘆,“僕的確有負於朝廷,有負於陛下。”

“安公知錯了?”

“......知錯。”

“善!”李從璟再度表示讚許,最後嚴肅看着安重誨,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道:“安公深受父皇信任,委以高位,父皇日夜企盼安公匡扶社稷,而安公負之。如今安公雖官職被免,孤王竊以爲,此不足以償還安公之過失。”

“那依殿下之意,該當如何?”安重誨面色慘然,已經認命。李從璟字字國家大義,將安重誨壓制的毫無反口餘地,偏偏他的確有負於朝廷,他自付雖然驕橫跋扈,卻還不至於恬不知恥,會在這個時候胡亂狡辯。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有過錯自當彌補。”李從璟道,“安公居高位,而害國家;受重託,而有負天下。我若是安公,必不黯然度日,當奮發而起,爲國紓難,以償往日之失。如此,方不負天生大丈夫八尺之軀。”

安重誨本來做好了家破人亡的打算,話聽到後來,卻發現味道變了,等李從璟說完,他震驚的掙開雙目,遲疑不解:“殿下......此言何意?”

李從璟起身,從孟松柏手中拿過一份詔書,徐徐展開,緩緩念道:“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安重誨,先因私廢公,朝廷奪其官職,而今觀其言行,頗有悔過之心,朕念其熟稔政務,特頒此詔,拜安重誨兵部左侍郎,即日上任,不得有誤!”

念罷,李從璟看向發愣的安重誨,“安公,接詔!”

安重誨回過神來,連忙下拜接詔。

手捧詔書,安重誨心中五味雜陳,一時感慨萬千。

原本他早就打算離開洛陽,是李嗣源不許,這才停留。李嗣源既然不許,安重誨便知他還有可能被任用,但他暗暗猜想,哪怕是李嗣源顧念舊情,只怕李從璟也不會同意,要從中作梗。

今日見李從璟到府上來,安重誨心中便知復出無望,尤其是李從璟言辭犀利,安重誨不僅知道復出無望,只怕還會有災難,畢竟得罪了當朝唯一的親王,他如今又失勢,想要有好下場實在不可能。

直到最後,李從璟一席話說完,竟然那般結尾,讓他措手不及,如今詔書捧在手心,他更是不知該作何言。

事實上,被罷官後,安重誨就已無再任朝官之心

,只想歸於田園,青山綠水了此殘生。他原本打定主意,就算李嗣源顧念舊情要重新起用他,也要拒絕。

只是沒想到李從璟會來,更沒想到李從璟會有這樣一席話。

是這席話,和手中這份詔書,讓安重誨認識到,他早先錯看了李從璟,也錯看了李嗣源的志向,也的確有負於朝廷,有負於李嗣源。

李從璟對捧着詔書的安重誨道:“父皇乃千古明君,胸懷廣大,而顧念舊情,望安公能體察父皇一片苦心,莫要讓父皇再難過纔好。”

說罷,帶人離開安府。

李從璟已經走遠,安重誨還怔怔站在原地,雙目出神,忘了有所動作。

良久,管家上前來叫他,“府君......府君......”

安重誨悵然長嘆,“未知秦王胸懷寬廣至此,未知陛下志向遠大至此,此老夫之過,老夫之過!”

當日,安重誨入宮拜見李嗣源,在御前痛哭流涕。

此日後,安重誨重回中樞。昔日中門使,風采依舊,再爲李嗣源得力臂膀。

此事後被廣爲流傳,成爲一時美談,史家記載這段史實時,對事件中李嗣源的胸懷寬廣、李從璟的以國爲重、安重誨的知恥後勇大加褒獎,甚至稱此事爲“中興之兆”。

......

荊南之行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這回去與高季興會晤,李從璟打的旗號仍舊是與其商討忠、萬兩州的治理問題,爲免高季興太過緊張,李從璟這回沒有調派百戰軍隨行,只打算帶君子都前去,作爲護衛。

從朝堂上回到府中,忙完一日公務,已是明月高懸,雖說明日既要啓程,今日的事務依然繁雜。從書桌後站起身來,李從璟忽然感覺肚子有些餓,便吩咐守在外屋還未歇息的董小宛去準備些吃食來。

董小宛還未出門,任婉如已經帶着惜玉端着一個大盤子走進屋來,盤中有一碗雲母粥與一碟名叫“花截肚”的糕點,量不足以讓人吃飽,但對付半夜的肚餓卻是夠了。

陪着李從璟坐在桌前喝粥,任婉如柔聲問李從璟,“明早便要啓程,今夜要不要去看看政兒?”

李從璟將一塊花截肚扔進嘴裡,讓它去填自己的肚子,口齒略顯不清道:“天色已晚,就不去了,免得驚醒了他,反倒不好。”

任婉如嗯了一聲,纖手玉指爲李從璟再捻起一塊糕點。

董小宛雙手撐着下巴坐在一旁看着,這時候說道:“荊南遠得很,這一走想必要去些日子呢,不如帶上奴婢,路上也好照顧殿下。”

李從璟點點頭,董小宛從淇門就跟着自己,自然是再貼心不過,“也好。”

董小宛驚喜的一躍而起,連蹦帶跳出了門,去收拾自己的東西了。

任婉如看了董小宛背影一眼,對李從璟眨了眨睫毛,“殿下,小宛也不小了,一直帶在身邊,總要給個名分纔是。”

李從璟現如今就任婉如一個正妻,再無其他妾室,實在是“專情”的很,然則對於堂堂親王而言,這就顯得有些怪異了,也遠遠算不上好事。

李從璟吃得正起勁,聞言也沒多想,很自然的說道:“那這件事你來操辦吧。”

任婉如:“......”

(本章完)

章四十八 劫道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品書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四 神仙山(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十一 投靠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二 軍神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二 鬼斧十手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