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

李從璟有意試探桑維翰心智,因此這場問答頗多鋒利之處,雖說一個人言辭未必都是發自內心,但對睿智之士而言,要在問答間看出一些東西,卻也不難。

桑維翰退下之後,李從璟問一旁的莫離,“莫哥兒認爲此人如何?”

“君如太宗,不免有白馬之盟,臣如房杜,可圖將來之策。若使君如太宗,臣如房杜,一時得失不足道。便是君如太宗,臣如房杜,未敢有獻土之事。若是君不如太宗,臣不如房杜,一時苟且,必爲百年殘喘,與其如此,敢請魚死網破,或可激盪後來人!”

整個秦王府,莫離算是最爲了解桑維翰的人,他複述完桑維翰對李從璟最後一問的回答,微笑搖扇道:“此言可謂見識精闢,獨樹一幟,給人夜雨驚鴻之感。”

李從璟不說話了,他暗暗揣摩,今日桑維翰表現出來的見識、氣度,似乎與他日後幫助石敬瑭賣國的行爲不符。說來可憐,李從璟對桑維翰知之不深,對其瞭解僅限於大才、賣國幫兇這兩者。

李從璟自然不知,桑維翰對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態度如何,也不知桑維翰後來有過哪些軼事,更不知他因何而死。

話說,時值石重貴與契丹開戰,契丹兵臨城下,左右勸桑維翰逃走避禍,桑維翰說:“吾國家大臣,何所逃乎!”

後石重貴讓張彥澤來殺桑維翰,桑維翰凜然不懼,“吾爲大臣,使國家如此,其死宜矣。張彥澤安得無禮!”

又質問張彥澤:“汝有何功,帶使相已臨方面,當國家危急,不能盡犬馬之力以爲報效,一旦背叛,助契丹作威爲賊,汝心安乎?”

後來史官評價說:“維翰之輔晉室也,罄弼諧之志,參締構之功,觀其效忠,亦可謂社稷臣矣。況和戎之策,固非誤計,及國之亡也,彼以滅口爲謀,此掇歿身之禍,則畫策之難也,豈期如是哉!是以韓非慨慷而著《說難》者,當爲此也,悲夫!”

意思是說桑維翰對晉室的功勞很大,也很忠心,不負他社稷之臣的身份,對於石敬瑭賣國這件事,在當時情況下,石敬瑭是拿主意的,不是他能決定、左右的,又說他有功於國而被國家殺死,所謂謀士獻策、臣子輔國,箇中艱辛與滋味也是很難的。

李從璟不知曉這些,所以他另有考慮。

莫離見李從璟久久不言,遂問道:“此人殿下打算如何處置?”

李從璟沉吟片刻,摸着下顎道:“孤聞,王朝興盛,君主聖明,則朝堂之上奸佞絕跡、小人遠遁,青史所載者,多忠肝義膽之士、明政開疆之事。孤又聞,王朝衰敗,君王昏聵,則朝堂之上奸佞遍地、小人成羣,史書所遺,唯忠臣蒙恥、喪權辱國之實。由此可見,君王如何,則臣子如何。王者有興王之臣,亡者有助亡之衆。”

“桑維翰此人,實有才幹,心智堅韌更是少見,至於品性,未見有大奸之象。既如此,孤何不敢用?倘使孤乃明主,國有雄風,桑維翰自行正道,不復有遺臭之機,反之,罪豈在謀士?”

李從璟的意思很明白,在他這裡,只有能吏,沒有奸佞。若有奸佞、小人,必不爲他所容,見之則誅。若是能吏,他們所做的事,都是李從璟所安排,李從璟又豈會安排他們去賣國?

莫離點頭道:“殿下此言甚爲在理。我朝有大興之象,日後殿下所爲之事,必如朝陽初升,蓬勃向上,府中官吏之作爲,自然隨殿下、隨國之大勢。退而言之,即便桑維翰品性的確有差,屆時誅即可,又何須多慮!之前顧慮重重,倒是離失態了。”

李從璟笑道:“往後他命運如何,得看他自己了。”

當日,李從璟下達指令,委桑維翰以秦王府錄事參軍之職。

新政是大唐現今最重要的政事,關係全局,然則李從璟今年要關心的事,並非只有新政,當然,作爲如今大唐唯一的親王——宋王和趙王都是郡王,李從璟要做的事很多,但其中最爲緊要的,還是兩件事。

一是演武院,二是作院。

這兩者,也是國家的根本大計。而實際上,演武院、作院都只是前期準備,李從璟真正準備送給這個時代的禮物,是學院。只有學院,才能真正爲大唐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從而具備改變一個時代、推進一個時代的力量。

最不過,那是基礎打好之後的事了。

演武院的日常管理,之前一直是杜千書的職責,如今,懷孟無事,李從璟將杜千書調離河陽,到洛陽來專門管理演武院。在幽州時,杜千書除卻管理演武院,還兼顧一大堆事情,而今,杜千書只是管理演武院,這也說明李從璟、李嗣源對演武院的重視程度。

除此之外,作院現已併入演武院。

這是一項很大的改動,之前演武院與作院一直是不相干的兩個機構。研究兵甲器械改進,是李從璟加給作院的一項職能。而今,併入演武院的就是作院的這部分職能。如此一來,作院就重新回到單純的兵甲器械製造機構的位置。

研究軍事工業、科技,本就是軍校職能的一部分,而李從璟就是按照後世軍校的標準,來打造演武院的,所以這部分職能理當從作院劃分出來,併入演武院。

演武院建在城東,佔地五千餘畝,其中佈局極爲廣闊。李從璟前來視察的時候,杜千書已經走馬上任,出任演武院副院長,實際上履行院長職責。

對演武院,秦王府的一衆官吏並不陌生,早在幽州之時,諸人就沒少跟演武院打交道。李從璟帶秦王府官吏抵達演武院大門前時,杜千書已經等候在門外——除卻杜千書本人,倒是並無其他演武院教員、學員相迎,李從璟沒打算耽誤演武院正常運作。

演武院牌樓外,有石獅兩座,高過大漢,顯得極爲威嚴。牌樓上“演武院”三個隸書大字是李從璟親筆題寫——原本此事要李嗣源爲之,奈何李嗣源並不識字,一手書法恐怕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其中意境。倒是李從璟,畢竟曾苦心孤詣寒窗十載,字哪怕寫得不如書法大家,畢竟也拿得出手。

“恭迎秦王殿下。”杜千書上前行禮。

若說杜千書在幽州時,還有幾分青澀未褪,經過多年磨礪,此刻看來,卻沉穩大氣,舉手投足間氣勢雄渾又不失內斂,即便是在人精邊地的洛陽,獨當一面也是沒甚難度。

杜千書在上任前就去秦王府拜會過李從璟,他就職演武院,李從璟對他事先也有過一番“培訓”,此刻倒沒有多少話需要多言,衆人直接走進大門。

進得演武院,門屏處聳立一塊大石,上書“漢唐雄風”四字,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裝飾。

這四字,卻是由李從璟提議,而出自李存審之手。老將軍戎馬一身,軍功獨步一代人,早已成爲當世將士仰望的存在,無數事蹟演化爲傳說,在軍中廣爲流傳。

這四個字,雄渾厚重,殺氣凜然,筆畫間盡顯昂揚奮發之氣,又不失儒雅之色,稍知書法的人,便能從這四個字中,體會“漢唐雄風”的真正含義。

過大石,是一矩形巨大廣場,廣場上沒有其他物件,唯一座座豐碑!

每一座豐碑上,都有文字印刻,上面的內容,都是有唐以來的一場場經典戰役、一位位曠世名將、一個個不朽傳奇。

演武院新生入學,第一件事便是在教員帶領下,瞭解這上面的一個個故事。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沙場鐵血,多少兒郎馬革裹屍而還,何爲軍人,何爲榮譽,何爲家國,盡在於此。

而凡留名於此的人,將被世世代代後人銘記,同時時時刻刻惕勵後來之人。

有字的豐碑,不下百數,卻只佔據廣場豐碑總數的十分之一,這裡的絕大部分豐碑,上面並無文字。而有文字的最後一座豐碑,上面記載的,正是李從璟軍進西樓、大敗契丹,迫使契丹簽訂城下之盟的事蹟。

這意味着,凡能爲國而戰,爲國而勝之將士,皆有可能在此留下姓名、事蹟、功勳,從而流芳百世,被無數後來人敬仰、傳頌,成爲後世楷模!

“凡進演武院之學員,成則爲將,不成則爲卒,孤要讓他們時刻記住,軍人,爲國征戰,是一生使命!他們的血,要爲國家而流,而國家也會記住他們!”李從璟曾在演武院落成之後,如是對整個演武院道,“凡將士,士氣爲先,氣乃軍之魂,將士有奮發激烈之氣,方能捨身忘死,方能爭先殺敵,今立軍碑,因在於此!”

當年李從璟在淇門練軍時,曾繪“魁首”“沒鳥”旗,發給諸軍,用意在激烈將士苦練技藝。只不過,比起魁首、沒鳥之分的方法,如今立軍碑的措施,卻是要方正持久得多。

演武院建築不少,分區與後世學院相差不大,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建築沒那般高,頂多三層。但要論氣勢,卻要雄渾大氣得多,且風格也不一樣,演武院的格局、建築,處處透露着崢嶸之氣。

佔地八千多畝的演武院,更多地方沒有建築,被分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校場,方便學員演練各科武藝。

除此之外,演武院還在洛陽城東郊設有萬畝模擬實戰區。這些地方經過改造,設有城池、河流、山川等地形地勢,是真正的用兵之地,可容納數百人往來征戰。對這些地方的運用,就是力求接近實戰,來檢驗學員指揮戰役、戰鬥的能力。軍隊秋日有都試,演武院同樣有。

“依殿下之意,作院併入演武院的部分,改稱‘軍備研製處’。因‘軍備研製處’涉及火藥、重弓、重弩以及重型器械研製,所以單獨設在學院東部,與主體建築隔開,以免‘軍備研製處’試驗武器時誤傷學員。”

杜千書一邊說着,一邊將李從璟引向“軍備研製處”。

(本章完)

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五十九 破城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十 淇門之變(2)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十九 何衝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五 神仙山(4)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三十二 軍神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二十一 教育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六十三 陣斬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十二 襲營章三十一 君子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